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初中政治情理结合的思考

时间:2022-10-08 10:52:38

导语:浅议初中政治情理结合的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浅议初中政治情理结合的思考

一、激发学生思维,促进思辨训练

教师基本上是以概念和理论的讲解和分析而展开教学的,教师尽心尽力地通过类似上述这些问题,一味牵强地试图将学生的思路引向所谓“标准答案”,学生的个性理解和新颖的思考角度并不能成为理想解答,很难被认可,最后还是以要求学生熟记“标准答案”为结果,相应的,考试也以教材“标准答案”为评判标准。中学政治教材的重构,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在主动探究的基础上自主学习,享受知识,拓展学生的思维,尊重学生的见解,欣赏学生的个性,增强学生学习能力。例如:“2008年感天动地的抗震救灾和抗雪救灾,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神七航天员实现中国首次太空漫步,你从这些国家大事中想到了哪些,看到了什么?”“你对节能减排、‘地球一小时’关灯接力活动、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等事件怎样理解?”这些设计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火花。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身想法,多角度探究。在思想的交流和观点的交锋中,“尊重公民人格尊严权,以合理合法手段维护公民权利,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生态文明,落实科学发展观”等关键知识点会自然呈现,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扎实的训练,比死记硬背的要牢固实效。

二、弘扬人文精神,体验课堂理性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知识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远远不是课堂所能包含的。通过网络、电视等媒体了解国内外时政及社会新闻,对学生来说已经习以为常。在新兴词汇的表达与使用上,学生甚至还超过教师。如果教师继续循规蹈矩地预设课堂教学过程,那么,他们反而会成为学生的笑点。例如,类似于“中国海军护航编队赴亚丁湾海域联手国际社会打击索马里海盗、世界金融危机、朝鲜核问题”等时事政治或社会新闻,学生们都有较多的兴趣和讨论,并希望在进一步了解中获得认识提高。事实上,这些都是学生积极学习的体现。教师应通过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在学习需求的促动下自主感悟“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政治文明建设,思想道德与精神文明建设。社会责任意识”等观点。当教师和学生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学生共同搭建起以课堂为基点的学习空间时,师生交流,展开辩论,分享精彩,情理结合的课堂由此洋溢着人文气息,学生在教师引领下奔向知识的海洋。

三、关注学生情感,感受人性的品质

初中政治课程所建构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的三维目标排序格局中,知识的掌握是基础,学习方法与实践技能的运用是保障,而学生正确人生价值观的形成和情感的升华才是核心目标。教师要善于从社会与人生舞台上积累和挖掘情感素材,帮助学生通过潜移默化的情感事件发现自身的品格优点,从而奠定人生价值观的基础。例如,通过四川汶川大地震后全国人民万众一心抗震救灾的可歌可泣的现实素材,教师引领学生在情感深处感悟党和政府关爱生命,尊重人权的动人旋律,感悟抗震英模勇救他人的高尚情怀,感悟普通民众团结互助的公民道德之光,感悟灾区同胞不屈不挠、勤劳勇敢的感人乐章,感悟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通过北京奥运圣火传递以及残疾运动员金晶等海内外华人保护奥运火炬的素材,教师引领学生感悟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的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感悟礼仪之邦中国人民的精神文明风采和高度社会责任感,感悟我国国际地位和综合国力日益提高的自豪与荣耀;……学生从这些情感资源获取感悟的过程中,不仅巩固深化了对相关知识的回顾与理解,而且逐步养成活学、活用政治的良好意识。

四、关注平常生活,开展课堂实践

在中学政治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不是追求表面上的热闹欢快,而是激发学生课堂实践的思维积极性,增强学生品德情理行合一的动力。例如,教师布置学生了解家人工作的特点,调查地区经济行业发展情况,并联系自身消费、逛街等活动参与情况,来理解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比如:有学生说电厂的组长,母亲是抄表员(国有);有学生说父亲在银行上班(国有),母亲在超市工作(私营);还有学生说爷爷奶奶在住宅小区里开了一间杂货店(个体)……在对生活与社会素材的分析探究中,每个学生都循序渐进地展开研究学习。于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分别有多种表现形式”等知识观点顺理成章地被学生掌握,显然这样的理解感悟会深刻得多。新课程改革无论在课程意识的确立还是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上都发生了变化。新课程的民主性、开放性要求教师关注学生意识、习惯、能力的培养,以教材为基础,充分利用和开发各种课程资源,教师不再照本宣科,而是重视对教材的补充、拓展,同时鼓励学生质疑,让学生在课堂的情与理的交流感悟中获得知识。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生通过创造性思维展现出实践灵性,由此享受知识学习的愉悦感和能力提升的成就感,更享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升华的自豪感。

本文作者:斯郦锋工作单位:诸暨市岭北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