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与思政课教学实践创新分析
时间:2022-05-27 04:59:48
导语:全媒体与思政课教学实践创新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1]理直气壮办好思政课,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新时代思政课的责任担当和历史使命。当今时代,思政课若要不断履行历史使命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然需要与时俱进创新教学手段和方式。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2]思政课作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主阵地,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必然包含思政课同新媒体新技术相结合。指出:“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3]全媒体时代,思政课若要不断增强亲和力、针对性、时代感,必然需要充分利用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丰富教学设计,拓展教学形式,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实效。因而,深入探讨全媒体在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创新中的应用问题,这是新时代高校全面贯彻落实关于高校思政课和全媒体的重要论述精神、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全程媒体丰富高校思政课教学设计
全程媒体的核心要义,是全过程、全流程。把全程媒体应用到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中的核心要义,是把各类媒介、技术、手段、信息、资讯、视频、文字、图片等新媒体新技术应用到高校思政课教学全过程。全程媒体应用到高校思政课教学全过程,侧重于全程媒体整体上助力高校思政课教学设计,包括教学准备、课堂教学、教学考核等一系列教学过程。整体而言,全程媒体的理念、思维和技术助力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关键是指通过运用以融媒体、自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整体性设计教学方式,即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问题。(一)定时教学和即时教学并举。传统而言,定时课堂教学是高校思政课主要的教学方式,虽然高校增加了实践教学,但是课堂教学仍然占据较大比例。一般意义上,定时课堂教学严格按照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大纲,按照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比如《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等),通过撰写教案和收集案例,以PPT课件方式呈现和讲解,这对于高校思政课教学来讲极其重要又非常必要。由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不断向前推进,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变化发展,特别是一些重大会议、重大纪念活动在特殊时间点开展,这必然需要高校思政课开展特殊的教学实践活动,这就是即时教学。全媒体视野下的即时教学,主要指借助现场云全国服务平台等全媒体技术[4],利用中央和地方新型主流媒体,采取实践教学、课堂教学和专题教学方式,以现场直播形式集中教学和专题教学。以党的为例,以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央视频道为代表的主流媒体,以新闻记者、新闻采编人员为代表的现场新闻工作人员和参加直播的专家为主体,即时报道盛况,特别是在作大会报告之时,与现场云融合的各类媒体,以现场报道、图文、视频、专家即时解读、网友互动等方式全景式报道和解读党的精神,这既契合了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要求,又丰富了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方式,还可以增强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时效。(二)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同步。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为8.29亿,其中手机网民占比达98.6%,互联网普及率达59.6%。互联网不仅深刻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实践,而且极大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了高校教育教学方式的创新发展。可以说,网络必然是新时代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变量之一。指出:“必须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提高用网治网水平,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3]网络及其依托的媒介和技术带来教学媒介、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教学技术、教学形态革命性变迁,这一方面要求课堂教学充分利用网络媒介和技术,另一方面要求有针对性开展网络教学和建设网络课堂。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是新时代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主阵地,加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在要求,思政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主阵地,必然需要利用网络优势和占领网络阵地。同时,网络教学可以极大拓展思政课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最大限度集聚教学资源,从而以最大限度的资源占有度和教学覆盖度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和时代感。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下文简称《实施纲要》)要求,培养网络力量,实施“网络教育名师培育支持计划”“校园好网民培养选树计划”,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网络工作队伍。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既存在共性,又存在差异性,两者在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和教材使用方面高度一致,但教学方式存在明显的差异性。网络教学可以充分利用全媒体,利用实时新闻报道,利用微博微信,甚至可以利用抖音、快手,以大学生比较喜欢和乐于接受的媒介、媒体和方式开展思政课教学,真正实现将全媒体贯穿于思政课教学全过程。全媒体时代,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对思政课教学创新的根本意义在于可以有组织、有计划地推动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同步开展。这种同步开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互补性同步开展,主要是借助网络资源对应解答课堂教学难题;另一方面是补充性同步开展,主要是对课堂教学难以完成的或难以全面覆盖的教学内容,以网络教学方式加以补充。(三)在线教学与动态教学兼融。互联网时代,在线教育是一种重要教育方式,随之衍生出在线教学。在线教学的根本特点是超越时空限制,可以对大量受教育者开展针对性教学。同时,在线教学的突出特点是捕捉和回应不同受教育者的教育需求,随时展开针对不同群体的教学实践,进而产生出动态教学的教育需求。利用互联网开展在线教学和动态教学,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开展在线解答,建设在线课堂和实施网络随堂式教学,这既契合高校思政课的教学特点,又可以动态性满足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需求。当然,开展思政课网络在线教学和动态教学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其实质是一种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思政课教学方式。比如,建设高校思政课专题网站,集中思政课各种类型的精品网课资源(比如慕课),建立思政课教学资源共享系统。《实施纲要》要求,加强工作统筹,建设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打造信息、工作交流和数据分析平台,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信息管理系统共建与资源互享。比如,成立高校思政课教学联盟,建设校际全媒体矩阵,使联盟学校大学生开放共享更多优质教学资源,使大学生拥有更多在线教学参与机会,使大学生随时带着疑问参与网络教学实践。《实施纲要》要求,拓展网络平台,发挥全国高校校园网站联盟作用,推动易班网和中国大学生在线全国共建,推选展示一批校园网络名站名栏,引领建设校园网络新媒体矩阵。全媒体时代,依托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依靠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以直播、访谈、讲授、视频播放、音频讲解等方式,将以微信、微博、新闻客户端、BBS、抖音、快手为代表的新媒体、新媒介、新终端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全过程,可以丰富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进而加快全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创新。全程媒体丰富了高校思政课教学设计,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提供多种样态的教学设计和多重思路的教学方式。
二、全息媒体拓展高校思政课教学形式
全息媒体是指利用全部的技术手段、媒介形态、媒介终端实现立体式传播[5]。把全息媒体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主要是指遵循新时代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规律,利用大学生较为熟悉、易于接受和比较流行的媒介形态、媒介技术和媒介终端,把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立体式呈现出来,展开立体式讲解,最大限度提高教学实效性、增强教学针对性和生动性。利用全息媒体可以把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以不同信息形态呈现出来,进而使高校思政课教学主体可以基于不同教学模块采取不同类型的教学形式。这既可以丰富教师的教学手段,又可以拓展学生的学习思路,增强思政课的生动性和形象性。比如,以大数据方式增强说理性,以图片、视频增强形象性,以直播增强实效性,以人工智能增强针对性,以微信、微博、新闻客户端增强主动性,以移动互联网增强灵活性等,利用全息媒体拓展高校思政课教学形式,最大限度释放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活力。(一)有针对性地开展移动教学。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截至2018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17亿,网民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比例高达98.6%,其中学生在我国网民中的比例达25.4%。目前高校大学生几乎人人拥有手机和自媒体,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和交往必不可少的工具。实际上,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得知识、获取信息的主渠道。可以说,移动互联网是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既是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高等教育教学全过程的实践要求,更是办好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不可缺少的条件。指出:“要坚持移动优先策略,建设好自己的移动传播平台,管好用好商业化、社会化的互联网平台,让主流媒体借助移动传播,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3]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要跳出传统课堂教学,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教学要求,拓展课堂教学形式,关键要善于利用移动互联网,利用党和国家的主流媒体,打造移动互联网教学平台。利用移动互联网教学平台,既可以开展专题教学、现场教学,又可以开展实践教学、研讨式教学;既可以灵活安排教学时间,又可以灵活选择教学主体,更可以动态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二)全面加强融媒体教学。把全息媒体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关键环节是利用全息媒体把教学内容立体式呈现出来,推动形成立体的教学方式。全息媒体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根本意义是利用全息媒体把教学重点难点立体式呈现出来,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加深教学印象和引起思想共鸣,从而达到深刻理解和思想洗礼的教学效果。比如,通过VR、AR、MR技术,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将革命战争年代革命先烈先辈艰苦奋斗和浴血奋战的真实场景还原式展现出来,这将给师生带来心灵震撼和思想共鸣,师生会受到深刻的感染和教育。把以思政课教材为代表的传统教学媒介与以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短视频为代表的新媒体及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为代表的新技术融合起来,是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发展的大势所趋。新时代高校要利用融媒体办好思政课,既要加强融媒体教学课件和教学资源的开发,又要加快建设融媒体教学中心,切实把开展融媒体教学作为提升思政课质量的重要工作,抓好、抓实。(三)将大学生自媒体嵌入教学全过程。首先,将大学生自媒体嵌入思政课课前预习。大学生投入思政课课前预习精力时间不够,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针对这一问题,在教师指导下,以教学班级为单位,利用以微信、QQ为代表的自媒体,建立预习学习交流群,课前公布课堂教学内容、布置课前预习章节,要求学生及时反馈预习难点及效果。同时,根据预习反馈情况,教师有针对性地完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其次,将大学生自媒体嵌入思政课课堂教学。教师利用自媒体向学生自媒体终端传输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案例、难点重点;利用自媒体向全体学生、学生代表随堂提问、罗列答案和对应解答,实时掌握学生理解深度和学习效果;利用自媒体按照所持观点,动态建立课堂教学讨论小组,随堂组织小组交流和小组讨论情况,师生随堂做出简要评论,提升随堂所学理论知识的运用效果。再次,将大学生自媒体嵌入思政课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思政课增强实效性的重要教学方式,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强化和巩固。利用自媒体平台,教师将参与实践教学的学生组成一个固定或临时性的教学小组。与些同时,教师征求学生意见,预先和现场选择与实践教学场景对应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契合现场教学背景,师生民主协商动态设置共同关注和感兴趣的理论话题,深化实践教学。利用自媒体平台,学生实践教学心得体会并讨论交流,进而在教师指导下达成实践教学共识,从实践教学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理论自信与理论自觉。最后,将大学生自媒体嵌入思政课教学考核。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是否过硬、过关,关键要有一套科学有效的评价考核方式。教师利用自媒体,一方面关注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政治表现,常态在线抽查大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熟悉程度和理解高度,即进行硬性考核;另一方面立足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征求大学生的观点看法,考察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理论认知水平,即进行软性考核。
三、全员媒体创新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
全员媒体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核心要义,是指利用各种媒介和技术,最大限度把高校各类思政课教学资源调动起来、组织起来、利用起来,关键是把思政课全体教师和学生充分调动起来,达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参与思政课教学的实际效果。全媒体时代,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实践教学,都可以利用以互联网、自媒体、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媒介、新技术,最大限度让思政课全体教师和学生参与到教学实践中来。全媒体时代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技术先进,教学主体广泛,这必然促使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和教学方法创新发展。因此,全员媒体的教学理念完全契合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高等教育教学全过程的战略抉择,可以达到高校思政课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效果。(一)开展服务式教学。指出:“要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推动形成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1]办好思政课需要集中各种力量,需要高校各部门、各学科、各专业的配合和支持,需要全体教师和学生的参与。思政课承担着铸魂育人的神圣职责,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使命,办好思政课不仅需要全体思政课教师有服务意识,而且需要学校全体教职员工有服务意识。全媒体时代,开展思政课服务式教学,一方面,要坚持以大学生为中心,借助大学生自媒体和学校网站,利用大数据技术,捕捉和跟踪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关注热点,适时向大学生推送有针对性的各种教学资料、教学视频,为大学生学好各门思政课程提供全过程、全方位的教学服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要求,加强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建设,加强学生互动社区、主题教育网站、专业学术网站和“两微一端”建设,运用大学生喜欢的表达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另一方面,要依托学校网络教学平台、校园微博微信、专题网站和教师自媒体,按照分工协作的工作理念,学校思政课教师和其他课程教师协同做好思政课教学工作,全体教师既要为办好思政课提供丰富教学资源,又要利用各种媒体参与到思政课教学实践之中。(二)开展跟踪式教学。新时代,学校要办好思政课,教师要上好思政课,必须要跟上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变化发展,准确捕捉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求信息,密切关注青年大学生思想状况和成长成才面对的现实困境。这一切在全媒体时代完全可以做到。指出:“新闻客户端和各类社交媒体成为很多干部群众特别是年轻人的第一信息源,而且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信息源。”[3]全媒体时代,各类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的第一信息源,大学生使用各类媒体既可以掌握各类信息,又可以表达需求。利用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各类社交媒体,既可以把握大学生自媒体的动态,又可以跟踪大学生跟帖子、发评论和参与社区讨论的情况,还可以掌握大学生在不同网络环境中的学习需求和思想觉悟情况。开展跟踪式教学,一方面,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按照不同划分标准(比如学科专业、教学班级等)统计、分析和掌握大学生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方案;另一方面,利用师生长期性和暂时性的社交群,有意识跟踪和关注思政课教学班级的大学生思想状况,适时解答和回应大学生的思想困惑,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思想引领和夯实理论基础。(三)开展互助式教学。利用各类媒体与各个求学时期的同学进行联系和交流,已经成为大学生常态的学习生活方式。同时,大学与中小学学习的最大不同之处是高校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注重发挥学生的教学主体性作用。高校思政课教学,既需要对大学生开展政治教育、理论教育、法治教育,又需要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既需要指导大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思想政治素养,又需要教育大学生养成高尚情操和人格。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既需要高校教师引导和培育,更需要大学生自我教育和养成。此外,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才,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既应当积极主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更应当在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中发挥主体性作用。指出:“要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思政课教学离不开教师的主导,同时要加大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1]思政课教学发挥大学生主体性作用,不仅体现为大学生积极参与思政课堂教学,更体现为大学生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共同学好思政课。因而,利用各类媒介和技术开展的互助式思政课教学,既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助式教学,又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助式教学。开展互助式教学的根本意义是既要保障全体学生共同学好思政课,又要保障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办好思政课。
四、全效媒体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
全效媒体是指媒体要取得全方位的效果[5]。全媒体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根本目的必然是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助力思政课教学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对大学生真正起到铸魂育人作用,更长远目标是助力大学生真正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大致有两种评价范式:一种是宏观评价范式。从大学生成长成才历程来看,大学生有没有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大学生是不是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必须从国家建设发展整体性视角和大学生整个人生奋斗轨迹来评价。另一种是微观评价范式。通过不同形式的教学考核和大学生切身的教学体验来评价思政课教学实效。这种评价需要教师和学生全程互动,从学生作为受教育者和教育者、教师作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两个交叉互动路径来评估教学实效。办好思政课,要立足宏观评价,即时开展微观评价,辩证转换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角色,让教师和学生分别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两个角色交叉评价教学实效。按传统教学方式和借助传统媒体,必然难以完全做到,但是借助以互联网、自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新技术则完全可以做到,并且这种评价模式还可以完全与思政课教学相结合,进而推动教学实践和教学方式创新发展。(一)开展体验式教学。体验式教学关键要设置匹配教学内容的情景,开展反映教学内容的活动,切实引起学生情感共鸣。思政课体验式教学大致有课堂专题体验式教学、实践教学、网络教学和情景教学四种形式。其一,课堂专题体验式教学。设置学生感兴趣的教学专题,让学生以具体设定的角色开展专题教学,以此检验教学效果。其二,实践教学。以红色文化教育为主题的实践教学“最直接、最有效、最真实的教学效果是帮助大学生以革命先烈先辈为榜样,自我培育红色基因、红色情怀,自我升华为党的事业的接班人”[6],以此巩固教学效果。其三,网络教学。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师生共建的自媒体平台及其他教学媒体平台,依次组织学生以视频或音频方式开展互动式专题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专业特长和知识优势,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其四,情景教学。组织学生按照思政课教学专题拍摄微视频、短视频,编排情景剧,观看红色影视剧等,以此丰富教学形式和加深学生学习印象。(二)开展供给式教学。办好思政课关键要正确掌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需求,上好思政课关键要满足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需求。从方法论视角,思政课教学方法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灌输型思政课教学方法,主要指把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灌输进大学生的头脑,通过反复讲授的方法帮助大学生理解、接受和内化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从无到有地占有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另一种是供给型思政课教学方法,主要指思政课教学要以大学生的思想理论需求为导向,把思政课建设成为满足大学生的思想理论需求的教学供给侧。全媒体时代,大学生一方面集中表达思想理论诉求,立足个性不断提出更多的教学要求,另一方面期待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贴近大学生和跟上时代,用比较时髦、比较流行的媒介和方式开展思政课教学,精准回应和满足大学生的教学需求。开展供给式教学,既要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自觉把思想理论诉求充分表达出来,又要构建紧跟大学生的思想理论诉求的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更要使大学生全程参与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的构建和反馈思想政治教育供给效果。开展供给式教学,需要借助以互联网、自媒体、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媒体、新技术,既要保障大学生的思想理论诉求获得匹配性满足,又要保障思政课教师实现精准教学,把思政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案准确输送到大学生需求端。新时代办好思政课关键要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这点毋庸置疑。思政课教学的困境主要是教师如何把思政课上得生动、如何让学生喜欢上思政课和如何让学生在思政课堂上有获得感。这既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能力,又需要学生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参与思政课建设和教学,不断向思政课教师反馈教学效果,因为以学生角度不断提出建议极为重要。学生作为受教育者,历经教育实践,必然获得或多或少的收获,这种收获既有学习内容方面的,又有学习方法方面的,这对改进思政课有着极为重要的参考意义。对思政课建设和教学提出有意义的建议和对策,学生俨然又是一名教育者,思政课教师可以从中受到极大启发。全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既可以完全处在教师和学生的监控之中,又可以完全依靠教师和学生的协同合作获得不断提升。五、结语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按照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创造性构建的概念,其核心要义是通过对党和人民展开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在思想引领下引导道德服务政治、实现政治规引道德,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全面释放党和人民内在的思想力量、道德力量和外在的物质力量、实践力量[7]。高校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全媒体是新时代思政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加强全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创新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战略选择。全媒体助力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创新,这应当是新时代办好思政课的基本共识。贯彻落实关于全媒体的重要论述的精神,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全媒体,创新思政课教学方式,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坚持“导向为魂、移动为先、内容为王、创新为要”的根本要求。“导向为魂”要求把思政课打造成为党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的主阵地、主渠道,发挥思政课在立德树人方面的关键作用。“移动为先”要求思政课加快推进教学信息技术现代化,构建移动网络教学体系,打造移动网络教学平台。“内容为王”要求思政课的教学目标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特别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大学生和教育大学生,夯实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思想基础。“创新为要”要求思政课改革创新要充分利用大学生感兴趣、易操作的全媒体,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另一方面,把全媒体融入高校思政课,利用各类媒体和技术传播马克思主义,借助各类媒体和技术助力大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关键要坚持“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的总体要求,在思政课教学实践中把师生自媒体打造成为弘扬正能量的主渠道、主阵地,引领大学生借助各类媒体和技术坚持和捍卫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因而,推动全媒体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是新时代办好思政课的战略选择,全媒体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主体性作用的路径选择,建设高校思政课融合媒体矩阵和构建高校思政课教学全媒体格局,是新时代全面深化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着力点。
作者:储著源 周小华 单位:安徽医科大学
- 上一篇:疫情应对中高校思政课在线教学研究
- 下一篇: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