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问题及解决对策
时间:2022-09-01 10:17:07
导语: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问题及解决对策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产品质量安全不仅与消费者的切身安全、健康有关,还会影响农业整体发展与社会稳定;玛纳斯县历来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2007年起宣传禁止使用五种高毒农药;2011年,依托农业部项目建成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人员编制采取在农技推广中心加挂牌子;2012年在全县各乡镇农技站加挂乡镇监管站的牌子。在八个农区乡镇配备了农产品快速检测的相关设备,建成监管站,开始从县到乡镇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管。从近年来蔬菜、水果、食用菌和谷物的检测结果来看,玛纳斯县的农产品质量总体上说是安全可靠的,合格率能够始终保证在98%以上。但是,目前各乡镇的基础条件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在农业生产经营的管理中,较为分散,监管力度欠佳,管理工作有待提升。因此,全县农产品在质量与安全上存在隐患,要结合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通过提出加强农产品生产经营中的管理工作,以加强对安全与质量监管的对策。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1、监管机构不够完善。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主要由县级农业部门进行管理,所以在管理范围上还没有延伸到乡镇村中,并且在管理中存在缺机构、缺人员、缺经费、缺手段的问题。虽然,县农产品监管机构的构架已初步形成雏形,但目前人员稀缺,乡镇农技站及监管站人员编制不够,近处乡镇2-3人,远处的只有1人,要承担惠农补贴的信息录入统计,土壤肥料、植保、农技推广,农产品检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诸项工作,加上值班备勤等,往往顾此失彼,县级监管办也只是在农业执法大队抽出1-2人兼任监管工作。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存在农业执法、检测等部门联合办公,并没有完全独立,导致监管工作没有具体的责任人员进行管理。多数乡镇监管机构挂牌,但不能实际落实监管工作,没有固定监管的人员和工作经费,严重影响了基层监管服务工作的正常开展。农民在零散生产谷物油料、水果、蔬菜、食用菌等农产品时,村一级没有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进行协管,导致农产品的生产过程缺乏村级力量的直接监管。2、检测体系能力较弱。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存在成立时间较短,在检测中,经费没有纳入财政预算,经费无保障;专业检测人员编制不够,乡镇没有固定的检测人员,人员无保障;无法保证县域内农产品检验检测面面俱到。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人员的技能和水平有待提升,检测方法、检测范围、检测指标、检测速度都十分有限。速测技术还不够成熟,准确率只有60%以上;样品前期处理提取净化的效果不尽如人意。乡镇级机构的检测项目基本以农药残留的检测为主,普遍存在“人员没保障、检不准、检得少”等问题,村级检测工作没有得到落实。目前大部分乡镇的检测系统仍未完善,生产基地、专业合作社和市场等区域多数未成立相应的检测机构,无法保证检测合格的产品才能进入市场。3、投入品监管有难度。农药使用不规范导致大量的农产品有农药残留,不仅无法保障农产品的安全健康,也对当地的土地环境造成了污染。农药经营者素质不一,给农药监管带来一定难度。农药限用中限制农药的使用却不限制农药的销售,导致管理难度较大、监管困难,发现问题也很难处罚。农药回收没有后续处理措施,导致县监管部门在实际执法工作中,收缴的大量高毒高残留、假冒伪劣、过期等农药没有实际销毁的途径,就造成了销毁困难的现象。4、监管制度不健全。全县多数农产品没有完全实现市场准入准出制度。由于市场的复杂性,在市场上销售的农产品渠道众多,一旦产品发生安全质量问题,很难找到直接的责任相关人。由于上述的市场准入准出制度没有落实,未从源头上管起,造成后面的监管被动。相关法律条款约束范围不足,没有针对分散农户的违法行为设立处罚条款,导致在监管部门管理的时候,监管起来难度大,找不到相应的法律依据。
二、对策
1、加强机构体系建设。给予资金保障,把相关监管、检测、执法等工作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建立健全“县-乡镇-村”全覆盖的监管体系,加强监管队伍的监管力度,充实监管队伍。明确监管人员的岗位工作和职责,做到责任到人。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检查纳入到各级政府的目标考核中,以此来促进各级政府关心并关注农产品的监管工作。重点加强村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队伍的建设。保障协管员对生产一线的农产品进行最及时和直接的监管,真正做到从源头监管。发现问题随时向上汇报并处理。让联系户干部参与到农户农产品投入品的监管上。2、强化检验检测能力。加强基层农产品检测机构的建设,添置和更新检测的新型仪器设备,保障检测工作的科学性和专业性。为监管人员提供编制,吸引更多以的专业人员加入。通过开展技术培训,提高检测人员的专业技能,实现人员、设备、场地都到位,确保基层农产品检测工作的开展。加大例行检测和抽检的力度,尤其是对农产品中的蔬菜、水果等进行多次重复抽检,并加强对家庭农场、种养殖大户等在生产过程中的抽检力度。通过这样的方式为周边的零散农合起到带头和促进作用,将监管关口前移,预防为主,惩治为辅。3、继续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政府加大政策支持和财政投入,大力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农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等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扩大农业生产规模、提高机械化管理,保障农产品的标准化水平,能够带动更多的零散农户加入其中,实施标准化生产。创建“三品一标”的农产品品牌,通过对农产品进行一定程序的抽检、监测等环节,促进农产品全程标准化管理模式的生成。建立系统的农产品安全质量标准化体系,将农产品的产地标准、生产过程标准、检测标准以制度的形式进行落实。制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在实际的应用中随着农产品生产、市场等变化而进行修订与完善。4、加大农业投入品监管。加大培训,提高农业投入品方守法意识和素质。对辖区内农业投入品经营单位和各个人进行信息的全面登记,建立生产销售记录档案,一旦发生出售违规药品问题就要对相关的人员或单位进行追责。完善相关制度,加强对零散农户的用药管理,保障农业用药的安全。5、完善监控手段。加强与食药、质检、卫生、公安等部门的联系和配合,杜绝禁用农药的流入。明确各部门在农产品监管各环节的责任和分工,统筹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衔接机制。形成农产品市场准入、准出机制,通过准入对准出的作用,推动产地准出机制的建立。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建设工作,建立完善的网络查询和终端查询系统,满足消费者及时查询和监督的需要[1]。6、加大媒体宣传培训。通过网络媒体或住社区、住村干部的亲自宣传,加强全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通过咨询服务、专题讲座、科技下乡等活动,向乡镇地区宣传和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有关知识,提高农户对农产品安全的认识,增强生产者和消费者对于农产品安全质量的责任认识。积极营造全社会关心、关注、支持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健康绿色农业氛围。利用互联网络,对农产品知识进行宣传,加强对舆论导向的正确把握,通过建立一个农产品交流平台,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公开透明。结合有关培训项目,加强对农户的技术培训,规范农户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的使用用量,建立信息档案库,将农产品生产信息、农药登记信息、休药期信息等统一进行归档整理,规范生产管理行为;加大力度对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监管、检测、执法和技术推广的培训力度,着力打造管理队伍“懂法律、懂技术、懂管理”的专业素质。
参考文献
[1]杨新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问题及对策探讨[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7(09):115.
作者:赵红萍 单位:新疆玛纳斯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 上一篇:畜产品质量安全因素及对策
- 下一篇: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