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内监督体系对教学质量的意义
时间:2022-12-20 04:56:20
导语:校内监督体系对教学质量的意义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职业院校校内督教的实然状态
高职院校的督教体系存在各类瑕疵。笔者认为,其中应重点关注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督教人员职能定位偏差提高督导工作的效率是学校行政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很多学校都聘请了不同背景的督教人员以监督和指导课堂教学,督教人员也确实试行了很多的方法,但督教人员对职能定位的偏差,影响了督教的成效。有的督导人员将自己定位为检查人员,例行巡视课堂,很少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有的针对教学内容提出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希望任课教师能够模仿这些方法和技巧。督教人员的主要任务是如何帮助任课教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而不是想方设法挑出缺陷,二者是相生而不是相克的。通过访谈,基本可以认定,有相当一部分督教对工作内容和性质定位不准确,督教工作仍存在传统上“督大于导”的问题。
2.指标体系不合理笔者收集、整理了上海部分高职院校正在使用的督教人员对课堂教学的记录。虽然样本有限,也可以窥见一斑。督教基本采用评分表的形式。第一,部分高职院校指标体系缺乏科学性,对审核点定义不明确,评价过程中督教人员的个人经历与喜好对评价结果影响较大,可能导致主观性较强。比如,对于“学生掌握了课堂上讲授的内容”,在没有笔试或口试等考核的情况下,不同督教人员会给出不同的判断;部分审核内容,过于表面化,评分结果一目了然。其次,督教审核主要集中在教学计划的执行、教学秩序的规范、教学环节的全面等方面,但对于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关联度、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教学方法和内容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等方面的审核则缺乏关注。第三,审核指标主要集中在课堂教学一个环节,对于课前准备与课堂教学的结果缺乏必要的监控。比如,部分督教记录显示“是否有备课教案”,但对于因课堂教学情况发生变化,而导致的教案更改情况则缺乏跟踪。第四,每所学校所有的督导使用统一的表格,没有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进行督教内容的区分,不同专业、不同特点的课程在督教指标体系上雷同。总之,笔者认为,大部分督教记录对课堂教学考核的内容之间缺乏足够的关联度,考核标准设置片面,不能对课堂教学效率做出完整公正客观的评价。
3.缺乏即时信息反馈大部分学校采用二级或三级督教体制,即在主管校长与教务处领导下,院系层次为一级,教研室为二级,班级以学生为主体的评教为第三级,且基本为单向信息传导模式。督教人员来自各个院系,接受教务处的行政领导。基本的督教流程是,督教了解课堂教学情况,填写记录表后与任课教师做简单沟通,将记录表上交教务处统计、备案。在此过程中,一级督教机构可能没有将结果反馈给二级机构,一般情况下,二级机构也不会把督教信息反馈给一级机构,而三级机构的信息更是不能够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及时的反馈与调整。最重要的是,没有由相关部门和人员,共同分析总结收集到的督教信息的过程,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反馈,或者反馈的意见不具有建设性,只有问题,没有可供参考的解决方案。另一个问题是,信息反馈不够及时,比如一学期一次或一年一次,或者即使是在学期中间形成了一定的意见和建议,反馈到任课教师手中,也接近课程教学的尾声,没有充分的时间做出教学上的调整。导致的结果是,任课教师的小错误、小缺点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在课堂教学中不断重现,影响到一批又一批的学生。
二、从实然到应然的改革途径
重构督教工作课堂教学指导的内容,需校内督导管理人员和督教人员转变观念,明确督教任务,理顺督教关系。部分高职院校的督教实践仍过分强调监督、检查的功能,所以应尽量弱化督教人员的行政层级观念,加强其引导、辅助的职能。比如,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可持续发展与岗位迁移能力变化带来的新的教学要求等。导向工作是保证教学工作正确方向的重要职能,比如,人文素养的提升比专业知识更重要,但对学生人文素质提高的努力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需要长期地贯穿在每一门课程的教学活动中,而条块分割的专业知识教学任务容易使任课教师忽视对学生人格素质的培养和影响,督教人员适时地提示与指导,则会帮助学生和任课教师,使教学活动的主体均终生受益。督教监控点的选择直接关系到督教的质量成效。所以,为优化课堂教学质量,应将对教学内容与具体教学方法的指导作为督教指标体系的核心。督教人员在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进行指导时,避免随意性的选择,应根据督教人员自身的专业特长,与督教课程结合。
从专业课程内容的角度,充分利用督教人员的专业特长和执教经验,有针对性和系统性地对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组织等,与任课教师共同、深入地探讨,以找到更适合高职学生特点的理论与实践内容教学方法,比如新旧知识点之间如何衔接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新的理论内容如何引入可以让学生更轻松的掌握,如何控制高职层次理论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如何利用学校现有资源进行教学实践等,而不是一般性的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的浅层次说明。各职业院校可以结合督教人员和任课教师的要求,实行督教人员与任课教师“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或多对多”的导师制,以便在每一学期,每位任课教师都能够在至少一门课程的教学中得到指导,而非蜻蜓点水、形式大于内容的监督。大部分高职院校应理顺督教流程关系,充分利用各部门、各时期收集整理的课堂教学记录情况,与激励和约束机制结合,调动任课教师的创新能力,推动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而不是只将督教记录整理备案、束之高阁。没有经过分析、整理并被再利用的数据,是没有价值的数据,不能被称为信息;收集整理无用信息的过程也就毫无价值可言。
三、结论
在高等职业教育大众化阶段,生源质量的改变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以质量求生存,加强内涵建设,是高职院校发展的战略重点。只有切实抓好每一节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才可以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满意度,形成对职业教育的认可,产生应有的社会效益。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可以作为提高整体教学质量的起点。各职业院校已建立的督导队伍的高效运作可以保证整体教学质量的目标赢在起点。
作者:程欣然单位:上海立达职业技术学院
- 上一篇:试议大学数学中的计算机
- 下一篇:药理学教学变革计策研究
精品范文
5校内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