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与对策3篇

时间:2022-07-20 10:32:03

导语: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与对策3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与对策3篇

第一篇

摘要:农产品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民对农产品的需求量也在逐年增加,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也随之加重。同时,伴之而来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却时有发生,严重的影响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身心健康。我们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有监管与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与相应对策

近年来,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先后建立了无公害生产体系、抽样检查制度、市场监管制度、市场准入制度等一系列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措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上到了一个新的台阶。文章重点研究国内外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模式,从政策法规制定到相关农产品投入控制,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做为我国今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参考、借鉴。

1辽宁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状况分析

辽宁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建立了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省、市、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卫生、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环境保护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关工作,依法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查。鉴于我省目前各市、区、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管工作情况不一,各地还要加大农业行政执法机构的力度,逐渐完善和填补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相对薄弱的空白地带。农业行政执法队伍的建设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手段之一。目前我们还存在机构编制、人员经费、办公场地、执法经验等问题,这就造成了农业行政执法的困难。

2加强辽宁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对策

2.1严格农药管理

为切实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努力实现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目标,辽宁省农委制定了相应政策。目前还应加强以蔬菜、水果生产环节违规使用禁用物质及高毒农药为重点,强化生产过程监管,规范生产行为,严查农药的使用管理,建立健全农产品生产记录制度。加大力度严格控制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对生产和销售农药的部门加大监督管理,加大监督抽查。

2.2加大执法队伍建设

目前我省农业综合执法力量还相对薄弱,人员、经费都是主要问题。很多县区综合执法机构基本有名无实,难以应对庞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市场,以致出现监管空白地带。只有从省本级开始建设执法队伍,向市、县、乡(镇)逐级完善,才能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有力开展。

2.3修订相关法律

建议我国一方面加大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的制修订力度,特别应确保已批准使用农药有相应的限量标准约束,同时借鉴国外的做法,对无限量标准农药的残留制定明确的管理措施。还有就是推动《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修订工作。对经检测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农产品,加大惩重法律条款,严厉追究生产者责任,严厉处罚违法违规行为。

3结论

通过近几年建设和完善,我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总体水平不断提高,总体趋势向好,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只有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才有农产品质量安全基本保障;完善检验检测体制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技术屏障。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尽快提高农业质检机构检测能力和水平,加强检测技术人员培训已成为当务之急。也是确保农产品安全性的必要条件。加强技术支撑也是关键。提高检测技术手段,加大先进检测技术仪器设备投入,加大对高效低毒农业投入品的研发和推广力度。

作者:魏薇 单位:沈阳市农业监测总站

参考文献:

[1]冯平,房丽婷.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14):253-254.2014.

[2]白冰,赵玲等.生物传感器在检测食品品质及其质量安全中的应用[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3(5):414-420.2012.

[3]陈武,任明强等.As、Hg元素对土壤环境质量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37(2):164-166.2009.

第二篇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杭州市从2014年开始,按照省农业厅《关于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示范县创建试点工作的通知》(浙农质发【2014】12号),首先在余杭区和桐庐县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示范县,2015年又在临安市、萧山区和建德市创建,余杭区被列入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的创建单位。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示范县坚持以县域为单位,整县域推进原则;坚持依法履职与机制创新相结合,建立“产”出来和“管”出来相结合的农产品长效保障机制;坚持创建工作与落实农业现代化相结合,全面实施农业标准化促进工程;坚持政府监管与落实生产经营主体责任相结合,强化激励和约束,培育诚信守法环境。创建工作由县政府自愿申请,市农业部门初审推荐,实行动态管理,定期组织监督检查,省农业厅评定确认。杭州市五个区、县(市)通过两年的创建,取得良好成效。

1监管体系形成新常态

该五个区、县(市)按省级评价标准进行建设,成立了由分管副区、县(市)长任组长,县政府办、食安办、农业局、林业局、市场监管局、公安局、发改局、财政局、农办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示范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示范县工作实施方案》《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追究制度》《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管理预案》,并作出部署。构建起政府领导主抓、农业局具体实施、相关部门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监管部门职责分工明确,形成“分兵把口、协调配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监管机制。县行政监管和综合执法人员岗位责任明确,管理制度健全。健全检打联动、红黑名单和投诉举报制度,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机制,建立面向分散农户和收购储运主体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落实机制和管理模式。建立县、乡镇(街道)、村、基地四级农产品监管队伍。健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农业行政执法大队、渔政管理站、畜牧兽医局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70个乡镇(街道)建立集农技推广、动物防疫、农产品质量监管“三位一体”的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做到“有机构、有职能、有人员、有设备、有经费”;900多个行政村建立食品(农产品)安全网格协管员;1200多个农产品生产基地全部配备质量安全内检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农技人员实行“一岗双责”、“三位一体”管理模式,管生产的必须管质量,500名农技人员走千家农户、联万亩基地、实现农业增收超亿元。落实县、乡镇两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人300余名,在杭州农业信息网上公布,并与生产主体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书,形成工作机制新常态。

2标准化生产成为业主自觉行动

该五个区、县(市)按产业实施农业标准和操作规程,制定适应当地主导产业发展的蔬菜、水果、茶叶、畜牧、水产品生产模式图150余张,每户农户一份,并指导其应用,标准入户率达100%;推广绿色生产技术,共实施绿色防控面积53500亩,应用粘虫板、防虫网500亩,性诱剂3500亩,杀虫灯30000亩,生物防治19500亩;实施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175000亩,高效双低农药普及率达91.9%,化学农药使用量比创建前减少15%以上。进一步推进蔬菜、水果、茶叶标准园和畜禽规模化标准养殖场建设,“三品”产地面积占辖区食用农产品生产面积的50%以上,获证主要农产品占同类农产品商品量的35%以上,标识率达80%以上。同时,县农资公司组织农资经营网店、生产基地回收农药废弃包装物,县农业行政执法大队、县农资公司、乡农资经销店、环境服务公司签订回收处置协议。2015年,回收农药废弃包装物100余吨,回收率80%,其中桐庐县莪山乡销售农药4.2万件,回收农药废弃包装物3.6万件,回收率85.7%。

3追溯体系基本建成

2015年,该五区、县(市)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功能,新安装“杭州模式”追溯管理软件80家,至此,“三品一标”及农产品生产企业、专业合作社的产品可追溯率达到75%。企业、合作社健全农产品生产档案,信息录入电脑,开展产品上市前自检(送检)、检测数据联网上传,二维码查询,做到过程可控制、产品可追踪、责任可界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县平台通过市平台与“浙江追溯”对接,主体数据库、检测数据库和可追溯管理数据库对接,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做到管理有制度、生产有记录、产品有检测、包装有标识、产品准出有证明。应用“杭州模式”追溯管理,消费者随时随地可查看农产品安全信息。在此基础上,开发农产品电商追溯新体系,将两者结合来,提高业主应用追溯管理系统的积极性。采用可追溯的农产品管理系统,记录农产品从生产、加工到销售的全过程。启动农产品电子产业园、“农村淘宝”,既应用网络销售又提供追溯信息。杭州“安厨电商”已经成为鲜活农产品服务平台,以“公司+配送中心+合作社”的全产业链运营模式,带动50余家农产品基地和上万农户“触网”,“逗妮开心”、“百岁坊”等一批农产品电商企业快速发展,并建立核心示范基地,发展生态绿色农场,执行严格农产品检测制度,以保障所售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4全程管控扎实有效

一是建立连锁、统购、配送等农资营销模式,实行农资购买实名登记和索证索票制度。以15家农资连锁公司为龙头,900多家农资经营店为分支机构的农资流通网络,实行统一进货、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统一标识和统一服务的“五统一”经营模式。开展农资监管与服务信息化建设,完成农资监管与服务信息化建设单位450家,占实施区农资经营单位的50%,数据库涵盖全区域90%以上的农资生产经营单位和农资商品信息,把农资监管、服务信息化系统、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结合起来,实现“信息数据化、购销实名化、监管实时化、服务网络化”。二是建立农产品生产经营组织名录,将规模化农产品生产主体信息录入归档,明确农产品生产主体为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落实“一个生产主体,一张模式图、一本生产记录,一份承诺书,一名内检员”制度,实行全过程安全化生产。建立农产品生产记录,开展产品上市前自检。农产品生产主体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农产品生产信息均上墙公示。对主体安全化生产告知率、培训率均达100%。三是70多个乡镇(街道)开展农残快速检测,并对公众免费开放,连同企业的全部快速定性检测数据上传至市、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人们可即时掌握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四是以农产品质量安全百日严打、专项整治、绿剑行动为抓手,组织多部门联合检查。全年共出动执法人员2600余人次,检查农产品生产基地、农资经营企业563家次,对检查中发现问题的16家企业,责令限期整改。立案查处违法案件5起,查处率达100%。五是组织科技人员开展“保质”生产服务90余次,现场咨询3000多人次,发放各类资料11000份;各产业开展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班95期,培训850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生产模式图69000余份,以提高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的责任意识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能力;开展农残快速检测41890批次,合格率100%,开展县级年度农产品定量监测1000多批次,监测参数、产品来源覆盖全区域主导产业基地,省、部级监测合格率达99%以上。近3年未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示范县创建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笔者认为,对照发达国家的农产品质量管理,还有两方面很值得我们关注。一是执法问题。英国有《1990年食品安全法》,美国有《联邦肉类检验法》、加拿大有《有害物控制产品法》,从农产品产销到消费的不同方面、不同层面、不同环节形成完整的、严密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体系。在依法管理上,英国、美国、加拿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者,没收和销毁违法产品,责令停产停业和吊销营业执照,还要承担受害者的民事赔偿责任、判处监禁。而我国在农产品质量管理方面虽已制定多部法律、法规和规章,但执法不够严厉。二是诚信问题。在德国,涉及农产品的每一个企业都是质量安全重要的管理者和责任人。生产、加工、运输、贮存、经营、餐饮每个环节的操作者,都非常自觉地讲诚信,决不会做“没良心”的事,决不会犯规。如乳制品从农场生产、加工、流通到最终消费者等各环节均由BVL统一进行管理,采用电子标签芯片承载全程信息,人们可准确了解该乳制品的产地、牧场、工厂、生产线、生产时间等信息,有效地保证食品质量安全。荷兰范德利集团以“公司+农户”组织生产,做到每块牛肉都有档案可查。因此,笔者认为,2016年杭州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上,要巩固现有成果,将五区、县(市)的做法在全市推开,同时要借鉴国外做法,着重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法制和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体系及其运营机制。我国正在建设法制国家,杭州市应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制体系。一是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进行“查漏补缺”,使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标准、检测认证、评估应急进一步科学完善,形成完整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体系。二是严厉执法,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零容忍”。具体地说,全面展开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生产和执法监管,专项治理违法犯罪行为,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能力,形成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依法监管。“产出来”和“管出来”两手都要硬,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依法全面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要依托农业综合执法、动物卫生监督、渔政管理和“三品一标”队伍,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督和查处。强化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和农产品生产、收储运、屠宰等各环节的执法监督力度,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及时消除隐患。对制售假劣农资、生产销售使用禁用农兽药、非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质、收购销售病死畜禽、私屠滥宰和假冒“三品一标”产品标志等违法违规行为及时依法查处。农业行政执法、食品安全监督执法和刑事司法要做到有效衔接,对涉嫌农产品质量安全犯罪案件100%及时移送公安机关;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诚信体系及其运营机制。要以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为重点,以诚信自律为核心,建立守信激励机制和失信惩戒机制。杭州市要在省内率先建成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制定《农产品生产单位信用评级标准》,规范生产经营秩序,增强业主诚信意识,运用网络、POS机等手段对农资和农产品实现全程监控。要建设信用信息系统,依托智慧农业,实现信用记录电子化,互联互通。运用物联网、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融合政府监管、主体生产、消费服务等功能,构建省、市、县统一的失信黑名单披露、市场禁入和退出、失信行为举报等多部门跨地区信用联合奖惩机制和“信息平台”,并对社会开放。要强化业主诚信责任。要促使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树立诚信意识,使诚信成为业主自觉行动、成为企业立地和发展的基本点。农资经营企业、农产品生产企业、专业合作社和规模种养殖场要对农产品安全作公开承诺,让公众知晓。要依托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直通车”和电视报刊等,宣传业主的诚信行为,监督诚信行为。

作者:楼奎龙 张祖林 封立忠 赵飚 洪美萍 潘军平 程忠平 单位:杭州市农业局 杭州市余杭区农业局 桐庐县农业局 临安市农业局

第三篇

摘要:从农产品安全的角度出发,具体阐述了我国在农产品领域开展风险分析的发展,通过参考一些发达国家食品安全风险分析的相关经验,对完善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体系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

近年来,频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不仅给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了重大损害而且使消费者在意识上形成恐慌,还给消费者和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带来重大经济损失。农产品作为“从农田到餐桌”食品产业链的源头,始终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基础,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不仅对农产品贸易造成影响,还对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形成威胁。因此,在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引入风险分析理念,逐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体系,有利于更好地对农产品安全进行科学化管理,为农产品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1风险分析在国外食品安全领域的进展

1.1风险分析在发达国家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

1.1.1风险分析在美国的应用

美国依据风险分析来制定食品安全方针政策,风险分析由食品药品管理局(FDA)进行集中、统一管理。为了保证食品安全,他们更注重对农产品的初级产品、加工、配送、消费等一系列过程中的农产品危害变化进行风险分析。建立了从农场到餐桌的食物微生物风险评价的模型,还建立了在线食品安全风险分析服务资料库系统(FoodRisk.org),为食品安全风险分析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可通过查询相关数据获得目前可能存在的食品安全风险信息和防范措施。

1.1.2风险分析在日本的应用

日本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方面,建有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体系,风险评估和风险交流工作由食品安全委员会负责,风险管理工作主要由农林水产省和厚生劳动省共同负责,各有分工。食品安全委员会对农产品中的各种危害进行风险评估,并通过国际会议、网络、热线等形式与外界进行风险交流,明确风险评估方向。农林水产省侧重与农林、水产品相关的风险管理工作,主要是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产品的安全性,并在农产品加工过程中大力推广HACCP体系。而厚生劳动省侧重与食品卫生相关的食品风险管理和风险交流工作,主要对农产品进口和流通环节中农产品安全的监督管理。由这2个部门共同制定农药、兽药残留限量标准。

1.1.3风险分析在欧盟的应用

欧盟主要的食品安全风险分析机构有欧盟委员会健康和消费者保护总署、欧盟食品与兽药办公室、欧盟食品安全局组成。其中欧盟食品安全局承担了食品中所有的风险评估任务,并以开放、透明的方式授权其他机构进行必要的科学研究,提供科学与技术支持,共享风险评估数据。利用各种信息媒介进行公共信息的交流,使所有利益方和公众能够获得及时、可靠、客观、正确的科学信息。

1.1.4风险分析在德国的应用

德国的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工作将风险管理同风险评估和风险交流相分离,并由联邦风险评估研究所(BFR)和联邦消费者保护与食品安全局(BVL)组成风险分析机构。BFR负责风险交流工作并独立于政府开展风险评估工作,并将完成的风险评估报告提交给相关的联邦机构,为风险管理和风险交流提供基础。BVL负责本领域内风险管理的相关工作,其首要任务就是发现风险,并在BFR或其他联邦机构评估风险对人和动物健康或环境影响的基础上制定风险管理措施。

1.2各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相关法律制度的建立

根据WTO/SPS协定的要求,各国以立法的形式,构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的法律框架,并规定了相关部门和人员的各项法律职责和义务,其风险评估机构和风险管理机构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工作的有效性和强制性,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法规体系。

2我国在农产品领域开展风险分析的进展

我国于2001年在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引入了风险分析,主要由“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风险交流”三部分组成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框架。其中风险评估是基础,风险交流是目的,风险管理是手段。我国农产品风险评估制度是在2006年《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实施的基础上确立的,2007年5月成立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相继制定了《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总则》、《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管理规范》、《农产品中化学污染物剂量-反应评估指南》、《农产品中化学污染物暴露评估指南》、《农产品中化学污染物风险评估模型建立指南》等技术规范,主要用于对可能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潜在危害进行风险分析和评估。近几年,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工作获得了突破性进展,农业部已认定88个专业性和区域性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145个试验站和10个依托单位,相继开展了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隐患摸底排查和专项风险评估为生产指导、消费引导、应急处置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依据和技术保障。依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和按照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部署,2014年我国农业部在前2年部分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隐患摸底排查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及评估项目的实施,为便于全面掌握农产品生产过程和产地收贮运等环节中质量安全风险隐患,对存在的隐患进行探测识别,对各种危害因子的消涨变化进行跟踪评估,对独特的农产品营养功能成分进行甄别鉴定,从而确保农产品生产规范、产品安全。

3推进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的发展方向

3.1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交流平台

成立专门的风险交流机构并制定风险交流机制,将风险交流活动贯穿于风险分析的全过程,开展互动式的风险交流,让监管者、经营者、生产者、媒体、社会组织都参与进来,各利益相关方就农产品安全风险、风险所涉及的因素和风险认知,相互交换信息和意见,而不再是以某一方为主体的简单传达、灌输和宣布等单向行为,在已经建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信息平台”的基础上,实现信息共享,推进风险管理措施在所有各方之间达到更高程度的和谐一致,提高预警防范能力。

3.2建立在线农产品安全风险分析资料库

可以参考美国FoodRisk.Org,在已建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信息平台”的基础上,建立在线农产品安全风险分析资料库,除了监测数据之外,收集和整理来自公共和个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的产地环境状况、农业投入品安全状况和生产使用情况、动植物本身的抗药性等)进行的风险分析研究获得的相关数据和方法,为从事农产品安全分析的研究人员提供相关资源、数据、向导、研究工具及大量的相关信息,同时收集、消费人群的健康状况、膳食结构、日消费量等信息,为普通消费者提供膳食补充品、健康、营养素、体重控制等消费者关注的信息,以及健康教育材料等。

3.3实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

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监测结果是公众消费和选择农产食品的重要依据,也是政府维护和保障消费者知情权、选择权的重要方面。要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跟踪检测和执法监督检验等结果,向社会公众及时准确的安全信息及可能造成的危害,提请公众关注和警觉,采取相应的防范手段和措施,及时指导生产者生产优质安全的农产品,增强消费者信心,促进国产农产品销售。

3.4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机构的独立性

农产品安全风险评估机构必须独立于食品安全风险管理机构,将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工作分离,以减少管理者对风险评估结果的干扰,确保其结果的公正性和客观性,逐步摆脱行政部门的综合决策的模式。首先通过制定科学、透明、公开、明确的专家委员产生程序,建立保障专家委员会独立性的机制,弱化行政部门对专家产生的决定权。其次应增强专家委员会的自主性和权威性,以专家委员会为主体,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的方向和计划,确保评估结果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客观性,使风险管理机构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作出的各项决策都基于科学基础之上,从而真正确保消费者安全。

3.5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的法律体系

以行政法规的形式从机构设置、独立性保障、人员配备、人员卓越性和独立性保证、工作开展、风险交流、内外部监督机制等方面出台一系列与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风险分析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法律责任,从而提高其对其他部门的约束力,使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工作顺利开展。

作者:高文霞 单位:内蒙古乌兰察布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宋永津,樊永祥.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国家食品安全管理机构应用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2]徐蕾蕊,刘弘,周志俊.美国的在线食品安全风险分析资料库介绍[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11,23(1):45-47.

[3]唐城,漆雁斌,张娟.四川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与防控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9,20(9):10-12.

[4]陈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2(1):63-65.

[5]金发忠.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共性问题研究[J].农业质量标准,2006(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