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检测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1-05 05:25:2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食品检测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食品检测论文:芯片技术及食品检测透析
本文作者:张娟谭嘉力梁宇斌李晓明吴炜亮工作单位: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与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可视基因芯片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在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检测是食品安全检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对食品的污染,不仅会给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还会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安全。目前传统的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的检测方法由于过程繁琐,而且各操作步骤之间相对独立,因此很难快速且高通量的对食品安全进行检测。因此,非常有必要建立全新的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检测体系。可视芯片技术从理论上说与传统生物芯片的检测效果是一致的,可以一次性检出所有潜在的致病微生物,同时兼具传统生物芯片的所有优点,因而在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检测中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近年来,许多学者对可视芯片检测食品中常见致病微生物进行了一系列相关探讨和研究。朱许强等运用可视基因芯片技术快速、准确检测食品中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志贺菌、沙门菌以及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4种常见产毒微生物;以志贺菌为对象,该方法的检测灵敏度可达到670cfu/mL[19]。赵金毅等[20]利用该技术可以准确的检出沙门氏菌属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小肠结核肠炎耶尔森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3种食品中常见致病菌,对于汤卜逊沙门氏菌,检测灵敏度可达8.5×101cfu/mL。Jenison等[21]则开发出一套多呼吸道病毒识别的可视基因芯片,可准确识别6种人类呼吸道病毒,且敏感性高、通量大、结果直观。但以上研究方法存在明显的不足,即未充分体现芯片高通量检测这一特点,因而相关学者又做了进一步研究以弥补该不足。Bai等和黎吴雁等[22-23]分别针对11种和12种常见食源性致病菌建立了相应的诊断方法,后者针对纯培养单增李斯特氏菌的灵敏度为103cfu/mL,模拟样本的灵敏度为104cfu/mL。与以上检测方法建立的原理不同,部分研究人员建立了另一类可视基因芯片。郭永刚等以链霉亲和素包被的磁珠作为标记物,通过链霉亲和素与生物素的亲和作用,使得杂交结果可以在普通的光学显微镜或放大镜下检测,甚至肉眼可见,并利用大肠杆菌作为样品进行方法验证,取得较好的实验结果[24]。史蕾等[25]利用基于磁珠的可视化基因芯片建立了一种快速检测诺如病毒的新方法,检测的灵敏度达50ng,特异性和重复性均较好,与PCR方法检测结果一致。Sun等[26]同样基于磁珠法建立了用于检测7种肠道病原菌的可视基因芯片技术,检测灵敏度高于前者(可达25ng/μL),86个样品同时用传统方法、PCR法和芯片方法进行检测,三者检测结果完全一致。同样是对肠道致病菌的检测,彭贤慧等[27]基于酪胺信号放大技术和金标银染技术建立的可视化基因芯片法可同时检测10种肠道病毒,可检出不低于102拷贝/μL的体外转录RNA,30例临床样本的芯片检测结果与荧光PCR法一致。此外,有关研究人员基于不同基质也做了相关研究。Wang等[28]利用尼龙膜作为基质建立了可检测20种肠道病原菌的可视芯片检测方法,检测结果通过特异性PCR进一步得到证实。张英朗等[29]同样利用尼龙膜做基质结合反向斑点杂交技术制备了可视化的基因芯片,能够在3~4h对我国常见的12种角膜致病真菌进行鉴定,特异性和敏感性较高。可视蛋白芯片的研究较少,石霖等将免疫胶体金技术和银显影技术有机的结合,建立并优化了可同时鉴别诊断4种禽病血清抗体的可视化蛋白质芯片技术[30]。从以上可以看出,可视基因芯片在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的检测应用方面比可视蛋白质芯片技术应用更加广泛,其主要原因是前者相对与后者在技术成熟度、稳定性、操作程序方面均占据一定的优势。可视芯片技术在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检测方面的特点及优势,可能使其在未来成为最具潜力的检测手段之一。在转基因食品检测和真假植物油鉴别中的应用伴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基因工程为基础的转基因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因此,越来越多的转基因食品展现在人们面前。一方面由于对转基因食品可能对人体以及生物多样性导致的不可预期的结果所担忧,另一方面为了维护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以便做出综合评价,转基因检测技术的研究已成为当前生物技术领域的热点。现有的检测方法(普通PCR扩增法和实时荧光PCR扩增法)一次只能检测一种外源基因,对具有多种特性的转基因食品却无能为力,而且其检测效率低、检测周期长,因而不能实现对食品中大量不同转基因成分的高通量检测。Bai等[31]利用可视基因芯片技术对转基因作物进行了相关研究。通过对转基因作物的特异性序列及植物基因组SNP检测的研究,建立了一套基于可视基因芯片技术的转基因作物检测和植物基因组SNP突变鉴别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该方法快速准确,并显示出高灵敏度和强特异性,可广泛运用于需要对特异核苷酸序列进行阳性鉴定的相关研究中。Xu等和Bai等[32-33]同样利用该技术分别建立了同时检测7种转基因油菜品种和6种转基因玉米品种的可视基因芯片检测方法,当探针浓度为0.01μM时仍可以检测到100fmol的PCR产物。中国作为一个食用油消费大国,其食用油主要是以植物油为主。由于各种植物油价格存在很大差异,有些生产企业为了牟取暴利,常在高价植物油中掺入低价油或劣质油,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权益。现今用于鉴别植物油掺假的主要方法为物理或化学方法,但检测手段费时费力且检测结果不太理想。因此,开发准确、方便、快速地鉴定植物油成分的方法对控制食品质量和确保食品品质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此问题,Bai等[34-35]将可视基因芯片技术用于真假植物油的鉴别,一次可同时检测8种植物油成分,最低检出限可达0.1fmol,与以往研究相比,敏感性高很多。可视基因芯片技术应用于转基因检测或真假植物油鉴别,一次实验可筛选出大量的转基因成分或植物油成分,基于现有的研究基础,其必将是未来转基因食品检测和真假食品鉴别的主要研究方向。在食物过敏原检测中的应用近年来,食物中的过敏原已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其影响范围可达总人口的4%,在婴幼儿中可达8%[36-37]。为了保护这些过敏人群的健康安全,食品必须标明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的原材料。目前,部分国家已经颁布了相应的法令。因此,亟需一种行之有效的快速检测食品中引起过敏反应的材料的方法。现在主要通过免疫学方法检测食品中的蛋白质成分[38-43],然而,不同的食品加工方法(例如热处理或烘焙)可能引起食物中蛋白质的变性,从而不能得到满意的结果。最近,基于DNA的分析方法被用于过敏原的检测[44-49],主要是针对于蛋白质来说它具有更高的稳定性。由于在食品中存在着各种不同类型的过敏原,因此有必要建立一种高通量的快速检测方法。传统生物芯片已在各类研究中展现出这一特性[50-51],在这其中,可视芯片技术依据其自身的优势显示出比传统生物芯片方法更强的竞争力。Wang等[52]利用可视基因芯片技术对食品中的过敏原进行了检测分析。通过对杏仁、芝麻以及核桃等8种原材料进行研究,建立了一套新的用于检测食品中过敏原材料的可视基因芯片方法。该方法不但降低了检测费用,而且显示出极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与其他方法相比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其中,芝麻的绝对检出限和实际检出限分别为0.5pg和0.001%(w/w),与以往研究报道相比具有更高的敏感性[53-54]。李小燕等利用辣根过氧化物酶和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H2O2作为信号示踪系统,建立了一种用于检测菲律宾蛤仔过敏原的可视化抗体微阵列玻片的检测方法,最低可检出10ng/mL的杂色蛤过敏原,该方法可发展为多种过敏原的通量化检测方法[55]。通过以上检测方法的建立,将为预防因食物过敏原导致的过敏性疾病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从而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并有利于促进我国食品的进出口贸易。
可视芯片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前景展望
可视芯片技术虽然起步较晚,其凭借自身的优势在食品安全的检测中却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亟待完善的问题。1)可视芯片制备的稳定性需进一步提高。首先,可视基因芯片制备过程中质量控制不严格,很容易出现杂交点模糊、形状不规范、杂交信号不均一以及背景区出现信号点等问题,严重影响后续的结果分析;其次,理论上杂交后可视基因芯片的背景不应出现信号,但在实际检测中,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背景区和未发生杂交反应的位点也可能会产生沉淀的堆积而造成表面颜色的改变。2)可视芯片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范围需进一步扩大。从上文中可以看出,目前可视芯片技术的应用主要集中在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方面,而在其他方面的研究力度相对薄弱,下一步有必要加强各方面的相关研究,使该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的各个方面发挥其作用。3)可视芯片技术标准化的建立存在局限性。由于各研究单位或实验室的实验设备、操作过程以及判定方法的不同,导致各数据之间缺乏严重的可比性,很难实现共享。可视芯片技术尽管还不够完善,但由于该技术在最终的结果分析中,与传统生物芯片相比,彻底摆脱了昂贵的分析仪器,大大降低了检测成本,提高了可操作性,因而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将有广阔的发展潜力。随着该技术的广泛应用,一方面,必然带来检测效率的提高和检测费用的降低,从而大大提高了食品安全的检测水平;另一方面,为食品安全的风险预警提供了一种简易快捷的检测手段,保障了人民的健康生活。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践教学研究
摘要:食品质量与安全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根据专业培养要求,结合合肥学院的办学定位及教学实际,构建了一个实验、实习和实训为一体的多层次立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教育部
从2002年开始正式批准了合肥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招生,学院根据国内外发展形势,于2014年在原来生物技术专业基础上新办了“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方向。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是一个以生命科学和食品科学为基础,研究食品的营养、安全与健康的专业,主要培养通食品、强检验、善管理三位一体的技术管理应用型人才。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新世纪需要的道德、知识、能力的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科学技术与经营管理兼备的复合型人才,必须建立与培养方案相适应的但又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1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特点与培养目标
1.1学科特点。具体到食品安全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生物学特性和商品特性引起的,其隐患源包括动植物食品原料在收获或生产过程中混入一些杂质;食物(动物或植物)生长过程中农药残留、兽药残留和添加剂等;食品(动植物)本身可能天然就含有有毒有害物质,如禾本科、豆科植物中的氢氰酸、发芽马铃薯中的龙葵碱、畜产品中的肝脏毒素、水产品中的河豚毒素以及谷物和坚果中的过敏源等。另外还有许多食源性致病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单胞增生李斯特氏菌、肉毒梭状芽孢杆菌等。可见,食品加工的所有过程和环节都可能影响到食品的质量与安全,这就要求从事本专业具人其有很强的实践能力。1.2培养目标。培养食品卫生监督、检验、安全性研究和质量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了解食品生产加工的全过程,熟悉食品法规与标准及食品分析检测技术,具有食品质量管理的能力。
2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践体系的构建
食品安全认证问题探究论文
【论文摘要】安全认证食品是我国今后食品生产大力发展的方向。阐述了我国安全认证的食品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我国食品安全认证策略,对于提高我国食品安全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论文关键词】食品;安全认证;问题;策略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随着我国食品长期短缺历史的结束,人们对食品的要求也由数量安全向质量安全转变。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全球贸易和公众健康的主要问题。安全认证食品是我国今后食品生产大力发展的方向,对安全认证食品的管理也是今后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的重点。
1食品安全认证概述
安全认证食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在特定的环境中,按照特定方式生产、加工,达到一定安全卫生标准,经专门机构认证,许可使用相应产品标志的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类产品。
安全认证食品的显著特征有:一是产地环境无污染。要求产地环境和周边环境中不能存在污染源,确保产地环境中大气、水和土壤的洁净;二是生产过程达到无公害化。生产过程中应用无公害的生产技术,控制、减少乃至完全不使用化肥、农药等人工合成化学物质,有效防止生产过程对环境的污染;三是产品质量确保安全。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实行从土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确保产品无污染;四是通过专门机构的认证。安全认证食品是通过专门机构认证,并获得相应产品使用标志的产品。无公害食品是安全认证食品的初级层次,绿色食品是安全认证食品的中级层次,有机食品是安全认证食品的高级层次[1-2]。
食品企业做好食品安全监管方法
摘要:我们人类社会最重要的消费品是食品,由于食品安全对公民的身体健康、社会的稳定和谐有着重要影响,所以国家对食品的安全意识也就极其重视。目前,我国经济水平不断地发展和提升,随之食品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多的浮现于社会表面,给社会的发展带来很大影响。本篇论文对食品企业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的问题做出了一些有关探讨,并对食品企业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企业;食品安全;监管;方法
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也出现了较多的食品安全问题。长期以来,我国有关部门为保障食品安全做出很多管理措施,逐渐形成了以法律法规、技术水平为主的食品安全体系,但是有些食品企业仍然存在着食品安全问题,且不能有效地进行处理和解决。所以,为了使公民健康和社会发展有所保障,食品企业务必要加强对食品的安全监管工作,并对食品安全监管出现的漏洞进行深入探究,寻找解决食品安全监管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1监管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
1.1食品信息得不到及时更新导致监管力度较弱。目前,越来越多的法律条文对政府部门和食品企业做出相关规定,要求两者要相互协作,共同做好食品安全监管的工作,但是很多职能部门由于监管力度不足,导致相关的食品安全信息得不到公开,更新时间较长,使相关人员不能及时了解食品的现状。另外,以多人合力监管的方式对食品各阶段进行监督,使监管方向较为分散,各部门之间不能很好的进行配合和沟通,在信息对接方面可能会出现信息遗漏等现象。各监管部门之间在出现食品安全事故中,不能严格实行权力,使食品监管工作得不到好的监督效果[1]。1.2检测食品安全技术落后导致不能形成完善的安全体系。食品安全检测直接影响着食品的安全和质量,是将食品在生产加工、销售等过程进行自我管控的一种检测方式。现如今,部分的食品企业在食品检测方面具有不完整性,出现检测过程重复和信息不流动的情况,这样很容易造成各部门间因检测结果不同而形成矛盾,使检测体系不具有权威性、统一性。其次,食品安全标准也尚未完善,食品企业的各生产源头、各生产经营之间未能建立优良的质量规范系统,其安全标准得不到保障,与此同时,国家标准和各地方的标准也存在问题,不能使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顺利的进行下去。1.3食品安全的信用体系还需加强,经营管理人员素质低下。为了满足食品市场的需求,经营者要与相关部门之间的工作进行协调配合,加强各级行业协会与经营者的责任意识,朝着共同的目标共同协作,维护食品市场的正常运行秩序,确保食品安全有保障。但是,目前二者合力协作的体系还不健全,不能取得很好的监管效果。与此同时,关于我国的食品安全信用体系的惩戒机制还不够完善,不能对失信行为实行强有力的惩戒措施,导致了出现很多的生产经营者因追求企业利益而缺乏食品安全意识,忽略了对食品安全的质量掌控问题。其次,部分的经营管理人员的素质较低,对企业缺少诚信意识,对于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缺少积极性,很难要求其实现质量的承诺,对实现食品安全的保障有很大的阻碍。
2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意义
市食药局上半年工作小结和下半年工作思路的报
市委办,市府办:
现将年上半年工作总结与下半年工作思路报告如下。
一、上半年工作回顾。
上半年,在市委、市府的正确领导下,根据上级局统一部署和要求,我局按照“两年”和“六大行动计划”的总体部署,围绕“调结构、促发展、惠民生”的工作要求,大处着眼,小处着力,实施食品药品安全民生工程,着力规范食品药品市场秩序,确保了广大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现将上半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把握大方向,强化药械日常监管。
一是严把市场准入关。上半年新开办药品经营企业39家,其中连锁企业配送中心1家、连锁门店20家(占新开办药店的50%以上,全市零售企业连锁率已达36%);注销21家。对25名企业负责人实施上岗准入考核,合格率50%;加强药店开办申请资料审核和现场验收,退回不符资质的申报5例。《药品经营许可证》换证检查20家,剔除不合格企业3家。完成执业药师注册34件;督促做好外省药师变更工作,完成外省药师变更74人,逾期不变更的14家企业被责令整改。完成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许可检查、产品注册体系考核9家次。
地方性大学食品安全检验课程研究
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是当代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涉及科学、技术、政策等方面。技术涉及食品加工过程、分析及生物检测等技术,其管理过程涉及政策、法规、文化和消费观念等问题。目前,我国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主要涉及重金属超标、农药残留、加工过程中污染、不当使用添加剂、添加禁用化工原料、包装材料、掺假等诸多方面。[1]食品生产、经营与管理机构中懂得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稀缺,这就迫切需要高等院校能够培养出高素质的食品安全监管人才,适应社会的需求。因此,文章以西安文理学院为例,从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现状出发,准确把握学科发展方向,遵循创新人才培养规律,用先进的教学理念,重点探讨食品安全检验课程群建设,研究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方向、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等内容,从而为转型背景下应化专业建设提供一些方法与思路,这对构建地方性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新体系也具有重要意义。
一、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人才培养
在西安文理学院应化人才培养方案中,质量检验方向培养目标是培养工业品质量检测、食品检测、环境监测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分离科学技术、近代工业分析、食品分析、环境监测等课程。专业转型过程中,西安文理学院也正在积极筹建食品检测中心,可以为学生的食品分析实践教学提供场所,建立一体化实训中心。依托校内外教学平台,构建“平台+双师”高校企业合作教学育人新模式,满足学生一体化课程教学、生产实训和顶岗实习需要,也为课程群教学多样化提供了保障。食品分析课程体系的构建以专业培养目标为中心,将培养方案中的多门课程重新进行整合构建课程体系,发挥群体优势,突出特色,构建以食品分析为特色的质量检测方向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推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按照“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的办学定位,本着“基础型、应用型、技术型”的人才培养思路培养创新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通过与食品生产企业沟通、调研,根据食品行业需求培养食品质量与安全方面的人才,搭建“食品质量与安全”人才培养平台。
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课程设置
公共基础平台是为发展学生智能、提高综合素质、打好基础而开设的课程。如形势与政策、大学语文、英语、体育、大学信息技术基础、高等数学等课程。专业基础课程是专业知识结构的基本骨架,是进行专业学习、增强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而开设的。如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仪器分析等。专业核心课程围绕学科专业的要求和培养目标设置。如工业分析(工业分水质、化工产品、其他产品分析等)、食品分析、分离科学、色谱分析、化工原理、现代分析测试技术、分析化学前沿、食品理化分析、食品法规与标准等课程,整合后既符合专业培养目标,满足质量检测的能力要求,又突出食品分析特色。学生应掌握食品安全检测及食品质量管理等课程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能在食品生产、流通、质检及消费等领域就业,从事食品分析检测、安全评价、质量管理、企业管理、科学研究及教育方面的工作。专业选修课程的设置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要体现专业性质和特色。根据市场需求和专业要求,选择开设如食品感官评定、功能性食品、食品质量体系与认证、食品添加剂、市场营销学、食品质量与安全等。食品分析课程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要求非常高,食品分析实践教学是使学生掌握专业技能、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容替代的环节。构建实践教学平台。基础化学实验平台,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要手段。课程如:基础化学实验1-5、仪器分析实验、综合实验等。专业实践平台,根据区域食品行业企业的发展现状和人才需求现状,联合校企专家对专业工作领域、工作任务、职业能力进行分析确定学习课程。如食品理化分析实验、食品分析综合实验等。专业实习平台包含认识实习、专业实习,大一开设认知实习,大三专业实习,大四企业专业实习、企业导师岗位实习,毕业论文等环节。专业实习采取校企合作,搭建企业操作平台,建立集“科研服务—实习—就业”于一体的实践基地;构建校企联合培养的“预就业”模式,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综合创新平台:指科技创新项目、课外学科实践,是课堂教育的延伸与补充,开拓学生视野和了解最新科技发展动态,实现学生知识向能力的转化。科研创新项目、第二课堂、各种资质技能培训考试等多种形式。激励学生参加开放实验、创新训练等。创设隐性课程,如开展“博士论坛、名师讲学、校友讲学”等系列讲学活动。
三、结束语
食品科学与工程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摘要】为促进食品科学与工程一流专业建设,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高质量人才,结合贺州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的办学特色,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和创新创业训练等方面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效果显著。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食品科学与工程;一流专业建设;人才培养
贺州学院是桂东北地区唯一设有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的高校[1],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在2012年获广西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2014年获广西新建本科学校转型发展首期试点专业群、2018年入选广西一流学科(培育)建设项目、2019年入选广西一流专业建设点、2021年入选教育部“双万计划”2020年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当前,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已经站在国家级一流专业和省级一流学科的新起点,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应通过一流学科和一流专业的建设,提高整体教学水平,提升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更好地服务行业和区域发展,最终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是提升我国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而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是实现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2]。实践证明,传统的创新创业教育在脱离行业需求现状的人才培养模式下,难以培养出企业等社会单位需要的多样化人才。传统的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关注较多是创新创业教育的覆盖面,对如何结合各专业特点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进行有机融合探讨的较少,故无法实现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目标[3]。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应用性、创新性很强的一类专业,通过深入探索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育中充分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与途径,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一流专业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1建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
贺州学院是中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成员和广西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学校坚持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学校众创空间为国家备案众创空间,2018年进入高校团学创业教育工作指数华南区30强;2016年和2017年均进入《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评估》全国本科高校300强。我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在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背景下,秉承学校“双创型”应用人才培养的宗旨,对本科生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改革。为了进一步提高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发挥专业优势培养学生“四位一体”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促进食品科学与工程国家一流专业建设,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将培养目标定位于立足广西,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培养能够适应现代食品工业和社会发展需要,具备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团队精神、沟通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运用食品学科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食品工程技术解决食品工程复杂问题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毕业除了需要达到最低160学分的总学分外,还要另外完成至少5学分的创新创业学分才能达到毕业要求。为打破课堂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分离,教学和科研资源的转化不足,无法带动学生创新创业的快速发展的状况,需要将创新创业教育全方位融入到专业教育的各个环节,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与内容融入专业教学的教学计划、内容、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改革与管理等环节[4],不管是在在专业理论教育还是专业实践教育中都应充分嵌入创新创业教育,才能真正培养出符合当今社会发展和需求的食品专业创新创业人才。
2多层次、递进式、贯穿化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
药监局长述职述廉报告
即将过去的2013年,我在上级组织的正确领导下,努力当好局党组的参谋,尽职尽责地做好本职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
一、药监工作创佳绩
2013年药品抽验工作全面完成省下达的任务,其中基本药物抽验380批,超额30批完成任务,日常监督抽样181批,超额11批完成任务,抽样覆盖率全面达到省局规定要求。基本药物抽验不合格5批,不合格率1.3%,日常监督抽验不合格31批,不合格率17.1%,其中主要是中药材不合格13批,不合格率达86.7%,此外,我们还开展了禽流感专项药品抽样检验、酊剂专项、医院制剂专项抽样检验和药品快检方法研究及药品检测车筛查,均全面高质量的完成了任务,经省局考核组考核,各项工作指标和工作质量均位居全省同行业前列。特别值得肯定的是我市药检所在全省各市的药检所食品药品检验比对实验中,力挫包括省药检院和市州药检所,取得第一名的佳绩。在省药检院组织的学术论文交流活动中,有3篇论文入选大会交流,入选论文数仅次于省院和武汉市药检所。
二、“三万”活动见成效
2013年,我再次作为工作队队长,率队入原种场村开展“万名干部入万村”活动,我深入村组开展调查走访,带领全局机关干部进村开展清洁大扫除,率领工作组走访慰问贫困户、五保户和留守儿童,采购红豆杉等珍稀树苗等与村干部一道开展植树造林活动,还与村干部一起研究村庄规划,发展集体经济思路,与农民商讨壮大专业合作社的举措,圆满完成了三万活动的各项任务,受到沙湖原种场党委的好评。
三、创园工作作贡献
信息技术在产品检验检测的应用
【摘要】论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明确信息技术在产品检验检测管理中应用的重要意义,首先简单阐述了信息技术在产品检测中的应用意义,分析了信息技术在产品检测检验管理中的应用现状,系统地阐述了信息技术在产品检测检验管理工作中的具体应用,并且提出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效果的建议。
【关键词】信息技术;产品质量;检验检测
1引言
随着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对生活产品质量的要求也日渐提高。我国产品的质量安全与我国人民的自身利益与生命安全密切相关,做好产品的检验检测管理工作是当前的头等大事,为了提高产品的检验检测工作效率,有效保障产品的质量安全,需要引入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产品检测,对我国的各类产品进行科学合理的监管。基于此,本文对信息技术在产品检测检验中的具体应用进行系统分析,对提高我国产品的质量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信息技术在产品检测检验中的应用意义
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逐渐广泛,有效地提高了我国的经济水平,信息化产业逐渐成为我国的重要产业。随着信息化浪潮的涌来,我国的产品检验检测管理也受到了信息化技术的影响,使我国的产品检验检测管理工作开启了崭新的章程。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逐渐广泛,彻底的改变了通过纸张以及笔对数据进行分析记录的检测手段,提高了检测的速度以及效率。例如:通过全球定位系统对产品的生产环境进行有效的监测,可以精准的采集到地理信息,实现全方位的覆盖模式[1]。现代信息技术和产品检测检验技术相结合,可以快速的获取产品信息,并且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及时解决产品检测检验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另外,对投入产品的检测是保障产品安全的源头,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可以对产品的交易记录进行分析整理,有效保障了产品的质量安全。
检测中心党员春训工作总结
2018年春季,县检验检测中心以贯彻党的精神为主题,认真开展党员春训工作,促进党员干部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取得明显成效,现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班子成员党课培训,强化四个自信。
3月,中心值班领导认真备课,做好PPT课件,给中心全体干部职工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中全会精神、2018年全国两会精神,通过上党课,干部职工系统了解其历史背景、主旨要义和重大决策部署,进一步增添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进一步强化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
(二)开展党纪政纪教育,筑牢三大意识。
一是与食药监局一道,请县纪委董胜同志讲廉政课——《重整行装再出发,开创全面从严治党新局面——学习贯彻中央纪委二次全会精神》。二是召开中心全体会议,贯彻中央纪委、省纪委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传达中央纪委公开曝光八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省纪委通报6期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的问题等各类通报、省纪委关于罗涛严重违纪案件的通报等、通报3起扶贫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典型案例等。三是组织学习新修订的《党章》《准则》《条例》等党内规章制度。通过学习,筑牢了干部职工的党性意识、规矩意识和纪律意识,转变了工作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