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建设研究

时间:2022-04-29 09:13:59

导语: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建设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建设研究

[摘要]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核心职能,应用型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产物,其人才培养目标和服务社会功能的实现,有赖于构建科学、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本文基于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构建“三位一体”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实施路径,建议应用型高校从质量标准、监控管理、评价实施等方面开展制度建设和质量监控工作,以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

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加速的时代背景下,市场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推动了高等教育转型发展和创新改革的步伐,对教育教学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时代教育思想指导下,全面提高本科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能力是应用型高校内涵发展的当务之急,而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构建科学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通过构建各环节质量标准和实施监控、评估、反馈与整改等举措,保证培养方案和培养路径的有效实施,使培养的人才更加契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是应用型高校增强自我约束和发展能力、营造优质育人环境、塑造良好社会声誉的基本保障。

一、应用型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1.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是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证。核心竞争力思想来源于企业管理理论,21世纪以来,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不断加速,在我国大学发展研究中学者引入了核心竞争力理念,并对其内涵、培育和实现路径等展开了深入研究。对于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学界见仁见智,一般认为“大学核心竞争力是大学所独有的,以知识为基础整合各种资源,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培育和积淀而成的保持竞争优势的能力”[1]。在产业化背景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完善,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大学之间存在着间接性竞争关系,同类型、同层次、同地域大学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直接性竞争关系。应用型高校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办学定位同质化、学科建设重复化、服务功能与社会需求脱节、教育资源不足、科研实力不强等困境,亟需通过调整办学定位、加快发展优势与特色学科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深化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等举措着力提升核心竞争力,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是高校自我验证、自我调控、整改提升的重要保证。2.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是高校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教学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包括教学计划、教学运行、教学基本建设和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等,体现了决策与规划、组织与指导、控制与协调、评估与激励和研究与创新等基本环节。教学质量是高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是教学建设与改革的永恒主题,教学各环节的规范、高效管理有赖于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机制的保障,高校必须树立全面质量观,坚持质量管理的全过程、全环节、全覆盖,包括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制定、招生就业、教学条件保障、教学运行、教学基本建设等等。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旨在维护高校自主办学的前提下,保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落实,在具体的办学过程中通过自我管理、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保证教育教学活动规范有序,质量不断提升,进而实现其发展目标定位。3.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服务社会功能的必然要求。知识经济时代,新知识、新技术大量涌现,并催生了新的产业、行业与职业,其对高校人才培养必然提出新的要求。相互交叉与高度集成的新知识、新技术构成了复合型学科体系,要求高校构建全新的、适应职业技术岗位(群)需要、紧密联系和依托地方支柱产业及相关行业、职业领域的人才培养体系与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高校培养的人才既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素养,又要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既要强调理论知识体系的基本完备,又要强调实践应用能力的适当增强;培养的毕业生既要能从事一定的应用性研究开发工作,又要能在生产一线从事具体的管理和运营工作。这就要求应用型高校必须建立相应的质量监控保障体系,以保证培养方案和培养途径的有效实施。同时,该体系还能有效监控与调节学校各部门的职责与关系,规范、约束师生员工的行为,通过制定质量标准、管理监控和实施评价等行为,促使高校教育教学诸要素更加协调,教学质量监控工作更加有效,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需求更加一致。

二、“三位一体”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的基本架构与主要内容

(一)“三位一体”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的基本架构。“三位一体”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由标准体系、监控体系和评价体系三部分组成,其基本架构如图1所示。(二)“三位一体”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1.教学质量标准体系。质量标准是教育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体现了高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涵盖了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要素和主要环节,是实现人才培养质量和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教学质量标准体系由各教学环节的管理制度组成,高校应以新时代教育思想为指导,按照国家高等教育有关质量标准、行业标准和基本要求,以服务社会需求为导向,以立德树人和学生全面发展、成人成才为根本任务,以突出特色、系统规范为关键,不断完善制度建设,使教育教学工作有章可循。制度建设依据教学流程可划分为教学计划与运行、教学基本建设和教学管理三个方面。(1)教学计划与运行方面的管理制度应包括各专业制(修)定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及评估办法、教学管理规程、课表编排与执行办法、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质量标准、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实践教学环节质量管理与评价、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及质量评价、实验(训)室建设及管理、实习基地建设及管理、教师评学制度和学生评教制度等,目的是明确标准、规范行为、提高质量。(2)教学基本建设管理方面的制度应包括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团队建设、教材建设等,应通过制度明确教学基本建设的条件、目标、方案、评估体系等,目的是规范和指导建设工作,确保教学基本建设的质量和方向。(3)教学管理方面的制度应包括院(部)本科教学工作评估办法、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条例、教学秩序与教学检查办法、教师岗位职责与教学工作规范、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教学档案管理办法、优秀教师评选办法、课程考核办法、命题质量评价等,目的是通过明确的质量标准考核各项工作完成情况,为今后教育教学工作的整改、提升提供依据。质量标准体系的建立应层次清晰、结构科学、内容全面、表述规范、程序公开,尊重师生知情权、参与权和评议权,要充分考虑其科学性、适应性和可操作性。2.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监督与控制是保证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途径。监控体系包括常规教学检查,校、院(部)评价和教学信息收集与反馈等内容。(1)常规教学检查是最基本最常用的监督手段,期初教学检查以教学条件保障、各教学单位教学准备和教学任务落实与执行情况等为重点;期中教学检查以各教学单位教研活动、听课、教案、学生评教、教学运行、实践教学开展情况等为重点;期末教学检查以教学任务、辅导答疑、考试、考风考纪等为重点,期间还包括学校领导、教学管理部门、学生管理部门定期与不定期查课、走课了解教学运行情况,及时处置各种突发事件。(2)学校及院(部)评价包括单项评价、专项评价和整体评价,其中单项评价包括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教师教学质量、学生学习状态与效果、期末试卷及命题质量等环节的评价,主要是针对教学运行过程关键部位和主要教学环节质量监控环节开展的定期或随机检查,目的是深入了解和掌握影响教学质量关键因素及其状态和信息。专项评价包括专业评价、课程评价、教材评价、教师评学、学生评教等,“学校的专业和课程设置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专业理论知识打造为基础、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实践能力训练为主线,实现社会需求、知识教育与应用能力培养的科学统一”[2],应用型高校要按照人才培养目标和行业、职业、岗位需求,以能力培养为导向,以掌握专业核心知识和能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科学设置人才培养体系和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模式、内容、方法、手段与考核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的能力提升为重点考核教师教学。整体评价包括学校评估和院(部)本科教学工作评估,关于学校评估教育部于2011年正式确立了“五位一体”教学评估制度,明确了“五个度”的质量标准,从外部对高校的发展、规范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院(部)本科教学工作评估旨在针对其教学和管理工作形成质量监控长效机制,充分调动其办学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管理运行效率,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奠定坚实基础。院(部)本科教学工作评估应坚持质量导向原则、合理量化原则、注重常态原则、尊重差异原则、竞争激励原则和动态优化原则,评价内容包括教学条件与资源、培养目标与培养过程、师资队伍、学生发展与管理、质量标准与监控保障、特色发展等。(3)教学信息收集与反馈是对有关教学信息进行收集、研究与反馈工作过程,包括校、院(部)领导、督导、同行及专家听课、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填报、教学满意度、毕业生满意度和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师生座谈会、教学信息员及教学助理反馈等,目的是掌握教学运行情况,了解教与学的状态,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3]。听课是学校各级领导进行教学检查,加强对教学工作监督、管理,教师间相互学习、交流的重要方法,以随机、随堂为主,也可组织重点听课、联合听课等,有助于各级领导更多地了解全校和各教学单位教师教学情况,能促进教师认真备课,改进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是教育部根据评估工作需要建立的常态监控机制,有利于促进学校管理的信息化、标准化和规范化,能够帮助地方政府掌握高校总体状况,有利于加强动态监测,提高管理效率,为国家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社会提供高等教育信息,不断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高校应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建立制度、常态监测、精心组织、客观准确,并通过教学信息的收集、汇总、分析为学校拟定发展规划、教学改革与建设等工作提供依据。学生和社会用人单位的满意度是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尺度,高校应有效利用现代化、信息化技术和手段,建立相应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跟踪调查机制,及时了解社会需求和毕业生反馈,同时对在校生要通过座谈会、调查问卷等方式及时了解其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的意见和建议,以推动学校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工作。3.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评价体系是监控评价工作的组织系统,包括教学质量监控评价委员会、教学质量监控评价处或评价中心、各院(部)教学质量监控及评价小组、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及各院(部)分委员会、教授委员会、教学管理及学生管理部门、学校督导室及各院(部)督导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以及学生信息员等。教学质量监控评价委员会是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工作的最高领导机构,负责制定方针政策及指导实施评价工作;教指委是教育教学决策机构,负有对教学工作进行指导、审议、建议、评价和咨询的职责;教授委员会是质量监督辅助队伍,在专家治学中起到重要作用;教务处是教学管理具体职能部门,负有对教学工作进行布置、检查、指导和对评估工作进行整改建设的职责;学生处是学校学生管理的职能部门,应当与教务处及各教学单位积极配合,主动参与教学质量检查和评估工作,在维护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教学质量监控评价处是教学质量监控保障的具体职能部门,负责教学质量标准管理、监控与评价;督导室负责对日常教学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负有稳定秩序、提高质量、保证质量标准实施的职责;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是教师培训、教师发展和教学服务部门,主要职责是通过培训、交流、研究等措施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学生教学信息员、教学助理是学生层面的重要辅助队伍,要引导、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能力。

三、“三位一体”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的实施路径

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应以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和人才培养定位为价值取向,通过决策系统、日常管理与执行系统等组织机构来实施,以校园文化、教学条件与教学资源为支撑,进行具体的监控与评价、分析与诊断、反馈与改进、研究与决策等质量监控工作。其运行流程为:设定目标与质量标准—制定方案和配套制度—实施监控、评价与诊断—反馈与整改、提升,最终形成闭合循环系统,确保教学质量监控工作常态化进行、教学管理工作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的实施是“要解决谁来做、做什么、怎么做、监督什么以及如何监督等五个方面的问题”[4]。学校层面的质量标准体系及各项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一般应由教务处按照相应程序和规范组织制定,要明确教学质量控制的关键点和关键环节,各院(部)应根据学校的质量标准和管理制度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和工作规范,确保学校的顶层设计、规章制度在基层得到贯彻落实。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按照学校的工作部署和职责分工来组织实施,高校要实施“动态”全过程、全方位、常态化监控。常规教学检查要根据学期内不同阶段的重点工作内容明确检查和监控的重要和关键事项,要以院(部)自查为主、学校抽查为辅的方式开展,日常查课、走课工作要建立教学与学工联动机制,要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定期不定期随机进行,实时监控教师遵守教学纪律、执行教学计划和学生出勤及课堂纪律等情况。学校及院(部)评价一般应周期性开展,除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试卷评价、毕业论文(设计)评价等单项工作可按学期或学年进行评价以外,其他综合性工作评价可三至四年开展一轮,形成常态化机制。院(部)本科教学工作评估可参照审核评估体系开展,校内专业评价可参照省专业综合评价体系开展,课程评价、教材评价等要与相应质量工程项目建设紧密结合。教学信息收集与反馈要广泛借助信息化手段,要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也要及时关注和解决师生的诉求。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重在分层管理、全员参与、全过程监控,学校要重点发挥好方针政策制定和宏观指导作用,各职能部门和院(部)的贯彻落实与执行是监控的关键环节,系、教研室是实施具体监控的基层单位,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各部门、师生员工都参与其中,特别是行业、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作为监控的重要主体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明确了质量标准、质量控制点、责任人、监督机构及其职责,应用型高校就基本解决了教学质量监控保障由谁来做、做什么、怎么做、监督什么、如何监督等五个问题。只有建立科学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并坚决有效地实施,才能确保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诸要素更加协调,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质量更加契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才能有力提升社会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郭广生.内涵发展——着力提升有特色高水平大学核心竞争力[J].中国高等教育,2012,(19):25.

[2]孔桂英.构建“以人为本”的地方应用型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J].教育观察,2016,(5):48.

[3]刘黎.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信息收集与反馈系统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09,(9):81.

[4]杨彩霞.新建本科院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探析[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0,(2):75.

作者:刘殿金 单位:长春财经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