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策略分析
时间:2022-05-18 02:46:25
导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策略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的阅读模式受到冲击。碎片化阅读成为当下颇受欢迎的阅读形式,尤其在青年群体中,碎片化阅读已然成为了一种主流阅读方式。在这样一个碎片化阅读的时代,如何利用碎片化阅读特点,服务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成为一个亟待探讨的话题。“微课堂”作为一种教学策略,能够贴近学生碎片化阅读习惯,在教学实践中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教师在教学中也应注意通过“微课堂”在教学内容上的衔接,增强课堂教学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在学生进行碎片化阅读的同时引导学生养成系统性、长时段阅读的习惯。
关键词:碎片化阅读;“微课堂”;教学策略;思想政治理论课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对于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主持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我们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1]。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不断改革创新,紧跟时展的步伐,结合青年学生的特点,打造真正吸引学生、引导学生的高效课堂。本文致力于探讨在碎片化阅读时代下,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引入“微课堂”这一教学策略,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从而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和感染力,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一、碎片化阅读:概念与特征
进入21世纪后,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移动互联技术和新媒体在近些年的突飞猛进,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微博、抖音、微信等这种含有海量信息的传播载体对人们以往阅读方式的冲击,逐渐培养了现代人碎片化的阅读习惯和方式。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办公、学习和娱乐,已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了碎片化阅读时代。碎片化阅读已然成为当下传播型时代的主要标志,深刻地影响了当代青年的成长。所谓“碎片化”,英文为Fragmentation,其意为将一个完整的事物分散为诸多零散的构件或模块,呈现出一种零碎散乱的状态。而碎片化阅读主要是指通过手机,电脑等各类电子设备的移动终端在网上进行不连贯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模式[2]。人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结合自身生活方式,可以随时随地选择开始、停止和更换阅读。阅读时间、内容、形式和思维上都呈现出碎片化的特征。时间的碎片化。碎片化阅读不同于传统阅读需要长时间的静坐阅读、深入思考,人们利用碎片化时间就可以选择开始一段阅读。比如,年轻人中流行使用的抖音APP,火山小视频等,其视频时间最长不超过1分钟,大多是控制在15秒内的小视频。在生活工作压力日益增大的情况下,人们每天奔波于不同的活动场所,大量时间被切割成一块块零碎的小时段。而碎片化阅读迎合了人们时间碎化的特点,不仅没有占用大量的时间,反而让人们利用等车、排队以及休息的片刻,通过移动端口了解世界各地发生的信息和趣事[3]。内容的碎片化。碎片化阅读的内容往往短小精悍,用最精练的语言向读者传递最丰富的内涵,也正因为阅读内容的碎片化,使阅读内容具有丰富多样的特点。人们可以用最短的时间去了解更丰富的内容,获取大量信息。在碎片化阅读时代,阅读可以是观看十几秒的视频,可以是压缩成几分钟的一部电影,可以是三分钟读完一本书的文字,也可以是一张搞笑的表情包、一条朋友圈的动态等等。同时,阅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信息需要,检索和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内容,并且随时随地切换阅读内容。这些内容并不一定构成完整的结构和逻辑框架,甚至某些APP根据个人阅读兴趣,不断推送某一类型的阅读材料,这反过来会成为对人阅读的某种束缚。形式的碎片化。不同于传统的纸质阅读,如报纸、书刊和杂志等这些以大量文字为篇幅的纸媒,碎片化阅读时代下的阅读形式更加丰富和多样,但也呈现凌乱和碎片化的状态。阅读形式经常是通过手机、电脑和平板阅读来完成,人们经常浏览朋友圈、公众号、微博以及热搜等新媒体。在互联技术和新媒体的驱动下,阅读不再是静止单一,更是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的,除了文字阅读,图片、符号、语音、视频的有机结合更是提升了读者阅读兴趣。国外的推特、脸书以及国内的微博、微信、抖音等社交软件都以形式多样的载体使读者获得了更多的阅读内容。这些碎片化的形式满足了各类人群的阅读需求,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思维的碎片化。长期的碎片化阅读使人们的思维方式逐渐由整体性、系统性向碎片化转变。在传统的阅读中,人们主要通过长时间阅读纸媒来获取知识和信息,并通常就某一主题进行思考和分析。但在碎片化阅读时代下,受制于时间短和信息量大,人们的思维呈现浅层化的特征。在信息化时代,信息的大量涌入,使人们应接不暇,仿佛谁掌握的信息越多,谁就顺应了时展潮流。在生活工作竞争压力日趋增大的情况下,人们已不再热衷于长时间的阅读形式。碎片化阅读不仅满足了人们获取信息的需求,而且手机作为信息传播载体,使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的工作、学习、交流和娱乐。手机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没有手机犹如同与这个世界脱轨,“手机依赖症”成为现代人们无法治疗的“病症”。在碎片化阅读时代,人们思考问题的方式呈现出跳跃式、快餐式的特点,思维不再具有连续性、系统性、整体性和深刻性,人们的思维被切成一个个思维碎片[4]。在移动互联飞速发展的今天,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为人们的即时阅读提供了便利。在碎片化阅读时代,大学生阅读方式展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他们以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等数字化阅读作为一种新的阅读方式。在瞬息即变的网络信息冲击下,碎片化阅读更是迎合了大学生想要时刻了解万变世界的需求。在宿舍、食堂、图书馆、教室、甚至道路上,随处可见大学生在刷着微博、朋友圈,阅读海量信息。碎片化阅读已成为当今大学生一种生活常态。同传统阅读相比,他们更倾向于用零碎时间去获取更多内容,而且他们本身也是信息的制造者,同学之间彼此阅读对方的生活、学习感悟和状态。此外,高校学生阅读内容涉猎广泛,时政新闻、娱乐八卦、生活趣闻、电子书等一系列阅读产品都充斥眼球。碎片化阅读满足了大学生生活、学习、娱乐的需求,但同时碎片化阅读的弊端也制约了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二、微课堂:概念与特征
在互联网时代,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开始受到冲击,微课堂就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微课堂主要是指在新课程标准和教学实践要求下,以短小精悍的微视频为主的一种在线网络教学模式[5]。在微课堂中,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实施教与学的过程。同时,“微课堂”是同大数据、互联网技术以及新媒体的广泛运用相适应、相配套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不同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授模式,而是包含与微课内容相关的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反思、教学测评以及学生反馈、教师评价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在内的新型教学资源[6]。在微课堂教学中,学生和教师的交互性明显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提高,教师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诉求,提升整个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微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呈现出时间较短、内容集中、容量较小和手段灵活等鲜明特点。教学时间较短。“微课堂”是以微视频并结合教师讲授为载体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师围绕某一个问题或知识点,以教学视频为主并通过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展现教学内容。对某一个问题或知识点的阐释,通常时长一般控制住5—10分钟最为适宜。这与一节课40—50分钟的传统课堂相比时间更短。尽管“微课堂”教学时间短,但提高了学生在短时间内的注意力和专注力,有利于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动力。教学内容集中。“微课堂”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为突出某个学科的知识点或重难点。在“微课堂”中,教师一般只讲授一两个知识点,借助视频形式,与学生互动将知识点讲授清楚即可,针对特定教授对象传授特定知识内容。不同于传统课堂中以全面性、系统性教学为主要目标,微课堂的内容更加精简与集中。如果说传统课堂注重全面教学,那么微课堂是以个别教学内容为主进行展示的一种教学活动过程。资源容量较小。“微课堂”的视频格式较为普遍,制作简便,适用于一切有移动设备的移动学习。因微视频时间较短,故而视频承载的资源量较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教师和学生可以将教学资源下载到手机设备上随时随地地在线观看和学习等。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简短的微课堂教学来反思在教学中的不足,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以更好地运用于教学过程中。教学手段灵活。教学手段作为师生之间传递信息和内容的工具、媒体或设备,在教学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传统课堂上,教学手段比较单一,主要是以教科书、粉笔、黑板等为主。而“微课堂”作为教育现代化的产物,教师能够采用的教学手段更加灵活多样。在微课堂上,教师主要借助多媒体计算机为主要教学手段,同时包括投影、幻灯片、电影、录像等其他形式的电子信息化设备[7]。在教学过程中,区别于学生举手,教师点名提出或回答问题,借助软件工具,微课堂还可以实现多人即时互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手段更加灵活多样,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不同采用恰当的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广泛运用,人们对于知识、信息不再只是从单一渠道获取,随时随地学习、办公和娱乐成为人们进入碎片化阅读时代的一个显著标志。而微课堂作为碎片化阅读时代知识传播与共享的一个重要载体,以其“微”的特点满足了现代学习者对于知识精炼化、学习形式微型化、碎片化的要求,同时也是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载体。以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集中和资源容量较小为主要特点的“微课堂”也被称为一种“碎片化”式的学习,这符合碎片化阅读时代的特点。“微视频”作为微课堂的核心组成内容,通过生动直观的形式表达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这种以“微视频”为主的教学形式迎合了碎片化阅读时代的特点。在碎片化阅读时代,人们可以通过一段精练的文字进行信息掌握,也可以通过一组图片或者图文并茂的解说进行知识提取,同时也可以是一段有效的视频学习过程。因此,“微课堂”作为一种碎片化学习工具同样是碎片化阅读时代的共享载体。
三、微课堂教学策略:分散与统一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一门立德树人、培育人才的政治性、科学性和实践性的必修课程,承担着对大学生价值引领和培育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任务。有效的教学策略对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实效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策略是指为了达成一定的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8]。它不是某个单方面的教学谋划,但又是针对教学目标的具体要求制定的具体策略,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调控性。教学策略是制订计划、选择方法或进行有目的活动过程中的一系列决策,包括创设情景、呈现教学内容、激活学习过程、评估教学效果、安排教学事件等[9]。微课堂教学策略将每一个独立的教学片段用微视频的形式呈现出来,把课程内容分散成诸多模块,但这些模块在结构和内容上前后衔接又统一为教学目标服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有效运用微课堂教学策略是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和提升学生学习求知欲的有效方法。在创设情景方面:教师根据本节课所要进行的教学内容,通过图文并茂、声影结合的方式,创设出生动形象的情景,给学生营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氛围。在微课堂教学中,师生进行着一种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这对于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情感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这是不同于传统教学策略的关键所在。同时,在微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如创设虚拟情景、实验情景等技术将课程内容用最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的方式展现出来。这在一定程度上激活了整个学习过程,师生的互动性大大增强,教师与学生不再是单一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不再是单纯的理论灌输和被动接受的关系。正如张耀灿等学者在谈论如何处理好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时指出,要充分发挥好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和教育对象的主体能动性[10]。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运用微课堂的教学策略,可以将教育者驾驭课堂的主导性与启迪学生的思维创造性有效地结合起来,激活整个学习过程,提升教学效果。无论在课中还是课后,微课堂凭借其“微”的特点,师生能够随时随地在线观看、学习与回顾。教育者运用这一教学手段能及时反思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教育对象可以查漏补缺,随时随地向教师寻求解惑。因此,微课堂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为评估教学效果提供了一个新颖而有效的方法。同时,练习作为教学的必然要求,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也是对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微课堂教学策略的运用为提高学生的参与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供了可能和空间。在信息化时代,互联网的发展为大学生获取更多知识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现代大学生的个性化诉求,不能很好地达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11]。为了契合学生实际,更好地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方式,微课堂教学可以作为传统教学模式的补充和发展。微课堂主要以简短的微视频为主要载体,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展开讲解分析的教学活动。因此,教师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知识点的把握是完成微课堂教学的关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强化部分与整体、分散与统一的关系原则,根据课程要求和教学目标分解教学内容,尽量选择相对独立的和需要反复强调的重难点作为微课堂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对于课程的整体认知和积极性。同时,教学方式应形象生动,不同于传统课堂“满堂灌”的教学,教师要注重学生自主性和主动性的培养,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作用。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进行微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采用短暂的微视频、动画剪辑以及同学生互动来呈现教学片段。教学片段应重点突出,详略得当,以便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微课堂教学既注重课堂的微,又关注课堂教学的宏,即整体性。在碎片式的微课堂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整体性思维。例如,在有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的教学内容中,其中幸福观、得失观、苦乐观、生死观、荣辱观等内容都可以单独制作成5分钟左右的微课堂,引发学生对相关问题的思考。同时,这些分散的内容又要围绕创造有意义的人生这一主题展开。在教学中,既有贴合学生实际的片段式教学,多个片段式教学又组合成系统的教学内容。虽然微课堂教学片段是相对独立的,但同各教学内容又具有紧密的关联性和逻辑性。教学片段是为呈现教学内容服务的,激发学生在课上和课后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但多个教学片断又组合成一堂课、一学期完整的教学内容,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系统性学习和深入思考。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中引入微课堂教学,不仅是对于传统课堂的创新和发展,更是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勤于思考,从而达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培养目标。结束语碎片化阅读作为当下阅读的新形式,越来越多的受众因其篇幅小、信息量大、时间短而被吸引到阅读中来。碎片化阅读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产物,在未来仍将是一种主要的阅读方式。而微课堂教学形式很好地顺应了教育信息化的时代潮流,同时也是对传统课堂的革新与发展。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12]。思想政治理论课采用“微课堂”这种教学策略,满足了当今大学生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影响下,思维开放性强、个性独特的特点,以及对于最新资讯的把握和了解的要求。因此,“微课堂”教学不仅适应了碎片化阅读时代潮流,并以其生动、开放的情景互动特点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发挥了学生主体性和积极参与性,将生硬的理论转化为形象生动的教学,从而更好地达到育人目的。尽管碎片化阅读已成为目前人们学习、办公和娱乐消遣的主要方式,但仍存在很多缺陷。碎片化阅读时代下的阅读因其时间上的不连续性,内容和结构的不完整性,以及逻辑性不强的特点带给读者的只是浅层式阅读,这种特性也造成读者不能进行深层次思考。同时,阅读时间的碎片化、内容的多样性,使得读者在短时间内切换多个不同阅读内容,在获知更大信息量的同时,潜移默化中降低了阅读专注力和辨别力以及抽象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这对于需要培养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当代大学生来说是不利的。碎片化阅读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不可避免的趋势,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隐藏的缺陷也不容我们小视。微课堂作为碎片化阅读时代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策略,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借助微课堂形式迎合了学生胃口,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同时,通过课程设计将多个微课堂整合成一个整体,从而引导学生提升系统性学习能力。通过分散与统一的结合,微课堂作为一种教学策略,可以更好地服务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参考文献:
[1].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N].人民日报,2019-03-19(01).
[2]张文亮,蒋秋子,尹一村.大学生碎片化阅读行为调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5(6):79—83.
[3]顾春江.碎片化阅读的特点和利弊分析[J].职业教育与培训,2018(14):176—177.
[4]孙依晨.微信朋友圈“碎片化”学习研究[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66—68.
[5]余胜泉,陈敏.基于学习元平台的微课设计[J].开放教育研究,2014(1):100—110.
[6]杨轩.浅谈面向碎片化学习时代微视频课程的内容设计[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5(5):124—128.
[7]李宝军.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实现高校思政课有效教学[J].辽宁高职学报,2016(11):24—29.
[8]和学新.教学策略的概念、结构及其应用[J].教育研究,2000(12):54—58.
[9]张云.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探析———以《国际贸易实务》课为例[J].中国高教研究,2009(6):83.
[10]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11]张秀.“微课堂”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方式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7(5):172—175.
[12]孙舒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的理念与路径[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8(5):39—42.
作者:张晨玮 袁伟华 单位:天津工业大学
- 上一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思考
- 下一篇: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思政教学研究
精品范文
7思想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