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质量管理理论分析

时间:2022-04-17 04:48:55

导语:图书馆质量管理理论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图书馆质量管理理论分析

1引言

从目前的研究情况来看,虽然近年来我国图书馆质量管理的研究工作取得了较快发展,但是国内对于图书馆质量管理的实践尚未普及,研究工作也基本围绕理论和方法模型进行。因此,本文试图就2001年以来的图书馆质量管理研究做一个简要回顾,以期比较全面、完整地揭示该研究领域的主要内容。笔者在《中国期刊网》(2001—2011)以题名检索“图书馆质量管理”,再通过浏览去掉检索结果中与研究内容相关度不高的文献,最后得到内容与图书馆质量管理相关度较高的文献267篇。

2我国图书馆质量管理研究论文分布情况

2.1时间分布情况

通过对某领域内期刊论文在一定时间内的分布情况进行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该领域学术研究的理论水平和发展状况。2001—2011年有关我国图书馆质量管理的论文,按时间分布如下(见表1)。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2001年我国图书馆质量管理方面的研究论文为13篇,数量并不算多,表明2001年图书馆质量管理仍处于研究的起步阶段。这一阶段,图书馆质量管理的研究者相对较少,并且研究方向也主要集中在对管理理念和理论基础内容的介绍上,研究目的也主要是在论证图书馆实施质量管理的可行性和积极意义方面。从2002年开始,我国图书馆质量管理研究论文的数量开始逐步地、相对稳定地增长,一直到2008年论文数量达到42篇的最高点。在这一阶段,图书馆质量管理领域的研究者不断增多,并且研究内容也逐渐深入。在此后几年,论文数量虽然相对有所减少,但基本维持在二十篇左右。

2.2论文期刊分布情况

通过对某领域研究论文所在的期刊分布进行分析,不仅可以为文献的收集、整理提供依据,还可以为读者提供指导,反应出各刊物的办刊特点,指导刊物发展。2001—2011年我国图书馆质量管理研究论文按期刊分布(发表10篇及以上)如表2。11年间,我国图书馆质量管理的研究论文数量较多并且分布分散,刊登论文的杂志种类也比较繁杂。在这其中收录有10篇(含10篇)以上论文的期刊共有6种,这6种期刊共收录267篇论文中的84篇论文,约占论文总数的30%。收录论文最多的上述6种期刊中,核心期刊和非核心期刊各占一半,且期刊种类都属于图书情报学类。除上述期刊之外,《图书馆》、《图书馆工作与研究》、《图书馆理论与实践》、《图书情报工作》这四种核心期刊也均收录有六至七篇的相关研究论文。由此可见,虽然图书馆质量管理的研究论文来源广泛,但是其主要的来源还是图书情报类期刊。

3我国图书馆质量管理研究热点

3.1质量管理及图书馆质量管理基础理论研究

早期图书馆质量管理研究论文的内容主要是对质量管理和图书馆质量管理方面的基础知识进行介绍。其论述的主要内容大体包括以下方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图书馆质量管理的含义、图书馆实行质量管理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图书馆质量管理的内容等。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国内就已经有少数学者概括和表述出了图书馆质量管理的大致涵义。在《图书馆质量管理研究》一文中,马力和李金荣认为:“图书馆质量管理是利用一定人力、物力、组织条例等,对图书馆管理活动进行调控,对管理活动绩效进行测度的一种活动,是图书馆管理科学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1]而后,随着质量管理思想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图书馆质量管理内涵的理解也更加全面透彻。赖晓云认为,图书馆质量管理是指“以提供产品、服务项目内容和服务场所为基础,以建立标准文件为准则,对图书馆行政管理过程、人力资源管理过程、服务过程的具体工作进行全面的细分,根据质量管理手册、图书馆运作手册、服务规范、服务质量控制规范予以记录、设计、整合,并通过信息处理、跟踪评价,纠正与改进措施和总结评估,达到改进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的目的。”[2]在大多数图书馆质量管理研究论文中,除了涉及上述内容以外,还有很多关于图书馆实施质量管理的可行性的论述。ISO9000族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ISO/TC176)制定的所有国际标准的统称。它是质量管理八大原理的具体应用,是将质量管理八大原理进行了标准化。它的基本思想是“一个焦点(控制过程),二项要求(明确控制;落实职责)”;它的核心是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原则,组织依存于顾客,没有顾客的组织是不能生存的,只有组织的产品或服务能够满足于顾客的要求,组织才能生存发展。通过研究,大多数学者认为虽然ISO9000系列标准最初是起源于制造业并在制造业中得到完善和发展,但现已发展成为一种通用的标准,几乎涵盖了所有的行业,包括图书馆管理领域。目前,在我国已发表的图书馆质量管理方面的论文中大多都论及了这方面的内容。孙玉红在《ISO9000标准在图书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中,从ISO9000标准和图书馆组织两者各自的特点出发,对图书馆引入ISO9000标准的可行性进行了阐述。他认为,ISO9000标准是通用的,并不是专门为某一具体工业行业或经济部门而制定的。此外,图书馆作为一种独立的组织,它与企业组织也有很多相同之处。图书馆的信息就是产品,信息的生产也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流程,在生产过程中也存在着大量的日常事务,图书馆同样也有服务对象且亦被视为其核心。[3]虽然目前有关图书馆实行质量管理可行性的文章较多,且大多数学者对此持有乐观支持态度,但是研究大多停留在图书馆质量管理的相关知识介绍和浅层研究上,而且文章内容重复严重。

3.2图书馆ISO9000认证研究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ISO9000就引起了我国图书馆界部分学者的注意,如邵文杰提出了可以用ISO9000族标准来规范图书馆的管理。目前,我国有关图书馆ISO9000的研究论文迅速增多。从总体来看,我国图书馆界对ISO9000认证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图书馆实施ISO9000的原则、图书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步骤和结构、高校图书馆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等。ISO于2000年12月5日正式颁布了2000版ISO族标准(ISO9000:2000),在标准的引言中列出了八项质量管理原则,即“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原则、“领导作用”原则、“全员参与”原则、“过程管理”原则、“系统管理”原则、“持续改进”原则、“基于事实的决策”原则和“与供方互利”原则。那春光认为,“八项质量管理原则用易于理解的语言高度概括了质量管理最基本、最通用的一般性规律,成为质量管理的理论基础。”[4]王建涛认为,“这些准则是当代各行各业质量管理中应该遵循的基本规律,是一切质量管理活动中都适用的理念和原则”,把八项原则运用于图书馆管理中,将有利于图书馆改进原有的管理理念,提高图书馆服务的质量。[5]目前,对图书馆应用ISO9000八项质量管理原则进行研究的论文中,大部分是对八项原则条文的具体阐述以及对其重要性的强调,还有部分文章是把八项原则与图书馆的管理实践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如王建涛在《ISO9000:2000与图书馆质量管理的原则》一文中,就每项原则在图书馆中的实际应用提出了相应的措施。ISO9000族标准的主要作用是指导组织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通过有效运行的质量管理体系来满足顾客需求,达到质量持续改进的目的。因此,如何建立既符合ISO9000族标准的要求又符合图书馆自身特点的质量管理体系成为了另一个研究热点。所谓质量管理体系,就是组织实施质量管理所需要的组织结构、职能、过程、程序和资源,它是组织质量管理的基础和核心。罗曼认为,图书馆的质量管理体系应包括:按用户要求建立起来的部门结构及其职能和权限;有效保障图书馆信息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流程设计和改进;保证图书馆质量方针和目标得以实现,并起到控制、跟踪、监督和审核作用的文件体系。[6]关于图书馆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的步骤,秦红认为应当包括:建立组织机构,制定工作计划;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确定服务产品必须的过程;明确质量职责分配;编写质量体系文件这五个部分。[7]目前,对于图书馆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流程的论述大都简单移植其他行业的模式,缺乏深入的研究,没有突出体现出图书馆这一公益性服务组织的特点。因此,这些论述往往缺乏针对性,并且在实际中的操作性也不高。高校图书馆实施ISO9000也是一个图书馆质量管理的研究热点。随着国内几所大学先后通过了质量认证,高校图书馆成为我国质量管理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一个突破口,有关高校图书馆构建质量管理体系的文章也逐渐增多。但大多数的文章还是停留在理论阐述上面,没有根据高校图书馆服务对象的特点进行有针对地阐述。

3.3图书馆全面质量管理(TQM)研究

20世纪80年代初期,全面质量管理开始在欧美国家的工商界广为推行,而后逐渐被政府机构、教育界和其它非赢利性机构广泛采用,在全世界掀起了质量革命的旋风。在我国,随着图书馆质量管理思想的不断深入,图书馆全面质量管理也逐渐引起了图书馆界的关注。但是,真正把全面质量管理运用到实践中的图书馆还在少数,如上海图书馆、大连海事大学图书馆和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图书馆等。总的来说,目前我国图书馆界对全面质量管理的研究仍大多停留在对其概念和必要性的阐述上,亟待开展深入的理论探讨和实践应用的推广。关于图书馆全面质量管理的内涵,张红霞、詹长智等概括为:图书馆的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以提高服务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以读者满意为目标,综合运用管理技术、专业技术、思想教育、经济手段等,对图书馆全部业务流程进行全面监控的系统管理方法。”[8]除了上述对基本概念的阐述以外,图书馆全面质量管理模型也是受图书馆界关注的研究领域,因为模型设计的正确与否会直接影响TQM实施的成败。图书馆全面质量管理模型是指以简化形式来描述图书馆全面质量管理特征和变化规律的一种抽象。罗曼在《图书馆全面质量管理(TQM)模型研究》一文中,通过对国外四个典型图书馆TQM模型(哈佛大学图书馆TQM模型、3M公司信息中心TQM模型、研究图书馆TQM模型、图书馆TQM模型)的分析和研究,设计出了一个宏观和微观兼顾的框架。[9]徐欣在结合了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和图书馆工作特点的基础上,认为构建全面质量管理的框架需要:建立图书馆质量目标、领导承诺、建立质量委员会、建立质量改进团队、流程控制和标杆学习。[10]张鹰认为,建立TQM模型的关键在于建立实施机构以及全过程监控机制,并制定质量方针和目标。[11]TQM模型作为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关键,应当作为我国图书馆界在这个领域的研究重点。因此,应当在大量收集有关图书馆正在实施的TQM模型信息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其宏观上的战略规划和微观上的程序步骤,并与实际工作的特点相结合,来确保我国图书馆全面质量管理的顺利实施。

3.4“六西格玛”图书馆质量管理理论研究

六西格玛(6σ)是由摩托罗拉公司在1987年推出的一种质量管理新方法,它在企业中实施了很多年,帮助很多企业创造了业绩神话,在社会上享有广泛的盛誉。目前,我国研究六西格玛在图书馆中使用的文章并不多。现有研究论文除了对六西格玛(6σ)的内涵、适用性和其实施条件等基础知识进行阐述以外,主要的研究热点在于六西格玛(6σ)同其他质量管理理论的对照分析以及六西格玛在图书馆的实行思路方面。夏有根和黄晓英认为,6σ管理“是以项目策划实施为主体,以数据和数理统计为基础,密切关注用户、关注流程管理及改进,以满足用户要求为导向,以科学的程序为模式,以达到经济效益为目的的追求完美质量的一套经营哲学和方法论体系。”[12]在六西格玛与全面质量管理的联系和区别方面,李易宁通过研究六西格玛的诞生历程,认为“六西格玛是TQM的延续和发展,TQM为六西格玛的产生提供了基础和准备”,同时六西格玛作为一种方法体系,是接受和支持TQM的质量管理理念的。[13]焦秋阳等认为,虽然六西格玛和TQM的部分思想相似,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六西格玛强调把所有的运作放在一个过程中提高,而TQM则强调提高单个不相关的运作流程。[14]在六西格玛与ISO9000的比较方面,阮喜珍认为,ISO9000作为一族标准要兼顾不同行业的特点,因此相对六西格玛而言,其针对性和具体性较低。而六西格玛则是从特定的环境出发,根据客户和市场竞争等具体因素,对关键业务进行优化和控制。[15]六西格玛作为TQM的发展和延续,决定了图书馆在推行六西格玛之前,应当先进行ISO9000的认证,待质量管理水平达到三西格玛以上后再推行六西格玛。关于图书馆如何实施六西格玛,焦秋阳等通过对企业中六西格玛的实施过程进行修改,并结合图书馆工作的特点,提出了图书馆六西格玛理论实施图。该过程由服务质量评价、界定、测量、分析、改进和控制这六个步骤构成了一个质量控制循环,以此来帮助图书馆改善服务质量、改进业务流程。[16]目前,我国图书馆界对六西格玛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理论成果,针对图书馆的具体特点提出了一些使用六西格玛的具体理论模型。六西格玛作为一种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应当引起图书馆人的重视。

3.5图书馆服务质量管理研究

对服务质量管理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西方国家的服务营销领域,到20世纪90年代其研究成果开始被欧美图书馆界的学者所认同,并陆续在图书馆管理中引入了服务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1988年,北美学者帕拉休拉曼(A.Parasuraman)、赞瑟姆(ValarieAZeithamal)和贝利(LeonardL.Berry)等人开始对服务质量决定因素和顾客对服务质量的感知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并依据TQM理论率先提出了一种被称为“SERVQUAL”的服务质量评估模式,即:服务质量(Q)=用户的感知(P)-用户的期望(E)。[17]1999年12月,美国研究型图书馆联合会(ARL)根据得克萨斯农业机械大学图书馆六年来对SERVQUAL的研究和经验,共同发起了“LibQUAL+”研究计划。[18]“LibQUAL+”的研究目的是克服SERVQUAL在图书馆评价中的不足,使服务质量属性和问题指标更加符合图书馆的实际,并建立一种最实用的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方式。我国图书馆界对图书馆服务质量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晚,截至目前,我国以图书馆服务质量管理为主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就图书馆某一具体的服务工作的日常管理进行实证研究,如陈青在《谈提高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读者服务质量》中,论述了如何通过建立完善的读者服务体系来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19]二是关于SERVQUAL和LibQUAL服务质量评价工具应用的研究,如王丹丹在《基于LIBQUAL的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模式研究》中,通过对改进后的LIBQUAL+进行验证性研究,揭示了图书馆服务质量上的共性问题;[20]三是关于TQM理论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在图书馆服务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研究,如茹美霞和李桂阑等在《基于ISO9000标准的图书馆服务质量控制研究》中论述了图书馆服务质量与ISO9000标准的一致性,并阐述了如何运用ISO9000标准来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21]但是,国内关于图书馆服务质量差距分析和研究方面的论文相对较少,已有文章大都是从理论上对图书馆服务质量的差距进行分析,多偏重于定性分析,缺少实证研究。

4结语

综上所述,虽然图书馆质量管理在我国已经引入多年,并且相关研究论文数量也很多,但是文章之间的雷同性较强,同一论题的文章数量较多且内容价值较小,出现了盲目“跟风”的现象。此外,文章运用的研究方法也比较单一,大多数论文是利用现有的文献进行研究,只有少数是通过实证和数据的方法来研究。在研究方向方面,相对于国外来说,我国图书馆质量管理的研究方向较少。许多国外已经开展并且很有研究价值的研究方向,如:运用图书馆学语言来诠释ISO质量管理体系等,在我国仍没有开展起来。[22]因此,今后我国图书馆质量管理应该更加深入的探讨现有研究内容,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拓展研究领域、开展有价值的研究方向,并通过学习和借鉴国外图书馆质量管理的实践经验,不断提高我国图书馆的质量管理水平。

作者:吴昌合董宇豪工作单位:安徽大学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