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微课程开发研究

时间:2022-08-31 10:21:58

导语:高中政治微课程开发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中政治微课程开发研究

微课程是基于建构主义、问题教学和情景认知,在10分钟时间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明确解决问题,适合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的实际教学内容。通过网络视频文件的搜索可知,目前国内政治微课程的开发数量不多,基本集中在名师课堂,是对名师讲解某一重要知识或者学习策略时的视频实录。但是在这两年,特别是随着2013年全国微课程设计大赛的展开,国内一线政治老师也提交了相当数量的高中政治课程,特别是中学学科网自2014年推出了系统的政治复习课微课堂。这些已开发的微课程时间一般在15分钟左右,突出对重难点知识的讲解和经典例题的分析,对于当前江苏高考模式下课堂效率的提高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具有很重大的贡献,通过网络文献和视频的调查,我们发现,高中政治微课程复习课已成体系,但应用不够。而高中政治微课程新授课或拓展课的开发与应用比较少,本文借助高中政治微课程开发中的实际经验,简叙高中政治微课程开发研究

一、高中政治微课程开发案例分析

在高考指挥棒的驱动下,传统政治课教学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师生关系禁锢在“输入=输出”的简单公式中。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思想政治课迫切需要改革传统教学模式,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来展开教与学是变革的途径之一。运用信息技术,引进时代“活水”创设情境、激趣促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政治微课程的开发必须依托信息技术。2012和2013年,吴江政治名师工作室一般以学生为微课程开发主体,学生在假期中每人完成一份微课程制作任务,可以是小故事类、小现象类和小知识点类,也可以是PPT或者视频,初开发完成后,上传到各自政治老师的邮箱,教师对学生作品进行重新审视,寻找学生开发的亮点进行再开发、设计,如《卡生活》经过再设计,逻辑结构形成,师生一起加工,并请学校美术老师对PPT课件进行美化,最后请专业公司制作成可供移动学习和在线学习的电子书。如视频《智能手机那些事儿》学生通过收集素材,最终自主构建以下框架:从“问题的产生”:有关智能手机的网络评论;到“实地采访”:通过实地采访的方式获得一线售货员的真实声音回答明确智能手机的价格趋势;到“分析研究”:①为何新款机型上市时价格较高?价值规律起作用的结果。②为何促销手段能大幅提高销量?求实心理和价格变动影响消费量共同起作用的结果。③为何智能手机近年来迅速普及?消费的反作用的结果。但是这一过程中产生的精品微课程太少,所以从2014年开始工作室的微课程开发进入到新的模式:教师为主体的开发,因此,以下以教师为主体开发的微课程《口红效应》为例:

1.基于现实,寻找主题。为了提高微课程的质量和更快速地积累微课程资源,吴江政治名师工作室于2014年开始进行以教师为主体的微课程开发模式的启动。在接到“经济生活微课程开发单”任务后,笔者积极在学生中进行调查,发现学生的经济兴趣点,最终将范围确定为“吸引学生的有趣经济现象”。经济生活中的蝴蝶效应、青蛙现象、鳄鱼法则、鲶鱼效应、羊群效应、刺猬法则、手表定律、破窗理论、二八定律(巴莱多定律)、木桶理论、马太效应、鸟笼逻辑、责任分散效应、帕金森定律、晕轮效应、霍桑效应、习得性无助实验、爱情经济学、口红经济学等都可以成为微课程的主题。本次开发最终确定主题为“口红效应”。

2.处理素材,构建体系。“素材处理,体系构建”的过程中坚持“简洁、悬念、有趣、反复、过渡、均衡”的标准。(1)简洁:微课程的文字简洁,以第一环节“什么是口红效应”为例。百度词条解释为“所谓‘口红效应’是指一种有趣的经济现象,也叫‘低价产品偏爱趋势’。在美国,每当在经济不景气时,口红的销量反而会直线上升。”在原稿的基础上进行删减,一些修饰词完全可以删掉,只保留最有价值的信息:经济不景气,低价产品(口红)销量直线上升。(2)悬念:叙述性文字具有平铺直叙的特点,为了吸引学生,可以增加悬念,可以使用设问、你猜猜、想不到吧等语言吸引学生往下学、读。(3)有趣:语言应该活泼风趣,如在”口红效应的影响”环节,此时微课程已经进行到2分钟左右,如果仅仅是理论叙述,学生肯定会结束微课程的观看。此时开发者采用案例法“以中国制造为例”,并选用“一个美国人一天的生活”为情境,学生阅读立即活泼许多。(4)反复:重点知识和核心观点应重复出现,引起学生注意。(5)过渡:两个环节之间的区分,比如在“为什么会产生口红效应”之后,加“关于口红效应你还有哪些要点呢?”这样过渡,学生就会明白这一环节结束了,新的环节即将开始。(6)均衡:这是对整个微课程教本比例的整理,主张开门见山,防止开头、过程或者结尾时介绍过于冗长。

3.制作PPT,准备讲稿。根据素材的整理和框架的构建制作PPT,下图是其中四张的展示:PPT制作完成后,教师还需写下讲稿,讲稿尽量制作得很具体,以保证下一环节的录制能够流畅进行。

4.技术实现,制作视频。讲稿熟练掌握后,运用录屏软件CamtasiaStudio7.1录制视频。首先工作室组织组员,聘请专业信息技术老师进行技术培训,掌握CamtasiaStudio7.1的录制方法与技巧。然后自己先尝试录制,第一次录制是非常困难的过程,无论是语言表述还是技术掌控都有一定难度,笔者第一次录制6分钟的视频用了2个小时都不流畅,声音的处理也不到位。

5.自我反思,综合评价。视频制作之后,成员们先将视频上传工作室QQ群,成员间对各自的微课程成品进行初次评判,从语言、结构、使用、有效性等多方面展开,对于需改善的地方进行编辑。同时在吸收他人意见的基础之上对自身的微课程从以下方面进行反思与评价:教学目标分析:通过揭示生活中有趣的经济现象,让学生在形象与趣味中积极探究新知。教学对象分析:教师能够灵活掌握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企业的经营与发展的知识,本微课可用于学生在学习这些知识点时的新课教学。教学内容分析:本作品涉及的知识—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企业的经营与发展。这些知识都是经济生活中的重点,在主干知识体系中地位突出,在考试中也属于易错与高频考点。

二、高中政治微课程开发的原则

(1)基于生活,以学科知识为支撑

高中政治微课程要“基于学生的生活体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要,把理论观点寓于生活主题当中,建构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的课程。”①教师不仅要开发和提供所有学生都要学习的基础课程,还要提供满足不同学生发展需要的拓展性、开放性和应用性课程。

(2)学科导向,与学生成长阶段的特点相结合

高中政治微课程要重视高中生智力、体能、心理等多方面的发展潜能。高中生的思维活动具有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因此教师不仅要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多种生活关切,还要采取释疑解惑、循循善诱的方法,帮助学生认同并自觉践行正确的价值标准、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树立正确的“三观”,帮助学生把握科学的学科方向。

(3)课程开发的教育性、目的性和趣味性

微课程不同于视频公开课(课堂实录视频),它必须是基于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主要针对某个知识点、技能点或实训环节制作的课件或视频,它具有更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教育性。微课程的开发是具有方向的,让学生理解一个抽象概念、围绕某个知识点解决一道习题、解决一个技术难点、验证某个观点而进行的实践活动等都可以是微课程开发的目的,微课程开发要切忌没有重点和目的地制作课件或视频。微课程具有主题突出、指向明确、内容相对完整、结构相对严密等要素的同时,还必须根据高中生的认知特点,兼顾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讲解的生动性,将抽象的内容演绎得具体而形象,否则受教者就会感觉淡而无味,微课程也不会鲜活。

(4)课程实施的探究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高中政治微课程要引领学生在认识、适应和参与探究社会的教学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三个基本生活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理性思考这些价值的哲学意义;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实践的教学方式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使学生在充满民主和开放气息的教育过程中,提高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三、高中政治微课程开发的内容

(1)学科知识的阐释

学科教学是教师的立足之本,学科微课程的开发是为更好地服务于学科日常教学。因此,高中政治微课程的开发必须立足政治学科教学和既有的教学资源,在实践中开发实施微课程,将课改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通过开发实施微课程优化教学过程,有利于提高教学实效;必须立足当前政治新课改的实际,处理好继承与发展、高考与课改的关系,稳步推进课程改革;必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开发实施微课程资源有利于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高中政治微课程开发过程不仅是自身教学反思的过程,更是提升学科教学的过程,也是对学科知识作出系统解释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漫长的、渐进的,只有漫长的积累才能有破茧成蝶的那一刻。

(2)学科知识的理论拓展和生活体现

高中政治微课程的开发仅仅停留在学科知识的阐释上,目前国内很多微课程的内容一般多为学科知识的解释和释疑,为了打造不一样的微课程体系,我们在高中政治微课程的开发中更多的是挖掘更新的课程资源,源于课本,但又高于课本。在开发过程中我们一般坚持以下三种内容的体现:首先,微课程开发以教材蕴涵的课程目标为基准点。课标指出,课程资源最主要的是思想政治教科书,教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这迫切要求教师应建立新教材观,要确立“用教材教”特别是“用自己开发的教材教”的全新理念。教师要善于结合自身课堂实践的需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内容、知识结构和章节顺序等方面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扩充。高中政治微课程开发过程中,我们一直以教材所蕴涵的课程目标为基准点,通过一个微话题,比较系统地将一些逻辑性相似的知识相串联,生成一个小的全新的课程资源。现以高中政治微课程之《口红效应:危机中逆势上扬的商机》为例,此课程以“口红效应”为话题主线,构建了“什么是口红效应”——“为什么产生口红效应?”——“口红效应的影响:以中国制造为例”——“口红效应应用条件”——“口红效应带来怎样的商机?”——“寻找生活中类似的经济效应”的逻辑体系,串联了“收入效应:收入减少,未来预期不乐观,则购买力下降”、“需求法则:价格低,需求量大”、“替代效应:高档装饰商品购买力弱,则会转向低档装饰商品”、“消费心理:求实心理”、“企业经营与发展的因素:正确的经营战略、创新、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等,实现了课程目标中“理解商品价格变动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了解收入、物价等因素对消费的影响”、“了解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理解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②等认知性目标,培养了高中政治课程目标中“分析价格变动如何影响消费者的实际生活能力”、“运用价格变动影响消费者需求的理论,分析生活现象以及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实践能力”、“根据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对如何搞好企业的生产经营提出合理建议的实践能力”③等能力性目标,内化了课程目标中“以科学态度认识价格的变动,增强参与经济生活的自主性”、“树立正确的消费心理,以理性态度对待消费”、“培养创新精神,增强诚实守信、科学管理的观念”④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微课程是学科教学的延伸和有益补充,在激发学生学习的趣味性、自主性和实践性的同时,必须以教材蕴含的课程目标为基准点。其次,微课程开发以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为丰富点。教师应该密切关注学生的实际生活,充分挖掘和利用符合高中生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的资源,这是高中政治微课程开发的重要内容。教师为了能获得更多的此类内容需要经常了解学生已有知识、能力、经验和情感,还应兼顾生生间的差异,准备丰富的材料。这是微课程资源开发的丰富点。在师生共同开发微课程的过程当中,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关注生活,积极探索生活和现象中的意义所在,并且运用学科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或指导生活过得更好。以高中政治微课程之《网络定制消费:我的需求我做主》为例,此课程“以网络定制消费”为话题背景,这一设计灵感来自于班级同学定制班服开始,他们进行了很多商品的网络定制消费,同时结合热播电影《私人定制》和热播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进行了从“网络定制的内涵、原因、影响”主题介绍——“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作用于生产”的理论提升——“定制属于自己的人生:健康是最大的利益,满足是最好的财产,信赖是最佳的缘分,心安是最大的幸福”的情感、价值内化的课程结构。这一微课程给我们最大的经验就是必须结合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实际,建立学生需要就是最好的教学资源的教学观。第三,微课程开发以社会热点、时政焦点为载体。当代社会热点和时政焦点一般涉及到以下两点:第一,科学与技术在社会经济生活等领域中的重要应用,如资源和环境、生物工程、通信与交通、新材料能源、航空航天等;第二,民生、环境保护、政治建设等领域,如三农问题、社会保障、节能减排、光盘行动、政府简政放权等。这些课题领域能够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研究的兴趣、热情,为微课程的开发开辟新的领域和思路。高中政治微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关注时政,分析时政的背景、对策,将课本学习和时政相结合,这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比较鉴别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还能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国家意识。以高中政治微课程之《深度慰问公务员》为例。2013年年底,党中央和政府关于春节的放假规定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议,有网友调侃:除夕慰问公务员,同时,主席在党风政风的建设上出台了一系列主张措施和如火如荼的反腐运动,这些都是当前的时政焦点,也就成为本微课程的现实载体。高中政治微课程开发过程是反思和研究的过程,通过对课程或教学问题发现—解决—梳理—制成微课程的不断反思,促进教师不断成长。微课程是一种研究方式,引导老师开展适合自己的草根研究,转变教育教学科研的模式与观念。微课程开发研究不仅是教师个人的教学探索,更是具有合作意义的集体研究。当教师以学生立场、生命立场,和学生一起来设计解决一些小问题的基本思路与方法时,这就是“教学即研究”的理念。

作者:叶绕平 单位:吴江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①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S].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4.

②③④课程教材研究所和思想政治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思想政治1:经济生活-教师教学用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53,75,131.

⑤李玉平等.微课程设计与案例赏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⑥多尔.后现代课程观[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

⑦黄建军等.论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J].现代教育技术,2013(5).

⑧张晓君等.微课程视频制作中的注意引导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13(8).

⑨李玉平.如何开发微课程——基于一篇文章的八集微课程的开发过程[J].基础教育课程,2013(2).

⑩王利平.浅议“微课程”及其课件制作[J].中国-东盟博览,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