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队伍建设教学质量现状与对策
时间:2022-11-12 09:09:22
导语:辅导员队伍建设教学质量现状与对策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辅导员在教学质量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一般来说,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包括教学决策与指挥系统、教学运行与管理系统、教学落实与实施系统、信息收集与处理系统和信息反馈与调控系统等5个子系统,每个子系统都有确定的工作流程和工作内容。例如,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毕业审核及学位授予工作管理、学生学业修读评价等,需要运用系统方法将单位和包括辅导员在内的教师的工作质量管理活动组织起来,通过制度、程序、规范等手段对教师教学过程、学生学习过程、学校教学管理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价,形成规范、科学的教学质量管理机制,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辅导员既是学生心理辅导教师,同时也是学生管理干部,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与学生接触较多,与普通任课教师和其他管理人员相比,更容易与学生及其家人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更容易成为社会、学校、任课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渠道和交流平台。当社会对学校育人质量有要求时,当学生家人对学校管理活动有困惑时,当学生遇到学习上的困难时,最直接的途径是向辅导员说明情况,而辅导员要向学校、向任课教师反映这些诉求时,需要一个顺畅、便捷的沟通渠道,而这恰恰是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时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辅导员工作现状
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学生心理、学习和生活三方面。心理辅导员由接受过专门心理学教育的教师担任,通过开展心理咨询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探索学生内心发展规律,掌握学生心理状况,了解学生心理障碍,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学习辅导员一般由各学院资深教师兼任,帮助学生解决自身学习遇到的困惑,为其提供有效的指导;生活辅导员则深入学生生活区开展工作,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上遇到的问题。在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架里,包括教学、管理和学生工作在内的各个组织(个人)职责明确,隶属清晰,有效地提升了办事效率,但是在运行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弊端。例如,在整个体系中辅导员与任课教师隶属关系不同,职能区分度较大,工作环节相对独立,存在相互交流较少、互动不足的问题,来自学生与家长的意见难以通过辅导员有效、及时地反馈到任课教师并促进任课教师教学水平的持续提升。
三、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策略与方法
(一)增强责任意识,持续自我完善。辅导员的工作内容与学生密切相关,个人的能力、水平、学识和修养对学生个人成长影响显著。因此,辅导员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对学生、学校和社会负责。一方面,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线,积极开展心理指导,发挥新媒体育人功能,培育学生健康心态;丰富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积极组织广大学生开展精神文明、科技创新、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文化艺术、体育竞赛、安全教育等活动;以重要节庆日、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等为契机,开展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另一方面,辅导员作为与学生联系最为密切的人,具有示范育人的特殊功效,为学生做出表率,以自己的一言一行,激发学生的认同感,提高学生的文明修养、进取精神、综合素质和能力。(二)坚持协同育人,畅通交流渠道。凝聚“立德树人、德育为先”的育人目标,树立大局意识、主动意识,增强协作意识,完善交流平台,建立由授课教师和辅导员共同参加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和教学工作会议机制,通过集体研讨、备课、开展心理案例分析等方式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推动信息共享,拓展两支队伍沟通交流渠道,打造协同配合工作平台。有效利用邮件、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沟通渠道,提高沟通效率;健全质量跟踪调查机制,鼓励和推动辅导员深入学生群体,广泛接触社会,配合教学院部开展常态化教学质量满意度调查,充分利用访谈、座谈、问卷调查、主题征文等方式以及网络等现代媒介,收集学生、家长、社会对学校教学、管理和服务等方面的意见,实现学生、教师、家长、学校之间的无障碍交流,缩短信息反馈时间,提高整改效果;加强对辅导员的专业教育培训,提升辅导员工作质量,为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提供保障。(三)建立精准激励机制,增强职业归属感。根据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对影响教师工作成效的激励因素、保健因素进行认定与分析并实行“精准激励”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发挥并保持辅导员对工作的积极性,必须给予适当而及时的激励。一方面,对辅导员工作内容进行系统分析,划定保健与激励因素两部分。根据辅导员的工龄、学历、职称或职务等确定的薪酬(奖金)属于基本保障范畴,是双因素理论中的保健因素,对辅导员进行创新性、拓展性开展工作的推动作用有限。激励因素则是考虑其管理能力强、学生进步与成长等给予的绩效奖励,通过这种激励给辅导员带来幸福感,以便激发其工作的激情和热情,提高工作效率,持续保持对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评价与考核是对辅导员工作状况和学习能力的评估和定位,对于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也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考评要以“学生为本”,增加学生评价权重,以激发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为出发点和目标,促进辅导员之间的良性竞争。考核内容包括工作态度、管理能力、思想教育水平、工作成效、学生对其工作的满意度等方面,考核结果与辅导员薪酬、职务晋升、参与岗位培训机会等挂钩。(四)优化高校辅导员管理机制,提供制度保障。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的主要组织者和具体实施者,为了发挥辅导员在促进教学质量方面的积极作用,需要不断改进对辅导员队伍的管理办法。一方面,规范选拔制度,不断探索辅导员招聘新模式,优化辅导员队伍的素质结构,给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另一方面,对辅导员进行系统专业的培养管理,因地制宜地制定各种培养方案,逐步建立分层次、多形式的教育培养体系,例如岗前培训、专题培训、实践培训和理论研究等管理办法,有效改变辅导员队伍学历层次高,实践能力弱的不平衡状况。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内部各个组成部分的协同发展,高校辅导员作为连接学校、学生、家长的纽带,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力量,是学生学习、生活、思想的指引者,在提高教学质量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充分重视辅导员在提高教学质量中协作育人的作用,是提升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运行效能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张明志.基于团队角色理论的高校辅导员胜任力提升研究[D].西南大学博士论文,2016.
[2]申雪寒.高校辅导员管理机制论[D].东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5.
[3]陈正芬.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研究[D].西南大学博士论文,2013.
[4]李晓娟.高校辅导员工作学基本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博士论文,2012.
[5]周海英.关于高校辅导员职业化问题的思考[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
作者:倪 晗 宋艳辉 单位:东北石油大学
- 上一篇:电力工程质量控制监理作用分析
- 下一篇:高职物理力学教学质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