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方向与途径

时间:2022-09-11 03:15:46

导语:论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方向与途径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论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方向与途径

一、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内涵解析

治认知的社会化。对于个体而言,通过学习、思考、了解政治现象、政治体制、政治理论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了解国家政策、国际时事、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政治常识,是个体养成正确的政治情感、参与社会政治活动的前提。试想,如果一个没有政治知识的人,一个对社会政策缺乏了解的人,是谈不上什么拥有政治素质,也成为不了一个合格的“政治人”的。可以说,政治认知的社会化是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基础,是影响甚至决定大学生政治情感、政治方向、政治参与能力的养成的重要因素。(2)政治态度的社会化。大学生在具备了一定政治知识的基础上,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拥有了正确的政治立场、政治价值标准以及政治态度。政治态度主要是指对于国家、政权和政党的认同。我国大学生应有的政治态度便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及其“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热爱祖国,并拥护党的方针、路线、政策。(3)政治能力的社会化。政治能力是指个体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当代大学生政治能力的社会化的内容应包括以下两点内容:一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政治辨别能力。网络的迅猛发展,使得大学生获取政治信息的渠道更是繁杂多样。只有保证大学生具备正确分析、评价、判断的政治能力,才能让他们在对各种政治信息进行筛选的过程中,不盲目地听信各种政治谣言,确保政治方向;二是提高大学生的政治参与能力。大学生作为政治主体,应正确享受和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以政治角色承担者的责任改造社会,实现政治上的知、情、意、行的有机统一;三是丰富实践经验。能力的培养和锻炼主要来自于社会实践,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再实践,才能使其政治能力有进一步的提升。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

1.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的稳定发展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大学生是青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生力军和接班人,也是一个国家未来的希望力量。他们思想道德素质如何、能否顺利地完成政治社会化,直接关系到社会政治大局的稳定,关系到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的课程。通过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倡导的政治价值观传播给学生,帮助大学生塑造对现存政治体系和政治制度的认同。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还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感、爱国思想和爱国信念,帮助大学生把这些情感和信念转化到日常学习生活工作中,形成为祖国和人民作贡献的态度与能力,进而成为维护我国政治稳定的积极力量。

2.实现对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传承需要

大学生作为新生代力量,是社会主义政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大学生学习和接受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载体,通过课堂教育和实践环节,宣传倡导主流政治文化、规范引导政治亚文化以及抑制反对政治反文化。(1)宣传倡导政治主流文化。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所谓政治社会化主要是政治主体传播主流政治文化的过程。现今倡导宣传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和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和社会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经济利益、生活方式、价值取向都发生巨大的转变;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使得大学生思想也日趋复杂化,这些都对当前主流政治文化的宣传形成一定的挑战。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传播和弘扬主流政治文化的重要渠道,通过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将社会主义主导政治文化传播渗透到大学生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进而维护社会政治体系的良性运行。(2)规范引导政治亚文化。主要表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宣传主导的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念的同时,帮助大学生确立理想信念,使其体会到个人与社会存在休戚与共的关系,并对各种亚文化进行引导和整合,帮助大学生正确地选择政治亚文化,接受其积极影响,抵制其消极影响。(3)抑制反对政治反文化。在社会政治文化结构中,还存在着一种与主流政治文化的政治价值取向背道而驰的文化系统,我们称之为政治反文化,它是与社会统治阶级利益根本对立的敌对阶级所持有的政治价值观和政治行为方式。例如封闭保守的思维方式,严重的臣民意识,崇尚与社会主义价值观相背的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及享乐主义的价值观等,这些思想文化仍对我国现存政治体系有着一定的侵蚀,不管其危害大小,我们都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3.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政治人格

一般来说,政治人格的形成是个体成员完成和实现政治社会化的重要过程。政治人格作为人格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个体在政治生活中表现于外的自我,是政治自我。要想大学生顺利地完成政治社会化,政治人格的培养与塑造则是我们必经之路。而促进大学生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政治人格,仅仅靠政治宣传或思想上的控制是不能达到目的的。我们要坚持科学、民主的精神,树立符合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积极引导大学生塑造科学的政治人格。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实现方式之一,是对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的概括,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大学生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正确的政治知识、稳定的政治态度、积极的政治信仰和丰富的政治技能的重要途径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作用的不足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主渠道之一,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为大学生传递政治信息,形成政治认知,确立政治态度,坚定政治方向,培养政治参与意识,提高政治能力等发挥了重大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已十分顺利和完善。相反,还有部分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存在着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和偏差。

1.政治认知不深,政治评价功利化

通过笔者调查显示,部分大学生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还停留在感性的、片面的、模糊的甚至错误的层面上,对现实政治生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感到困惑与不解。虽然他们在政治认知的总方向上与社会发展保持一致,但这种认知较肤浅,甚至存在许多模糊观念。大学生在对待政治理想和政治信念问题上更多的是以自我发展为视点,把入党当作一种实现个人利益的手段,呈现出一定的实用化、功利化倾向。这种功利化的政治行为和政治心理,不但影响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价值观和政治倾向,更重要的是从这样的政治价值观出发将导致大学生政治行为的逆社会化,成为社会政治继续发展的障碍性力量,不利于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完成和实现。

2.政治参与意识、政治参与行为存在偏差

随着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途经不断增多,大学生的政治参与行为也呈现百花齐放,如参加党校培训、开展社会调查、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参与投票选举、“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等,通过政治表达和政治接触的方式,大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政治愿望,充分展现自己报效祖国的能力。但是,他们的政治参与意识虽然强烈,实际真正参与行为的投入却比较少。虽然参与形式多样化,但真正落实的实践活动却十分有限。可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主渠道之一,并没有完全发挥其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研究,以对这些变迁作出正确的回应和诠释,促进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实践的健康有序发展。

四、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增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实效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要得到有效的解决,就必须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以提高实效性。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主要做了以下两种教学模式的尝试。第一种,研究型教学模式。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系统渠道,在课堂上,学生不能仅限于学习一些政治理论概念、原则和结论等知识,更应该掌握这些知识的精髓,以及观察当代中国和世界的理论思维、立场、观点和方法,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导向育人作用,完成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而这其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型教学模式恰恰能更好地起到这样的作用。研究型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以“研讨”的方式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更好地完成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问题型教学模式的构建也是有效途径之一。第二种,实践型教学模式。要促进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就要树立主体性教育理念,加强实践环节,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深入社会开展调研。因而可以通过构建实践型教学模式,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以实现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目标。当然,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还存在着诸多的其他方法,这就需要我们广大教师进行积极的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的重要基础课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培养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是值得我们积极探索的方向之一。只有通过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新模式,才能更好地增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实效性,以帮助大学生形成政治认知、确定政治态度、坚定政治方向、培养政治参与意识、提高政治能力。

本文作者:康海蒂工作单位:毕节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