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察冀边区民主政治探索

时间:2022-11-01 10:22:00

导语:晋察冀边区民主政治探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晋察冀边区民主政治探索

摘要:晋察冀根据地在聂荣臻的领导下逐渐发展壮大,抗日民主政权不断完善。聂荣臻就如何实行晋察冀地区民主政治进行了积极地探索,普遍实施“三三制”政权,广泛实行民主选举,广泛推行精兵简政、减租减息,全面开展整风运动,通过这些措施,把晋察冀边区建设成为“敌后模范的抗日根据地和统一战线的模范区”。

关键词:聂荣臻;晋察冀边区;民主政治

聂荣臻同志领导和创建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创建的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曾经被党中央誉为“敌后模范的抗日根据地和统一战线的模范区”,它“象征着中华民族解放的胜利,象征着新中国光明灿烂的前景”,“晋察冀边区是新中国的雏型”。赞誉说“晋察冀边区是华北抗战的堡垒……,五台山,前有鲁智深,今有聂荣臻,聂荣臻就是新的鲁智深。”[1]从1941年只1942年,日军对晋察冀边区实施“铁壁合围”战术,施用了最残酷的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制造“无人区”,晋察冀根据地日渐缩小,进入艰苦困难的时期。以聂荣臻为首的晋察冀分局和晋察冀军区,坚决执行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关于坚持敌后抗战的方针政策,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对边区的民主政治进行积极地探索,建立“三三制”政权,进行民主选举,实行精兵简政、减租减息,开展整风运动,使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进入到了恢复和发展时期。

1聂荣臻推动“三三制”在晋察冀边区的普遍实施

聂荣臻非常重视人民的民主权利,认为这是人民自身的解放,同时提高了抗日政权的威信,又动员了广大人民积极抗日,使敌后抗战能有效地坚持下去,他在1939年北方分局党代表大会指出,“各群众团体应尽量动员会员进行民主运动,并以民主力量与反民主现象对抗,使民主运动成为广大的群众运动,使反民主的人在广大人民面前屈服,这种可能是很大的。而更重要在民众能够运动中开展民主运动。我们同志要积极地参加民主运动,但不要是形式的,而应该很活跃地参加进去。今天我们应在群众中巩固和提高政府的威信。”[2]为了广泛动员社会各阶级阶层各党各派群众团体参与到全民族抗战中,1940年3月6日,中共中央发出了起草的党内指示《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明确提出了“三三制”的概念,并指出:“根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的原则,在人员分配上,应规定为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3]三三制政权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抗战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体现了共产党和各党派人士实行真诚的民主合作,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为完善民主制度,推进全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根据中央的方针,边区党组织和聂荣臻认识到只有发挥民权,实行民主,才能改变民心,扶植民气,提高民众抗日热情,发挥民众抗日的力量,要求在民主选举中贯彻“三三制”原则,建立健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民主制度在晋察冀根地更加完善。“必须真正实现民主政治,给人民以民主自由,改善人民的生活,真正能动员、组织并武装广大人民,才能真正发挥总力战之力量,并使军民成为鱼水不可分之整体。否则孤军苦战,必难获胜。”[4]巩固了边区政府与根据地。聂荣臻推动“三三制”在晋察冀边区村政权建设中的普遍实施,广泛动员了乡村社会民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凝聚了乡村各阶级阶层,积极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形成了全民族抗战的历史合力,在根据地建设和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聂荣臻号召民主选举在晋察冀边区广泛实行

为了建立既是抗日的又是民主的根据地,边区广泛开展了民主政治运动,进行区、村政权民主选举,逐步加强和改造基层政权。聂荣臻经常与宋劭文等研究,确定改造原来的旧政权首先要发动群众。群众发动起来后,用各种办法检举基层政权中的不良分子,把压迫人民或不为人民办事的人清除出去,然后选举出能代表基本群众利益的人来掌握政权。各地还实行了各级人民代表会议制度,改革了政权机构。代表由村民大会选举产生,农民群众文盲多,投票选举颇为不便,聂荣臻针对这种情况,办了七千所小学,七所联合中学,另外成立了夜校扫盲班、识字班,尽可能提高群众的文化水平。基层工作人员和农民一起创造出很多闻所未闻的选举方式,如当时极为民主的“投豆选举”法。在每位候选人的背后放一个碗,选举人往碗里投放黄豆,得豆多者当选。投豆选举缺乏隐蔽性,为了不得罪人,投豆的时候,选民穿长袖子衣服从每个碗边都划过去,旁边围观的人看不清楚到底投了谁的豆,这样既参加了选举,别人又不知道投了谁的票。这样选出的代表或干部,大多能为人民谋利益,得到群众的拥护。即使对于共产党看好的人选,如果因为各种原因未能当选,也绝不重选,尊重选举结果。行使这样的民主权利,是晋察冀边区人民祖祖辈辈从未有过的,从而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的抗日积极性。受苦人做了当家的人,体现了庄稼人的尊严,这就是生动、鲜活、朴素、感人的草根民主。美国著名记者安娜•路易丝都这样称赞道:“千百万中国人民用投豆入碗的办法来进行政治上的选择,这些人如果是在欧美制度下,他们就根本不能参加选举。”[5]

3聂荣臻鼓励精兵简政、减租减息在晋察冀边区广泛推行

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为了满足其日益扩张侵略的野心,日本增加了在华北的军事投入,加紧了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残酷“扫荡”。这给华北各敌后抗日根据地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带来了日益严峻的危机。为了摆脱严峻的战争环境给敌后抗日根据地造成的困境,1941年12月,中共中央发出指示,号召全党全军实行精兵简政、减租减息,并把精兵简政、减租减息确定为1942年全党全军的中心工作之一。为了充分发动群众,边区政府颁布了《晋察冀边区减租减息单行条例》,规定地主之土地收入,一律照原租额减收25%,债主之利息收入一律不准超过10%。此外,额外附加一律废除,高利贷一律禁止。1939年1月,聂荣臻在中共晋察冀分局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又强调,要保障人民已得的利益,各地必须彻底实行减租减息政策。他明确指出,要从政治上压倒和在经济上削弱封建势力,这是根本措施。由于边区政府在群众中的工作日益深入,各基层群众的阶级觉悟和政治地位大为提高。他们大量揭发顽固不化的地主、汉奸、特务以及违背统一战线及政府政策、法令的犯罪分子。减租减息政策的贯彻,大大减轻了封建剥削对贫苦农民的压力,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人民的生活,使人民有了新的生机。但是,有的地方也出现了政策界限划分不清的做法。聂荣臻发现后及时向干部指出:“我们是要吃牛肉还是要喝牛奶的问题。吃牛肉一下把地主、富农的财产全没收,不是很痛快吗?但这样做,只能是帮敌人的忙,会把地主、富农都赶到敌人那边去,又将形成中央苏区‘赤白对立’的现象,危及到我们抗日统一战线工作。我们认真搞减租减息,只要地主、富农执行政府规定的政策,就团结他们一道抗日。这是挤‘牛奶’的办法,慢慢挤,细水长流。”聂荣臻的举例生动鲜明、通俗易懂,很快被广大干部群众所接受。聂荣臻在发动群众进行民主政治建设的同时,还大力加强对群众组织的领导,把根据地的工人、农民、青年、妇女和儿童广泛组织起来,使他们在抗日斗争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农会吸收和依靠贫雇农,并以贫雇农中的积极分子为骨干,团结广大农民,以各种方式支持抗日战争,这是八路军最可靠的群众基础。边区青年最为活跃,是党和军队的重要后备力量,各级党组织特别注意了对“青年抗日先锋队”的领导,通过这个半武装性的群众组织,使广大青年在对敌斗争和各项工作中发挥了有力的作用。聂荣臻说:抗战时晋察冀的群众组织得很好,社会秩序井然,真是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在边区,走到哪里都非常安全。

4聂荣臻号召在晋察冀边区整风运动全面展开

1942年初,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整风运动是一次普遍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教育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极为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运动。早在1940年12月,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主任宋劭文在边区各处秘书科长会议上的报告提纲中,就曾指示边区各地在村政权建设中要“彻底肃清文牍主义”。他指出:“文牍主义是官僚主义的一种表现,他脱离现实,脱离群众,每天都在公文中兜圈子,以为‘公文第一’,完全依靠公文来解决问题。”“文牍主义发展到某一程度,必然的会成为‘公事公办’,无原则,无计划,缺乏组织性,琐琐碎碎,完全被动的,腐烂的事务主义。”[6]随后,文牍主义成为边区整风运动整顿的主要内容之一。并且,在1942年的村政权建设中,“自以为是的主观主义与狭隘的宗派主义等不良作风与错误倾向都还严重的存在着”。因此,边区政府指示各地要展开思想战线上的斗争,反对村政权建设中的宗派主义、形式主义、文牍主义,“首先要在党内从思想上精神上对村政权的建设与三三制的彻底执行来一个彻底的转变,展开两条战线的斗争,反对狭隘的宗派主义和阳奉阴违的态度”,“党必须加强政权工作中的党员的统一战线与民主的教育,使之养成善于同党外人士合作共事的习惯和民主主义作风;党必须展开两条战线斗争,坚决反对那种宗派主义与把持包办的恶劣风气和麻木不仁、丧失立场的右倾机会主义。”[7]并且,“主观主义、形式主义与宗派主义是1941年村选三三制没有认真普遍彻底实现的基本原因”,“为了保证1942年村选三三制彻底的实现,必须在党内有一个很大的动员,从思想上肃清主观主义、形式主义与宗派主义的残余。”“在开展两条战线的斗争过程当中肃清主观主义、形式主义与宗派主义,发扬自我批评的精神,改进领导机关的领导方式,这对于保证三三制的执行是最有决定意义的一个中心环节。”[8]这些都为边区整风运动在村政权建设中的全面展开奠定了思想基础。根据党中央的指示精神,从1942年5月至1942年底,晋察冀边区积极开展了第一期整风学习运动。这次整风主要以反对主观主义,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本位主义、自由主义,加强组织纪律性,以整顿政风;反对文牍主义、政权“八股”,以整顿文风。边区各地村庄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开展了整风学习。1942年12月19日,边区政府在第60次边区行政委员会会议上,作出了《整顿政风初步总结》,指出,事务主义、经验主义、文牍主义是边区主观主义的首要表现,必须从思想上打破旧的一套,彻底改造组织,贯彻简政政策,提高工作效率。通过整风工作,晋察冀边区的工作作风得到进一步改进,政权工作人员与党员干部得到了一次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的洗礼,端正了态度,转变了思想,从而为凝聚了各阶层的力量,提高了他们民主政治的思想观念。

作者:曾群芳 单位:中共彭水县委党校

参考文献:

[1]山高水长:回忆父亲聂荣臻[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6.

[2]聂荣臻:聂荣臻军事文选[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2.

[3][4]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6]彻底肃清文牍主义[Z].1940年12月,河北省档案馆馆藏,档案号:579-1-6-2.

[7]中共晋察冀北岳区党委关于一九四二年村选的决定[N].战线,第76期.

[8]论村选三三制[N].战线,第7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