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路径
时间:2022-10-13 09:24:32
导语: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路径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四史”教育是以历史学为基础的特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它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思致相因、目标一致、内容相通,“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势在必行。“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增强使命感、坚定理想信念,是高职院校开展思政工作的必然要求。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开展实践教学是“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的主要路径。
2020年4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将“四史”教育列入理论武装体系;12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的通知中明确规定大学阶段的思政课程目标是“重在增强学生的使命担当”,指出“重点引导学生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了解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认识世情、国情、党情,深刻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养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四史”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域的重要内容,能够显著提高学生思想素质,故而将“四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高职院校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实现“三全”育人的重要任务与必然要求。
一、“四史”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可行性分析
(一)“四史”教育与思政课思致相因
“四史”教育不仅仅是单纯的历史教育,而是“以历史学为基础的特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2]。纵观“四史”,无论是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还是社会主义发展史,讲述的其实都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史,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记录。因此,“四史”教育与思政课理论基础一致,二者都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致相因。
(二)“四史”教育与思政课教学目标一致
经过分析“四史”教育与思政课的教学目标发现,“四史”教育旨在讲好历史、总结历史经验,教导学生用史明志、以史为师、以史为鉴,培养学生历史思维,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素质与能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旨在用马克思主义理论铸魂育人,培养勇担时代责任的新青年。二者教学目标一致,都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为任务,都以“立德树人”为灵魂,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三)“四史”教育与思政课教学内容相通
“四史”拥有丰富的理论与实践资源,涵盖中国共产党发展、新中国建设、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总结了历史实践中的经验与教训,同时也包含历史主体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理论成果。“广博的历史知识、丰沛的思想、伟大的民族精神”[3],真实感人的事迹是“四史”的主要内容。高校思政课系统地阐释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培育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道德法律意识,正确塑造学生的“三观”,引领学生担当历史使命。这些内容实际上是理论化、系统化的“四史”,“四史”的内容可直接用于教学中,为思政课教学提供素材与资源;而思政课教学可为“四史”教育提供载体与方法支撑,二者内容相互贯通,互为表里。
二、“四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教学的价值意蕴
高职教育是国家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大量的应用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思想素质、政治认同直接关系着他们对国家与民族的认同,关系着责任感与使命感的形成。当前,高职大学生基本是“00后”,他们成长于建党80年、建国50年、改革开放20年后,我国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国家整体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优渥、精神世界丰富多彩,但也因此对“四史”了解不多,感触较浅,不能深刻认识党和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辛、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来之不易,更难以产生深刻的民族自豪感、归属感、使命感。所以,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体系”[4]、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助于“00后”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增强使命感、坚定理想信念,更好地成长为“四有”新人。
(一)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自觉抵御
历史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当前,国内外一些别有用心之人打着“重新评价”“重写历史”“反思改革”的名号,通过截取历史片段、戏剧化和娱乐化解读历史、恶意攻击领袖人物等手段,达到肆意扭曲历史、否定革命、否定社会主义道路的目的。大学生身处大数据时代,信息面广、思想活跃、青春热血,既是学校教育的主体,又是“”的重点拉拢对象。教学调查发现,学生对历史知识了解不多,对党的红色历史、红色经典较为陌生,思想领域存在空白,“”容易乘虚而入。思政工作通过引入“四史”教育,努力填补空白,能够引导大学生理解“四史”的发展脉络,客观地评价与分析历史,还能够培养大学生分析历史的能力,并使之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形成历史思维,自觉抵制。
(二)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使命感,提高担当意识
以史为鉴,方知未来。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他们的国家归属感、民族归属感关系着他们的责任与担当。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与“清醒剂”,但高职院校的学生在中学阶段并不重视历史学习,到了大学阶段的思政课程仅学习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思想道德与法治和形势与政策,缺乏系统的历史学习。因此,高职院校的思政课学习将“四史”内容融入现有的课程体系,以翔实的历史案例、动人的历史事实引领学生学会分析世情、国情、党情,能够帮助学生领悟近代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的原因,全面了解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进程,在与历史的共鸣中增强自身使命感,自觉成长为肩负民族复兴历史重任的时代新人。
(三)有助于解决思政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
真理的力量加上道义的力量,才能行之久远。思想政治课要深入学生内心、取得育人成效,就要加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当前,大学生接触时事的途径多而广,历史经典接触较少,将“四史”教育引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可有效弥补这方面的不足。纵观历史大势,帮助学生形成大局观,分析历史事件的产生原因、经验总结来提高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都有助于解决高职院校思政课理论性不够、思想不深、学生接受度不高等现实问题。“四史”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实践史,奋斗史中展现出来的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了理想信念而奋勇拼搏、迎难而上的奋斗历程,这能帮助学生逐步树立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理想。同时,在学习“四史”的过程中,学生还能够学会客观分析成败得失,直面人生挫折,明白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与阻挠在所难免,唯有坚定理想信念、努力奋斗才能走向成功的彼岸。因此,“四史”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助于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补足其思想之“钙”。
三、“四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教学的路径探索
高职院校是培养技术人才的摇篮,但相对于本科生而言,高职学生理论基础不扎实,学习能力、学习主动性不强,枯燥、单一的理论讲述无法吸引高职学生的注意力,难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成效。在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比起专业课程,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还是具体实践都处于弱势,这就导致许多院校思政课的边缘化、孤岛化。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寻找思政课教学新路径,将“四史”融入思政课教学无疑就是一种新的路径。
(一)丰富教学内容
办好思想政治课要用好课堂主渠道,因此要把握教学主线,充分挖掘“四史”教育的相关要素资源;教师要积极整合资源,充分备课,将“四史”教育的内容与思政课有机融合,增强“四史”内容立体感,提升思政教学温度,落实育人目标。首先,“四史”中有很多历史大事件,教师需要有效提炼其中蕴含的思政要素,将其与相应课程章节内容相结合,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提升思政课的说服力、感染力。如可以讲述“第一颗原子弹、氢弹”成功爆炸、“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等大事件,引导学生思考在当时贫穷落后的情况下我国为什么要研制这些武器和科技产品?究其根源是国家的发展需要强大的军事支撑,通过多角度解读将这些大事件引入《概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章节予以阐述;也可以从爱国的角度出发,引出“两弹一星元勋”精神,将其运用在《思想道德与法治》第三章中国精神的内容予以解说,赋予爱国主义新的时代内涵。其次,“四史”发展中各个时代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伟大人物,总结、概括人物故事,讲好中国故事,让故事感染人、打动人,这样不仅能够丰富课堂内容,同时还能够传播先进思想。教师可以通过收集历史人物故事,将其与相应课程章节内容相结合,提升思政课程鲜活度。无论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创者马克思,还是带领全国人民建立新中国的领导人等人,他们在“四史”教育中都居于重要地位,多层面、多角度分析这些人物可以为单调的思政课程增添色彩,提升活力,如教学中可以引入千年思想家马克思曾经也是纨绔子弟的故事(对应《思想道德与法治》第二章理想信念的确立),他和燕妮的爱情故事(对应《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第五章爱情观)等。
(二)改进教学方法
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虽然以理论讲述为主,但也可以运用新的、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一是案例教学法。当前,许多教师善于引入社会热点、结合现代经济文化素材开展教学,增强了思政课的时代感。但随着师资队伍的年轻化,党史、新中国史等“四史”内容因教师不熟悉,经典故事的讲述越来越少。而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经典故事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要善用案例教学法,结合课程内容讲述“四史”中的经典案例、各种小故事,提高课堂趣味性。二是体验式教学法。没有什么比亲身体验更能让人记忆深刻的。在思政教学中采用体验式教学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验式教学法要求教师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亲身参与体验,体验方式可以是游戏、情景剧、辩论赛等,学生在体验中观察、思考、反思,学会独立思考,深化认识。“四史”中有许多可用于进行体验教学的情境,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少年中国”系列演讲、开展“模拟长征”活动,领悟一代代共产党人的奋斗历程,切身体会“为什么要选择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促进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的提高,实现教学目标。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讨论式教学法、新媒体教学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法等,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将“四史”丰厚的历史底蕴、丰富的历史资源融入思政课堂,让历史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三)开展实践教学
总书记指出思政课要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将“四史”融入思政课程,实践教学必不可少,它是验证理论、深化理论认知的有效途径。一是结合本土红色资源开展实践教学。“四史”进程中,全国各地都出现有丰富的红色资源,教师要用好当地的红色资源开展实践教学。教师要因地制宜,因人施教,积极筛选学生感兴趣的红色资源,开展参观红色根据地、调研红色老区的今天与昨天等实践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感受红色资源蕴含的革命精神,加深学生的历史印象,提升思政教育育人成效。二是结合重大节日举办相应活动。如结合五四青年节、八一建军节、十一国庆节开展爱国主义演讲、诗词朗诵、红色纪念活动等丰富思政课堂,使学生在活动中重温经典、致敬历史,感受优良的历史传统。三是积极开展社会实践与社会调查。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与社会服务,在实践中对比古今,在服务中感受国家的发展变化,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与服务意识,同时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积极进行调研。教师可以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和时代情况,设置不同的调研主题,如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可以要求学生进行“我的百年家族史”调研,让学生在调查中对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改革开放前后家庭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变化,切身体会国家、家庭及个人命运息息相关,在历史的对比中深刻认识到现在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厚植家国情怀,确立奋斗目标,坚定理想信念,奋发进取,实现人生价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落脚点重在育人,将“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有助于丰富思政课的内容,增强思政课教学的理论性与实践性、思想性与亲和力,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助力思政课育人目标实现。
参考文献
[1]中国政府网.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的通知.教材〔2020〕6号[EB/OL].(2020-12-22)[2021-05-30].
[2]虞志坚.“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三重逻辑[J].江淮论坛,2020(6):17-21.
[3]冯霞,刘进龙.“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三维审视[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1(2):118-122.
[4]康安莹.加强“四史”教育,提振大学生精神动力(二)[J].西部素质教育,2021(6):1-2.
作者:汪秀霞 单位: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 上一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线上实践教学策略
- 下一篇:职业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