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研究3篇

时间:2022-06-06 02:34:15

导语: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研究3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研究3篇

第一篇

一创设良好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热情

在初二下册“正当防卫”知识点的教学中,让学生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观看案例,了解一些相关的案例,要求学生学会分析哪些是“正当防卫”,哪些是“防卫过当”,哪些是“故意杀人”,这些有何界限,如何把握。当疑问提出后,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发表了个人观点,引起积极探讨,激发了热情,形成讨论式、探究式的课堂教学环境,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锻炼。

二注重培养学生探究协作和团队精神

当今社会既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又是一个高度相互依存、合作的社会,因而既需要竞争,又需要合作。现在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平时比较缺乏与人交流,团队协作意识较为淡薄,缺少合作精神。对于作为德育对象的学生来说,要想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上生存和发展,就要学会与人合作的能力和素质。新课程强调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合作能力、合作意识和合作品质。因此,在政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适当的条件,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让学生学会了与人交往、与人共处、与人合作,掌握自己生存与发展的本能。这也是当今社会对他们最基本的素养要求。自主、合作、探究是探究性学习的一个明显特征。加强团队探究精神,需要学生在协作中去探索、经历、获取经验和知识。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在思想政治课中,探究性学习往往涉及很多实践性的问题,学生单独是无法完成的,这就需要通过合作来完成。探究性学习就提供了这样一个合作的平台,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合作,共同设计、调查、搜集资料,分享成功,整个学习过程中都必须与他人交流、合作,从而使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得到培养。

三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探究活动

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接触社会,增强交际能力,通过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中去,锻炼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的教学不能仅停留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要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观察、认识、分析、思考、解决现实生活社会中的问题,要理论联系时政、联系生活、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才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要根据课题的需要,组织学生到农村调查采访,到工厂参观访问,通过到社会中访问调查,开阔学生的视野,或请一些在社会主义实践中有代表性贡献的人到学校讲课、作专题报告。让学生多接触一些课本以外的东西,这样,在思想政治课所学的知识得到检验,得到升华,从而激发了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认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素质。开展社会实践探究活动有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品德的形成、人格的完善,通过这样的体验才能实现学生更好、更快的发展。

四探究性教学促进了教学方式的改革

迫于升学考试的压力,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多是“填鸭式”的模式,教师只需一张嘴、一支粉笔“满堂灌”教学。这样不利于学生发挥主体作用,而且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只能是消极、被动的学习者和服从者。同样,政治教师往往也只重视教学方法,高高在上,照本宣科,脱离学生实际,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这样的课堂,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也累,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高,效率自然就低下。通过探究性教学促使教师改变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也随之发生转变,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尽管学习方法多种多样,但通过探究性教学,师生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让学生的思想、意志、情感和行为方式得到展示,有机会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塑造了师生之间多种多样、多层面、多维度的沟通情境和沟通关系,让学生不再是消极、被动的学习者和服从者,而是积极、主动的求知者。总之,探究性教学培养了学生自觉学习和团体合作素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引导学生掌握政治学科教材,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现实生活问题,同时促进教师不断进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更新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与时俱进。

作者:李纬坚工作单位:福建省南靖县第二中学

第二篇

一、当前小组合作教学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1、当前的许多小组合作只是流于形式,在表面上做文章。小组合作的实质是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探究,让学生能够有所得,有所发展。但是,有些教师在进行小组合作时,没有认识到小组合作的真正目的,只是通过小组合作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对于合作的效果不进行深入研究。有时小组合作教学的课堂看似热闹,但是学生们可能并没有进行相关问题的讨论。

2、教师没有发挥出自己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作用。小组合作学习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让学生形成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但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并不意味着教师就要完全放手,对学生放任自流。教师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时要发挥好自己的作用,在学生进行讨论时要加以引导。在学生进行完讨论时,要带领学生做好总结。

二、提高小组合作效率的对策。

1、在小组合作教学中,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合理的分组是教师需要做的第一个工作。小组合作学习成功的关键与否是小组分组是否有效。在进行分组时,教师要打破原有座位的格局,按照学生的性格特征、政治水平、性别、特长等进行合理分组。每一组的成员不能太多,以6个人左右为宜。每组的成员中应该有不同特征的学生,让各位小组成员能够发挥出自己的优势。

2、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选择合作教学的内容。小组合作教学虽然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但是在运用小组合作教学时,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内容。有些教学内容经过独立思考学生就能够掌握,如何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不但不会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而且还会打击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浪费学习的时间。可见,内容的选取对合作学习也很重要。对于一些学生个人无法解决的问题宜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能够取长补短,受到他人的启发,活跃自己的思维,提高教学的质量。

3、发挥出小组个成员的优势。小组合作的目的是让各小组成员通过合作有所收获。在小组合作时,教师要调动各成员的积极性,发挥出每位小组成员的优势。各组成员中既有成绩优异的学生,优异成绩偏差的学生;既有性格外向的学生,也要性格内向的学生。如果教师不做好协调,让各小组成员合理分工,那么小组合作学习可能就成为了成绩优等生、性格外向生的学习天地,哪些成绩偏差、性格内向的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不能够发挥出自己的作用,小组合作也就失去了意义。例如:在学习《珍爱生命》这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组织一次演讲比赛,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进行准备。在小组准备过程中,各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有的负责收集资料、有的负责准备演讲稿、有的负责查找相关的演讲技巧、口才好的学生就负责演讲。通过明确的分工,各成员都积极行动起来,为各小组的荣誉贡献自己的力量,也感到了自己的能力,尤其是帮助一些成绩偏差和性格内向的学生消除了自卑的心理。各小组成员互相带动、优势互补,走到了良性循环的道路上来。

4、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小组合作的基本单位是小组,每个小组都是一个整体,要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就需要每位成员具有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但是现在的初中生合作意识较差,不知道如何去和他人进行合作。教师在教学中要教给学生如何合作、如何与他人相处。教师要让学生懂得尊重别人,当对方发表自己的看法时,要注意倾听,即使自己和他人的意见不同,也要等到别人说完之后,在说明自己的意见。在小组合作中,各小组成员要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尤其是要给予成绩偏差的学生以帮助和鼓励,和他们共同进步。政治课堂不应该是枯燥、乏味的,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小组合作来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让学生在教学的引导之下学会合作、学会交流,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的能力。

作者:李瑞珍工作单位:内蒙古凉城县四中

第三篇

一、激发学生思维,促进思辨训练

中学政治教材的重构,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在主动探究的基础上自主学习,享受知识,拓展学生的思维,尊重学生的见解,欣赏学生的个性,增强学生学习能力。例如:“2008年感天动地的抗震救灾和抗雪救灾,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神七航天员实现中国首次太空漫步,你从这些国家大事中想到了哪些,看到了什么?”“你对节能减排、‘地球一小时’关灯接力活动、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等事件怎样理解?”这些设计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火花。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身想法,多角度探究。在思想的交流和观点的交锋中,“尊重公民人格尊严权,以合理合法手段维护公民权利,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生态文明,落实科学发展观”等关键知识点会自然呈现,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扎实的训练,比死记硬背的要牢固实效。

二、弘扬人文精神,体验课堂理性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知识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远远不是课堂所能包含的。通过网络、电视等媒体了解国内外时政及社会新闻,对学生来说已经习以为常。在新兴词汇的表达与使用上,学生甚至还超过教师。如果教师继续循规蹈矩地预设课堂教学过程,那么,他们反而会成为学生的笑点。例如,类似于“中国海军护航编队赴亚丁湾海域联手国际社会打击索马里海盗、世界金融危机、朝鲜核问题”等时事政治或社会新闻,学生们都有较多的兴趣和讨论,并希望在进一步了解中获得认识提高。事实上,这些都是学生积极学习的体现。教师应通过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在学习需求的促动下自主感悟“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政治文明建设,思想道德与精神文明建设。社会责任意识”等观点。当教师和学生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学生共同搭建起以课堂为基点的学习空间时,师生交流,展开辩论,分享精彩,情理结合的课堂由此洋溢着人文气息,学生在教师引领下奔向知识的海洋。

三、关注学生情感,感受人性的品质

在初中政治课程所建构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的三维目标排序格局中,知识的掌握是基础,学习方法与实践技能的运用是保障,而学生正确人生价值观的形成和情感的升华才是核心目标。教师要善于从社会与人生舞台上积累和挖掘情感素材,帮助学生通过潜移默化的情感事件发现自身的品格优点,从而奠定人生价值观的基础。例如,通过四川汶川大地震后全国人民万众一心抗震救灾的可歌可泣的现实素材,教师引领学生在情感深处感悟党和政府关爱生命,尊重人权的动人旋律,感悟抗震英模勇救他人的高尚情怀,感悟普通民众团结互助的公民道德之光,感悟灾区同胞不屈不挠、勤劳勇敢的感人乐章,感悟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通过北京奥运圣火传递以及残疾运动员金晶等海内外华人保护奥运火炬的素材,教师引领学生感悟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的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感悟礼仪之邦中国人民的精神文明风采和高度社会责任感,感悟我国国际地位和综合国力日益提高的自豪与荣耀;……学生从这些情感资源获取感悟的过程中,不仅巩固深化了对相关知识的回顾与理解,而且逐步养成活学、活用政治的良好意识。

四、关注平常生活,开展课堂实践

在中学政治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不是追求表面上的热闹欢快,而是激发学生课堂实践的思维积极性,增强学生品德情理行合一的动力。例如,教师布置学生了解家人工作的特点,调查地区经济行业发展情况,并联系自身消费、逛街等活动参与情况,来理解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比如:有学生说电厂的组长,母亲是抄表员(国有);有学生说父亲在银行上班(国有),母亲在超市工作(私营);还有学生说爷爷奶奶在住宅小区里开了一间杂货店(个体)……在对生活与社会素材的分析探究中,每个学生都循序渐进地展开研究学习。于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分别有多种表现形式”等知识观点顺理成章地被学生掌握,显然这样的理解感悟会深刻得多。新课程改革无论在课程意识的确立还是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上都发生了变化。新课程的民主性、开放性要求教师关注学生意识、习惯、能力的培养,以教材为基础,充分利用和开发各种课程资源,教师不再照本宣科,而是重视对教材的补充、拓展,同时鼓励学生质疑,让学生在课堂的情与理的交流感悟中获得知识。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生通过创造性思维展现出实践灵性,由此享受知识学习的愉悦感和能力提升的成就感,更享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升华的自豪感。

作者:斯郦锋工作单位:诸暨市岭北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