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高水平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意义

时间:2022-10-22 10:31:13

导语:农业高水平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意义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业高水平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意义

一、“双循环”对农业开放的意义

(一)“双循环”的内涵及重大意义

总书记在五中全会上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即“双循环”。“双循环”不是分离、竞争的两个市场资源,而是互补、互相促进的有机整体。国内需求的增加,尤其是对高质量产品、高水平技术需求的增加,不仅能扩大进口规模以丰富国人尤其是中等收入群体的消费需求,而且能加快国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以支撑构建高质量的国内供给体系;高质量的供给水平又为进一步扩大出口创造条件,最终推动国际大循环的发展。国际大循环的健康发展对我国现有的生产投资和就业有着深刻影响,因此,对国际贸易、投资、交流等优化国际大循环有重要意义。被优化的、高质量的国际循环可以通过学习效应、溢出效应、示范效应、竞争效应等对我国的产业结构、技能水平、制度和技术创新产生积极影响,推进国内循环升级。高质量发展既离不开自身的硬气,也离不开与世界的交往,只有充分使国内国际两大循环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才能为国际经济健康、国内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二)我国农业开放的现状

农业开放主要涉及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农业对外投资以及农业国际交流等。在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方面,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农业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2004年起,我国由农产品净出口国变成农产品净进口国,且净进口数额不断扩大,现已成为全球最大农产品净进口国。除蔬菜及蔬菜制品、水产品外,几乎所有的大宗农产品都是净进口。在农业对外投资方面,2014年我国农业对外投资规模首次超过了引进外资规模。从发展趋势来看,“十四五”期间,农业对外投资将会保持增长。在农业国际交流方面,截至2015年,我国“984”计划派出和请进的专家有2800多人。农业展会在肺炎疫情的突袭下也站稳了脚。根据国际展览业协会(UFI)估算,2020年展览业相较于2019年萎缩68%,亚洲展出规模总体下降超过75%。而我国面临这种情况主动求变,创新地以线上线下双线融合的展会方式扩大影响、吸引融资、推动合作。

(三)“双循环”下农业开放的必要性

由于各国农业领域的利益存在分歧,各国农业发展水平差距较大,以及贸易摩擦、疫情和全球经济持续衰退带来的农业对外合作不确定性的增加,农业对外开放面临的挑战颇巨。在“十四五”以及未来更长时期,“双循环”将贯穿始终,成为我国经济中长期发展的主线。因此,在这样的挑战和发展趋势下,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农业为杠杆,以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为抓手,以资源、理念、管理和技术等不断流动、融合和发展为重点内容是避免我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推动国民经济尤其是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农业高质量发展要求农业高水平开放

(一)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农业高质量发展,包含三层含义:一是提供给消费者的农产品是高质量的;二是农业体系是高质量的;三是农民生活和农村社会经济自身的发展是高质量的。高质量的农产品要能够满足品质优、个性化、多样化、错季性、稀缺性甚至奢侈性的需求。首先,农产品标准高,比如绿色、有机农产品;其次,农产品附加价值高,比如产品深加工程度高、创新元素融合度好;再次,农产品国际认可度高,比如品牌效应的积累达到只要有“中国生产”的标签就能轻松拿到进入国际大门的钥匙。高质量的农业体系指的是现代化的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在产业体系方面,要由基本产业拓展到农业产前部门和农业产后部门,以及进一步延伸到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的第三产业;在生产体系方面,要在机械化的基础上向自动化、智能化以及三者相结合的生产方式发展;在经营体系方面,要扩大农业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经营者素质,将农业日益扩大同资本和期货市场结合,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要实现高质量的农民生活和农村社会经济,就要通过加强基础建设和资源保护、增强抗灾能力、强化生产要素持续发展能力、正确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等方式显著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增加农民归属感和幸福感。

(二)农业高水平开放对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意义

在高质量发展的宏图里,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蓝图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党的四中全会指出,要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因此,农业高水平开放是新时代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据研究,我国人均农产品需求土地约2hm2,但是能用于农产品生产的约1.6hm2。虽然我国粮食年年增产,但是很多品种的产量依然无法满足需求,加之我国人民对于农副产品的消费需求越来越高,面对地少、需求多的现状仅靠自给自足是不现实的。同时,面对疫情暴发并持续冲击、中美贸易争端加剧和世界经济持续低迷的严峻形势,我国农业发展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因此,为了解决生产与需求的矛盾、缓解贸易摩擦、减轻低位经济带来的损失、实现更广泛互利共赢,高水平农业对外开放势在必行。

三、“双循环”下实现农业高水平开放的措施

(一)调节农业生产的品种结构

农业生产的品种结构是由国家的资源条件、需求结构和发展阶段共同决定的,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随着我国消费结构的升级、双循环战略格局的推进,农业生产的品种结构调整是必然的。现今,我国农业生产的低成本优势弱化,资源、生态环境约束进一步增强,农业的对外依存度尤其是对资源密集型农产品的依存度将逐渐上升。为了更好地适应这些变化,应当在保障小麦和大米等自给性农产品的前提下,提高可贸易性低的鲜活农产品总量,发展特色农产品。

(二)科学、合理地扩大农产品进口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农产品净进口国,从消费水平和未来的发展来看,进口的进一步扩大是必然的,因此,需要以更科学、合理的方式扩大农产品进口。一方面,要综合考虑进口的缺乏程度、产品的优势差异性及产品的敏感性等以明确进口品种的优先顺序。随着我国未来土地密集型大宗农产品的成本和价格倒挂幅度进一步扩大,棉花生产将逐渐萎缩,玉米的自给率将下降,大豆的进口仍然将扩大。为了对冲棉花供需缺口,应优先保持较高的进口水平。对作为饲料原料的玉米、大豆应降低边境保护,优先扩大进口以降低国内畜牧业的生产成本。而对畜产品则应提高边境保护,提高国外畜产品进入我国的成本并放缓进口步伐。另一方面,要降低对少数国家的进口依赖性,分散进口地,注重进口渠道的开放和多元化,将政治风险低、产量稳定性高、生产潜力足的国家作为优先考虑对象。随着我国区域和双边协定的发展,选择的空间不断扩大,开放的红利不断增加。近期,我国完成《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核准,将带来更广阔的市场与合作空间,为发展更加科学、合理的农业国际贸易业务奠定坚实的市场基础。

(三)提升农产品品质,打造优势特色,深化附加值,提高国际竞争力

高品质是支撑高水平开放的基础,要用更严格的标准倒逼品质的提升,将标准化贯穿整个农业产业链条,包括在特色农业品牌打造时也需要用标准化的方式将质量差异表征固化下来。高附加值则是助力高水平开放的推手,挖掘更出彩的特色、实现产品功能创新性的转变以及赋予更深沉的文化传承都是深化附加值的着力点。为了以更优的品质、特色和附加值提高国际竞争力,应当先打造一批生产、加工、贸易规模化、标准化的农业出口贸易基地。目前,我国正在稳扎稳打地发展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建设,将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培优100个左右的硬实力、硬环境强,软实力、软环境更强的贸易基地。到2035年,贸易基地数量将达到500个。通过示范引领、辐射带动更多的农业企业完成内部优化升级,提升国际竞争力,推动农业高水平开放。

(四)培育企业主体地位,发挥政府帮扶作用

涉农企业应当成为高水平开放的主力军,利用自身独特的优势“走出去”。政府应当成为高水平开放的保障力量,允许企业在探索的路上犯错,给予企业精神上的支持鼓励和政策上的指导帮扶。政府应当鼓励企业从早期的种地、技术支持等转向投资平台建设、生产基地建设、海外物流建设等,逐步建立现代境外农业产业体系。政府应当注意要合理选择原有双边自贸协定和RCEP,助航企业出海,保障企业利益。

(五)创新推进农业国际合作新格局

政府要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实现农业高水平开放。首先,需要思维创新。要树立系统、忧患和共赢思维,站在全局的高度看问题,在谋求自身发展时坚持合作共赢,充分利用“一带一路”的平台将合作往更宽、更高、更深方面发展,依托互联网电商市场推动数字贸易的发展。其次,需要技术创新。要在科技研发、领域互通、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的问题上图发展,大力推进农业技术创新。最后,需要政策创新。一是要在农业生产经营制度、产权制度和金融支持机制等的升级上下苦功;二是要在促进农业生产、保护农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的支农惠农政策上使大劲。

作者:黎佳颖 单位:河南省农业对外经济合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