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创新意识的培养
时间:2022-03-02 08:14:27
导语:高中政治创新意识的培养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结合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引导学生善思。
思是学之源。孔子曾说过:“学而不思则罔。”因此,我们作为教师就应该运用多种启发手段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如我们可以在讲到学生感兴趣或关键时刻引而不发,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为他们形成创新思维创造必要的条件。例如,在讲到哲学时,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一次盛大的聚会上,来自中国、法国、俄罗斯、德国、意大利、美国的贵宾聚集一堂,各国来宾纷纷夸耀自己国家的文化。他们争着用本国的国粹———酒来彼此相敬。中国人拿出的是茅台酒,俄罗斯人拿出的是伏特加,法国人拿出的是大香槟,意大利人拿出的是葡萄酒,德国人拿出的是威士忌,唯有美国人两手空空。但是他不慌不忙地走上前,将各国的酒兑在一起,这就是美国的酒———鸡尾酒,他代表着美国的文化精神。然后,我让学生分析“鸡尾酒文化”中蕴藏着哲理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2.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科学史表明,思维的求异往往是创新的开始。而孩子的天性是好奇和求异,凡事喜欢问个为什么和另辟路径。对此,教师绝对不能压抑而应该引导和鼓励。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允许学生“无中生有”“异想天开”,从而培养学生敢于求异的思维。例如,在教学“内外因辩证法关系”时,我讲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个成语时,就有意结合“孟母三迁”的故事,把这一成语说成是“放之由海而皆准”的至理名言,借此引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果然,马上就有学生“勇敢”地站起来举例反驳我的说法,并且赞同的学生越来越多。经过充分讨论和辨证之后,我在肯定自己观点正确的同时,表示“愿意”接受学生得出的“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我又提出“环境与人才”的问题,并把全班分成两组进行辩论,正方的辩题是“逆境出人才”,反方的辩题是“顺境出人才”。经过一番唇枪舌剑之后,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更加深透。同时,学生的求异思想和辩证思维品质也自然得到提高。
3.倡导学生质疑。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学过程实际就是有疑、质疑、解疑的过程。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于无疑之处觅疑,善于激疑、释疑,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例如,在讲“联系普遍性”时,教师指出联系表现为任何事物周围其他事物相联系。有学生立即得出“整个世界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和“任何两个事物都存在着联系”的结论。教师随即让学生自己讨论这两种结论对错与否,并说明为什么,最后总结出联系不仅具有普遍性,同时还具有客观性与条件性的结论。
二、注重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我们以往的教学都是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我们的教学方法一般都是采取满堂灌和填鸭子的方式,而这种方式的弊端已经充分暴露出来了,于是现阶段开始逐渐采用新的教学方式,比如参与式、讨论式等,这样就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参与作用。例如,我在课前让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坚持收听、收看新闻报道,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加以分析评述。我还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尽量让学生独立完成质疑、解疑、释疑。课后,我还以组织社会调查、召开主题班会、撰写小论文等形式,使学生动手、动脑、动眼,从而使学生获得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达到了教育的目的。总之,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应该不断地进行研究探索,找出更好的教学培养方法,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不断增强,从而达到使学生成为21世纪所需的新型人才的目的,使我国的教育跟上时展的潮流,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为社会、为国家造就更多、更好的有用之才。
作者:许萍单位:辽宁省大连市108中学
- 上一篇:劳动力转移和职业教育的内涵
- 下一篇:秋茧及蚕茧生产收购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