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景观质量评价与环境认知研究
时间:2022-09-12 10:45:54
导语:大学校园景观质量评价与环境认知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采用实地踏勘和问卷调查的方法,结合目标人群绘制的校园认知地图,分析校园空间环境意向,并通过五个指标对校园景观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之上,总结校园景观环境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建议。
[关键词]贵州大学;校园景观;环境认知;景观评价
1概论
大学校园景观是高等院校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1],作为文化精神传承的重要载体,是构成校园环境认知意向的主导标志,其景观元素丰富,常常被作为各类校园景观形式中的研究对象。近年来高校扩建、新建工程井喷,校园景观建设在规划设计上暴露出较多的问题。对校园区域公共环境意向与景观评价分析研究,发现其中的基质特点与影响因素,可以在校园景观与公共环境建设上提供指导与应用,以期创造出一个满足师生行为心理需求的大学校园景观环境。在选择研究对象上,满足综合性大学、校园面积适中、校园活动人群集中3个条件,此文选择的对象是贵阳市花溪区贵州大学新校区,以下简称贵大(GZU)。贵大地处贵州省省会,迄今百年,历史源远流长,新校区总面积204万㎡,总建筑面积124万㎡[2],毗邻花溪公园和十里河滩湿地公园,依山傍水,交通便捷,整体具有良好的景观物质条件。
2研究方法
2.1公共空间环境认知。一个空间景观质量环境的优劣,离不开处于该空间中的主体与其互动所产生的直观意向,故引入了环境心理学理论中的校园空间环境认知和空间环境意象理论。环境心理学,是涉及人类行为和环境之间关系的新兴理论学科,它揭示了各种环境条件下,人的心理的发生和发展的规律。空间环境认知是基于个人获取的日常空间环境中有关位置和现象属性的信息,路径、边界、区域、节点和地标是主体辨认环境的重要元素。人之所以能识别和理解环境,关键在于能在记忆中重现空间环境的意象,校园意象具体表现为“校园认知地图”[3]。通过让学生绘制个人认知地图,得到公共认知地图,同时配合调查问卷,分析校园空间环境意向。对调研数据的分析和处理,了解到人对公共空间环境的认知程度,与人环境行为认知的特点,并据此提出一些对空间环境质量改善与提升的建议。2.2校园景观评价指标体系。景观是众多景观要素组成的景观客体,感受景观主体的人会在特定的美学价值观的支配下,会对周围景观环境形成一定的判断,以获得自然或人文的美的感受[4]。本文采用实地踏勘和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相关的资料,以期达到对校园景观的充分了解。在此基础之上,结合景观生态、景观资源化、景观美学、人性化这四大景观评价原则,从总体布局、绿地景观、水体景观、硬质景观和建筑景观五个方面,构建校园景观评价指标体系。对贵大校园景观分区域进行多个角度的分析、评价、总结,然后得出各区域景观环境的质量情况,提出针对性景观设计优化建议。
3结果与分析
3.1校园空间环境意向分析。在深入研究了空间环境认知理论,面向贵大新区师生采集校园认知地图,为了使其更具有代表性,按住宿区划分为东区、西一区、西二区3个部分进行认知地图采集,共发放纸张150份,收回有效地图136份。同时为了研究校园公共空间环境意向,以结构性意向和评价性意向2个方面共10个影响因子(表1)对学校师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得到有效问卷173份。将收回的136份校园认知地图进行整理汇总,得到公共认知地图。从认知地图可以发现,意向元素中建筑出现率较高,大部分人还画出建筑平面的形状。说明在中等尺度环境中,建筑物是识别环境的重要参考物。其中以图书馆、教学楼和院系楼的相对出现率最高(表2),分别为85.7%、60%、57%,这些建筑是学生经常出入和活动的场所,同时也具有较高的识别度。故在校园建筑景观环境中,图书馆的设计及其周边环境营造显得尤为重要。道路意向中,出现率最高的是致诚南路、溪山路和致诚北路(表3),分别为88.6%、86.3%、82.1%,他们都处于学校大门景观主轴线上及其附近,周边景观元素丰富,可达性和利用率较高。在173份公共空间环境意向问卷中,提取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发现良好的校园空间意象,尺度适宜、环境宜人、变化丰富的多层次户外空间环境,有利于学生形成全面的环境认知,和归属感。76.3%的学生认为校园的地理中心为图书馆,说明其在整个校园空间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具有很高的识别度。绝大多数学生把图书馆作为校园空间标志物,因为其处于校园中心位置,并且有较大的体量和高度,同时建筑识别度高。最喜欢的户外空间主要集中在图书馆阅湖周围,这里环境比较优美,空间视野开阔,环境品质较高。(表4)大学校园属于中等尺度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希望环境易于被识别,并且能够体验到校园丰富的内涵。所以要丰富校园景观环境的体验,因地制宜、因人因事巧妙地借用材料肌理、色彩与植物配植,多种元素综合运用,形成显著性的差异。同时要善于发掘利用现有性质相异的元素,加以组合和再创造,打造出具有丰富内涵的校园环境。3.2校园景观指标评价分析。(1)总体布局评价分析。贵大校园总体布局构思来源校歌“溪山如黛,常沐春风”,以水体为核心空间,依山就势,创造山水环抱的景观格局。校园空间由7个功能区构成,分别为图书馆、实验区、教学区、校大门、生活区、学生宿舍区和体育活动区,功能区分较为合理,具有较高校园使用效率。校园道路系统以四条主要轴线构筑校园骨架,根据地形的自然起伏,联系校园各功能区,实现交通的网格化。校园交通以外环路和内环道为主要通道,整个系统联通顺畅,道路尺度合理,基本实现了人车分流,大大方便校园各种活动行为的进行,不足之处为道路两旁的种植美化做的不够,施工也比较粗糙。(2)绿地景观评价分析。贵大以校园主入口景观主轴线,组织全校校园的绿化景观系统。沿着主轴线,一进入校门就有绿化广场,将教学、实验、科研景观环境组织在成林的绿树中,将自然风光与现代化建筑有机融合起来,共同营造自然和人文景观,充分展现了环境设计的观念。利用教学次轴,将自然水系引入校园,形成山水校园的景观格局。校园绿地率较高,绿地景观质量较好,环境优美,绿地可达性高,运用的植物种类丰富多样,具有明显的季相变化特征。校园的绿地空间营造手法多样,地形起伏变化多,植物结合地形变化或列植或丛植或孤植,种植方式灵活多变。在学生宿舍楼的楼间绿地设计了主体植物园,园内设置有座椅、植物标识牌,为学生提供可停留的绿色空间,可达性良好,满足人性化、生态性的标准。(3)水体景观评价分析。贵大水体景观位于核心景观共享区,是整体景观构成的一大要素,与校园的文化传承息息相关。主水体景观名为阅湖,紧邻图书馆,和周围小山丘共同构成环山抱水之势,体现了“山水贵州”的地域特色。阅湖西侧拥有岸线优美的驳岸空间,能看到谈话、休憩、小型聚会等自发性活动,据杨•盖尔的理论,自发性活动发生的频率与环境有关,故说明此处景观环境条件较好[5]。校园水体面积充沛,水体周边多为草坡与植被,水质清澈透明无异味,整体质量较好。存在的问题是亲水空间的营造较少,水面和坡岸的衔接比较生硬,跌水因为施工问题也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审美价值不高。(4)硬质景观评价分析。校园的硬质景观包括地面铺装、景观小品、设施等,是供在校师生进行户外活动的主要场所。贵州大学校园硬质景观较为丰富,典型代表是各类广场,其中最主要的是育贤楼广场和建规楼广场,育贤楼广场上有一座侗族的鼓楼,体现了独有的少数民族特色。建规楼广场具有丰富的景观环境,是学生举行室外素拓活动的常用场地。但校园内雕塑较少,景观小品也不丰富,缺乏木质座椅或可供休息的景观廊架、景观亭等景观设施。(5)建筑景观评价分析。校园建筑能直观的体现校园的特色,其评价因素除了建筑本身属性,主要为建筑与周边环境、绿地景观的和谐度,以及其布局的合理性。不同于老区小巧精致的老建筑,新区的建筑物较为高大雄伟,风格以现代主义和欧式建筑为主,学院风气息浓郁。贵大校园中比较突出的建筑便是图书馆了,其现代的构图方式凸显了图书馆鲜明的时代特征,选用的“贵大红”主色彩彰显了校园建筑文化的地域特征。采用组团式建筑布局,建筑色彩统一,外形也具有高度的统一性,不同组团的建筑风貌在统一中求变化。整体布局构成较好,单体建筑与整体建筑的环境协调性较好,有较高的审美价值,与其他景观的配合,相映成趣。但是不足的是校园建筑艺术性和创意度略为缺乏,统一性的外形让功能区之间界限难以识别。
4结语
结合实地调查和评价结果,总的来说贵州大学新校区的景观质量一般,该园区校园景观存在的问题有:(1)校园景观空间的类型较为单一,利用率较低;(2)校区预留用地荒芜;(3)忽视校园景观的教育作用;(4)景观设计手法缺乏新颖性;(5)植物造景缺乏艺术性。针对存在的问题,为贵州大学校园景观设计提出优化建议:(1)营造多样性的交往空间;(2)合理利用预留用地;(3)构筑文化内涵丰富的校园景观;(4)继承创新,灵活运用设计手法;(5)优化植物造景。
参考文献
[1]理查德•P.多贝尔(美).校园景观——功能•形式•实例[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2]周峻.贵州大学花溪校区公共教学实验楼[J].城市建筑,2014(10):36-43.
[3]王雅洁.校园环境建设与人的感官互动--湖南农业大学校园“认知地图”研究分析[J].城市地理,2014(22):236-237.
[4]刘茂松,张明娟.景观生态学[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5:179.
[5]杨•盖尔(丹麦).交往与空间[M].何人可,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32-33.
作者:吴平 单位:贵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 上一篇:隧洞垫层施工质量检测研究
- 下一篇: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