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创新探讨
时间:2022-10-26 04:25:22
导语: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创新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针对工程质量监管现状进行分析,涉及法律法规、监管职责、监管模式等方面。提出新时代背景下,监管机构应积极采取创新措施,通过完善质量监管相关法规、明确监管机构职责、优化质量监管模式、加强人员素质培训等方式,提高质量监管效率,并对未来监管模式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关键词:工程建设;工程质量;监管;创新方法
在工程建设行业飞速发展的形势下,工程质量始终是监管部门关注的重中之重,工程质量的优劣对使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直接影响。当前,我国工程质量监管体系虽已成型,但在实际监管工作中仍存在诸多问题,需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与时俱进,提高质量监管效率和水平,使工程质量得到切实保障。
1工程质量监管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建筑工程监督管理已逐渐形成完整的监管体系,并在建筑质量监管工作中起到重要作用。但由于建设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对质量监管方面提出新的要求,无形中增加管理难度,受诸多因素影响,监管工作面临许多新问题,监管现状不容乐观。1.1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当前,工程质量监管的主要根据是国家和地方颁布的现行政策、法规制度、技术标准等。由于一些政策和法规不健全,很大程度上影响质量监管工作的顺利开展。1)新技术和工艺的应用日益普及,但与之对应的新规范却尚未出台,原本的制度规范较滞后,难以为当前质量监管工作提供充足的参考依据。2)监管法律法规不健全,对于施工企业的不良行为,参照法律与现实情况的差距较大,法律内容脱离实际,缺乏适度可行的处罚依据,易被违法企业钻空子,不利于建筑市场有序运行。3)当前市场化程度不断提升,建设与施工企业具有较强的流动性,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规定,一些施工单位开始“打游击”,责任难以追究。1.2监管机构职责不明。当前,部分监管机构职责不明,主要体现在监管方式、性质与内容等方面。一些监督工作与监理方、施工方的责任混淆,一旦发生质量问题多方推诿,很难及时找到第一责任人进行处理。质量监管工作可由政府相关部门实施,也可将该项工作委托给资质优良的工程质检部门,但在监督机构的性质方面不明确,其究竟是执法单位还是技术部门、监督人员是政府人员还是技术执业人员有待明确。此外,监管机构的职责不明确,监管机构只是单纯具有质量监督执法检查权力,没有处罚权,一旦在检查中发现质量问题,只能采取停工整改的方式,影响执法权威;监管内容与方式不统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监管效率的提升。1.3监管形式单一落后。政府对工程监管形式单一,未充分利用市场手段如信用制度等提高工程质量。在实际工作中,以巡回监督的方式为主,针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待发现问题后进行处罚,此种监管形式单一落后,长此以往势必增加建设、施工企业在质量监管方面对政府的依赖,不利于质量意识的树立与提高。此外,当前工程规模不断增加,材料日益更新,质量检测的仪器设备不健全,难以保证质监工作的高效开展。究其原因,主要受经费和技术等因素影响,只有政府适当增加经费投入,提高信息化检测水平,监管人员才能更好地用数据说话。
2工程质量监管工作的创新方法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入的形势下,工程建设规模日益增加,质量监管内容与形式也随之改变。针对质量监管存在的问题,应积极采取针对性的解决对策,通过完善相关法规、明确监管职责、优化监管模式、提高人员素质等方式,使工程质量得到切实保障,这对建筑工程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1完善质量监管相关法规。法律法规是开展质量监管工作的重要依据,当前相关法规制度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监管工作的开展。为提高执法工作的可行性,应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使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步入制度化、标准化轨道。1)加强法制建设,为质量管理提供充足的法律依据,进而促进执法水平的提升;监督机构与人员代表政府开展监管工作,并将该项工作纳入法制管理进程。2)科学编制建设标准设计方案,并由相关部门审核后进行推广,为工程建设提供技术标准与指南。3)明确工程参与方在施工中应遵循的各项规定,明确违反规定需承担的后果。2.2明确监管机构职责。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应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对工程质量进行有效监管,使企业行为得以规范,有助于保障国家与民族权益。对此,应对监管机构的职责进行明确,对各项相关法律与政策进行完善,使各级质量监督机构的工作目标、任务、职责与标准等清楚明了,由此提高执法的可操作性,使其正常有序地开展监管工作,促进工程质量监管进入良性循环。此外,还应提高监管机构的责任感,工程质监部门在对工程质量进行审查过程中,应严格把握工程质量情况,并及时向相关主管部门汇报审核结果。强化各部门对工程质量的主体责任,在监管工作中对工程各部位进行细致检查,特别是一些强制性的标准,更要重点关注;列举典型的工程范例,对劣质工程中相关责任者给予严厉的处罚。2.3优化质量监管模式。在信息时代,信息化管理成为质量监管的主流趋势。现代化质量监督离不开先进的监督手段,可使工程质量效率、透明度得到显著提升,实现动态管理目标。1)应构建工程质量监管网站,实施联网制度。通过网络下载监督任务,存储监督资料,将整改指令全网,有关人员可随时查阅规范标准;工程质量监管网站还具备网上报建、备案、投诉等办公手段,使办事效率得到显著提升。2)采用试点数字化工地取代部分现场监督工作,通过计算机技术等,实现对工程质量的远程监控,随时了解工程的进展情况。2.4提高管理团队素质。质量监督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将直接影响监管水平,对此,应积极构建善于学习、廉洁高效、严谨认真的监管队伍,使质量监管工作需求得到充分满足。1)完善监管工作制度、岗位责任制度以及责任追求制度,通过开展培训教育活动,提高监管人员的业务技能与执法水平,使其能知法懂法、严格执法守法。2)加强对质量安全监管机构与人员的考核与评估,严格监督机构与人员的资格认定,要求监督人员不断学习和掌握更多技能与知识,树立终身学习意识,提高社会责任感。3)完善质量监督手段,依靠先进的检测设备,改变以往“敲、打、摸、看”等传统检查方式,加大监管工作的科技含量,使监管结果更准确真实、有说服力。
3工程质量监管工作的发展趋势
在工程质量监管方面,应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在转变工作理念的同时对技术方法进行创新,牢牢把握技术要点,将强化监督与服务优化纳入首要工作中。根据监管改革与建筑需求,严格把握主要矛盾,积极探索新思路,对监督模式进行调整,构建科学可靠的质量监督管理运行保障机制。3.1抽检型。传统质量监督模式存在监督动态性与随机性相冲突的问题,在检查时需停工停产等待检查,在一定程度上对工期进度产生不良影响,易滋生腐败行为。对此,在未来发展中,质量监管应尽量采用抽查型,加强对工程规范的构建与完善,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高效的抽检制度,提高质量检查效果,明确岗位职责,将质量检查与责任主体有机结合,注重事前预防、事中监督、事后验收的全过程质量监管。同时,还应采取日常随机巡检,加大日常抽查力度,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对整体工程进行全面监督抽查。此外,还应注重专项监督检验,将日常抽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将实体监督与行为监督相结合,尤其是关键处与细节处的质量检测,切实保障将质量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预防质量问题。3.2执法型。执法型监督要求企业树立质量意识,具有良好的自律性,能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办事,禁止投机取巧、利用法律漏洞违法违规;应具有较强的自控能力,为社会发展提供根本保障。在此背景下,为对企业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保障其依法生产,政府可运用必要的执法手段。在未来的发展中,可将检查监督转变为执法监督,以此明确监督机构性质,通过履行监督职责保障工程质量。在行政执法方面,要求严格规范监督机构职责,确保政府执法效益,并将工程质监机构纳入公务员管理序列之中。3.3科技型。工程质监工作需要科技支持,科技支持不仅有助于监管体系的完善,还可以极大地促进监管效率的提升。通过运用先进技术可有效降低监管强度,不但节省时间,还能使工作效率显著提升。科技型监督工作的开展需信息技术的支持,运用当前先进的网络技术、视频监控、远程访问、自动化故障诊断等,构建工程质量管理系统,下设系统管理、工程质量管理、信息与事务管理等模块,充分利用有限资源,提高质量监管工作效率。通过对数据的分析,能及时发现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便于及时有效地解决,更快更好地完成监督工作。在科技的支持下监督工作更透明,借助网络渠道实现数据信息共享与实时传输,为监管工作及时有效地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4结语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其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只有做好施工质量监管工作,才能使建筑质量得到切实保障。对此,质量监督管理人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与知识储备,积极参与培训教育活动,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采取科学有效的监管措施,在健全成熟的监管政策支持下,提高监管整体工作效率,使建筑工程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志军.新时期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创新管理措施的分析与思考[J].居业,2016(5):160-161.
[2]陈世英.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创新与发展[J].建材与装饰,2018(14):193-194.
[3]林星友.新时期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创新管理措施[J].中国科技信息,2019(19):92.
[4]党闯,石昌.论新时期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创新管理措施[J].名城绘,2018(5):43-43.
作者:许传军 单位:大连市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服务中心
- 上一篇:通用航空活塞发动机现状及趋势探讨
- 下一篇: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措施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