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中小学教学质量提升策略

时间:2022-03-13 09:35:43

导语:民办中小学教学质量提升策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民办中小学教学质量提升策略

摘要:民办中小学更好地满足了当今社会中家长和学生对多样化教育的需要,如何提升民办中小学的教学质量是广大家长和教育界人士关注的问题。本文从教师和办学者两个方面探讨了民办中小学教学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了提升民办中小学教学质量的路径和策略

关键词:民办中小学;教学质量;路径

1提升民办中小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性

民办教育的发展为广大学生增加了受教育的机会,从此发展教育不再是政府的特权。民办中小学与公办中小学共同承载着传承文化的使命,肩负着同样的任务和责任。提升民办中小学的教学质量,不仅是贯彻落实基础教育改革的必经之路,也是加强学校竞争力、扩充学校影响力、提升学校知名度的重要途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支持民办学校创新体制机制和育人模式,提高质量,办出特色,办好一批高水平民办学校”[1],可见国家对民办教育的重视程度。民办中小学在经营过程中的资金来源是办学者个人或办学团体,而非国家财政拨款,因此,民办中小学只能自负盈亏。民办学校若想持续稳定地发展下去,在偌大的教育市场中脱颖而出,就要想办法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满足社会的需求。而在当今社会,家长为孩子选择学校考虑的要素之一就是学校的教学质量。提升民办中小学的教学质量,不单单意味着提高学生的分数或是学校升学率。而是要从本校学生的实际状况出发,通过对教学的聚焦和思考,概括出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和现实问题,通过探索或交流沟通,找到解决这些困惑的路径,并在不断的“实践-反思-再实践”中总结教学经验和规律,使这些经验和规律成为教学的一部分,与课堂教学中产生的智慧火花共同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

2民办中小学教学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从民办中小学教师的来源分析。当前民办中小学的教师招聘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一是校园招聘,即民办中小学经过各高校举行的招聘活动,直接从学校的应届毕业生中选拔合适的教师到校实习并择优录用。通过这种途径招聘的教师大都比较年轻,即我们通常说的“新手教师”,这类教师缺乏足够的教学经验,对于《课程标准》的理解和分析不够透彻,对教育的时机把握不好,对教学策略的运用不够灵活,对课堂的驾驭能力不足,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但这类教师刚刚进入教师行业,热情很高,期望能在教师行业中大展身手,容易接受新思维,也乐于创新。年轻教师身上的活力很容易感染其他教师和学生,往往比较受学生的欢迎。二是网络招聘,即在各网站招聘信息,从应聘的人员中筛选出适合本学校的教师。通过这种渠道招聘的教师,往往鱼龙混杂,学历、经验、能力参差不齐。这类教师往往流动性较大,有些从其他学校跳槽过来的老师教学水平较高,能成为学校的中流砥柱。还有些老师是抱着打工的心态,对于在哪所学校任教不是很看重,看重的是能否实现个人的利益最大化。这类教师对自身要求不高,甚至部分人对待工作已经产生了心理倦怠,对日常教学工作和学校的规定存在应付了事的心态。三是从公办学校退休的老师,这类老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对于教学工作得心应手,可以帮助学校的年轻教师快速成长。但这类老师对自己的教学水平过于自信,因此也较难管理,有时难以理解现在的学生天马行空的思想,不容易受到学生的喜爱。2.2从民办中小学办学者的角度分析。民办中小学的办学者和管理者是一个学校的带头人,是学校其他普通教师的引领者。民办中小学管理者的专业素养决定了这所学校的前途和命运。民办中小学的学生都是未成年人,升学目标固然重要,但此时学生的人格还未完全成型,需要办学者和教师共同培养和塑造,使他们具备健康的体格、积极向上的心态,学会协调人际关系,学会承担责任。现在很多民办中小学的办学者并不是教育专业出身,对教育规律的了解不足,因此在学校制度的制定和对教师的管理上存在不符合教育规律的地方。有些办学者将学校视为谋取个人经济利益的场所,盲目追求所谓的升学率,压榨教师的个人时间,忽略教师的工作体验,希望通过最小的投入得到最大的经济利益。民办中小学经常是校长的“一言堂”,教师为改进学校的教学质量进言献策的机会很少,部分教师对自己的教师身份感到焦虑、怀疑。不同层次的民办中小学由于办学经费的不同,硬件设施差异比较大,有些条件有限的民办中小学为了节省开支,在校园建设、教师办公场所、教师教学必备的设备、用品、资料等方面都比不上公办中小学。

3提升民办中小学教学质量的路径与策略

3.1整合教师队伍。对于民办中小学来说,提高教学质量就意味着延长了学校的生命。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形成一种相对稳定流动的机制,是需要所有办学者思考的问题。首先,在学校教师的聘任中,要杜绝过去由校长或某位管理者一人负责的情况,否则教师的选拔有较高的主观性,容易因个人的好恶决定一位教师的去留,缺少相关的理论指导。为了确保招聘公平和教师质量,在正式招聘之前,应根据学校的现实情况进行岗位分析,明确担任这一职位的教师需要负责哪些工作、需要具备哪些素质。再由学校领导、各学科骨干教师、学生代表、家长代表以及教育专家共同进行对应聘者的面试,对应聘教师进行评估,最后综合各方意见选择最适合本学校实际情况的教师。其次,教师入职后要进行及时的培训,使其明确自己的职责,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针对不同教师的发展需求和个人特征,制定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使他们有不断学习的动力,形成终身学习的理念。以往的民办中小学对教师往往“只用不养”,对没有达到理想教学效果的教师就进行解聘,再聘用新的教师,这样无形中浪费了学校很多资源,还会导致教师缺乏安全感,增加人员的流动性。民办中小学可以采取多种教师培训方式,学校领导可以根据当前学校的教师在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不足之处确定培训主题,邀请教育专家到学校围绕这一主题进行学术讲座。这样既解决了教师的困惑,又能让教师感觉到在学校里就能了解教育方面的前沿信息,提高教师的归属感。经费不足的学校可以组织教师之间互相听课、评课,让教师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对方的优点,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最后,学校应严格进行对教师的考核评比。如果没有良好的监督和评价机制,即使有明确的制度,工作也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应定期开展教学检查,采用不记名形式组织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在校内开展优秀教学分享活动,号召学校的其他教师学习优秀教师的经验。3.2加强学校的内部管理。首先,学校要给教师和学生营造一个舒适和谐的校园环境,注重学校文化的建设。顾明远教授是这样定义学校文化的:“学校文化是经过长期发展历史积淀而形成的全校师生(包括员工)的教育实践活动方式及其所创造的成果的总和。这里面同样包含了物质层面(校园建设)、制度层面(各种规章制度)、精神层面和行为层面(师生的行为举止),而其核心是精神层面中的价值观念、办学思想、教育理念、群体的心理意识等[2]。”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学校内每一位师生的思想、行为都无时无刻不在受到学校文化的影响。要给全校师生提供一个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的校园环境,使他们愿意在这里工作和学习。校园里要有能体现办学理念的横幅或标语,使学校的办学理念在无形之中渗透到每一位师生的生命中。要制定切合学校办学理念的规章制度,制度对师生有着规范和制约的作用,要让所有师生都明白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并且形成一种自觉自愿维护和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的默契。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要以教师和学生为本,制度要服务于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建设积极健康的学校精神文化。民办中小学的教师为了迎合“上帝”———社会、学生和家长的需求,常常要迫不得已地做出一些妥协。比如有的学校要求教师上课必须严格控制课堂纪律、不能与学生说笑、课后必须布置作业等,这些做法限制了教师的自由,束缚了教师的思想。办学者应给予教师足够的个人时间让其自由支配,尊重教师的教学风格,鼓励他们创新教学行为,将部分权力下放给普通教师,让他们真切地参与到学校建设中,成为学校的“主人翁”而不是“打工者”。除此之外,要营造良好的学风,让每一位学生和教师都真正认识到学习的意义,自发加入学习的行列中。这种浓厚的学习气氛会感染每一位学生和老师,让他们自发地努力学、努力教。其次,学校的内部管理与办学者的素质息息相关。办学者必须建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为学校找准定位,建立学校的办学特色。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创办了“晓庄师范学校”,该校的办学特色便反映在“生活教育”“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中[3]。办学特色体现了一所学校与众不同的地方,可以吸引更多优质的教师和学生。此外,办学者也要不断接触教育行业的前沿思想,学习如何制定未来学校的发展方向,合理支配教育经费,了解教育规律,更好地管理教师和学生。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

[2]顾明远.论学校文化建设[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5):67-69.

[3]民办教育的发展与规范[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作者:秦胜楠 单位:渤海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