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基础课程网络教学质量研究
时间:2022-06-04 03:20:43
导语:高校基础课程网络教学质量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网络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育质量,影响着高校德育的教育成效。如何提高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网络教学质量成为各高校当前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为此,高校要高度重视线上网络教学,做好网络教学师资培训工作;教师要注重网络教学内容的取舍,创新网络教学方法;注重挖掘学生兴趣点,激发学生学习内生动力;做好网络课堂监控及跟踪反馈工作,建立家、校、师、班委、生五位监督机制。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网络教学;质量提升;策略
随着网络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教育事业也在快速前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重要一部分,是高校贯彻德育与法制教育的主阵地。将网络教学应用于高校“基础”课程教学,是“基础”课课程发展的需要,越来越受到各高校的重视。提升“基础”课程网络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增强学生学习“基础”课程的获得感和成就感,成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发展面对的重要问题之一,需高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
一、重视网络教学,做好网络教学师资培训工作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和线上教学技术运用的成熟,越来越多的高校参与到利用新媒体开展课程教学的队列中来。为了适应不断发展的新事物,高校要在思想上充分重视线上网络教学,深刻认识到提高“基础”课网络教学质量的必要性。高校“基础”课程线上网络教学是通过多媒体手段对线下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拓展,有着线下教学不可比拟的优势。网络教学有着隐蔽性强、灵活性高的优点,线上网络教学同样也容易滋生出很多不和谐因素。部分高校对此不够重视,对师生的宣传和引导不到位,在师生群体中存在着不重视的态度和敷衍应付的倾向,导致“基础”课网络教学一度在高校中举步维艰。因此,提高高校“基础”课程线上网络教学质量,需要各高校主管领导牵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齐手共抓,对大学生进行多样化、全方位的宣传教育,从思想深处引起师生的高度重视。高校要加大网络教学培训力度,定期定量组织“基础”课专任教师进行相关的网络教学技能提升培训。各高校可根据本校具体情况,安排“基础”课教师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师资培训活动,周末及节假日主要进行线下培训,邀请网络教学领域专家开展教学技能、平台选择、教学方法等相关讲座,讲座结束后现场互动答疑,一对一指导。为进一步提高教学培训质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高校还可以通过问卷、座谈会、匿名信箱等途径向“基础”课教师们征求意见,了解本校“基础”课网络教学当前面临的真实困境,根据共性问题组织专场讲座,根据小众的诉求安排专门的答疑会。建立专门的“基础”课网络教学疑惑交流QQ群、互动答疑微信群等线上沟通平台,增强解惑的及时性和便捷性。工作日可安排“基础”课教师网络教学课程线上进修活动,充实线上进修课程库,实行积分制,制定考核标准并严格执行,每周末汇总考核,对未及时完成的教师给予学习提醒,并将考核结果定时定点公布在院部职工群中。为检验培训效果,各高校每学期可至少组织一次网络教学课堂风采展示,既给优秀的网络教学教师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激发他们不断超越自我的动力,又有助于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网络教学经验,帮助高校教师整体上提高网络教学技能。
二、注重教学内容取舍,创新网络教学方法
高校教师要重点关注“基础”课线上网络教学内容的取舍,选取符合新时代大学生生活实际、易于新时代大学生领悟和吸收的内容。[1]线上网络教学内容直接关系线上网络教学质量,影响学生的收获感。任课教师在课前应充分备课,教学内容既要有理论的深度,又要有生活的温度,以此引发学生的共鸣与思考。同时,充分利用网易公开课、网易云课堂、学堂在线、中国大学MOOC、爱课程、中国教育在线开放资源平台、超星学习通等线上平台资源,不断丰富“基础”课程线上资源库。高校教师还要建立课程QQ群、微信群,时刻留意相关的教学资源,如公众号文章、短视频、政策文件等,将相关资源及时发送到学生手中,并话题讨论,调动学生参与“基础”课讨论的积极性,感受“基础”课学习与生活的紧密相连,时刻保持学习的热情。每个月要对学生进行“基础”课程满意情况调查反馈,了解学生学习过程的感受,不断优化线上网络教学细节,增强学生“基础”课网络学习的幸福感。高校教师要创新多样教育教学方法,“基础”课程线上网络教学是对高校教师综合能力的一大考验。高校教师需要持续学习,不断优化教育教学方法和技巧。一是利用钉钉、学习通等App做好“基础”课程网络直播课。网络直播课有助于进一步拉近师生距离,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高校“基础”课教师要定期开展网络直播课,直播要突出重难点,引导学生深层次思考。对于线上网络教学资源中已学习的内容,简要回顾,侧重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思考生活实际,挖掘理论的时代价值,丰富学生思维的层次感和生活实际的紧密感。高校“基础”课教师可以借助视频、文字等方式,从学生生活的细节入手,站在学生的角度组织思考问题,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激起师生情感共鸣,增强师生信任感。二是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借助互动话题实行师生身份互调。让学生课前自主准备分享话题,不限形式,给予其充分的创造发挥空间,以教促学,让学生在分享的过程中主动学习。三是创建“基础”课专用网络公众号,鼓励学生制作并上传思政课趣味短视频,视频以讲中国故事、分享政治知识、科普法律法规、弘扬良好家风等为内容,让大学生借助网络平台积极互动并传播正能量,让“基础”课更具时代感,也能增强学生的获得感。
三、挖掘学生兴趣点,激发学生学习内生动力
部分高校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偏见,容易进入“基础”课程理论性较强、内容空洞枯燥、与实际联系不紧密等误区,导致大学生思想上不重视“基础”课程的学习,存在着敷衍的学习态度。因此,高校教师要积极挖掘新时代大学生学习的兴趣点,激发其学习“基础”课程的内在欲望,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基础”课程,从而激发学习的内生动力。教师要联系学生实际,挖掘学生需求,巧妙设置线上网络教学的话题互动,增强“基础”课程网络教学的吸引力。“基础”课程线上网络课程内容应与生活实际紧密融合,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对“基础”课程的认同感和获得感。站在学生角度设置互动话题,注重贴合学生需求,逐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生活。互动话题的设计要突出创新性、灵活性、多样性和引导性,问题表达方式要富有趣味性。[2]进行“基础”课程线上网络教学时,教师应注重从学理性和实践性两个层面双向引导。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敬其师,效其行。用教师扎实的理论功底为授课助力,用心贴心的对话方式拉近师生心理距离,建立起高度的师生信任感。积极探索师生互动的良性方法,提高师生互动的实效性。好的教育教学方法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教师要积极探索“基础”课程实践小课堂,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基础”课程的欲望,如开展“思政对话课堂”,师生线上实时互动等。恋爱话题始终是高校大学生十分关心的一个内容,“基础”课教师在调研的基础上,针对学生恋爱过程中易遇到的问题,利用线上教学的即时性、隐蔽性、开放性优势,与学生线上直播讨论,在轻松的氛围中让学生畅所欲言,潜移默化中促进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提升“基础”课教学的针对性、感染力和实效性。这网络教学方式以课本知识为依托,打破了传统的授课方式,让“基础”课“活”起来,使思政课堂真正走进学生心中。开展“心贴心”心灵小课堂,引导学生感受生活美、发现生活美、创造生活美。网络教学直播课前,提前设计话题:“温馨一刻”“我的成长”“不一样的温暖”“美食分享”“书桌一角”等。教师利用网络教学课前10分钟时间,围绕某个话题与学生视频互动,一人分享,全班受益。开展“看、忆、想、做”亲情小课堂,帮助学生进一步感悟成长。“看”是让学生仔细观察岁月刻在父母脸庞上的皱纹;“忆”是回忆父母为自己做过的最难忘的事;“想”是想想父母对自己的期待;“做”是每周至少做一件表达感恩之情的事情。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懂得孝顺是每一个高校大学生应具备的优秀品质之一。开展亲情小课堂,有助于激发学生思考,拉近师生距离、拉近学生与父母的距离,有助于提高“基础”课的温度,增强“基础”课的实效性。开展“以案学法”交流活动,让学生主动找资料、主动分享、主动锻炼。教师提前将“以案学法”活动要求通知到学生个人,让学生自己寻找感兴趣的典型案件,深入剖析案件事实,详细解读案件涉及的法律,分析案件对自己的启发性意义。这样的方式,既能调动学生线上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法治思维。开展“时政聚焦”小活动,督促学生关注社会现象,提高社会责任感。教师可将班级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每次网络课上安排一个小组进行8-10分钟的宣讲。要求学生选取自己感兴趣的社会热点事件制作PPT并辅以视频,帮助学生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培养学生关注时政的习惯,锻炼其学以致用的实践能力。[3]
四、推进网络课堂监控及跟踪反馈工作
做好“基础”课网络课堂的监控工作。由于网络的极大自由性,容易滋生一些类似“僵尸粉”的现象,如学生用手机挂机而自己实际上不听课的不良现象。因此,教师要做好网络课堂监控,在课前课后全面考勤,督促学生按时上课,课堂上随机点名提问,重点关注无任何反应的学生。教师要随时留意学生在线人数,及时了解学生在线听课状态。通过教师随机提问、学生自主发言、班委监督、随堂测试等方式,重点解决可能存在的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对这些困难学生实行持续跟踪关注。直播结束后,可以让学生发听课时长截图、学习场景照片、直播记录笔记等资料,进一步检查学生听课状态。通过“三群”实施,建立家、校、师、班委、生五位监督机制,做好“基础”课网络课堂跟踪反馈工作。“基础”课涉及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道德观、价值观、法治观等方面,直接关系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建立全方位的有效监控体系是十分必要的。首先,利用微信、QQ、钉钉等建立家校群,密切关注学生思想、心理、情感、学习、生活各方面情况,以便及时探清学生现存问题及潜在的问题。家校群的建立极大地提高了家长与辅导员、任课教师沟通的便捷性与即时性,一旦发现问题,随时沟通,随时解决,及时跟进,帮助学生尽快走出当前困境。发挥高校与家长的合作机制,还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潜在问题,将问题扼杀在摇篮里,更好地引导学生成才。其次,建立各班班委专属课程QQ群,发挥各班委的协调沟通作用,协助教师做好“基础”课的学生课后学习督促等后续工作。创新班委联系寝室长方式,以寝室为单位,发挥寝室长模范带头作用,在同宿舍内互相督促、互相激励、互相监督,从宿舍抓起,创造引导大学生正向发展的宿舍微环境。最后,以行政班为单位建立班级课程专属QQ群。在班级课程专属QQ群中,教师每周定时学习任务提醒,督促学生注意学习进度。鉴于“基础”课程的特殊性,教师还可以分享深度好文、趣味短视频、历史纪录片、书目推荐等,不定时有深度的话题讨论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启发引导学生做一名爱观察、爱思考、有思想、有温度、有深度的时代新青年。此外,话题讨论有助于我们及时发现部分学生存在的不良思想,这些负能量的消极悲观情绪势必会影响到学生对自我、他人和社会的认知。“基础”课教师可以及时与他们进行沟通对话,找到问题的根源,耐心引导,这些消极情绪的发现与化解过程为“基础”课程的教学提供了鲜活的第一手资料。
五、结语
高校“基础”课程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探索高校“基础”课程线上网络教学,可以有效提升“基础”课程的教学实效性,增强新时代大学生学习“基础”课程的获得感。探索“基础”课程网络教学质量提升路径,能够将网络教学与传统“基础”课堂教学更好地结合起来,多角度、多层次给予高校“基础”课网络教学更多的教学支持,进一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成效,让“基础”课程从观念到实践逐步起到更好助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潜涛,姜苏容.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7):69-73.
[2]齐明,王雄伟.新时代网络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诉求逻辑与教师角色定位[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6):61-64.
[3]严楠.浅谈如何有效提升思想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效果: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建议(高职高专版)》[J].中国教育学刊,2020(4):133.
作者:杨秋玲 单位:郑州商学院
- 上一篇:药品第三方物流发展研究
- 下一篇:外贸跟单英语项目式教学研究
精品范文
10高校网络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