口腔修复学临床实践质量评价研究

时间:2022-04-19 10:11:15

导语:口腔修复学临床实践质量评价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口腔修复学临床实践质量评价研究

摘要:目前我国口腔医学本科生口腔修复临床实践学习的考核指标主要还停留在完成病例数量上,缺少对学生口腔修复综合诊疗能力的系统评价体系。本科生在临床实践中,常出现无法将书本上的知识与临床实践相对应、理论与临床技能相脱节的问题,难以胜任口腔修复临床工作。本研究从重要性、可行性和敏感性三个方面对口腔修复临床实践学习阶段的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及分析,从口腔修复本科生临床实践质量评价体系着手,对构建以“结果为导向”的口腔修复学本科生临床实践质量控制体系进行初步探索。

关键词:口腔修复学;临床实践;质量控制体系;以结果为导向

随着各项工作中人们对技能和能力要求的提高,“以结果为导向”的教育形式迅速发展起来[1]。这种教育是指以学生未来可以胜任某种工作为出发点,强调其在未来工作中必须具备的各种能力,并以此作为教育的内容和教学成果的评估方式。该教育形式不仅仅限于传递书本上的知识,而在于教授一种实践的能力,与传统的以知识输入为起点的教育理念存在差异[2]。其中“结果”是指对未来工作的胜任能力,即对就业和工作至关重要的能力、知识、技能和态度。医学教育是以培养医学从业人员为直接目标的专业教育系统,其目的就是培养适应社会医疗卫生发展需求的合格医疗人员,职业倾向性明显,切合“以结果为导向”的教育理念[3]。口腔修复学在口腔医学中是一门专业性和临床实践性很强的学科[4],对从业者的医学基础知识、口腔专业知识、临床分析和操作能力乃至人文、艺术修养都有很高要求[5]。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加强,对医生的综合素质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目前我国口腔医学本科生口腔修复学专业课学习主要强调理论知识的掌握,主要的考核指标集中于试卷中[6]。本科生在口腔修复学临床实践中,常出现无法将书本上的知识与临床实践相对应、理论与临床技能相脱节的问题[7]。目前对本科生在口腔修复学临床实践学习中的考核指标主要还停留在完成病例数量上,对于学生具备的口腔修复综合诊疗能力尚缺少系统的评价体系,存在着“严进宽出”的情况,临床实践期间无法全方位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宽出”的机制使得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顺利完成临床实践学习、毕业后从事口腔临床工作,难以客观评估学生是否达到培养的目标。这就导致许多本科生毕业后在从事口腔修复专业工作时,面对稍复杂的病例即感束手无策,或作出不恰当的诊疗,不利于国内口腔修复行业的健康发展。因此,笔者对口腔修复临床实践学习阶段的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及分析,从口腔修复学本科生临床实践质量评价体系着手,对构建以“结果为导向”的口腔修复学本科生临床实践质量控制体系进行初步探索。

1对象及方法

1.1教学对象。选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12级口腔临床医学七年制学生(第5年)作为教学对象。教学地点位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教学综合门诊。1.2方法。采用问卷调查,主要评价以下5个方面的重要性(指标的重要程度)、可行性(实际评价工作中获得该指标的难易程度和成本代价)、敏感性(指标是否能较好地反映出学生应具备的能力):(1)口腔修复相关理论知识(具备生物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相关专业以及美学等理论知识);(2)口腔修复相关实践操作基础(具备口腔修复基本临床操作能力);(3)基于口腔修复病例的自我学习能力(通过对口腔修复病例进行分析与讨论,具备在临床实践中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能力);(4)人际交往能力(具备同患者及其家属沟通,以及与同学、老师沟通和协作的能力);(5)职业道德(具备同情心、责任心、尊重他人等良好的品质)。见表1。

2结果

重要性评分结果显示评分中并无异常值产生,5个一级指标中“理论知识”和“操作基础”的中位数评分为10分,而其他3个一级指标的中位数评分都在8分以上,说明学生认为这5个一级指标都很重要,其中“理论知识”和“操作基础”重要性最高;从调查结果可得知学生对于“理论知识”和“职业道德”的重要性评价波动较大,而对于“操作基础”重要性的评价差异不大。“理论知识”中“掌握口腔修复学基本知识”一项评分最高,而“具备行为和社会科学、医学伦理学及法学知识”一项评分最低;“操作基础”中“能正确的选择辅助检查项目”一项评分最高,而“完成特定工作量的能力”一项评分最低;“自我学习”中“能查阅最新的临床研究资料,了解先进的治疗手段及其效果”得分最低;“人际沟通”中“能与团队成员合作,尊重他们的能力和贡献”一项评分最高,而“能与其他团队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评分最低;“职业道德”中“具备职业健康和职业防护意识,减少口腔操作中的职业危害”一项评分最高;而“培养核心价值观”一项评分最低。可行性评分结果显示评分中并无异常值产生,5个一级指标中“操作基础”中位数评分最高,而总体中位数评分都在8以上,说明学生认为这5个一级指标在实际评价过程中可行性较高。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对于“职业道德”的可行性评价,学生间仍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理论知识”中“掌握口腔修复学基本知识”一项评分最高,而“具备行为和社会科学、医学伦理学及法学知识”一项评分最低;“操作基础”中“规范的病历书写能力”一项评分最高,而“对疑难病例具有一定的独立分析能力”一项评分最低;“自我学习”中“能针对病例提出多个治疗方案”评分最高,而“能尝试将先进的治疗手段应用于临床病例的治疗”得分最低;“人际沟通”中“保护患者隐私”一项评分最高;“职业道德”中“具备职业健康和职业防护意识,减少口腔操作中的职业危害”一项评分最高,而“培养核心价值观”一项评分最低。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评分中并无异常值产生,5个一级指标中“操作基础”和“职业道德”中位数评分最高,而总体中位数评分都在8以上,说明大部分学生认为这5个指标可以反应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其中“自我学习”这一指标,学生的评价差异较大,部分学生认为自我学习评价结果的敏感性较差。“理论知识”中“掌握口腔修复学基本知识”一项评分最高,而“具备行为和社会科学、医学伦理学及法学知识”一项评分最低;“操作基础”中“完整准确采集重要病史”一项评分最高,而“对疑难病例具有一定的独立分析能力”一项评分最低;“自我学习”中“对病例分析讨论中能提出问题和假设,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一项评分最高,而“能查阅最新的临床研究资料,了解先进的治疗手段及其效果”得分最低;“人际沟通”中“具备对带教老师和上级医生的临床治疗决策的执行力,能够服从并执行上级医生的医嘱”一项评分最高,而“了解团队中其他人的角色和职责”评分最低;“职业道德”中“具备职业健康和职业防护意识,减少口腔操作中的职业危害”一项评分最高;而“培养核心价值观”一项评分最低。重要性、可行性及敏感性分析结果均显示5个一级指标中“操作基础”相较于其他4个指标评分更高,而“自我学习”相较于其他4个指标评分较低(图1)。

3讨论

临床教学是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科学、完善、运行有效、成效显著的临床实习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保证和提高临床教学质量、培养实用型医学人才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手段[8]。目前国内医学教育对于“以结果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引入甚少,而发达国家早已设立“以结果为导向”的教育项目[9]。其医学教育基于“以结果为导向”的教育理念,通过考试、考核、答辩等各个环节,建立了一系列评估制度来控制毕业生的质量,为社会提供胜任临床工作的从业者,维护患者以及整个医疗行业的利益[10]。本研究通过对口腔修复临床实践学习阶段的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及分析,从口腔修复学本科生临床实践质量评价体系着手,探索将“以结果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引入口腔修复学本科生临床实践中,以学生实际能力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临床实践学习的积极性、自信心、责任心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本研究结果显示学生认为在教学质量评价表的5个一级指标中,“操作基础”的重要性、可行性以及敏感性都是最佳的,这就提示在口腔修复学本科生临床实践质量评价体系中“操作基础”应占有重要比例。在“操作基础”的二级指标中,学生普遍认识到“辅助检查”的重要性,并且认为“操作例数”并不是最重要的指标。对于“职业道德”这一指标的重要性以及可行性评价存在差异,显示在临床实践质量评价体系中对于“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以及评价难度有待进一步研究。在“职业道德”项的二级指标中,从重要性、可行性及敏感性的评分看,“职业健康和职业防护意识”的评分最高,显示学生对于口腔修复专业的职业健康和职业防护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学生对于“理论知识”这一指标的可行性和敏感性是认同的,但对于其重要性的评价存在差异,部分学生对“理论知识”在临床实践质量评价中的重要性认同度不高。在其下的二级指标中,无论重要性、可行性还是敏感性分析,“掌握口腔修复学知识”这一项的评分都最高。学生对于“自我学习”这一指标的重要性和可行性是认同的,但对于其敏感性的评价存在差异,显示学生对于自我学习能力能否较好反映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存在一定争议。在其下的二级指标中,学生普遍认为“创新能力”可以很好地反映临床实践能力,而“查阅最新资料”并不能反映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对于“人际交往能力”这一指标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认识到了临床实践教学中团队内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注意保护患者隐私是重要的临床实践能力之一。通过对这一调查问卷结果的分析,今后可以适当调整几个一级指标所占评分比例,增加操作基础这一项的评分权重,适当降低自我学习的评分权重,以形成合理、可行的口腔修复学临床实践能力教学评价体系,达到“以结果为导向”的教学目标,提高口腔科学生的口腔修复临床实践能力。

本研究首次对“以结果为导向”的口腔修复学本科生临床实践质量评价体系进行探索,研究中尚存在不足之处。首先,学生和教师是教学质量保障的两大主体,本研究调查仅限于学生群体,对于质量评价体系的探索并不全面。但学生的价值需求是保障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本研究对口腔修复本科生临床实践质量评价体系仅做出初步探索,对于该评价体系仍需要不断完善,对于其在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需要采用对照研究进一步探索。其次,本研究选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12级口腔临床医学七年制学生作为教学对象,样本量较小,覆盖范围小,结果具有一定局限性。尽管这一教学评价体系还需要不断完善改进,现阶段仍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督促学生主动发现自身的问题,有助于在教师及同学的帮助下形成主动改进、主动提高的良性循环模式,今后不断改进和完善口腔修复学本科生临床实践质量控制体系。综上所述,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口腔修复学本科生临床实践质量评价体系的各项指标,对构建以“结果为导向”的口腔修复学本科生临床实践质量控制体系进行了初步探索。

作者:赵 丹 吴雅琴 庄嘉宝 王莹莹 瞿 方 胥 春 单位: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2.口腔医学院口腔修复科 3.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4.上海市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 5.上海市口腔医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