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及建议

时间:2022-10-13 09:17:04

导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及建议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及建议

摘要:党史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同源、目标同向、路径相通。将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既有必要性又有可行性。为促进大学生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需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实践教学等方面着手,强化党史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融会贯通。

关键词:高校;党史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

总书记强调:“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我们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1]传承和弘扬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所展现的历史经验、奋斗精神和价值追求,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题中之义。将党史教育有机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教育引导大学生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要性

(一)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党史观的必然要求

树立正确党史观就是要秉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实事求是,牢牢把握党的历史发展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以我们党关于历史问题的两个决议,即《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党中央有关精神为指导,正确认识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旗帜鲜明地反对,坚决抵制歪曲和丑化党的历史的错误倾向。大学生尚处于三观可塑期,对党史的价值判断容易受到的影响,以致一些大学生对党的科学认识存在偏差。“树立正确党史观,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2]。将党史教育有机嵌入、融汇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原理》)《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等课程,通过理论追溯和实践论证,能够使大学生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等重大问题,清醒认识的本质及危害,并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及方法,立足大历史视阈,从实际出发,紧密联系群众,以科学的视角、辩证的思维,客观、全面地考察和认识党的历史过程、现象及人物事件,正确看待历史与现实及未来的关系,自觉摒弃思想的侵蚀,坚定自身政治立场,坚决拥护党的领导,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这也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党史观。

(二)是促进大学生坚定正确理想信念的重要途径

理想信念是推动个人、国家乃至整个民族为实现奋斗目标而不断砥砺前行、开拓创新、奋勇向前的强大精神内核,它既是中国共产党的价值之本、执政之魂,也是大学生的精神之钙、动力之源。党的理想宗旨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丰厚的精神滋养和价值追寻。大学生思想活跃,容易受到各种不良社会思潮影响,导致其对理想信念的科学认识产生偏差。总书记强调:“希望广大党员特别是青年党员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3]将党史教育同《原理》《概论》《纲要》《形势与政策》(以下简称《形策》)等课程有机结合,通过历史梳理和现实比较,能够使大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过程中,我们党正是有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以及共产主义的信念,才推动着一批又一批的中国共产党人身先士卒上前线、下基层,推动我们党团结领导全国人民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使其深刻认识到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坚定理想信念,为了实现理想信念的奋斗史,进而帮助大学生把稳思想之基,牢筑精神之旗;使其真正懂得理想信念对推动实现民族复兴、创造人生价值的重要意义,真正懂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从而使大学生自觉抵制不良社会思潮侵蚀,牢固坚持以党的理想信念为精神价值指引,进一步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这也是促进大学生坚定正确理想信念的重要途径。

(三)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的现实需要

大学生朝气蓬勃、风华正茂,是民族复兴阔步向前推进的实践者与见证者。将大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就是要培养具有坚定政治立场,德才兼备,勇于担当使命的时代新人。“作为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党史教育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基石[4]。”依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将党史教育有机融入《原理》《概论》课程,能够引导大学生加深对党的了解,增进对党的正确认识,加强对党的信任,进一步坚定党的立场。同时,将党史教育同《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程紧密结合,能够引导大学生从党史革命先辈及英雄先烈的光荣事迹学习中传承红色基因,汲取思想精髓,不断涵育其崇高道德修养;也能帮助大学生从历史的经验教训中增长知识,提升才干。此外,将党史教育同《形策》课程有机结合,还能够促进大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党情、国情、社情,使其更深刻地认识到自身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推动实现民族复兴的生力军所要担负的重要使命任务,从而不断增强其责任感。可见,将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正是将大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的现实需要。

二、当前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的问题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与党史教育的结合不够

当前高校思政教师在课堂教学授课过程中,教学内容同党史教育结合较少。教师主要侧重于讲解教材理论知识要点,未能充分将党史教育有机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之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每门课程都有其独特的知识构架,教学内容也略有差异。《原理》课程以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主要教学内容,由于教材内容较为宏观抽象,教师往往更侧重于帮助学生理解教材知识原理,很少结合党史教育来进行授课。例如,我们党的领导为什么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什么是历史性、规律性和人民性的统一,类似内容的讲解在教学中涉及较少。《概论》《基础》《形策》等课程教学内容往往也仅停留在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继承、演进、创新与发展,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进行阐述,与党史教育结合较少。例如,党和国家领导人为什么提出这些思想观点,科学依据是什么,其背后的理论根基及思想渊源是什么,哪些党史人物、党史事件所蕴藏的内涵与教材知识相对应,往往很少提及。同样,《纲要》课程侧重于梳理、阐释近现代以来中国的历史发展脉络,教师往往也仅停留在对史实的讲授,未能深入挖掘史实背后所蕴含的科学哲理及精神实质。大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难以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以致一些大学生对党的正确认识不够深刻,对党史的理解不够透彻。通过学习党史,从中感悟道理、筑牢信念、塑造品德、践行使命往往也就难以实现。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党史教育的教学方式有待改进

当前高校思政教师课堂教学方法相对单一固化。教师对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运用不够灵活,未能充分依托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主渠道优势,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发挥党史教育的独特育人价值。高校思政教师对大学生进行党史教育所常用的课堂教学方式主要还是教师讲、学生听,采用“灌输式”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学习特征、情感需要及价值诉求,课堂教学缺乏互动性、感染力,导致一些大学生,特别是文科知识较为薄弱的理工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往往仅停留在感性认识层面,缺乏深刻性,难以将教学内容真正实现入心入脑。同时,教师对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往往仅是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中有关党史教育的部分内容以文字概括、图片展示等形式通过PPT课件进行展现。尽管也提炼和融入了相关党史教育内容,但呈现形式较为单一,渲染性不强,学生理解不够深刻,难以调动学生情绪情感,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实现思想共鸣,促进情感升华,触发学生的爱党心、报国情、强国志。此外,学生的主体性也未能得到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互动环节相对较为薄弱。学生听到了、看到了,但是否真正“学到了”,课堂教学缺乏交流互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取得了什么收获,对哪些内容仍然感到不解,都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教学反馈,影响了教育实效性。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党史教育的实践教学实效性亟须提高

社会实践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教学环节。尽管当前高校依托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环节开展了各类党史教育实践教学活动,但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实践教学的实效性需要进一步提高。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党史教育实践教学工作中,未能实现大学生全员参与,覆盖范围仅局限于院系各班级的党员代表及学生骨干,实际上多数大学生并没有参与实践教学的机会,且已成为了一种固定模式。这使得一些想参加而没有机会参加的学生,其积极性逐渐减退,将其视作为一件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长此以往,导致一些大学生产生厌烦情绪,甚至滋生排斥心理。同时,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党史教育实践教学实施过程中,也存在走马观花现象。例如,一些大学生参观学习历史博物馆、革命根据地,看到了有关党史教育的实物、场景,也受到了触动,引发了思考。但通过实践学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应该学习哪些精神,自己应该怎么做,多数大学生往往难以有深刻的理解。在实践教学中,教师也未能充分结合历史实物及场景,深入挖掘其背后所蕴含的革命传统及红色精神去进行教育引导。学生有体验、有思考,但不够深入、透彻,对所见所闻往往仅停留在感性认知层面,具体收获了什么,悟到了什么,懂得了什么,受到了什么启发,往往模糊不清,教学实效性亟顺提高。

三、强化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对策建议

(一)丰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党史教育的教学内容

党史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同源。高校教师要针对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教材知识体系的不同特征,注重处理好同党史教育的关系,促进二者的有机结合,将学科体系变成教材体系,将教材体系变成教学体系,推动教学内容的整合优化。高校思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将教材内容同党史教育充分融合,做到以史论理、史论结合、以理润人。例如,教师在论述《原理》教材中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历史唯物主义”“唯物主义辩证法”等原理时,就可以同党史有机结合,尤其是同我们党关于历史问题的两个决议紧密结合起来进行阐述。教育引导大学生深刻认识到我们党之所以“能”,是因为它始终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我们党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决定的;是由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带领全国人民从备受欺辱、到独立自强、再到繁荣富强的实践逻辑所决定的;坚持党的领导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教师要从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逻辑去把道理讲清楚、讲透彻,让学生真正明白坚持党领导的必然性、必要性、科学性、合理性。在进行《纲要》课程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科学原理,注重引导大学生理解党史事件、党史人物背后所蕴含的革命精神和红色传统。例如,的爱国主义精神、红军长征的无畏险阻精神、雷锋事迹的无私奉献精神等。在《基础》课程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将教材中培育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有关内容与相对应的党史典型事件、人物结合起来进行讲授。例如,在讲授有关奋斗、奉献教学内容时,就可以结合长征精神、沂蒙精神、刘胡兰精神、雷锋精神等进行讲解。将教材内容与党史串联起来对大学生进行教育,更有利于触发其爱国情感,促进涵育大学生思想品德和道德修养。此外,在《概论》《形策》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党的方针政策及思想理论同我国从积弱贫困到繁荣富强的实践逻辑结合起来进行阐述,引发大学生对过去与现实的比照与思考,从思想上认可我们党路线方针政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并自觉践行。

(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党史教育的教学方式

党史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目标同向。高校思政教师在党史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处理好知识与价值、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在传统教学模式基础之上,采用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方式,以促进大学生真正将党史教育内容实现入脑、印心。高校思政教师要注重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效果。“教学形式与方法,是把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实现教学目标的桥梁和中介”[5]。在课堂教学中,思政教师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教学技术,将说教、宣讲同图片、影音展示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授课。例如,在《纲要》课程教学中,教师在讲授党史史实内容时,可以将与之相对应的党史人物、事件通过微视频、影音资料呈现出来,既要让大学生听到、看到,还要让大学生真正学到。通过在耳濡目染中调动学生情绪情感,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热情;再辅之教师的讲解、引导,真正让学生从党史学习中受到感悟,实现思想共鸣。同样,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其他课程教学中也可以采用同样的教学方式,以更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党史教育课堂教学的感染力,促进大学生理性思考,提高教学实效性。此外,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教学进度,设置交流互动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要让课堂教学“活起来”。例如,教师可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中设置5-10分钟的学生交流互动与发言环节,让学生结合教材知识和影音展示的党史资料来谈谈对我们党的认识,从我们党的历史实践中懂得了哪些道理,学到了哪些精神品质,自己以后应该怎么做。让学生在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互动,既能从学生的互动发言中及时得到反馈,还能够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增进学生的理性认识,让学生从每节课中都能得到收获。

(三)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党史教育的实践教学环节

党史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路径相通。除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主渠道以外,高校还要注重延伸工作触角,不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党史教育实践教学环节,进一步提高党史教育的实效性。高校要提供更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党史教育实践教学参与渠道。例如,除通过院系班级组织活动以外,高校还可以设置通过学生会、党团支部、学生社团、志愿者协会等途径进行参与,扩大思想政治理论课党史教育实践教学覆盖面,促进实现大学生全员参与、全员覆盖。此外,“高校要将红色基因教育列入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建设规划,依托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广泛开展学习教育活动,努力提升大学生对革命先烈及其精神的崇敬之情[6]。”例如,高校可以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环节,由专门从事中共党史研究的思政教师带队,组织学生到红色革命根据地、红色文化展览馆、抗战英雄故居等具有红色教育意义的实践基地进行参观、学习、调研。在实践参观学习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大学生了解历史背景,认清其背后所蕴含的哲理、道理及精神内涵。在参观学习红色革命根据地时,带队教师就可以结合《原理》《概论》教材相关内容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引导,使其深刻理解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正是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结合我国具体实际所做出的正确选择。在参观学习红色文物、英雄先烈遗物时,教师可以同《纲要》《基础》教材有关教育内容串联起来进行引导,使大学生感悟其背后所蕴藏的奋斗精神和奉献品质,帮助大学生筑牢精神之基。在实践教学结束后,教师还可以结合《形策》教材内容,就“这次实践活动有什么收获,以后应该怎么做”为题让大学生写一份实践报告,既要让学生看到、听到、学到,还要让学生真正懂到、悟到、做到。

参考文献:

[1].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J].党建,2021(4):4-11.

[2]刘玲,韩美群.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思考[J].学习与实践,2021(4):25-31.

[3]给复旦大学青年师生党员回信勉励广大党员: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N].人民日报,2020-07-01(01).

[4]李蕉.重构“历史坐标系”:中共党史教育的新时代演进[J].中共党史研究,2020(1):16-23.

[5]冯霞,刘进龙.“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三维审视[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1(2):118-122.

[6]刘新跃.推进红色基因融入高校育人各环节[N].安徽日报,2020-09-29(06).

作者:张哲 刘新跃 张紫薇 单位:安徽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