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群众路线及其实践

时间:2022-09-09 09:07:51

导语:党的群众路线及其实践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党的群众路线及其实践

一、群众路线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法宝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无论是对于自己的经验还是教训,都一直以开放的态度来看待历史,不断总结执政的理念、思路、成败和得失,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对人民群众的高度重视和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一贯坚持。早在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就动员广大群众参加革命。正是在人民的支持和参与下,才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深刻思考中国革命的历史发展方向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的基础上,先后撰写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研读这些闪耀着哲学思想的文章,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以为领袖的中国共产党是真正理解“人民利益”这个重要概念的政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充分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情况,充分认识到了农民阶级和工人阶级的性质、构成、分布、力量、诉求等,充分了解了人民群众的希望和追求,从而将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中国共产党的政党使命高度融合在一起,通过满足群众的利益来推动政党利益的实现,通过实现群众的利益追求,将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理想灌输给群众,启发、教育和锤炼群众成为自觉追求民族利益的中坚力量。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通过土地革命唤起农民阶级,使他们认识到要实现自己的利益就必须跟随共产党参加革命,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代表了人民的利益和民族的利益,这样,革命就已经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一种凝聚力。所以说,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的实践,革命的胜利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结果。新中国建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更是不断强调要尊重群众,尊重群众的实践活动,尊重群众的劳动,尊重群众的创新,并且将是否满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看成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关键,将是否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看成是衡量党执政水平的标尺。可见,在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体系中,群众路线自始至终是一条哲学路线,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观在国家政治、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具体的实践道路,当然也是被历史反复证明了的正确的道路。

二、党的群众观的不同视角分析

党的群众观的变化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看:第一,从执政党方面来看。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取得胜利的法宝之一,这个认识始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持续至今。群众路线在相当长的时期是党执政和制定政策的根本出发点,但是必须认识到,十年“”的破坏,党内一些人不仅背离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更背离了支撑中国革命胜利的群众路线,这是毋庸置疑的。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不断自我纠偏,强调实事求是,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十八大以来,新一届领导集体强调群众路线,是基于对当今时展趋势的充分研判而确立的,更是基于对群众观在当代中国社会所具有的特殊意义的深刻认识。第二,从党政官员方面来看。无数历史事实证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是检验执政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标尺。邓小平曾经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用来衡量制定的方针政策是否正确、可行,衡量执政官员是否合格。将“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放到“三个有利于”标准中,鲜明地体现出邓小平对党员干部坚持群众观的要求。但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巨大变化,党内出现了一些对群众利益有重大影响的问题,其中最严重、影响最深、波及最广的就是利益集团的形成及其官员腐败现象,在社会中固化了部分群体的利益,阻碍了社会阶层的正常流动,未能使绝大多数群众享受到改革的巨大成果,这也是今日中国的难题之一。这些问题说明我们在顶层设计上存在漏洞,说明坚持和执行正确的政策对于社会进步的重要性。第三,从人民群众本身来看。改革开放带来了经济生活的繁荣,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城镇化的推进,生活自由度的增加,都使中国人的视野越来越开阔,应该说这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最好的历史时期,也因此造就了中国人对更高程度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思考。对个体价值的尊重和个体利益的重视,对社会公共生活的美好期待,对民主正义的追求,正在形成推动中国向现代国家转型的公民意识。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期待,这说明中国百姓已经摆脱了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阶段,群众已经不满足于“给我什么我就要什么”,而是有了自主性,这是重大的历史进步。通过以上三个层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需要与时俱进,这是时代进步带来的巨大变化,也是一个开放的、学习型的、服务型的政党和政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三、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在新时代的实践

中国民主政治推进的一个重要表现是领导集体的形成。打破偶像崇拜和领导终身制,建设法制国家,这些都显示出中国加大了向现代国家迈进的步伐。在这样一个时代,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也被赋予鲜明的时代特色。中国先哲韩非子曾经提出“明主治吏不治民”。建国后,也提出“治国就是治吏”。治吏还是治民,一直是中国政治家治理国家的两种不同理念,它所表达的是“以官为本”还是“以民为本”两种定位和治理国家的思路。今天,新一代领导集体加大了反腐工作的力度,表明了民本思想在治国理念中的重要地位。这也是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的重要实践。党的群众路线在实践中的重要表现,还体现在我党对于处理党政关系的新模式的探索上,这种探索在学术界被称之为“党政分合新模式”。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政治生态的表现是“党政合一”,虽然改革开放后作了一些调整,但仍存在着“二元治理”的情况。“二元治理”指的是两个方面:一是党实政虚、党高政低,党凌驾于政府之上,从而削弱了政府职能;二是在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上,政府做着市场该做的事,市场效率不足,这使得中国的市场经济不能更快地成熟。新一届领导集体在深化体制改革中,不仅强调政府要从市场中收回不该伸向市场的手,让市场干市场的事,政府做政府该做的事,而且强调要依法治国,回归执政党的本质。这个回归,即作为执政党向政府提出建议,或通过在政府机构工作的党员贯彻党的决定,而不是简单、直接地向政府下命令。理顺党政关系是政通人和的前提条件,只有党政都回归本质,才能真正地还权利于人民。党的群众路线在实践中最为重要的是还利于民。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但中国社会矛盾的激化情况也非常严重,大多数人没有能够分享到改革的成果,贫富分化严重。中国改革的推动,必须要让人民享受到改革红利,才能持续推进中国社会的发展。所谓分享改革成果,就是要还利于民,而还利于民的前提则是还权与民。只有人民拥有了权利,才能保证各项利益的实现。中国社会存在的一些问题,其根本原因并不是老百姓的价值观扭曲,而是一直以来没有真正实现还权于民,普通百姓在权力构成中处于缺位状态。只有人民有了发言权、参与权和决定权,才能真正将改革看成与自己利益攸关的重大事情而加以思考,审慎地选择自己的态度,以理性的态度对待一切重大的利益改变,而不是一味地批评、指责政府。当代中国社会特别需要凝聚力,这对于顺利进行社会转型、实现“中国梦”至关重要。只有还权于民、还利于民,才能真正凝聚起这股力量。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新一代领导集体对“党要管党,党要治党”的践行,更是中国共产党深化群众观的实践。具体到一个行业或一个单位,能真正做到让群众不媚权、不媚上、不走形式、不一哄而上、本分务实而能不失去该得的利益,就是在践行群众路线;如果人们依然热衷于从政当官,热衷于拉关系、走形式而厌弃一线劳动工作,那就意味着一线的工作在利益关系中仍然处于末端链条。当普通群众的利益不能得到保障的时候,人们的选择自然会遵循经济理性人的假设。所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重要的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内容,在于结果。

作者:焦姬萍 赵冬梅 单位: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