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质量安全论文
时间:2022-05-07 09:58:57
导语:食用菌质量安全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1.具有一定生产规模,产区发展较为集中
2014年安康市各类食用菌袋料栽培9000多万袋,药用菌200多万平方米,鲜品总产量达9.5万吨。食用菌主产区主要集中在宁陕、石泉、汉阴、汉滨区四县(区)重点乡镇。产品除一部分烘干产品销售沿海地区外,绝大部分以鲜品进入当地和西安等周边大中城市农贸市场销售。
2.栽培种类繁多,主导品种突出
目前,安康市食用菌栽培种类多达20多个,但主导品种仍以香菇较普遍,约占总规模60%左右,其次为杏鲍菇、金针菇、平菇、姬菇、姬松茸(秦巴硒菇)、黑木耳等,其中杏鲍菇、金针菇为工厂化生产,日产鲜菇10吨左右。
3.生产方式有很大转变,标准化生产逐步推行
目前,安康市食用菌主流生产方式为“公司+基地+农户”和工厂化生产,大多采取“统一场地、统一原材料、统一菌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制袋、分户管理、产品统一销售的经营模式”,实行标准化生产,转变了过去一家一户分散型粗放式生产方式。生产投入品按质量标准进行采购,生产全过程按标准化技术规范操作行为,同时大多企业具备现代化仓储条件,对规避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起到了一定的防范作用,在初级产品生产环节确保了食用菌生产标准化体系逐步建立。
4.“三品一标”发展迅速,标准体系逐步建立
2008年11月“宁陕香菇”被农业部核准为“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后,先后有紫阳县康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秦巴硒菇”产品和安康市秦园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工厂化生产的“杏鲍菇”产品,获得有机食品认证,宁陕县秦南菌业科技有限公司、汉阴县灵康农林科技有限公司、汉滨区百盛食用菌有限公司生产的香菇、金针菇分别获得“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认证。由安康市农科所研究制定的“安康袋料香菇产地环境、香菇菌种、原辅材料质量要求、栽培技术规程”等4项标准,经2013年安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布为安康市地方标准,现已在香菇生产中应用推行。为建立安康市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可发挥一定的技术支撑作用。
5.野生菌资源丰富,形成商品种类较少
安康市内野生菌种类多达上百种,目前人工采摘形成商品并进入市场流通的种类仅限于牛肝菌、鸡油菌、红菇三大类,大部分以干品形式被外来收购商收购,鲜品进入市场销售极少。山区少数农民对野生菌有自采自食的习惯,在长期的采、食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对有毒蘑菇的鉴别能力。
二、食用菌存在安全风险
通过调研发现,安康市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总体情况较好,不仅产品质量安全让消费者可以信赖,产品内在质量也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但存在的一些不安全风险因素不容忽视,主要有:
1.个别地区和个别企业仍在使用保水膜和多菌灵杀菌剂
保水膜是袋料香菇生产中,紧贴菌筒用作保水的一种塑料膜,作用是使香菇菌筒培养料内的水分不易很快散失,有利于出菇和增产。但到香菇生长发育后期,保水膜经风化、氧化后,容易形成细小的碎片附着在香菇上,很难清理,保水膜碎片含有有害物质,不能食用,一旦食用附着保水膜碎片的香菇,将危害人体健康。中国食用菌协会“菌协[2013]5号文件”明确要求,禁止在香菇生产中使用保水膜,确保香菇产品的质量安全。多菌灵作为一种杀菌剂,用作食用菌生产中防治杂菌侵染,虽防治杂菌效果好,但食用菌产品中多菌灵残留超标,中国食用菌协会也早有明文通知,禁止多菌灵用于食用菌生产中拌料和在子实体上喷雾。然而,在调研中发现宁陕个别地方、个别企业还不知国家对这两种产品在食用菌上的禁用通知,仍在生产中继续使用。
2.标准化生产监管体系不健全
食用菌生产不同于农作物生产,对环境卫生和各种杀菌剂、杀虫剂、营养调节剂的质量要求更严,限制指标更高,而食用菌生产较繁杂、环环紧扣,要严格按照技术标准进行操作,才能确保产品质量安全。目前,食用菌国家、行业、地方标准很多,基本形成技术标准体系,但在推行标准化生产过程中仍然步履艰难,实施是否到位,缺乏常态化监管。3.缺乏对野生菌种类中有毒蘑菇的识别能力,对毒蘑菇识别知识普及不到位安康地处秦巴山区,野生菌种类繁多,生长量较大,少数山区农民虽有多年上山采集野生菌的经历,对有毒蘑菇具有一定的识别能力,但大多数农民和消费者对野生菌种的有毒种类缺乏识别能力,误食毒蘑菇使人中毒死亡事件时有发生。
三、几点建议
1.加快发展“三品一标”,大力实施品牌化战略
继续加强现有已获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的产品及企业的复查,加大巩固力度。积极创造条件,进一步制定优惠政策,规范企业管理,使安康市所有食用菌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生产的产品获得无公害产品认证,一半以上龙头企业生产基地获得绿色食品或有机认证。通过认证,打造品牌,提升防范能力,确保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
2.完善企业内检制度,强化企业自律现代农业园区食用菌示范企业
和工厂化生产企业、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都要逐步建立产品质量检验室,加强企业内检,内检合格的出具产品质量检验合格报告单,不合格的不能进入市场。在产品运输过程中,公路收费站凭企业产品质量合格报告单,方可免费放行。
3.加强执法监督,加大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防范力度
加强食用菌产品质量检测和生产全过程的执法监督,将其纳入常态化工作,把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防范在源头上,杜绝在终端上。建立市场准入制度,检测不符合产品质量的产品坚决杜绝进入市场,对生产不合格产品的生产企业限期整改。产品长期不合格的生产企业,将其拉入黑名单公示于众。
4.采取多种途径,开展野生菌有毒蘑菇鉴别知识的普及
可采取电视讲座、报纸、科技之春宣传活动、阳光工程培训、新型农民职业技能培训、食用菌技术培训等多种途径,开展野生菌中毒蘑菇鉴别知识的普及,使山区农民在野生菌采摘时就能把住产品质量安全,不让有毒蘑菇进入市场,杜绝因误食而造成中毒事件发生。
作者:刘继瑞张仁历周涛单位:陕西省安康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
- 上一篇:校园空气质量评价论文
- 下一篇:入党积极分子心得体会专题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