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护理质量管理论文

时间:2022-04-07 10:02:21

导语:口腔护理质量管理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口腔护理质量管理论文

1原有护理管理模式及问题分析

修复科是我院的门诊大科,就诊人群以牙列缺损和缺失的老年患者为主。口腔科门诊护理工作涵盖面广且琐碎,贯穿于患者就诊的全过程。修复科护士除须具备配合医生的专业技能以外,还面临以下问题:

①口腔医疗操作是在充满微生物的口腔内进行,与患者的唾液、血液及黏膜组织直接接触,且治疗过程中涉及的操作多、所需的卫生耗材品种性质各异,医护人员的手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各种公用材料和物品,交叉感染的隐患多;

②治疗时使用的仪器、器械及其配件小巧且精细、贵重,需要进行特殊的保养维护和消毒处理;

③老年患者吞咽反射能力下降,治疗过程中误吞误吸、急症处理等突发事件呈增多趋势,而口腔门诊护士由于长期从事专科操作,其应对突发事件和急救的能力相对欠缺;

④工作模式已逐步从1名护士配合2~4名医生的巡回方式转变为一医一护的四手操作模式,护理人员普遍缺乏相关的培训。可见,科室的护理管理者压力较大。我院现有护理质量控制按照护理部-科室两级管理模式。科室质量管理参照护理部质量管理委员会形式,建立了科内护理质量管理组,即护士长下设5个护理管理组,分别为基础护理操作组(修复专业各种材料的调拌技术)、四手操作组、急救组、医院感染控制组、文明服务组,负责相应工作的培训和考核。组长由具有较丰富临床经验、工作责任心强、素质好的护士经选拔后担任,成员由本诊疗区域内的4~6名护士组成。本方法自2011年7月开始实施,实施3个月后发现组长的工作仍以日常护理配合为主,对分管的质量管理工作执行不佳,分析原因可能主要有:

①个别小组的质量管理标准不够细化,如四手操作技术无相关考核标准;

②组长管理知识和经验缺乏,年轻组长检查年长护士时有顾虑;

③科室护理人员多,组长一人难以负责全科护士的培训,培训时间、效果及可操作性较差;

④护士参与管理的热情不高,认为该工作更倾向于管理层,而非一线护士(组长不认为自己是科室护理管理者);

⑤激励机制不足,组长工作积极性不高。

2改进措施

2.1细化护理质量管理标准及内容

借我院护理部修订《护理质量管理检查标准》内容的契机,修订修复科护理质量管理标准。改进措施包括:

①基础操作组修订了符合修复专业特点的《常用材料调拌技术标准》,及时跟进治疗中的新技术新材料;

②结合材料性能,观察不同护士的操作手法特点,总结规范了多种材料的调拌方法并用便于记忆的名称命名,如粘接用玻璃离子水门汀调拌技术——2/3两步加压研磨调拌法等,以保证粘接材料的调拌质量;

③四手操作组对四手操作技术的基本要求如护士坐姿、器械物品传递方法等进行集中培训外,还根据口腔修复的治疗操作规范了符合本专业护理特点的强、弱吸管及三用枪的使用、放置,强调注意事项;

④组织护士对所配合医生的个性化操作特点进行文字性归纳总结,便于替班及轮岗护士了解以提高医护配合默契度;

⑤采取多项措施加强椅旁健康宣教,如护士之间相互交流探讨护患沟通技巧、宣教时机的把握及有针对性的宣教内容;设计定制便签架,各椅位将各种固定及活动义齿戴牙须知、《医患沟通手册》等宣教材料统一集中放置,方便配合护士及时进行椅旁健康宣教;

⑥文明服务组加强就诊安全管理,特别强调协助老年患者进入诊室时,要及时疏通诊疗通道、疏散不必要的停留人员、观察地面有无湿滑情况及工作用仪器设备的管线或放置有其他物品等,提醒患者就坐和起身时留意脚下牙椅手机的尾管管线,避免意外跌倒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⑦新增器械设备和材料物品管理的质量标准,小到器械,大到仪器设备都有专人负责,并在仪器上贴有责任人的标签;

⑧将修复专业常用的几百种耗材与信息中心协调实现信息化管理,特别是细化了种植体等高值耗材的管理;

⑨完成了《修复科护理手册》的编写,内容包括科室简介、各护理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常见疾病的护理配合流程、口腔门诊急救护理及应急预案、医院感染控制、常用设备操作流程及护理辅助工作等。科室护士人手一册,使大家工作中有章可循,根据临床工作定期修订手册。

2.2明确组长职责

要求组长根据管理中的难点和重点制订相关质量控制内容的培训计划,并广泛征求全体护士的意见和建议,保证培训内容更贴近临床工作的实际需求。护士长组织组长对完善后的各项管理标准和培训计划进行讨论,制定《护理质量管理组长手册》,包括护理质量管理标准、培训计划及检查记录单等。明确组长职责,负责协调完成日常工作,参与修改完善本科室的相关制度、工作标准、护理常规与流程等。按计划进行培训、考核并记录。及时对护理工作进行自查、反馈、改进及记录,实现护理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

2.3从两个层面开展培训,转变管理理念

(1)护士长对组长集中培训通过聘请外院老师传授先进管理经验和管理工具的使用,并选派优秀的组长外出学习,提高组长护理管理参与度和积极性。护士长定期结合工作中的实例传授管理经验,提高组长自身的管理能力和技巧,如运用二八定律找准关键工作,执行关键制度、训练关键人员、关注关键患者、抓住关键时间,培训方法应以操作演练和情景模拟为主,注重护士的参与性,激发了护士的学习兴趣。要求每位组长能够运用简单的管理评价工具,如PDCA法。管理过程中的特殊情况或个别护士,由护士长协调解决处理。

(2)全员培训,定期组织护士学习护理质量标准,要求各小组的成员熟练掌握本组质量标准,严格执行,并协助组长培训科室其他护士。如针对口腔门诊护士相对薄弱的急救护理,由组长对本组的几名组员先进行急救护理操作的训练,包括单人或多人CPR技术、口腔门诊误吞误吸的预防和应对措施、门诊急救呼叫流程演练等,经护士长和组长考核合格后,再由急救组组员每人具体负责4~5名护士的培训。急救组组员是培训者和被培训者的双重角色,达到相互学习、监督,共同提高的目的,还解决了组长一人难以负责全科护士培训的问题。

2.4进行全过程护理质量管理

每天诊疗结束后,组长召集组员,将当天工作情况、医护配合问题、接诊的特殊患者等作简短总结,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组长每周按质量控制的标准抽查护理工作,及时记录并向被查护士当面反馈,下一周针对问题及时追踪反馈。每周全体护士例会前召开管理小组讨论会,组长提出存在问题与不足,护士长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规范。护士长必须对质量管理效果及时作出评价和指引,发现运作过程中护理人员的方法有偏差,要及时分析原因,提出建议,使之围绕质量管理的标准和规范进行。并参与共性问题的追踪检查,持续改进护理工作质量,护士长还广泛征求医生对护理配合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每半年召开一次医护座谈会。

2.5采取多种激励措施激发各组长工作积极性

护理质量管理组长的工作首先要得到科室领导的重视和认可,组长经过考核和选拔产生,名单在全科朝会上宣布,并在科室的信息园地进行公示。每季度评选一次优秀组长和星级护士,照片张贴在信息园地。各种学习培训优先安排组长,评优评先组长有加分,并与年终绩效挂钩等。

3结果

3.1护理质量

修复科护理质量稳中有升,全年护理部护理质量检查,包括门诊四手操作技术、文明服务、医院感染及急救等方面的内容。2012年护理质量总分为98.88分,2013年护理质量总分为99.5分。

3.2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

口腔门诊配合护士主动性及医护的默契程度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和效率,因此了解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意见建议是我科每年的常规工作,已坚持6年,经医护反馈这一方法可有效促进护理工作水平的提高。根据临床工作以及医生重点关注内容自设调查表,共包括9个条目,每个条目分为很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4个级别,请参评医生就全年科室护理工作的整体情况进行评价。2012年底对科室年出诊率超过80%的医生共24名发放问卷,2013年底对同一批共24名医生发放同样问卷。2012年和2013年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

4讨论

4.1科内质量管理组的实施利于提高护理质量

口腔科门诊护士的主要职责是配合、协助医生完成口腔治疗,因此许多护士更关注与医生的配合,忽视患者的感受,影响护理质量,加之现代牙科建筑要求相邻的两个牙科治疗单位设有隔断墙,避免飞沫及气溶胶的污染,这种布局易造成护士相对独立的工作氛围,不利于科室整体的团结协作。建立科内质量管理组,小组之间可通过榜样的正能量作用,带动其他护理人员积极效仿。例如小组中护士对患者恰当亲切的称呼与患者有效的沟通等可以促使周围护理人员学习。成立护理管理小组增加了护士之间的相互交流,组长在检查护士操作的同时,也可以学习借鉴他人工作中的小技巧,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4.2科内质量管理组利于提高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修复科门诊技术和材料更新快,设立科内护理质量管理组可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如对于口腔修复新材料新技术应用频繁的特点,采取“短平快”的学习形式,实时更新,使低年资护理人员能在短时间内掌握,促进了全科护理操作水平的提高。表1可见,两个年度比较,医生对护理工作9个方面的评价“很满意”率均升高,“一般”率均下降,“很满意”程度增加最为明显的分别是护理操作、整体评价、护患沟通和工作主动性,说明科室护理质量管理工作的改进得到了医生的认可。

4.3科内质量管理组利于护士人才培养

组长在临床一线工作,比护士长更能及时发现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选拔产生组长的方式极大提高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人翁意识,实践过程中以身作则,实现了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成立护理质量管理组以来,科室已完成多项PDCA整改,有效地提高了护理质量,发掘了优秀人才,三年来,修复科无1例护理投诉及护理差错发生,在医院及护理部组织的各项护理质量检查中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并第一批成为我院门诊优质护理示范科室。

作者:李雅瑾王红霞李玉桂赵梅英单位:北京大学口腔医院修复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