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检验质量控制及价值评定

时间:2022-07-26 08:17:02

导语:输血检验质量控制及价值评定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输血检验质量控制及价值评定

输血在临床上是一项重要的抢救措施,但是在输血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会导致并发症的出现,如传染性肝炎、血色病、同族免疫反应等[1];因此在输血时必须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输血方式。本文为了评价输血检验流程的质量控制,将接受输血患者分为2组进行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6年7月住院部收治的80例接受输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观察组:男性输血患者:女性患者=20:20;年龄范围18~70(61.80±5.30)岁;输血时间1~14h,平均时间为(6.40±1.50)h。对照组:男性输血患者:女性患者=21:19;年龄范围17~75(61.50±5.10)岁;输血时间1~13h,平均时间为(6.20±1.60)h。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分别在性别、年龄、输血时间的跨度范围等基本资料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方法:给予常规流程进行输血。观察组方法: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质量控制,严格控制输血的各个环节(如采集质量、鉴定质量、配血质量等)。

1.3观察指标和疗效判断标准

1.3.1接受输血观察指标

根据住院随访的资料,对2组输血患者的临床总满意情况进行观察和评价。

1.3.2疗效评定标准

以患者的治疗效果,作为本次研究输血患者临床总满意率的评价范围:满意评价范围:经输血治疗后,患者的各项指标数据恢复正常值,临床症状消失。不满意评价范围:输血患者的临床表现未得到缓解,反之加重。总满意率=满意例数/总例数。

1.4统计学标准

本文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临床总满意率用%表示,采用卡方检验,当P<0.05时,表示两组患者的各项基本资料数据有较大差异,统计学具有意义。

2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数据(P<0.05)。见表1:

3结论

输血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是指血液通过静脉滴注的方式输给患者[2]。在输血过程中应先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再选择合适的输血方式进行治疗,输血可分为两种:(1)新鲜全血;是指采血后数小时之内立即使用的抗凝血液,一般用于急性大量失血患者,因为新鲜全血可以提供红细胞和血浆。(2)成分输血:可分为两种:①浓集红细胞在临床上一般用于手术时急性失血患者,是指新鲜血液经沉淀后用特殊的仪器去除大部分血浆,使红细胞比积提高至浓集红细胞60%~80%;②少白细胞的红细胞在临床上用于多次输血患者和妊娠期体内出现抗白细胞抗体和抗血小板抗体患者,可采用静置沉淀、倒置离心等方式进行制备;③洗涤过的红细胞,是指浓集的红细胞用生理盐水洗涤至少3次,用于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患者;④冰冻红细胞,给予准备作骨髓或者器官移植的患者;⑤新生红细胞,用于需要长期输血的重型β海洋性贫血患者。输血除了治疗作用措施外,还具有补充凝血因子(纠正血液的凝血功能障碍)和纠正急性缺氧症[3]。输血患者接受常规输血流程很有可能会有感染等意外的出现,并且会对治疗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不利于患者的满意程度的提高[4]。输血过程中很容易发生感染,所以在进行输血的时候要做好输血检验流程的质量控制,对献血者的身份以及血液的健康程度都应该进行检测,并且在输血前也要了解接受输血患者的适应症,防止其他意外的发生,严格执行输血原则,保证患者进行安全的输血。

本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满意率97.50%优于对照组的临床总满意率70.00%。分析结果可发现输血检验流程质量控制的临床满意效果比常规输血流程的临床满意效果明显,提高了安全性。总而言之,应用输血检验流程质量控制对接受输血患者的意义重大,可以将输血检验流程的质量控制理念运用在临床当中,减少传染病的发生,让更多的患者能够安全的进行输血,以帮助其有效的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麻宝玲 单位:黑龙江省勃利县中医院三门诊

参考文献

[1]陈鹏.探讨输血检验流程的质量控制效果[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5):168-169.

[2]王黎明.李海丽.张永辉.输血检验流程及质量控制对策探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2):297-298.

[3]闫震.做好临床输血检验流程质量控制的有效方法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12):156-157.

[4]王华玲.输血检验流程的质量控制[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33):189-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