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1-04 05:45:5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高中政治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生活化高中政治论文
1生活化教学的特点
伴随我们国家社会文明的进步以及发展,再加上对传统教学的改革,原有的政治教学方法已跟不时代的脚步,无法适应当前时代的要求。因此,让高中政治课堂披上生活的光环,其实是对高中课堂多元化的一种处理,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高中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也可形成良好的政治教学气氛。
2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的表现
2.1日常生活的课堂化
当前时期的政治课堂,是要针对教学活动由空间、时空两个方面进行优化、调控,让生活的丰富经验可以在教育中得到充分的调动。总得来说,就是要在保证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充分融入生活的内容,且这些内容是要丰富的、灵动的,把教学转变成为具有实际意义的活动。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
2.2现实生活的学生化
生本教育高中政治论文
一、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重视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在高中政治课堂上,不同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层次都不一样,其在政治课堂上的学习方式、学习态度和思维习惯都会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传统统一灌输性的政治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的政治学习需求,更容易造成学困生的落后,影响到学生政治学习的自信心,这显然是与生本教育理念是不相符的。基于生本教育理念的高中政治教学,要充分顾及到不同层次学生在政治教学课堂上的个性化差异,制定出富有层次的高中政治教学方案。对此,高中政治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政治学习基础,选择富有层次的、有差异的教育素材,充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让每个学生在政治课堂上都能够实现进步与提高。例如,针对高中政治课堂上的学困生,高中政治教师要先从激发学生的政治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入手,提高政治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在政治学习活动中既能收获更多的成功体验与快乐体验,又能满足自身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促进学生政治学习自信心不断提高。
二、积极构建和谐课堂,密切师生互动
在传统的政治课堂上,很多教师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对学生的要求过于严厉,很少同学生进行互动,也没有留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基于生本教育理念的高中政治教学,必须打破政治教师的“一言堂”,转变过去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从被动学习的位置上解放出来,在师生之间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即让学生成为政治课堂上的“主人”,这样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政治学习热情。对此,高中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要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引导学生多关注自我和实现主动进步,把增加学生自主权、拓宽学生政治探究范围、激发学生的政治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形成等作为基本的着力点。例如,在“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的教学中,在学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同学生共同探讨班级活动的民主管理方案,如怎样让我们的班级更加和谐,构建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如此一来,不仅能够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民主管理的科学性和重要性,还能够很好地满足学生的自主学习欲和主动探究欲,促进学生政治素养的提升。
三、创新教学评价,激发学生主体意识
高中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阶段,个人政治素养以及主体意识的培养对个人日后的成长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现有的高中政治教学评价实施的是终结性评价,且将考核重点都放在了学生解题能力、应试能力等容易考核的环节,反而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个人主体意识的培养。因此,高中政治教师在政治课堂上要重视学生自我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充分挖掘学生的政治学习潜能,通过教学评价手段上的创新,将学生纳入到政治教学评价体系当中,鼓励学生积极开展自主评价和相互评价,让学生在政治课程上及时发现自身的学习缺陷,实现及时查漏补缺和主动进步。例如,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的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将评价的内容延伸到课外,在将学生合理分组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自主建立学习小组,就万物之间的联系进行举例和求证,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部进行相互评价、自主评价,使学生在加深对哲学观点认识与理解的基础上,促进个人意识的觉醒。
人教版高中政治论文
1新时期人教版高中政治教材选题方向与举例
1.1注重实践性,贴近生活化,易于学生理解
政治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它与日上生活息息相关。老版的高中教科书注重的是知识的灌输,而新版的教科书注重的是学生的兴趣、创新思维的激发。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党一直提倡的政治路线,一味的重视理论,忽略了与实际生活的结合,就永远无法播种出现实的种子。马克思理论的传播就是理论与实际结合的种子,如果没有列宁的十月革命,这次伟大的实践,就不会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全世界的传播与发扬。新时期的人教版高中政治正是注意到政治实践性、生活化的重要性,而将老版的纯理论改为现在的与实践、生活的结合,这样不单理论便于学生理解,也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兴趣与爱好,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产生。例如,在新版教材中,分为了四大必修模块,其中的每个部分都是与生活的结合,如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等。这表明了对政治生活化的重视,对教材实践性的要求。
1.2脱繁就简,淡化概念
新时期的人教版高中政治较老版在定义等死记硬背知识点上做出了很大改进,不再注重定义,而是将相关专业性强的定义形象化、生动化,避免了繁文缛节,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也便于将学习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例如价值规律、纳税人等专业性很强的概念在新人教版高中政治中已经被删除,一些概念如分红保险等概念进行了简易,这些方式不单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也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同时突出了学习的重点。高中是普及基本知识的平台,而大学是对具体专业进行深入研究的学府,因此,让高中生掌握到这个阶段应该掌握的知识与程度非常重要。
1.3增加适量辅助文,开拓学生思维
导入设计高中政治论文
一、高中政治课堂导入设计所存在的问题
(一)设计选材不正确
课堂导入设计的重点在于明确教学的目标,这就需要教师具有很好的辨别能力和观察能力,能够选择准确的导入选材。但是目前的政治课堂导入没有做到根据教学目标进行搜集教学案例,没有做到对材料进行鉴别和选择,导致课堂导入的意思表达虽然非常恰当,但是给学生的感觉却很陌生,不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很好地理解,这就使课堂导入的效果很不理想。
(二)设计形式化
当下很多政治教师在设计课堂导入的时候只考虑这一过程,而不考虑导入的最终目的和效果,只是单纯地为这一教学环节而设计。而且导入的形式单一,没有根据教材的内容进行详细的安排,导入的过程中也没有形式的转换,这样就很容易导致学生产生抵抗情绪。这种形式化的课堂导入对课堂教学有非常大的影响,不仅不能将学生引导到最好的学习状态上,反而使学生一开始就厌倦政治课堂的学习,对教学非常不利。
(三)缺少设计过程
探究式教学视域下高中政治论文
一、情境创设引发探究
探究式教学的形式十分多样,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设置的教学目标来选取更为合适的探究式教学模式。通过情境创设来引发学生的探究是一种很好的形式,这种方法也能够给学生们营造更好的学习氛围。高中政治课程中的许多教学内容都需要特定的教学情境作为辅助,情境的创设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当时的历史情状,帮助学生体会相关历史事件的发展与成因,这不仅有助于学生间探究性学习的良好展开,对推动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也很有帮助。以《美国的两党制》这一节教学过程为例。为了深化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认知,我首先给学生播放了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中共和党候选人麦凯恩和候选人奥巴马的竞选情况,播放视频时让学生对两党的主张、立场与背景作了充分的了解。随后我提出了两个问题让学生探讨:为什么在美国会出现这样的竞选情况?美国的两党制到底是怎样的?这两个问题能够很好地考查学生对教学文本的理解状况,在良好的教学情境辅助下不少学生都能够较为准确地给出答案。学生解决这两个问题后我马上创设了另一个情境:课堂上现场模拟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这立刻激发了很多学生的兴趣。班上部分学生马上对这个活动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他们纷纷模仿着各个政治人物,并且表演两党在选举中的情境。这不但是学生探究式学习成果的体现,而且非常有效地推进了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与体会。
二、教学活动激发探究
想要进一步深化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一些好的教学活动来活跃学生的思维,促进大家思辨能力的发展与提升。灵活的课堂教学通常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在多样化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也能够充分锻炼学生的能力。教师可以借助一些趣味化或者思辨性较强的教学活动来不断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锻炼。如在教学《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这一节内容时,我和学生就“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个观点做出了相关讨论。不少学生都听过这一观点,但是,对于这一观点后到底能够体现什么道理,学生的感触并不深。为了让探究式教学收获更好的成效,课堂上我设置了一个非常大胆的教学活动。我分别点燃木柴、酒精,试着用水去扑灭它,结果木柴扑灭了,酒精却没有扑灭。随后我让学生在探究性思考的基础上归结这一事件给大家的启示。不少学生都意识到:着火物体的性质不同,扑火的方法也就不同。一般的火灾可以用水或泡沫灭火器去扑灭,油、苯、酒精等易燃物体着火时,则必须用黄沙、泥土或泡沫灭火器去扑灭。有些化学物品着火,则只能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若带电器材着火,首先必须切断电源。如果不分析着火的对象,不弄清着火的性质就鲁莽行事,不但不能扑灭火灾,还会造成大祸。这充分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含义与价值,在大家的研习探究中也深化了对于这一教学知识点的体验。
三、问题设置深化探究
探究式教学还可以非常好地体现在问题的设置中。教师可以通过开放式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探究能力,让学生通过教学内容的研习与教学资料的查找来丰富对于教学知识点的理解与认知。这不仅是学生学习能力的直观体现,也能够在过程中很好地体现探究式教学的效用。如在学习《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时,为了检验大家对于教学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我让学生通过资料的查找来获取相关例证,例子要能够充分说明创新对于推进民族进步所起到的直接作用。学生对于这个探究性问题都非常感兴趣,一个学生列举了水龙头的实例:老式水龙头太难看,容易漏水。有时忘记关水龙头,造成水资源的巨大浪费,那么现在人们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呢?人们发明了红外感应水龙头。红外感应水龙头不需要手转动,红外感应水龙头在使用之后自动关闭。在公共场合,“无触摸”水龙头可减少细菌的传播,人们通过创新更新了生产技术。这位学生进一步向大家介绍了他查找的关于纳米技术的一些具体信息:纳米是一个物理学上的度量单位,1纳米是1米的十亿分之一,相当于45个原子排列起来的长度。当物质到纳米尺度以后,物质的性能就会发生突变,出现特殊性能。如五颜六色的金属,包括黄金和白金,如果被切割成纳米微粒后,就成了“黑金”,可以吸收可见光,是制造隐形飞机的最好材料。同学们都听得非常认真,这位学生不仅很好地向班上其他同学展示了他的探究式学习的成果,这些好的例证也是对学生知识面的一种丰富。
情境导入高中政治论文
一、真实生活情境导入
要复习经济生活“价值决定价格”的知识,这个知识学生难理解,也是历年上课头疼的问题。我走进课堂,有个学生正在用手机拍照,他看见我有点紧张,以为我会批评他,我只是说:“我用我的这支笔和你换手机你愿意吗?”他没有说话(没有反应过来),但全班同学说:“不愿意”。我顺势问:“为什么”?就引起学生七嘴八舌的谈论,多数学生谈到价格……不知不觉中学生已经进入了本节课的学习。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场景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生活场景的导入有助于渲染气氛,烘托课题,活跃思维,吸引学生,引发思考,使学生更好地体验课程内容的情感,使原来枯燥、抽象的政治理论变得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才有思维火花的碰撞,通过碰撞思考,探究,这也是我们政治课的根本目的所在。是政治课回归生活的必然要求。
二、时政热点情境导入
《改进中学思想政治课堂的几点意见》明确指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事物原则,适时适度地引进时事政治内容,精选时事政治材料运用于教学。”教学情境具有多种类型,其中特别强调的是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趣味性问题,解决问题是教学中做常用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恰当的提问能够激起学生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欲望,拨动学生的心弦,点燃学生好奇之火。而我们都知道,政治理论知识来源于社会实践,具有较强的生活性,而在高考中,几乎所有试题都是以时政材料为背景考察课本知识。社会热点问题涵盖面广,所以用社会热点问题来创设情景能够使学生感到贴近实际,不枯燥,有新鲜感和吸引力,也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这也是政治课为政治服务的必然要求。该方法特别适用于《政治生活》模块。
三、模拟故事情境导入
在上“依法纳税”是是这做的:小明的爸爸陈先生在昆明开了一家服装厂,生意红火。公司最近从纺织厂买回一批布,共付款5万元,经过设计和制造服装,制成的服装价值为20万元。这一天,税务人员登门(发起一系列对话)……妈妈:税款不缴行不行?税务人员:爸爸:缴了税后,过段时间会不会返还点给我?税务人员:妈妈:要不与你们领导商量下,少缴点税?税务人员:问题:假如你是税务人员,你会怎样回答他们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是思想政治课程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要求。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够运用一定的故事情境能让学生身在故事情境中轻松愉快地完成了教学内容,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布鲁姆认为“成功的课堂教学应当在课堂内创设更多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知识。”教学情境以直观的方式再现书本知识,他的形式是多样的,丰富多彩的,对于我们来说,重要的是抓住教学情境的实质和功能,正如余文森教授所言,更重要的是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有意义学习,能让我们的政治课堂真回归学生,回归生活,发挥为社会服务的功能。
导师制高中政治论文
摘要:随着近年来新课程的深化推进,国家对教育的要求也逐渐提高。教师在教学中要转变以往教师讲课学生听课的教学模式,并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辅导教学。导师制的教学模式主要是基于学生个性、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制定出不同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辅导,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此,接下来笔者就高中政治教学实施导师制的原则与流程进行分析,仅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政治;导师制;原则;流程
导师制实际上是一种教育制度,与学分制、班建制同为三大教育模式。该模式早在14世纪牛津大学就已经率先实行,其主要的特点就是促进师生关系的默契。作为学生的导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学习,而且还要指导学生生活。近年来各个高校也纷纷建立导师制,从而更好地贯彻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等教育理念,更好地转变人才培养的目标并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但是,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实施导师制也给教师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一、高中政治教学实施导师制的原则
1.尊重学生个性。实施导师制的课堂中,教师与学生不单纯是主体或者客体,二者是一种双主体的关系。在此关系下,学生也不再是被动地学习,且导师也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指导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1]。同时,在课堂上以学生作为主体,运用学生喜欢的学习方法。根据相关的调查表明,高中生在轻松的氛围下学习效果会更好,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充分运用讨论法、谈话法等方式教学,同时也可以选取教材内容中精彩的片段,或者是选择点评时鲜的访谈视频。比如说在学习世界多极化发展的趋势这部分的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与军事形势客观地分析,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看法,让学生在主观与客观的辨析中认识到世界多极化是当前国际形势最突出的一个特点。2.帮助学生规划人生。高中阶段是学生探索世界的主要阶段,也是学生形成正确三观与独立人格的关键时期。教师实行导师制时要重视帮助学生进行人生规划,引导学生确立适合自己的目标。比如说在教学实现人生的价值这部分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介绍一些伟人的事迹,如、雷锋、爱因斯坦等伟人事迹,促进学生了解他们的成功之路,从而学习他们高尚的价值观。有了这样的铺垫,学生自然而然也会受到影响,树立崇高的人生目标。3.挖掘学生潜力。政治学科是高中阶段重要的一门学科,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政治学科的兴趣,充分挖掘自身的学习优势与学习潜力,逐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高中生处于青春期,对哲学方面的问题还存在比较大的困惑,但是教师在教学中又不能将哲学方法强加给学生。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与学生“唱反调”,引导学生在激烈的辩驳中认识到矛盾的统一性与斗争性、普遍性与特殊性,挖掘学生内在的学习潜力[2]。
二、高中政治教学实施导师制的流程
选修课教学高中政治论文
一、高中政治选修课教学的现状
由于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很多高中政治选修课教学的开展不是很理想。在升学压力之下,由于高考中不涉及或者较少涉及政治选修课的内容,因此得不到教师和学生的重视,导致高中的选修课形同虚设,教师在教学中不用心教,学生在课堂上不认真听。教师在进行政治选修课教学时,总是从中选出一本比较简单的教材进行教学,对于其他几本教材则不闻不问,这种主观的选择和大范围的舍弃,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传统的政治教学多是将重点放在政治知识点的记忆上,政治选修课的教学亦是如此,教师在讲授完教材知识后,就安排学生背诵。这种单调重复的机械活动,让学生失去了学习政治选修课的兴趣,不利于学生对政治知识的理解与把握。随着素质教育理念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及新课程标准关于高中政治选修课教学的规定越发明确,对于高中选修课的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已经成为高中政治选修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提高高中政治选修课教学质量的策略
1.转变传统观念,重视政治选修课的教学。素质教育理念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但是,由于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很多教师都认为政治选修课对于学生发展没有大的作用,学与不学都是一样的,再加上升学压力,教师基本上都将政治选修课变成了学生的政治必修课教学。即使一些教师开展政治选修课的教学,也只是照本宣科、应付了事,根本无法提升高中政治选修课的课堂教学效率。想要解决以上问题,首先,教师应当转变自己政治选修课的教学理念,从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中释放出来,充分地认识到高中政治选修课是政治必修课的重要补充,对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政治素养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要将政治选修课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认真负责。其次,政治教师应当充分地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为学生讲授他们选择的不同的选修内容进行教学,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2.给予学生选择权利,从兴趣点出发开展教学。在高中政治选修课的教学中,还存在着教师大包大揽、不给学生选择权利的状况。教师在进行政治选修课教学时,不考虑学生的兴趣,总是从中选出一本比较简单的教材进行教学,对于其他几本教材则不闻不问,这种主观的选择和大范围的舍弃,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高中政治选修课主要有六个部分:《科学社会主义常识》《经济学常识》《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科学思维常识》、《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这六个部分是对高中政治必修课的拓展与延伸,对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进行政治选修课的教学时,不要武断地为学生作决定,一定要让学生自主地选择他们感兴趣的内容,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实施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政治选修课的兴趣,提高政治选修课的质量。
3.转变教学模式,联系生活,丰富选修课教学内容。提高高中政治选修课教学质量,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进行选修课的教学过程中多采用合作、探究的形式,让学生在意见的交流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更加灵活地运用政治知识解答一些问题。在进行选修课的教学时,我们可以改变过去严肃的课堂教学,让选修课堂变得轻松诙谐一些,联系生活实际、社会热点,丰富选修课的教学内容。比如在进行《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的教学中,可以联系“马航失联”事件,针对中国与马来西亚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政治敏感性。
创新教育高中政治论文
一、营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
积极向上的情感、心境和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将有效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学习,从而为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提供有利条件。假设学生认为课堂气氛很紧张,害怕说错话被嘲笑、被批评,他们就不敢大胆地发表看法、不敢畅所欲言,这就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不利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深入讨论和沟通,甚至不利于学生形成开朗、积极向上的性格,更谈不上培养创新思维。高中政治就其学科特征来说,本身就比较偏理论性,紧张的课堂气氛不仅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且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因此,高中政治教师应该注意在课堂上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尊重、欣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此外,教师还应协调课堂上学生之间的关系,鼓励学生不因为怕被同学嘲笑或者被认为出风头而抑制自己的表达欲望。教师应该仔细观察每位学生的表现,聆听每个学生的心声,深入到学生中间去。通过把创新的机会公平分配给学生并鼓励他们互相合作,尽可能地消除和化解同学之间的抵触、对立和不信任等负面情绪,引导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从而激发全班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参与意识。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学习兴趣就是学生试图掌握某项技能或者知识,培养兴趣,参加这项活动,并且具有极强的积极求知的欲望。研究显示:如果一个人找到自己最感兴趣的工作,那么他的能力能够发挥到80%以上,然而做不感兴趣的工作却仅仅发挥20%,学习也是一样。假如学生对某一个学科或知识点不感兴趣,不但会遏制学生自主求知的能动性和活跃度,而且会直接影响教学效率和质量。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绪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的重要一环。首先,善于旁征博引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方法,借用能够让学生身历其境的实例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思想政治方面的课程比较生涩、趣味性不足,书本知识与学生的思维情景往往不能取得内在统一,学生经常会发觉这样的课程比较枯燥乏味,创新就更谈不上了。比如,高中政治教师在讲解教材中的哲学知识时,就可以通过通俗的方式讲解书本知识,把一些精彩的寓言故事,口口相传的哲学道理,脍炙人口的歇后语,情意绵绵的民谣,优美动人的音乐,妙趣横生的谜语,发人深省的漫画,还有国内外比较重要的大事和社会关注度比较高的热点问题等融入教育教学过程中。让每一位学生在每节课上都有新的感受、新的发现,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思维保持长久活跃的状态,增强求知欲和大跨步的创造能力,为学生创新进步的发展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其次,设置疑问要求学生回答,鼓舞学生回答问题的勇气。“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通过回答问题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是够多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改变“满堂灌”的传统教法,擅长在每个关键时刻给学生设置问题是老师的一把宝剑,创造学习障碍和难点,从而在学生心中引起波澜,让他们思维的火花在头脑中迸发,鼓舞学生追寻真理,在自主发挥的基础上不断进步。再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养成创新和思维的习惯。上教育思想课时,教师可以融合教学内容选一个合适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这些好的学习习惯都对学生的学习会有很大帮助。只要经过精心的策划和备课,不拘于格式,大胆创新和开拓,最终使学生在课堂上迸发最璀璨的火花。
三、教导学生注重自身素质的发展
高中政治教师应注意教学模式的改革,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注重让学生在主体作用发挥的同时自觉培养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1.安排学生当次“教师”。高中政治课堂有很强的互动性,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每人当一次教师。安排学生备课,指导他们独立搜集资料、处理教材,强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每节课留出一定的时间给学生讲课,要求学生尽量在有限时间内清楚课本的教学目的、内容、重点及难点等。最后教师再进行点评和总结。通过鼓励每位学生当一次老师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记忆。2.鼓励学生课堂讨论。创新思维的两个基本特征是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高中政治教师要实施创新教育,就要注重从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出发,课堂讨论就是训练学生这两种思维的重要途径。在高中政治课堂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切磋和辩论。课堂上的讨论可以通过全班集中讨论和分组讨论两种形式展开。其中,分组讨论鼓励学生都积极发言,踊跃表达想法。通过不断鼓励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既可以训练学生的动脑能力和发散思维,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和想问题的视角,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培养解读信息能力的高中政治论文
一、引导学生全方面的看待问题进行解读
从本质上来说,高中政治课程属于文科,其中包含有大量的文字性内容需要学生进行解读,并从中提取具有可用性的信息。特别是在高中政治的材料问答题中,学生必须认真阅读问题和材料,才能够正确的作答。但是,从高中政治教学的实践来看,众多教师并没有通过政治教学培养学生信息解读能力的意识和理念,也就导致教师对此工作的不重视,没有开展相关的训练,也就无法对学生的解读信息能力进行有效提升。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全方面的看待问题,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进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信息的解读、收集和整理。例如,在解读杭州市发放旅游消费券现象这一材料题中给出如下材料:杭州市旅委宣布,从2009年3月1日起,杭州将大规模发放旅游消费券,总额1.5亿元。旅游券可在杭州七县市范围内使用,消费满40元使用10元。此举将吸引更多的旅游者,为杭州带来更多的旅游收入。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旅游业直接收入1元,相关行业的收入就能增加4.3元,旅游行业每增加一个就业机会,社会就能增加5~7个就业机会。其中,该题设立的问题是请从经济学角度对上述材料进行合理的分析。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的现代教育仍旧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又尤其体现在高中教学中。更进一步说,教师更加重视提高学生的成绩而不是能力,只是为了提高学生应对考试的手段和技巧,并没有真正想要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正是在这种错误理念的引导下,教师只看到该问题的表面,也就要求学生根据题目意思,引导学生从经济学角度对该材料进行解读和提炼。在这种背景下,学生看待问题和材料的角度和层次就受到极大限制,虽然能够更高效率的解答问题,却无法有效提高学生的信息解读能力。针对于此,教师要切实提高学生的信息解读能力,就应该抛开应试教育的错误理念,引导学生在材料分析题中更加全面的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进而提炼出更多有用的信息。具体地说,在上述材料题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从经济学角度进行分析、从政治学角度进行分析、从哲学角度进行分析。根据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学生对材料的阅读和信息解读也将发生变化。在此过程中,学生就能够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看待同一问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信息解读能力。
二、注重培养学生信息解读的方法
另一方面,通过对学生的观察与分析后得出,学生信息解读能力较低的主要原因还在于信息解读的方法不正确,无法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信息,导致信息解读的效率和质量相对较低。具体地说,当学生在面对政治材料时,虽然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认真地进行阅读,却难以在头脑中产生较强的印象,难以对材料中的信息进行提炼和整理。究其原因就在于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信息解读方法,无法进行高质量高效率的信息解读。因此,教师要提高学生的信息解读能力,就必须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正确的方法。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信息的主体,要能够有条理、有逻辑的对信息进行整理和收集。进一步说,教师必须让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进行信息解读,如把握信息的主体,了解发生了什么、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这就是有一定逻辑性和条理性的进行信息解读,既保证了信息解读的正确性,也提高了信息解读的效率。
三、充分利用小组交流学习法培养学生的信息解读能力
同时,教师也必须使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才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信息解读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对高中政治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针对培养学生的信息解读能力来制定更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而达到提高学生信息解读能力的目的。从本质上说,要提高学生的信息解读能力,也就是要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次看待问题、分析问题的意识,并从中深度挖掘更多的有用信息,进而对问题和材料进行提炼和归纳,达到信息解读的效果。由此可以看出,教师要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解读能力,也就是要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够在阅读政治材料的过程中挖掘到更多的有用信息。此时,充分利用小组交流学习法就能够达到上述目的。所谓小组交流学习法就是指教师将学生按照一定的标准或条件分为不同的小组,并为其安排一定的教学任务。在此基础上,学生就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并通过讨论和交流完成教学任务。最后,教师对整个过程中进行总结和评价,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通过小组交流学习法,教师就能够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小组中相互交流与讨论,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倾听他人的看法。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但利用团队的力量更加效率的完成了教学任务,也能够学习他人看待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能够借鉴他人的思维角度,进而引导学生能够多角度、多层次的看待问题,最终获得更多有用的信息。以下面的材料为例:某县地处资源贫乏的丘陵地带、交通也不便利。但是,他们却从相对落后的农业小县发展成实力雄厚的经济强县,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和谐社会建设的成功道路。该县政府的主要做法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制定实施“兴商建县”战略,“以工哺农,以商强农”战略,不断加大对农村的财政支持力度;“加大财政对教育、文化投资,大力发展教育、文化事业;积极推进社会保障体制建设,初步形成覆盖城乡的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开展节约资源活动,文明创建活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努力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优化了经济发展环境,促进了社会和谐发展。”此时,教师就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要求学生分析该县所履行的国家职能。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部分学生首先看到该县成为了经济强县,促进了当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履行了经济建设的职能。这是本材料表现的最为明显的地方,是一个显性的信息。此时,另一部分学生发现该县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还大力发展了当地的教育和文化事业,提高了当地人民的素质和精神,因此也履行了文化建设职能。同时,也有部分学生根据材料中指出的该县积极创建文明活动,并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因此也履行了社会公用服务职能。在此过程中,通过小组的交流与讨论,教师就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材料中的信息进行了更有深度的理解和提炼,也就对材料内容有了更有效的解读。更进一步说,单独的学生很难全方面的解读材料中的信息,很容易出现遗漏的地方。但是,通过小组交流学习法,教师就引导学生在小组中进行更高效率的解读。这就发挥了团队的力量来完成教学任务,并且能够让学生听取其他同学生的观点,能够帮助学生借鉴其他同学看待问题、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法,进而提高学生的信息解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