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质量提升策略研究

时间:2022-10-26 05:37:29

导语:建筑工程质量提升策略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建筑工程质量提升策略研究

摘要:随着人民对住房品质需求的不断提升,行业发展方式粗放,监管体制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也逐渐显现。本文通过比较认证与保险的特点,论述如何促进建筑工程质量提升,从“认证+保险”的视角提出提升建筑工程质量的策略

关键词:产品认证;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认证+保险

2018年,国务院《关于加强质量认证体系建设促进全面质量管理的意见》,要求推动在市场采购、行业管理、行政监管、社会治理等领域广泛采信认证结果。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完善质量保障体系提升建筑工程品质指导意见的通知》,文件要求加快发展工程质量保险。以上政策文件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完善质量体系建设的高度重视。当前建筑工程质量还存在诸多问题,这与我国现有监管体系不完善是分不开的。因此,如何最大程度发挥认证和保险在建设工程领域的作用,实现建设工程质量稳步提升,已经成为当前急需探讨的重要问题。

1产品认证

认证是指与产品、过程、体系或人员有关的第三方证明,产品认证是第三方就产品(包括过程和服务)满足规定要求给予书面保证的一项活动[1]。认证作为标准实施监督的一个重要手段和环节,在住建领域也得到了比较早的发展。中国的建筑企业在上个世纪90年代率先引入了质量管理体系,2006年建设部了《关于推动住宅部品认证工作的通知》,启动了住建领域的产品认证工作。2007年住建部制定了《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对施工企业在安全生产、质量管理方面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2014年住建部根据国务院的有关要求,成立了中国工程建设检验检测认证联盟,标志着住建领域的认证工作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认证起源于市场交易的需求,是一种信用保证形式。产品认证是由可以充分信任的第三方证实某一产品或服务符合特定标准或其他技术规范的活动[2]。当前,建筑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制造商、采购商、使用方,乃至整个社会层面都面临着信息不对称的风险。为了从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除了都具有的资质和检测报告,产品认证是体现品牌的与众不同和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品牌和产品质量的最好佐证。

2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

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Inherent Defect Insurance,IDI)的实施是提高工程质量的一种方法[3]。2012年,上海市探索将保险机制引入工程质量风险管理体系,并试点推行住宅建设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制度[4]。2017年,深圳将IDI引入政府投资代建项目。2019年,北京市文件在住宅建筑新、改、扩项目中开展此项工作。目前,江苏、浙江、安徽、河南、广西、成都、重庆、海南等省市就缺陷保险制度也在稳步推进,承保的标的类型涉及保障房、商品房、公寓、学校、消防站、地铁、桥梁、体育场馆等工程类型。IDI保险通过引入独立第三方风险管理机构,强化贯穿工程建设全过程的质量风险管控,从参建单位资质、勘察报告、设计图纸、施工过程、竣工验收阶段进行全过程质量风险管理,有效降低住宅工程质量风险。保险公司从减少理赔损失的角度,与参建单位形成经济制衡,利用经济杠杆有效约束建筑工程质量。

3“认证+保险”促进建筑工程品质提升的策略

3.1“认证+保险”基本模式分析。建筑产品的质量和施工过程的有效控制是促进建筑工程品质的必要因素。因此,基于产品认证的特点和IDI保险的特点有机结合,围绕优质部品库对建筑产品的质量和品质进行约束,以产品认证作为准入门槛,以产品责任险进行风险分担。开发建设单位优先采购优质部品库中经过“认证+保险”的建筑产品,既能保证建筑产品品质又能降低IDI保费。TIS机构通过对全过程的项目质量风险管理保障工序质量符合要求。生产企业通过产品认证和产品责任险双重保障建筑产品质量和品质。详细模型请见下图:目前,江苏省已率先出台相关制度,鼓励建设单位投保与住宅工程质量相关的建筑安装工程一切险等保险,优先从提供产品质量保险的供应商处进行采购。3.2推进“认证+保险”的策略。(1)完善参建各方的保险责任体系在发达国家,凡涉及工程建设活动的所有单位,包括业主、建筑师、总承包商、设计、施工、建筑产品制造商、质量检查公司等,均须向担保与保险公司进行投保[5]。一个典型案例就是2003 年美国德州“空调压缩机导致火灾案”由于产品存在设计缺陷,导致压缩机过热起火并引发了火灾,当地法院判决,该企业支付了3400 万美元赔款。由于该企业没有购买任何责任保险,结果所有损失只能自己买单。建议结合我国国情,尽快制定出一套完整的保险责任规章制度。引导开发建设单位、勘察设计单位等责任主体购买相关保险(见表1),防范化解住宅工程重大质量风险,提高住宅工程质量水平。(2)鼓励采购经过“认证+保险”的建筑产品,建立IDI保费浮动机制在发达国家,一般保费都实行浮动的担保与保险费率制,费率根据建筑物的质量风险程度、承包商的声誉、质量检查的深度等综合加以考虑,为了得到优惠的担保与保险费率,承包商必须通过加强质量管理提高声誉、积累良好的业绩,保险公司在施工阶段积极协助承包商进行质量控制,以期保证工程质量不出问题,从而促进了质量监督管理保证的良性发展[6]。认证相当于给企业做“体检”,通过认证的建筑产品可以有效控制建筑产品批次质量。在国外,购买产品责任保险的产品成为产品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在保险期内建筑产品在承保范围内发生事故,保险公司可以根据约定限额赔偿。为避免建筑产品的质量缺陷引发人身和财产损失,有必要将“产品责任险”作为质量认证的附加条件。凡是生产企业,特别是涉及到结构安全和防水、保温等功能性材料均应投保该险种。投保企业递交相关产品材料,由认证机构组织审核,保险机构采信认证结果,出具保单。建设单位采购经过“认证+保险”的产品,保险机构按照采购比例,适当降低IDI保费,既保证了工程质量,又缩减了开发建设单位开支。

通过分析产品认证的特点和IDI保险的特点,结合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监管现状得出结论,我国应加强建筑工程质量认证和保险的发展力度,不断完善我国建筑工程质量保障体系,切实发挥“认证+保险”的作用,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全国认证认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GB/T27065-2004《产品认证机构通用要求》[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9

[2]黄银霞,冯双洲,曲云腾.推进认证工作规范铁路产品准入.[J].铁道技术监督,2013(2):4-10

[3]常在,张狄龙,彭坤,陈楠,李阳.TIS的勘察设计风险识别与施工图审查的差异性.[J].工程质量,2019(2):1-3

[4]巩剑.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探析.[J].保险理论与实践,2018(12):103

[5]郭汉丁.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管理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3

[6]杨川.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制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4

作者:苗彧 徐韬 单位: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