豇豆质量安全控制及高产栽培技术

时间:2022-03-31 09:29:55

导语:豇豆质量安全控制及高产栽培技术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豇豆质量安全控制及高产栽培技术

摘要:豇豆是人们喜爱的重要蔬菜品种之一,需求量高,效益比较稳定,在我国种植规模较大,对蔬菜市场的供应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豇豆的质量安全问题是近年来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之一,豇豆的质量安全主要是不合理使用农药造成的农药残留超标,还包括重金属超标及产后处理过程中二次污染等问题。因此,采用先进栽培技术,加强全程质量安全控制,使豇豆质量符合保障人们的健康、安全的要求,已成为豇豆生产的重中之重。本文作者从豇豆的产地选择和环境保护、品种选择及种子处理、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产后处理、生产废弃物的处理、生产档案等方面介绍了豇豆质量安全全程控制及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豇豆;质量安全;全程控制;栽培技术

1产地选择和环境保护

产地环境应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NY/T5010)的要求,基地周围无化工污染源,空气状况良好,远离公路干线,禁止向产地倾倒生活垃圾、污水和工业“三废”等。应选择地势高燥、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排灌方便、3~4年内未种植过豆类蔬菜的地块。施药防治病虫草害时要优先选用悬浮剂、微囊悬浮剂、水剂、水乳剂、微乳剂、颗粒剂、水分散粒剂和可溶性粒剂等环境友好型剂型,及时回收处理田间废农膜、农药空瓶、空袋、包装等,防止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造成影响和破坏,施药后及时清洗所用器具,并将器具及所剩余药液放在指定的安全地方。基地周边产业结构发生变化,有可能对生产环境造成不利影响时,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2品种选择及种子处理

选用长势强、分枝性弱、熟性早、抗逆性强,优质、丰产,对光周期不敏感的品种。选择有光泽、无虫伤、无霉烂、饱满的种子。播种前晒种1~2d,以提高发芽势和发芽整齐度。

3整地施肥

整地前浇足底水,基肥每亩施充分腐熟农家肥4000~5000kg、三元素复合肥20~30kg。将肥料撒匀,深翻20~30cm,耙细整平后按大行距80~90cm、小行距50~60cm起垄,垄宽30cm、高20cm,垄上覆盖地膜。

4播种

垄上直播,每垄种植两行,小行距50~60cm,挖孔点播,穴距30cm,每亩3000~3400穴,每穴播3~4粒种子,播深2~3cm。每穴定苗2株。

5田间管理

5.1温度管理。棚室栽培的播种后3~5d内不通风,白天保持室内气温25℃~30℃,超过30℃时可短时通风,夜间17℃~20℃。抽蔓期白天气温控制在23℃~28℃,夜间15℃~18℃,防止徒长。结荚期维持白天室内气温28℃~32℃,夜间17℃~20℃,不低于15℃。5.2肥水管理。初花期不浇水,第一花序坐荚后要浇足水,结荚期应保持土壤湿润。结荚期追肥3~4次,每次每亩施复合肥10~15kg,追肥后随即浇水。5.3植株管理。植株长到30~35cm高、5~6片叶时,及时吊绳或搭架引蔓,当主蔓第一花序抽生之后,应将主蔓第一花序以下出现的侧芽全部摘除,促进上部早生花枝,提早结荚。主蔓第一花序以上出现的侧枝可适当保留,一般每个侧枝保留1~3片叶片后进行摘心,促进侧枝形成一穗花序。当植株长到2~3m高时,将主蔓进行打顶,以控制营养生长,促进多出侧枝,形成更多花芽。5.4采收。豇豆开花后12~14d,豆荚长至该品种的标准长度,荚果饱满柔软,籽粒未显露时采收。

6病虫害防治

6.1主要病虫害。豇豆主要病虫害为锈病、白粉病、白粉虱、蚜虫、豆荚螟、美州斑潜蝇等。6.2防治原则。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优先采用物理和生物防治技术,辅之化学防治措施。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将农药残留降低到规定标准的范围。6.3防治措施。6.3.1农业措施。轮作换茬,与非豆类作物轮作3年以上。清理田园,将病叶、残枝败叶和杂草清理干净,保持田间清洁。6.3.2物理防治。设施栽培,在放风口采用防虫网封闭。悬挂黄板诱杀蚜虫、白粉虱等害虫。6.3.3生物防治。优先使用植物源农药、农用抗生素、生物农药等防治病虫害,减少对天敌的伤害,保护利用天敌。6.3.4化学防。治根据防治对象的生物学特性和危害特点,按照病虫害实际发生情况,当其他防治措施不能满足防治需要时,适期喷药。采用科学施药方式,保证施药质量。锈病:用40%腈菌唑可湿性粉剂13~20g/亩喷雾防治,安全间隔期为5d,每个作物周期最多使用次数为3次。或用70%硫磺•锰锌可湿性粉剂150~200g/亩喷雾防治,安全间隔期14d。白粉病:用0.4%蛇床子素可溶液剂600~800倍液喷雾防治。豆荚螟:用23%茚虫威水分散粒剂8.0~11.5g/亩喷雾防治,安全间隔期为3d,每季最多使用次数为1次。或用32000IU/mg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75~100g/亩喷雾防治。蚜虫:用1.5%苦参碱可溶液剂30~40g/亩喷雾防治,安全间隔期10d,每季最多施用1次。或用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33.3~40.0mL/亩喷雾防治,安全间隔期为3d,每季最多使用3次。美洲斑潜蝇:60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50~58mL/亩喷雾防治,安全间隔期为3d,每个作物周期的最多使用次数为2次。或用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14~18mL/亩喷雾防治,安全间隔期为3d,每季最多使用3次。

7采后处理

采收后根据产品的长短、形状、色泽等指标进行严格挑选,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等、分级。使用符合标准的包装,不使用装载过化肥、农药、粪土及其他可能污染食品的物品和未经清污处理的物品盛装和运载。储藏设施应具备防虫、防鼠、防鸟的功能,远离污染源,清洁卫生,用于储运的铺垫物、遮盖物应清洁、无毒、无害。

8生产废弃物的处理

生产过程中及时清除老叶、病叶等残体。田间地膜、杂草、农药包装盒等杂物也要及时清理并拉到指定地点处理。

9生产档案

建立生产档案,记录品种、施肥、病虫草害防治、采收以及田间操作管理措施,所有记录应真实、准确、规范,并具有可追溯性。生产档案应有专人专柜保管,至少保存3年。

作者:张守峰 张富国 罗巨方 单位:浚县农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