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对策

时间:2022-04-20 09:49:19

导语:农业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对策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业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对策

摘要:农业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有力举措,乡村振兴能够倒逼农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构建“统分结合、功能引致、双层联动”的农业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动态反馈系统,可以明确二者的具体联动关系。但受制于资源禀赋、要素配置等因素,农业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在产业融合、结构调整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不匹配、不适应的情况,农业的多种功能还未充分发挥。为此,需要加快农业与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实现与产业兴旺有效联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与生活富裕内在联动;挖掘生态保护功能,实现与生态宜居高效联动;助推文化融合发展,实现与乡风文明有机联动;强化政策支持力度,实现与乡村治理有效耦合联动。

关键词:农业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联动;乡村产业;多功能性

当前,中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且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当前,发展最不平衡的是城乡,发展最不充分的是乡村。为此,党的报告明确提出了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总要求的乡村振兴战略。同时,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是推动我国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和实现乡村繁荣发展的必经之路。①因而,全面厘清并解决好农业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的协调互动问题,是引导广大乡村实现全面振兴的重要举措,对改变“城市—工业”“农村—农业”的传统分工格局,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意义重大。②

一、农业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联动的重要性

高质量发展是生产要素投入少、成本低、效益好的发展,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理应遵循这一要求,全方位优化整合农业全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多种资源,并达到农业供需的有效对接③,以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联动。1.加速产业兴旺的不竭动力。“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的关键,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发展全局的根本问题,是农民扩大就业和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是乡村全面振兴的财力保障和经济基础。④农业作为乡村产业发展中的基础产业,能够为二、三产业的发展提供原料、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对乡村非农产业的发展起着不言而喻的促进作用,并与产业兴旺直接相关。此外,农业的多功能性在乡村产业演进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乡村现代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到现在,在一定程度上是多功能农业对传统农业的某种替代。因此,农业高质量发展必须满足乡村产业的多功能性,实现乡村产业多功能性的价值最大化,以此更好地助推乡村振兴,实现乡村产业的兴旺。2.破解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关键一环。农业高质量发展意指农业实现产品质量高、产业效益高、生产效率高、经营者素质高、国际竞争力高、农民收入高的发展。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农业可以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提升农业品牌价值,延长产业链,增值价值链,提高农业的整体竞争力,有力改变工农产品“剪刀差”的竞争格局。农业高质量发展同样强调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等综合效益的提升,并为居民提供绿色、标准、健康的农副产品和良好的生活环境。因此,发展高质量现代农业不仅可以满足城乡居民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增加从业者的收入,还可以改善地区生态环境,并有效解决现阶段地区资源分布不均匀、城乡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倒逼乡村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道路,统筹兼顾,进一步推动人与自然、农村与城市的交互融合,并与乡村振兴联动推进,以实现城乡融合发展。3.解决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有效途径。从社会矛盾的发展变化来看,高质量发展能够满足人们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能够更好地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农业高质量发展通过充分挖掘农业的多种功能,与乡村振兴联动推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拓宽农民收入来源渠道,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及社会贫富差距,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并且,乡村是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的地域综合体,兼具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乡村振兴战略涵盖乡村发展、乡村文明建设和乡村现代化建设等,是要让乡村共享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福祉的全方位、多层次振兴。⑤因此,乡村振兴能够实现广大乡村地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协同发展,进而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的资本积累、更先进的技术支撑、更健全的人才队伍等,有力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二、农业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联动的机理分析

“走质量兴农之路”是中国农业向高质量时代迈进的基本点,也是推动现代农业与高质量发展有效衔接的必由之路,必将促进我国农业经历一场从思想观念转变到发展方式改变再到前进动能转换的大变革。⑥为此,有必要研究、梳理农业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而剖析出农业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联动的内在机理。1.农业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关系。发展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以农民为主体的富民乡村产业,是提升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实现乡村产业全面振兴的核心措施。产业兴旺包含乡村一二三产业的兴旺,农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是乡村产业兴旺的起点。产业振兴的过程实质上是农业现代化水平提升的过程,是实现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源泉。具体来说,产业兴旺、乡村产业以及现代农业三者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包含与被包含的逻辑关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确定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总要求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涵盖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多个层面,彼此间互相协调、相辅相成,并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见图1)。由于上层建筑取决于经济基础,故而乡村的全面振兴也要以产业兴旺为基础和支撑。产业兴旺是加快农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是乡村振兴之本,是乡村振兴的“发动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2.农业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联动的内在机理。联动,主要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联的事物,一个运动或变化时,其他的也随之运动或变化,是在整个系统中各子系统间相互影响、互相作用下形成的动态关系。本文基于联动的基本概念,运用系统分析方法构建了一个“统分结合、功能引致、双层联动”的农业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联动机制,即一个双向的、循环的动态反馈系统(见图2)。具体而言,由于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农业高质量发展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方面面临着农业资源环境约束趋紧,人地矛盾问题凸显,以及工农城乡关系变化等新挑战、新难题。新问题的出现将在自然资源条件的变化和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两个方面引致农业要素禀赋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要素相对价格产生变化。在生产力的变化上,通过要素技术替代选择,使得农业技术往前推进,最终导致农业要素生产效率发生变化;在生产关系的变革上,通过完善激励机制,提高农业预期收益,推动农业经营制度发生创新,最终导致农业经营组织效率发生变化。⑦农业要素生产效率和农业经营组织效率的不断变化和提升,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实现。进一步地,农业高质量发展直接与产业兴旺联动,其经济功能、生态功能、文化功能、社会功能与乡村振兴的生活富裕、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一一对应,二者的共同目的是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并达到协同推进。此外,乡村振兴通过实现总要求的各项目标,又将影响农业生产—供给系统的有效运作,从而形成农业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相互协调、互相促进、良性互动的内在机理。

三、农业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联动的制约因素

通过挖掘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多种功能,对照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并基于农业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联动的内在机理,可归纳出二者在联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五个方面不匹配、不适应的问题。1.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不够。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强调“一产接二连三”,但农业从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延伸的程度还比较有限,对农业产业链条的拉长作用还不能充分发挥,要素还未真正实现跨产业配置及与产业的有机融合。又加上农产品收获后处理、储运、销售等配套设施和精深加工技术水平不高等原因,致使农产品从产地到餐桌的链条较短,农业高质量发展整体水平难以提高,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突出。且农业组织化程度较低,新型经济业态发展后劲不足,农产品附加值不高,品牌效应不明显,农业比较效益低下,严重阻碍农业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的联动推进。2.农业结构发展不合理。整体上看,我国农业生产还未完全做到从“数量追赶”转向“质量追赶”,从“规模扩张”转向“结构升级”⑧,还未能充分利用地区资源禀赋实现农业结构的合理优化调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效果也很有限。具体来说,目前农业结构演变发展中各种构成、比例关系与规划布局等不够完善,种植结构中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等比例分配不科学,标准化、规模化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农业发展模式较为单一,同质化严重,多样化不足。并且,农业经营者对产品品种和品质的关注度不够,很难满足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农产品高质量需求。3.农业生态作用发挥不充分。农业供需中的绿色供给问题日益凸显,生态系统保护功能未能充分发挥。究其原因,我国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长期过量使用化肥和农药,诱发了土壤板结,造成了严重的土壤污染问题,致使我国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下降,影响到农业的绿色生产,并给生态环境和食品质量等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⑨同时,我国农业绿色生产技术体系不够完善,生态农业技术推广示范的覆盖范围较小,土壤环境监督执法力度有限等,均制约农业高质量发展,进而抑制农业生态功能的有效发挥。4.农业文化内涵认识有限。由于人们自身认知水平的限制,加上文化资源本身的无形性,使得农业文化功能发挥不充分。当53农业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联动的机理及对策前,农业生产还是以种植粮食作物、保障口粮供给为主的传统作业形态,依托农耕文化建设的农业公园、少儿教育基地、农业博物馆等形式多样的新业态新模式还比较少,且多集中在都市地区。此外,富集的文化资源囿于其载体的非物质性,很难被人们直接识别并运用到农业生产中;且人们对文化遗产重要性等认识不到位,保护不彻底,使得我国大部分地区农业的功能还多以生产经济功能为主,文化功能发展尚未受到重视。5.农业社会创造功能不足。我国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等系列技术集成配套设施不够,突破性的新品种、智能化新技术仍旧偏少,影响了农业综合效率的提高。同时,农业生产本身易受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的严重影响,使得农业产业在提供就业岗位、助力脱贫致富、辅助乡村综合治理和增进人民群众福祉等社会创造功能方面动力不强。另外,由于农业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联动推进体制机制的梗阻,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社会功能与乡村振兴的治理有效之间的互动发展作用还未能有效发挥,二者联动推进的相关制度仍需继续完善。

四、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联动的对策措施

遵循现代农业发展的普遍规律,根据不同地区资源禀赋、经济阶段等实际情况,把握城乡融合发展的基本方略,探索形成各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独具特色的联动发展机制,并通过发展高质量农业分类推进乡村实现全面振兴。1.加快农业与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实现与乡村。产业兴旺的有效联动跨产业配置农业与二、三产业生产要素,充分发掘文化、生物与景观等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地形成既有市场竞争力,又能持续发展的产业体系,促进一二三产业交叉融合。因而,要加快传统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有效推动“农业+”多业态融合发展,做精做优乡土特色产业,如乡村民宿、特色小镇以及特色旅游等。推进规模种植业、林牧渔业、加工流通业、旅游业、信息业等产业有机融合,建立功能多样的田园综合体、休闲旅游示范园区和生态康养基地。与此同时,政府应鼓励有条件的区域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并对从事精深加工的相关企业给予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发展“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运行模式,完善利益分配机制,降低交易成本,使农业经营者能够共享产业链条增值收益。持续挖掘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多种功能,并使功能拓展与产业有效融合,以达到乡村产业的全面振兴。2.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与乡村生活富裕的内在联动。要紧跟当前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多元化的趋势,全面推进农业生产提档升级、提质增效,确保“菜篮子”产品高质量供给,保障城乡居民“舌尖上的幸福”。在生产布局上,应逐步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与区域布局,推进农业标准化种植、规模化生产步伐;加快农业产业绿色发展,大力开展“四新”技术集成应用示范,实现农作物播种面积和农产品产量稳中有升。在宏观管理上,可在农产品主产区采取“政治家+科学家+企业家”“三家”结合、通力协作的模式,形成政府管理部门支持、技术专家指导、企业等多方参与的运作机制;支持科研院所、企业、合作社以及产业协会等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生产经营共同体,通过密切配合,分步骤、有序地采用农业先进科学技术和现代经营管理方法,逐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带动乡村居民实现生活富裕。3.挖掘农业生态保护功能,实现与乡村生态宜居的高效联动。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将资源有效利用、生态环境保护贯穿于农业绿色发展的全过程。为此,就要对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技术集成培训,科学精准高效地开展绿色技术的推广应用,确保各项措施真正落到实处,以保障农业生产环节的绿色、环保及可持续发展。此外,还要不断强化农业科技体制机制创新,实施有害生物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工程,以期在严格监控的基础上减少农药的使用或更有针对性地施用农药。同时,农业管理部门应监督推行减量化和清洁生产技术,净化产地生产环境,着力检测农药残留,引导农户及其他生产经营主体最大限度地实现化肥、化学农药施用量负增长;控制农业用水用量,实现粪污、农膜、秸秆等资源化利用,形成资源环境承载力与农业生产协调发展的空间格局。提升质量兴农、绿色兴农速度,发挥农业生态保护的最大功能,切实打造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美丽乡村。4.助推农业文化融合发展,实现与乡风文明的有机联动。坚持对乡村传统文化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并重的原则和要求,充分挖掘农业的文化功能,以重塑乡村文化生态,释放文化增值红利。首先,要以农民为主体、鼓励多方参与,不断汲取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建设睦邻友好、互助共进、乡风文明的和谐乡村。其次,要充分利用各地丰厚文化资源、农业物种资源及先进科技等优势条件,将文化、农业、科技三者纳入同一发展体系,进行跨界融合,借助高科技手段建造更多富于文化气息的能够引人入胜的农业主题公园、现代农业博物馆和农业科技体验馆,以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最后,要加大对农业文化继承与创新项目的资金投入力度,实施农业高质量发展中的文化继承与创新政策制度保障措施,推动农业文化功能的不断实现,促进乡风文明建设。5.强化政策支持力,实现与乡村治理有效的耦合联动。推进区域间要素资源合理流动,加大对“三农”的财政投入力度,以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产业减贫脱贫、乡村稳定发展等目标。因此,要建立健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资源流动、优化配置的体制机制,并持续开展农田水利、道路修整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体系的统筹建设。同时,要对农业规模经营主体在资金借贷、土地使用以及行政审批等环节给予政策上的优先考虑,在技术研发、推广及采纳等环节给予资金支持,以确保农业规模经营主体的经营持续性和收入可靠性。对贫困地区,要立足当地独特的资源条件,发展乡村优势特色产业,将特色资源及时转化为特色产业,以强化产业扶贫效果;要扶持建设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较高的特色产业基地,拓宽农业发展渠道,延长农业产业链条,为农村居民创造更多的择业空间,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以便更好地完善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社会保障功能,推进和实现乡村有效治理。

作者:谢艳乐 祁春节 单位: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