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一级护理质量控制论文
时间:2022-02-01 11:01:06
导语:儿科一级护理质量控制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目的观察全员参与的交叉质控模式对儿科一级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2016年3月至2016年9月本科采用常规的自查自纠的传统质量控制模式;2016年10月至2017年4月采用全员参与的交叉质控模式。比较交叉质量控制模式实施前、后各项护理质量得分。结果全员参与交叉质控模式实施后,护士礼仪与行为规范、住院患者护理质量、临床护理带教质量、优质护理服务评价及整体护理质量评分均较实施前改善,尤其是优质护理服务评价改善显著(P<0.05);病区管理与消毒隔离质量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全员参与的交叉质控模式可有效提升护理质量。
关键词:全员参与;交叉质控;一级护理;质量控制
护理质量是医院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院等级评审中占有重要地位,护理质量水平体现了医院和科室的整体管理水平,是保证医疗护理服务品质的基石[1]。临床科室承担着一级护理质量控制的重担,科学有效的一级护理质量控制检查方法可以提升护理质量[2]。在以往的管理中,参与一级护理质量控制的成员多为资历较深的护士,而资历浅的护士多无参与机会。对于儿科这种近年发展较快、新入护士较多的科室,目前的一级护理质量控制模式已处在瓶颈。其次,科室质量控制分组后多为本组中自查自纠,出于工作习惯,护士对本组检查项目中出现的不足往往不能发现和纠正,尤其是未参与到质控当中的护士,更是缺乏再学习的主动性。因此,为了提升儿科一级护理质量,我科自2016年10月开始实施全体护士以交叉质控模式参与到一级护理质量控制中,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科室开放床位101张,现有护士48人(含护士长1人,副护士长2人,其余护士45人),均为女性,年龄21~44岁,中位数31岁;本科15人,大专33人;主管护师3人,护师15人,护士30人;N3层级3人,N2层级15人,N1层级27人,N0层级3人。1.2管理方法。2016年3月至2016年9月本科室采用常规的自查自纠的传统质量控制模式;2016年10月至2017年4月采用全员参与的交叉质控模式,具体如下。(1)实施前培训学习。护士长是本次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对全体护士进行培训学习,并将一级护理质量控制项目进行细致分工,纳入到护士季度、半年及年度绩效考核当中。一级护理质量控制内容参照我院制定的护理质量检查标准,利用2周时间对各项内容进行学习。建立护理质量控制题库,2周学习完毕进行书面测试,实施过程中每2个月测试1次。(2)分组及交叉质控模式介绍。①分组。成立一级护理质控小组,1名护士长和2名副护士长共为小组管理者,副护士长向护士长负责;3个病区护士45人分为A、B、C组,每组15人;每组再分为5个小组,每个小组3人(1位小组长,2名成员)。依据我院护理部统一制定的护理质量评价标准中5个质控项目对成员进行评价。上述五个质控项目包括护士礼仪与行为规范(工作态度、劳动纪律、仪表仪容)、住院患者护理质量(分级护理、健康教育、护理文书、中医护理、急救药品)、病区管理与消毒隔离质量(病区管理、病区消毒、护理安全)、临床护理带教质量(入科宣教、三基考核、带教工作、出科考核)、优质护理服务评价(患者满意度、医生满意度)。②交叉质控管理模式实施。建立一级护理质量控制记录本及图片纪实反馈登记。各组组长及成员负责对另外两组护理质量每周进行检查,例如A1组周一负责检查B/C组的护士礼仪与行为规范,A2组周二负责检查B/C组住院患者护理质量,依次类推,均详细记录存在问题并打分,由A组组长及时反馈给B/C组进行整改,B/C组检查方法同上见图1。对于护理缺陷严重的,应当时报告护士长并通知当事人及时返科现场解决;对于出现频次较高的、问题严重的,列入护士例会内容,分析并提出解决办法。交叉质控管理模式运用了PDCA循环法进行质量管理,周而复始,循环往复,不断改进和提高。每月进行评分,评分细分到小组和个人,同时将评分纳入到绩效考核当中。1.3观察指标。比较交叉质量控制管理模式实施前(2016年3月至2016年9月)、后(2016年10月至2017年4月)各项护理质量得分。1.4统计学方法。数据均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x軃±s表示,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全员参与交叉质控模式实施后,护士礼仪与行为规范、住院患者护理质量、临床护理带教质量、优质护理服务评价及整体护理质量评分均较实施前改善,尤其是优质护理服务评价改善显著(P<0.05);病区管理与消毒隔离质量无明显改善(P>0.05)。见表1。
3讨论
护理质量高低可以体现医院及科室整体管理水平,护理质量的管理是护理质量的核心内容,环节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3]。只有提高护理质量才能实现“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的目标[4]。儿科的服务对象具有特殊性,服务对象不仅是患儿本身,还包括诸多家属,这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护士是护理质量的直接参与者与责任人,全员参与交叉护理质量控制模式,使人人变被动为主动,变压力为动力,在执行各项护理操作中发挥个人能动性,不断提高个人技能与服务水平,整体的护理质量才能提高。从交叉质控模式实施前后我科一级护理质量控制评分比较中,可以看出,在护士礼仪与行为规范、住院患者护理质量、临床护理带教质量、优质护理服务评价及整体护理质量均有明显提升。很显然,交叉质控模式的实施解决了低年资护士由被动管理变为主动参与的难题,发挥了其最大的潜能。交叉质控模式改变了以往自查自纠的检查模式,从对方的检查中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尽可能减少重复问题的发生,对于严重护理问题发生后第一时间解决,并由出现问题的小组进行整改总结,提出规范的解决办法,在护理例会中展示探讨,避免其他组护理中出现同样的问题或出现问题后能及时有效的解决。在实际操作中,问题反馈采用了现场检查时,发现问题表格项目中直接打分,并口头反馈,或用照片形式进行记录;如果出现输液渗漏造成肢体肿胀等的紧急情况,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理,并及时反馈给小组长和组长,问题进行汇总,由质控小组长运用PDCA循环来衡量护理目标完成情况及效果,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5];对于护理亮点,进行表扬;对于护理的创新点,如果试行有效,可以给予加分,纳入了绩效考核当中,同时在月度护士例会中进行经验分享。该模式运行半年,调动了科室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各项护理质量数据均有所提升,因此全员参与交叉质控模式在一级护理质量控制中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郭健,王俭.病区一级护理质量控制在等级医院评审中的作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31(4):58-59.
[2]吴彩虹.全员参与的三级质控和专项护理质控检查表在临床护理质控中的应用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6,16(80):259-260.
[3]别逢桂,李柳英,王文平,等.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7):596-597.
[4]林少珍,叶秀云,文美珠.护理质量控制中参与式分层管理的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1):70-71.
[5]孟月仙.分组包干式护理质量控制法在护理管理中的运用[J].当代护士旬刊,2014,10(2):183-185.
作者:李林丽 马艳芳 郝大燕 严邑萍 单位: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 上一篇:钢结构安装技术质量控制研究
- 下一篇: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监督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