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教育论文8篇

时间:2022-07-11 03:58:23

导语:高中政治教育论文8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中政治教育论文8篇

第一篇:高中政治教育改革

高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最高阶段,在我国整个教育体系中处在一个重要的阶段,它承九年义务教育之上,启大学教育或社会就业之下,高中阶段的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至关重要,所以高中教育改革的一举一动都会牵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而高中阶段是青少年进入成年人的重要时期,是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阶段,所以这时候高中政治的知识对学生的引导作用将对整个人生起到重要的奠基作用。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青年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以至于我们要把兴趣培养成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的原因;从由于学习产生新的兴趣和提高原有兴趣来看,兴趣又是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的,可以作为学习的结果。

所以,学习兴趣既是学习的原因,又是学习的结果。正是基于上述原因,所以高中政治新教改必须体现的就是对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教育。以经济生活为例,它通过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来自主形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那么在经济生活中是如何体现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的呢?首先,从经济生活的中心要点可以看出这是围绕着四个方面来展开的,分别是生产、交换、分配、消费这四个方面。而这四个方面都是在日常生活中最多见的最贴近生活的。每个人从出生就从事两项基本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认识世界的对象包括两种,一种是原生世界(自然界原有的事物),另一种是衍生世界(人类创造出的新的事物)。

认识是有前提的,一是认识事物的存在,二是认识主体存在。衍生世界和认识主体都离不开生产、交换、分配、消费。所以这是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最直接的媒介。其次,从认识主体来说,青少年这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阶段,对很多事物都非常有兴趣,但是对以前的旧教材没有兴趣,是因为,旧教材的讲授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来展开的,很少能提起青少年的兴趣。而新教材不同,它的讲授方法是:有用———认知———合作———理解———难点———讲解,通过这种认知方法明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习从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寻找与经济生活契合的结点,为学生打开不一样一扇门,认真落实了贴近是学生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教师的引导作用,用40分钟时间来构建高效课堂。再者,从课程设计来看,首先给学生们讲的就是货币,这是与每个学生都有着密切关系的事物。父母的工资,家长给的压岁钱,上学要交的学费,买东西所要花费的都是钱,从而引出货币、纸币,再而引出了信用工具,这些都与学生有着密切的关系,也正好体现了贴近生活的原则。

拿钱买的是商品,那么商品是什么?哪里来的?为什么有的贵有的便宜甚至同一件商品不同时候的价格也不一样?这些都吸引着学生进一步研究学习和探讨。有了商品后是如何分配的,如何投资,为什么有的人工资高有的人工资低,如何消费,为什么得交税,税收最后去哪里了,什么是市场经济,扩大范围后就是对外开放?这些问题出现后,国家、企业、个人将通过什么样的方法予以解决,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加深了学生对于经济生活的认识。最后,高中政治课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通过对经济生活的认识提高学生对于国家经济的宏观和微观认识,了解理解国家的经济政策,从而知道国家这么做的原因和意义,努力增强为社会主义建设作贡献的意愿和能力。

作者:陈乙兵工作单位:包头市第九中学

第二篇:高中政治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

一、社会责任感的概念

社会责任感简言之,就是对社会所应承担的责任,是一种个人对社会的责任意识,也是一种觉悟。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主渠道就是高中政治教学。学生在高中阶段对社会的认识不足,缺少社会经验,还认不清自己对社会所应承担的责任。所以高中政治教学理应承担这个责任,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社会责任感教育,以提升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二、认识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

社会责任感是人思想道德的核心,学生能否很好地遵守社会道德规范,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其对社会责任感的认识。如果学生有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那么他就会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

三、当前高中政治学生社会责任感存在的问题

(一)对学生的期望过高

高中时期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较为重要的阶段,是人生的重大转折时期,他们没有太多的机会接触社会,缺少社会经验,并且在父母的百般呵护下,独立性较差,不能克服各种困难,对社会责任的认识不足。加上学生将自己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主修课程的学习上,因此并不是很注重自身社会责任感的提升。

(二)缺乏实践

高中阶段对学生进行的主要是理论课程的教授,在政治学习中,学生只记住了课本上的理论,而没有对政治知识进行扩宽,仅仅只是学到了理论,而缺少必要的实践,因此就导致他们不能真正解决现实中的一些难题。例如高中生对社会生活中的大多事情在理论上都是清楚的,但是真正去实际解决的时候,就不知道如何是好了。这种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的情况,必定造成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缺乏。

(三)政治教学没有以学生为主体

政治课要以尊重、信任学生为基础,教师授课时要做到让学生自主选择、自我判断。让他们自己理解、明确社会责任,以激发他们敢于担当的勇气。教师在履行自己义务与权力的同时,也要尊重学生的各种权利,这是最基本的教育方法。然而,政治课堂上,教师却忽略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作用,只是一味地讲解课程,对台下的学生关心不够。

(四)学生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随着世界的发展,国与国之间的来往越来越密切,但是在国际交往的同时,不免有不良的风气传入国内,对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如部分学生在学校里没有读书的欲望,自甘堕落,对自己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一概不知,逐渐个人主义化,远离了社会的核心。

四、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策略

(一)提取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内容

政治课本是学生学习的基本工具,由于学生很多正确的认知与观点还没有真正确立,因此对政治课程的内容大多不能予以深刻理解,这就需要教师细心的讲解。教师必须要有耐心,分析好教材,抓住学生的心理,对教材中的各种问题要对学生详细阐述,例如:人口、资源、环境、权力与义务等问题。

(二)让学生自主探究

好的教育效果单靠教师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靠学生的主动性,靠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教师可以组织讨论会、辩论会、演讲会等活动,以此来激发学生对社会责任感认知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自然就不会对这门课程感到厌倦。教师偶尔可以在讨论会上提出一个或多个有难度的问题,利用争强好胜的心理促使他们多思考,这样对学生而言是百利而无一害的。此外,还可以搞一些模拟活动,使学生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创造真实的情境,从而让学生积极投入的一种教学方式。还可以从高中政治新课程中找一些相对有意义的课题,让学生进行研究,再做一些社会调查,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对社会责任感的认识,而且还能提高他们各方面的素质。

(三)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从点滴做起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慢慢积累,从学生入学的时候,就要开始培养。结合学生守则和行为规范,对每一个学生严格要求,在校园中建造一种和谐的气氛、良好的学习环境,争取让每个学生都形成良好的责任意识与道德情操。

(四)教师要做好榜样

要想教育好学生,教师首先要端正自己,在学生面前树立好榜样。好的榜样是最能激发学生内心力量的,教师在与学生朝夕相处的过程中,必须要高度重视自己的言行举止,以身作则。

(五)多学科、多角度地培养中学生的责任感

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方面,要将高中政治与其他各学科结合起来,使各学科教师在进行专业课程教学的同时,能够注意融合社会责任感的相关内容,以加大学校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力度。我们还可以在校园内加大对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宣传力度,例如在校园内贴上宣传标语,偶尔抽出时间为学生播放一些利于增强社会责任感的电影等。

五、结语

目前,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为了提升我国人民的整体道德水准,学校要着重培养起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改变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使广大高中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高标准的思想道德认识,感受到自己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提升自己的整体素质。

作者:付维青工作单位:贵州省遵义县第三中学

第三篇:高中政治积件思想应用

一、积件的内涵

所谓积件,狭义的是指针对教学中的知识点,制作出一个个小课件,也可以说成是教学所用最基本的零部件。一个知识点可以做成一个积件,同一知识点也可以有多种表达方式也就是可以有多个积件。广义的说,积件不仅是教学资源多媒体化,而且是由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需要,自己组合运用多媒体信息资源的平台。它以丰富学科教学资源为宗旨,根据课程标准,把知识点适当划分成单独的模块,各模块独立设计、自成一体。在教师教学过程中,只要掌握一些计算机和平台操作的基本技能,就能依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习惯,有选择地组合这些模块。积件打破了以往以课时为单位进行固定教学设计的狭隘做法,对学科课程会进行整体全面设计。这样既消除了教师自己动手制作软件的繁琐,又为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提供了可能。现在,大部分教师都不直接使用网上别人已开发完成的完整教学资源,而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和个人爱好,对课件等资源进行重新组织编排。这就为积件的提出和发展提供了很大的空间。积件思想的关键是调动主观能动性,利用教学资源的可积性、发展性和开放性特征,实现教学方法改变。

二、积件的特点

1.与教材版本无关

积件以知识点为分类框架,这样无论课程结构如何变化,教材版本如何变化,积件都可以被师生应用于当前的教学情境中。积件集中了当代应用软件的设计思想精华,它有大量充足的教学素材,使用起来很方便,操作界面直观、清楚,适用于全体师生,适用于不同的教学环境,成为课堂教学的实用工具。

2.可以在积累中不断调整

教学资源素材越基本,附加的外延条件越少,其重新组合的可能性就越大。以知识点为分类线索的积件思想恰恰证明了这一点,因此它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可以随心所欲地组合。以课件思想为指导编制的多媒体教学软件,画面是运动的,思想和方法却是静止的,超文本结构是灵活多样的,整个程序的组合却是唯一的。积件思想实现了教学软件设计与应用的静与动协调一致,一唯与多维的统一,教学素材和教学理论的分离与组合的统一,结构化与非结构化的统一,基本规则与无穷变换的统一。

3.与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及学习理论无关

这是积件与课件的主要区别,也是人们用积件完善课件不足的认识上的飞跃。由于积件只是知识点的特殊反映,因此与教育思想、方法及学习理论无关,具有高度的推广价值。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只须从积件库中检索自己需要的积件并根据个人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当前的教学情境来“搭建”它们,甚至可以无须“搭建”,直接在教学过程中调出微教学单元来演示即可,真正做到积件在教学实际中的“以不变”(积件)应“万变”(教学实际)。

4.外延条件要求少,可以不断地增添

积件的素材资源和教学策略都是以基本单元、基本方式入库供教师重新组合使用,因此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任何教师或学生都可以将最新的信息、内容或自己的作品添加进去。只要确定了积件的信息标准和入库规范,积件在教学活动中就自然会不断地积累、增加。高中政治学科课堂教学设计以积件思想为指导,依托多媒体课件,通过文本语言的多媒体化,就可以把教材语言转化为教学语言,把理论性强的书面语言,转化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媒体语言来表达,通过媒体语言来激活教材语言,表达教材内容,使课程内容较容易地内化为学生认知结构中的组成部分。书面语言的多媒体化可以把单调的文字语言转化成多种媒体语言;静态的文本转化成动态的图像;平面的视角变成立体的界面;无声的语言转化成有声的语言;单一的画面转化成多频的画面,使教学内容更直观、清晰、具体、形象、具有身临其境的立体感,从而使教学内容对学生产生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效果。

三、高中政治学科教学中积件式课件的设计途径

我们提出以积件思想为指导,但并不是全部照搬积件理论,而是结合高中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借鉴积件库和积件组合平台的设想,来研制思想政治课的多媒体课件设计。

1.教学内容资源库的设计

教学内容资源库是以课程知识点为基础的教学资料,是包括图形、表格、文字、声音、动画、网页、视频等多维信息的素材库。高中政治学科教学资源库以其课程类别为标准进行分类,每个模块中的知识点为基础,以资料文本(文字)、图形(表格)、图像(图片)、声音(音频)、动画、网页、视频等多种内容表征形式进行分类。例如,在讲《文化生活》中《我们的民族精神》之“自强不息”时,教学内容资源库里的素材资料有:文本,如《周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图片,如厦门大学校训为“自强不息,止于至善”;Flash,如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2013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mp3,如《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命运》片段、韩红演唱的《天亮了》;MTV,如《天手观音》;动画,如《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视频如《百家讲坛》节目中,王立群、易中天分别在读经典《孟子•强势由人》和《我读先秦诸子》中对“自强不息”出处和含义的解释、八集道德教育专题片《德行天下》第六集“自强不息”。所有这些文字、图片、动画、网页、音频、视频等资料构成了媒体教学内容资源库的素材资料库。多媒体教学内容资源库是素材和课件的一个中介,深化了的教学素材,可称为课件的半成品,也可视为程序化了的多媒体教学素材。从某种意义上说,多媒体教学资料库中的积件也是课件的一种类型。

2.微教学单元库的设计

微教学单元库是以帮助教师讲授某个教学难点,或帮助学生学习某个知识技能为目的,为学生探究知识而创设的学习情境。这类“小课件”,是供教师在教学中重组使用而提供的资源。它可以是一个问题的阐述、一个过程的模拟、一段历史的回顾、一个场面的展示,抑或是某种理论透视、政策链接、新闻聚焦、见证现实等。对高中政治学科课堂教学来说,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内容、教学的实际需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某一阶段的教学目标,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内容资源库,结合教学策划制作一个自己所需要的教学课件。例如,讲《哲学与生活》中“物质的涵义”时,多媒体通过日月星辰、山川河流展示世界的物质性,来证明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都是客观实在的。讲《哲学与生活》中“事物发展的普遍性”时用神舟一号到九号任务变化及研发过程的相关视频和图片,说明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以及它所遵从的规律。又如,讲《文化生活》中,“我们的中华文化”时,利用视频展现中华五千年的文明演化史,验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征。讲《文化生活》中“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时,展示滇黔文化、海洋文化、三秦文化、吴越文化、荆楚文化的图片、音频视频,体现我国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的多样性特征。

3.多媒体组合平台的设计

从高中政治学科的课程特征和教师的特点来看,用Powerpoint来做多媒体组合平台比较合适。这是因为:一是操作简单,Powerpoint的工作环境和窗口基本接近于Word;二是修改方便,用其他软件制作的多媒体组合平台,比如Flash,制作成功后不容易修改;三是便于更新,适用于思想政治学科课程内容更新快、案例等时效性强的特点和教师对计算机技术掌握的现状。教师借助Flash、Photostory等软件工具,通过“插入对象”“控件工具箱”等功能,就能更好地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增强多媒体课件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4.多媒体数据中心的设计

积件式课件需要相应的技术支撑,那就是多媒体数据中心。它是基于多媒体组合平台设计的数据库系统,包括多媒体数据库系统和多媒体组合平台两部分。多媒体数据库系统由核心层、平台层和环境层组成。核心层由教学内容资料库和微教学单元库构成,平台层由资料呈现方式库和教与学策略库组成,环境层主要由校园网、区域网、国家网、国际互联网等网上资源库组成。高中政治学科多媒体数据库系统的建设以核心层的教学内容资源库、微教学单元库和平台层的资料呈现方式库为重点。

四、积件思想在教学中的发展前景

1.积件思想的实际应用,将推动计算机辅助教学不断向前发展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可以浏览校园网上的积件库,寻找与自己教学或学习有关的微教学单元或多媒体素材,保存在自己的计算机上,随时根据实际需要重新予以组合、编排,还可以增加自己的创新,最后制作成符合实际的、有自己风格的教学课件,体现了积件思想,有助于推动计算机辅助教学向前发展。

2.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未来教学中积件思想将占主导地位

积件是面向21世纪课堂计算机辅助教学发展的趋势,虽然现在仍处于探索阶段,但目前许多公司、个人、学校都处在积极的实践开发中。这种教学方式将有助于新课改形势下各种方式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积件库的建立和简单易用的积件平台的逐步开发,这种面向积件思想的课堂教学就会体现在日常教学中。由此,在我国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未来发展中积件思想将占主导地位。

作者:祝玉侠赵安民工作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

第四篇:高中政治学生情感的培养

一、挖掘高中政治教材的生活性是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基础

政治是一种集理论性、思想性、思辨性和生活性于一身的学科。高中政治教材的思想性和理论性增强,相比之下生活性明显减弱,但是仔细分析教材,依然可以发现高中政治教材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挖掘政治教材中的生活内涵,在课堂上以此为切入点,打破政治课堂说教、枯燥的痼疾,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例如《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一课,每个学生在生活中都是消费的主体,尤其是在当前消费水准越来越高的现实情况下,学生的消费观念发生了较大的转变,观念也因人而异,有所不同。在本课的学习之前,教师要求学生对消费进行社会调查,了解周围人的消费观念、消费水平和消费心理,为课堂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在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分析和探讨自己的消费观念,通过引导和讲解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在这一堂课的教学中,学生参与到了生活实际之中,在调查与讨论中提高了人际交往的能力,通过对别人消费观念和心理的分析,对自身正确消费观念的形成也提供了有价值的参照,在教师的引导之后,能形成科学的消费观。

二、依托现实、高于现实,才能有效促进学生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高中政治的内容很大程度上都来源于生活实际,时事政治更是对社会现实的直接考查。教师在处理教材内容和时事素材时,不能单一地利用教材知识来分析和理解。为了完成三维目标,要引导学生在运用教材知识去分析的基础上,提炼知识精华,理解知识指向,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使其形成正确对待现实、处理现实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例如在中国和平发展这一综合探究活动的教学中,教师设计了以“崛起的中国给世界带来了什么”为主题的辩论赛,要求学生在课前搜集相关素材,编写辩论提纲,分配辩论角色。学生搜集到的素材都是现实发生的时事素材,有辽宁舰训练、中国维和部队等,进而拓展到中日东海危机、中印领土危机、中越南海危机等,学生畅所欲言,表达完整而有针对性。教师要敏锐分析学生的发言焦点,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平崛起”“伟大复兴”等核心理念,并对东海危机、南海危机等作出科学的解释;引导学生理解中国崛起给世界和平和经济发展带来的巨大推动力;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国家关系、民族关系,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助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落实

政治课堂给学生的一贯印象是枯燥的说教、重复的说理,课堂上学生学习兴趣低下、注意力不集中,学习目标落实不彻底。教师要改变政治课堂单纯说教的现状,就要结合教材对课堂环节、教学兴趣点等进行有效的预设,在课堂上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落实。例如《生活处处有哲学》一课的学习,教师在预设课堂时将哲学这一宏大而单调的命题有机地融合在生活实际之中,创设了“在排名问题上,人们的看法往往各不相同,这是为什么”“为什么我们应看到排名的‘二重性’”“联系生活中类似的事例,谈谈生活与哲学的关系”等探究问题,将哲学的理解从生活的角度去切入,提高了学生情感养成、态度形成和价值观的培养效果。

四、学生结合自身实际的反思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重要途径

反思是对学习过程和效果的再次分析与梳理,能够有效地提高知识的准确性,促进知识向能力、价值观的转变。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反思,提高学生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认同及形成过程的思考,深刻理解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情感教育点,进一步使自己对人、对物的态度更加科学,完善自己的价值观。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是政治课程的重要目标,教师要采用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落实这一目标,促进学生的人格独立和完善,培养有理想的社会公民。

作者:李逾工作单位: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佗城中学

第五篇:高中政治课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一、以尊重学生为基础

心理学研究发现:一个具有创造性的人,一般具有独立性、自信心、自创力和恒心,或者在行为上与众不同,具有强烈鲜明的个性。作为一名政治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对有不同意见的同学不要训斥,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亲近感、信任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机会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

二、以教师引导为主线

教学的根本在于深入挖掘学生本身蕴涵的潜在性,并以此为桥梁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作为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一个创造性活动的全过程,要经过发散思维----集中思维----发散思维,多次循环才能完成,所以,我们在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和推理等集中思维能力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寻求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的思维的思想意识。比如在高一经济学第一单元讲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这个问题时,先引导学生以自己的家庭实际生活为例发散性的观察和思考影响自己家庭消费水平高低的因素,再把这些因素进行集中汇总,最后学以致用,再用发散性的思维去看待自己所在的地区及国家整体消费水平高低的影响因素。因此我们在讲课中或复习中,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与对知识的重组,从整体把握各学科的知识,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重基础,抓住干,构知识网络

高考文科综合测试对基础知识的要求主要是把握政史地各科主干知识。对政治学科来说,主要是把握最主要的概念和最基本的原理及其相互间的区别与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吃透概念原理,构建知识体系,脑子里要有一张“知识体系图”、一棵“思维智慧知识树”,做到点线面结合,在综合测试中才可能发散思维,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比如《政治生活》中涉及的主体有国体、政体、政府、政党、民族宗教、国际关系有公民,单独拿政府为例来说,政府涉及到的内容有政府的性质、职能、宗旨、原则、依法执政、权利的监督。一般设置问题有三种类型,即“为什么”、“怎么样”、“有什么意义”。如果能带领学生构建了完整的知识网络,抓住材料中的主体,做题就很简单了。比如考到政府这个主体时,如果问政府为什么这样做,则只需答国家性质、政府的性质、职能、宗旨原则。如果政府怎么样做时只需答政府的职能、宗旨、原则以及依法执政、自觉接受监督等。为此在教学中,必须注意扣考点,抓主干、带领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再拿《生活与哲学》来说,主干知识有两大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又分为辩证唯物论、认识论、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又包括社会历史观和人生价值观,如果再往细致的方面去展开,辩证唯物论又主要包括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之间的关系,认识论主要包括实践的特征,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唯物辩证法又包括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三大观点。在政治课教学中重基础,抓住干,构知识网络,对于培养学生用综合性的思维方式来审题与答题十分有必要。

四、注重学科内的综合

注重学科内的综合是指在同一课本掌握核心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打破课、节、框题的界限,建构知识网络,把握核心概念的内涵,注意多层次,深入分析。也就是首先要从核心概念,基本理论的含义,内容、特点、本质、实质、特性、属性、地位、作用、产生和存在条件,原因与结果等方面理解。其次,把握核心概念的外延,注意从多角度、广度上扩展。具体来说,就是从核心概念、基本概念与其他相关知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上,从与某些近似知识的异同等方面去理解,注意把握起左邻右舍、古往今来的纵横关系,同时学会沟通“旧知”与“新知”,连接“已知”与“未知”,发现事物的“新联系”,并按照这种新关系解决新问题,例如: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一书,分为四大板块“生活与消费”、“生产、劳动与经营”、“收入与分配”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四个单元。然后教师要带领学生找到这四个单元之间的联系,从消费切入经济生活,回答“生产什么”,然后分析生产、分配,一次回答“如何生产”、“为谁生产”问题,进而从经济体制、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国际经济环境与发展趋势等方面,集中介绍我国经济的基本背景和舞台。总之,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我们要经常对知识进行相关的归纳和综合,教会学生调遣知识,“分割”教材,就能把分散的知识贯通起来,融为一体,从而达到综合运用知识,灵活运用分析问题的目的,也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效果,也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魏金花工作单位:新疆库车县第二中学

第六篇:高中政治教学中问题意识研究

一、点拨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效发问

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强调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加强思考,以形成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并能够系统地论述和思辨。毫无疑问,教师所做正是指向了问题意识的培养,但是教师缺少了对学生思考的有效点拨,弱化了思考过程中对所出现问题的再次思考与解释。例如在学习“价值决定价格”这一内容时,要求学生结合上节课知识思考什么是商品的价格,学生在思考过程中明白了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体现,同时也对到底什么是商品的价值产生了疑问。一个学生提出:“商品价值是否取决于其使用性能?还是和它的生产过程有关?”教师在面对这一问题时,首先明确这正是接下来要学习的内容,肯定学生思考的积极意义,然后引导全体学生思考这一问题。学生在结合教材内容探讨之后,知道了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有的学生紧接着甚至思考到“社会平均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决定了价值大小,那么当今社会中出现的著作手抄本为什么价值更高”等问题。学生的问题意识越强,课堂的拓展性和深度就越足。

二、合理利用合作学习,引导学生注重思维激活与问题分析

教师要提高政治课堂上合作学习的使用质量,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深刻分析问题,通过集体的思考得出结果,同时对思考过程中出现的次生问题进行再次思考,注意利用合作小组成员的智慧来指导自己的学习,解答自己的疑惑,达到思维激活思维、学生解答问题的效果。自身问题得到解答,也能够保护学生提出问题的积极性,有利于问题意识的发展。例如《新时代的劳动者》一课中,教师组织通过合作学习解答如何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结合自身的见闻提出了要择其所用、选其所长、能够发展、薪酬丰厚等看法,有的学生则思考到了就业压力巨大情况下的生存问题,进入陌生行业的自我发展等问题。学生在探讨这些问题时,教师适当地参与其中,引导学生从自我学习能力、职业适应与过渡等方面去思考与分析,学生逐渐明白正确的择业观是基于生活基础而存在的,从而形成提高自身能力、全面发展、形成良好心态等学习态度,不仅完成了知识点的理解,而且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思维更加灵活。

三、破除师生交流屏障,提高教师点拨环节的问题意识培养力度

政治课堂由于其开放性较强,高中生的思维较为片面,所以在思考问题时不够全面,在表述时也不能完整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教师的观点有一定的不同。所以在课堂交流时会出现一些误差,对教学目标的完成和问题的解答产生了不良影响;教师忽略了学生心中所存在的问题,降低了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一课,学生对联系的普遍性的理解不够全面,只是机械理解了“任何事物都是联系在一起的”这个宏观概念,并未彻底理解“联系”的不可见性。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列举电脑的使用、手机的使用等例子,让学生知道联系的普遍性并不一定是指具体的联系,一些表面上看似没有联系的事情实际上影响了最终的发展和结果,解答了学生心中对“联系”的抽象化理解的疑惑,本课的学习也就事半功倍了。

四、破解应试目标障碍,注重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探究和思考

高中政治课程是高考的重要科目,也相对较易得分,所以学生在学习时往往以考试为目标,加强识记与论述,对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并没有较好的解答。例如对辩证否定观的理解,学生识记了几个框架性内容,心中留有“真理与事实”“科学与伪科学”等知识的疑惑,教师在解答过程中引导学生提出这类问题,并有机地作出解答,如解释真理具有普适性,而事实具有唯一性甚至欺骗性,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刻探究和思考,最终促使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更好地思考。从政治课程的三维目标来看,问题意识的培养是促进学生能力发展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结合实际制定相应的对策,促进政治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作者:魏谨工作单位: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实验中学

第七篇:高中政治诚信教育渗透

一、立足教材,找准渗透点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是教师备课的重要资源。诚信教育渗透,是让诚信教育浸泡在学科中,通过学科教学的方式实现。脱离了政治教学的学科特点和学科规律,有效的诚信教育渗透就无从谈起。高中政治教材不仅包含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基本常识,还注重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在教材中我们经常可以找到诚信教育的影子。如“神奇的货币”一课中,不使用假币、做有信用的信用卡业主为诚信教育渗透点“;企业的经营”中可由存在是否守法、是否诚实信用与经济利益的实现的关系问题切入诚信教育;“市场配置资源”中诚信缺失会导致市场秩序混乱、坑蒙拐骗盛行,进而导致投资不足、交易萎缩、经济衰退等知识性教学都可以进行诚信教育渗透。《文化生活》和《哲学生活》也蕴含着大量的诚信教育的因素。例如,文化市场盲目性和传媒的商业性引发的现象;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搞形式主义,不弄虚作假等。高中政治教材具有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和学科价值目标,根据教材内容进行的诚信教育渗透更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完整性。同时,与传统的教材相比,新教材在思想性、趣味性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可以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课的德育渗透作用。“吃透”教材是一名教学工作者的首要任务,只有深入钻研教材,充分理解和把握教材,才能找准诚信教育的“渗透点”,把握好“渗透时机”。

二、多样教学,丰富渗透形式

我们经常可以看见这样的政治课:讲台上,教师口若悬河,讲得滔滔不绝;讲台下,学生兴趣缺乏,听得无精打采,有的学生在课桌下偷偷地做其他事,更有学生干脆趴在桌上睡着了。用学生的话来说,思想政治课太没劲。这种情况下的诚信渗透难以达到想要的效果。因此,有效的渗透德育内容首先要“教”好,增强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教师除了讲授的教学形式外,还可以通过开展角色扮演、社会调查、辩论比赛、知识竞赛等方式引导学生喜欢上政治课堂。此外,紧密联系社会热点,时政结合,能使德育渗透取得更好的效果。例如,在讲授“企业的经营”这一课时,笔者引导学生就“地沟油以次充好,害人害己”与“保定‘油条哥’刘洪安放心油条”事件进行对比、探讨,并编排成小品,进行角色体验。让学生通过模拟典型场景体会相关人员的感受,切实认识到诚信经营才是长久之道,以牺牲诚信换取利润的行为,必将付出沉重的代价。丰富的教学形式,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也使诚信教育的渗透得到了进一步的落实,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诚信意识。

三、适时适量,明确渗透目标

“渗透”,指一种事物(含情、理)或势力逐渐进入到其他方面。它有少量性、亲和性等特征。适时适量,有目标、有规划的德育渗透方能循序渐进、水到渠成。有些教师认为政治教学就是培养人,渗透德育一定要在课堂中凸显出来,不然教学就会显得美中不足,缺乏拔高点。如果这种愿望太强烈,有时就难免牵强附会、本末倒置,不但收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使师烦生厌,政治课堂失去原有的魅力。诚信教育在思想政治中的渗透,首先应该适时,一定要按学科自身的教学特点,结合每一节课的具体内容,把握渗透时机,自然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诚信教育,切不可牵强附会,生搬硬套地强行渗透,不要因为强调德育,就非得在每一节课都戴一顶德育“帽子”,或栽一条德育“尾巴”。其次应该适量,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有非常清晰的德育目标定位。即德育是政治教学的“副目标”、“辅目标”,它的定位是渗透。过量的德育内容则本末倒置,喧宾夺主,使课堂失去了学科教学的意义。此外,德育渗透不是课堂上的突发奇想,而是有计划、有目的性的,与学科内容紧密联系的教学过程。没有目的性,随想而发,不仅达不到德育渗透的效果,还占用了教学时间,使课程教学目标难以按时按量完成。长此以往,极易引发教师对德育渗透的抵触思想。在教学中,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学习的引导者,也是德育渗透的引领者、促进者。课堂之前,教师有计划、有规划地筹备,摒弃乏味的道德说教,将诚信教育的“食盐”融化入政治教学的“浓汤”里,让学生在鲜嫩可口的汤中不知不觉吸收该吸收的“盐”,达到知识能力与思想品德的双丰收。

四、导之以行,巩固渗透效果

诚信不仅仅是一种认知,更重要的是落实到行动上。对于很多高中生来说,将诚信要求和相关规范熟记于心是很简单的,但在学习和生活中却经常忽略,诚信认知与诚信行为存在脱节现象。此外,高中生的诚信行为还存在因人而异、因事而异的情况,缺乏持续性和稳定性。所以,高中的诚信教育不仅解决学生知不知的问题,而且更要解决学生做不做的问题。不但要授之以知、晓之以理,而且还应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在诚信德育的渗透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提高自己的诚信素养。如“我们的中华文化“中,在讲授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后,引入对“中国式过马路”“、中国式跨栏”等多种陋习的思考。课堂上学生们都对于这些进行了批判,并将反思活动延伸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开展班级“纠风活动”,倡议从小事着手,自我约束、相互监督,遵守规则,诚实守信。诚信教育不仅是知识的教育,最终还是要实现为行动。在课堂教育的同时,导之以行,才能使学生达到诚信的知行统一。高中生是社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中生的诚信问题将对整个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与维护产生深远的影响,是当前高中德育的一项重点工作。同时,高中诚信教育的开展不应当只是单纯的德育教育,更应该充分发挥各学科课堂教学的渗透作用,使诚信教育深入课堂、渗入心灵、溶于行动,真正将诚信教育落到实处。

作者:李倩工作单位:河北省定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第八篇:高中政治复习反思

一、反思对学生灵活运用基础性知识有很大帮助

高中政治教学主要是使学生掌握教材上的一些基础性的知识,在解决的过程中进行灵活的运用,命题者在命题的过程中可以就同一知识点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以及不同题型进行考查,学生要提高其解题速度以及解题质量就必须要能够熟练掌握以及灵活运用各个基础知识点。而通过对各种题目所涉及到的政治基础性知识点进行反思,可以使学生发现题目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使其认识到考查的题目使源于教材并高于教材的,但是最终还是回归教材,这样就可以达到优化知识结构、夯实基础以及补漏知识的目的,提高学生对政治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

二、通过反思可以使学生不断改进其解题方法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政治试题更加注重对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以及思维性考查,在政治复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对解题习惯以及解题方法进行反思可以使其积极总结解题的技巧,并不断拓宽其解题的思路,有效避免形成思维定势。这样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就可以从优从快,使其思维更加活跃、更加具有创造性,从而找出最适合的解题方法,使其解题的效率大大提升。

三、通过反思可以使学生掌握解题的规律

学生只有充分认识到解题的内在规律,在运用的过程中才能够更加得心应手。学生在解答完题目以后通过反思可以思考一下该类题目在解题时是否存在一些解题规律,如果学生从几套类似题目中发现并积极归纳出该类题目的解答规律,那么学生的解题能力就会大大增强,这样就会使其解题的速度不断提高,有效避免在解答整体问题时的盲目性。除此之外,反思还可以培养学生横向、你像、求异以及求新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对政治知识的衍生能力、应变能力以及迁移能力得到同步提升,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很大帮助。

四、通过反思学生可以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

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失误,比如说能力以及知识点的不足或者是一些非智力因素的干扰。非智力因素是影响学生答题效率的一大问题之一,比如时间安排、卷面书写以心理调控以及答题方法等。而学生通过对自身失误的原因进行总结和反思可以发现自己在解答试题时的不良习惯以及不足之处,这样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与克服,从而使解题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失误的数目大大减少,提高其解题的正确率以及效率,为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以及自身能力的增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反思对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有很大帮助

反思不仅包括学生以及教师的自我反思,同时还包括师生之间以及同学之间的相互反思,即集体反思,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通过对学习方法、学习经验以及学习技巧的交流、沟通、讨论、协作、分析以及反思等,可以获得更多的学习经验以及信息资源,从而不断取人之长来补己之短,这样才能够使学生不断改进自我与完善自我。在传统的政治复习模式之下,主次不分、叙述过长、逻辑混乱、解题陈旧、思路狭窄以及过程单一是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学生通过反思可以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必要的检验,及时发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典型性的以及内在的问题及不足,通过与其他同学或者老师进行交流,不断提升自己,使自己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水平得到较大的发展与进步。学生在与他人进行沟通与合作的过程中可以充分认识到集体对自身成长与进步的作用,从而有效培养与提高自己的集体意识,这样才能使其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团结同学、热爱集体。反思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学生学习水平以及学习能力的提升有很大帮助。尤其是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学生不仅要掌握一些的文化知识,同时还要理解知识的真谛与内涵,这样才能使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得到提升。高中开展政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品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与爱国热情,学生通过反思可以强化自己对各种政治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进而在实际生活中得到更好的运用。

作者:曹振清工作单位:江苏省丰县王沟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