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市场收益成本研究论文

时间:2022-09-10 04:45:00

导语:证券市场收益成本研究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证券市场收益成本研究论文

摘要:政府强制力是使证券市场产权明晰,并且使得证券市场顺利运行的重要保障。因此从成本收益角度来考虑政府行为在证券市场的效率是极其必要的,也说明中国政府在证券市场的行为效率以及政府在证券市场的行为指导。

关键词:证券市场;政府行为;成本收益

证券市场是市场经济中重要的投融资市场,为零散的社会资金转化为经济发展的资本提供了主要的途径。从证券市场的组成各方力量对比来看,一级市场上融资方的上市公司处于绝对优势地位,二级流通市场上不只是上市公司,作为各种形式运作的大资金相对于一般小股民来说也处于绝对优势地位。无论是上市公司向政府的寻租力量;还是作为整体的上市公司相对于广大零散的股民在讨价还价的时候的规模优势;或者信息不对称方面的巨大差距,都会导致这样的结果:如果股票市场完全由市场机制调节,将使得本来基于明确的股票产权应该获得收益的股民,却由于上市公司或者进入股市运作的大资本所有者的机会主义行为的大量出现,被损害作为资金投入主体的权利。

因此证券市场需要国家政府行政力的介入。这是因为产权虽然是一种存在于经济主体之间的私人契约,但是产权明确的主体之间的任何大规模的经济交易都需要第三方的参与,保证产权能够被强制施行。政府正是合适的强制角色,利用它合法的使用暴力的权利以及信息等方面的优势保证产权的明确与实施。但是国家的引入一方面保证了产权得以实施,另一方面国家的介入又容易导致产权的残缺,可能导致无效的产权安排和经济的衰落,产生了所谓的“诺思难题”的问题。(政府作为制度博弈的主体一方在交易费用和竞争约束的条件下要使自己的资金最大化的所有权结构和降低交易费用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体制两个目标之间做出选择时,存在着持久的冲突,称为诺思难题)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展示出多样性、创新性和复杂性,在证券市场展示得尤其突出。我国证券市场和西方国家的一个很大的不同在于我国证券市场主要由政府主导产生和发展,所以政府正视自己在证券市场的发展与健全过程中的作用并且摆正位置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尤其重要。

1政府在证券市场制度完善过程中的作用

政府通过制度创新在动态变化过程中不断界定和明确产权,形成关于创新的激励机制,降低证券市场上的各种机会主义的可能性,最终降低证券市场的交易费用,解决证券制度的不均衡问题,并且增加证券市场中信息的透明性,减少证券市场未来的不确定性。通过证券市场的有效发展来达到提供国民经济必需的资本供应这一建立证券市场的基本目的。

2我国证券市场的独有特点

(1)我国证券市场在初期建立的目的就是为了国有企业解决资金、体制方面的困难,同时由于政府管理部门在新的复杂的市场环境改革过程中,对于这一市场的准入规则的制定很不规范。其中股权分置的尴尬境地使得中国证券市场的产权极不明晰。上市公司利用股票市场圈钱挥霍而不是利用市场资本来推动产业发展的机会主义行为甚嚣尘上。

(2)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证券市场经济体制虽然基本完成,但新型的证券市场关系尚未完全建立,政府对证券市场的管理很多依靠超经济手段。极容易造成政府官员的权力滥用,导致证券市场信用的缺失。例如对于证券市场中特别处理板块的股票有目的的价格操纵引致盲目追涨的这样非理性的市场行为层出不穷。

(3)我国证券市场政策的多变性也使得市场主体无所适应。目前中国证券市场方面的很多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缺乏稳定性,是因为我国的证券市场发展独特环境所造成的。政府行为所引致的股票市场的不正常波动,从2000年到2005年将近5年多的时间里,中国股票市场的出现的非正常萧条就可见一般。

3中国政府在证券市场中的收益及交易成本考虑

3.1政府在证券市场的收益

将政府作为股票市场投融资双方以外的第三方参与人考虑进证券市场的内部主体里,政府收益一方面体现在市场行为带来的基于印花税收等费用上的财政收入,另一方面体现在使宏观经济目标在证券市场方面得到实现和保障,即通过资本的顺利积聚、流畅运转从而达到推动经济平稳增长,增加社会福利的目的。最后证券市场的成功运作也会提升政府形象,增加政府执行力的力度和可信度。

3.2政府关于证券市场政策的成本分析

(1)研究、建立、针对股市的政策法规,实施运行并加以监督以及实施惩罚行为的各种费用是我国政府在证券政策方面的交易成本的主体。

(2)证券市场建立和完善过程中的政府一些不当行为对政府公信力的负面影响是我国政府在证券市场政策方面的交易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府有时不是为了经济利益,而有可能为了政府稳定、个人权威也会有非优化的制度安排发生。而意识形态、集团利益冲突、社会科学知识的在我国暂时的局限也会使政府难以提供有效的制度安排。另一方面证券市场变化对于其中的广大股民有很大的经济利益关系,而且随着中国证券融资市场的不断成长,加入其中的股民越来越多,例如2007年中国股指不断上涨的过程中,从3月份到6月份新增股民人数每天都会超过几十万。更重要的一点,中国投资途径缺乏多样性,我国很多股民用于股市的资金占据个人家庭收入积蓄中较大的比例。因此政府行为的不规范而导致的股市非法行为的出现会引起较大的社会财富的再分配。会导致公众降低对政府的信任,危及统治者的统治根基。

我国证券市场上的政府的不当行为对于政府公信力的负面影响大大增加了政府在政权市场的政策制定、执行方面的信用成本。

(3)由于证券市场不完善而存在的政府的过度干预除了政府失灵导致的市场混乱,也会增加政府无效行为的办公费用。这也是目前我国政府在证券市场方面的额外执政成本。4中国政府在证券市场制度建立、完善过程中减少交易成本的主要措施

(1)利用国家制定法规执行法规的基本职能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证券市场。

在证券市场建立初期。中国证券市场照搬其他国家的经验,在股票市场实行T+0交易模式。(当天买入股票可以进行当天卖出的操作)运行过程中导致了大量的非理性行为,使得和证券市场关联的社会和家庭产生动荡。基于这点。政府积极改变了中国股票市场的操作模式,将T+0模式改为T+1模式,即改为当天买入股票必须第二天才可以参与交易的规则。同时,采用涨跌停板限制,即股票当天涨跌幅一般不可以超过百分之十。保证了中国证券市场稳定运行,安定了投资市场的人心。

(2)针对中国证券市场股权分置的根本顽疾积极提出股改解决方法。

中国证券市场从一出生就存在的根本痼疾——股权分置,中国政府一直积极寻求解决途径,经过几次股改方案的提出和试验,在2005年寻找到了由单个公司各自进行大小股东商议解决补偿方案,并最终实现股权分置问题的方法。这一决策被认为是中国股市的重生。一旦股改全部完成,会大大推进中国上市公司产权的界定。为上市公司的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等法人活动奠定了基础。政府最终也将从政企不分的泥潭中脱身出来,减少过度干预公司治理所引起的社会成本。

(3)治理证券市场信息不完全,加强信息监理,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增加国家公信力。

公众证券市场应该拥有公共信息知情权。及时了解与自己利益相关的信息,公众才能趋利避害,在证券市场里作出正确的选择。不只是可以保障一般投资者的权益,也是使得投资流向合理,达到资源合理配置的必要条件。中国政府不断加强对于证券市场的各种信息的披露监管。对历史信息,公开信息,以及内幕信息的披露增加了规定和惩罚性措施。例如2007年就制定了没有特别重大消息或者实际重大经济行为的股票如果连续上涨或者下跌三天就要停牌一个时等规则。

(4)政府致力于小政府、大社会特点的中国证券市场新格局。

中国证券市场的政府行为日益从直接干预变为间接调控。更多采用政府信息引导、金融政策和货币政策杠杆等市场工具进行证券市场的调节。一方面减少政府过渡干预证券市场的菜单成本,一方面采用市场自我配置功能产生市场经济效益。始于2005年的中国股改就使得中国股市里需要国家每年花费很多精力和资金去监督治理的大股东侵占上市公司资金问题得到有效而快速的解决。这就在于国家积极引导的股权分置问题的解决使得大股东为享受股票全流通的权益,主动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各种办法,类如以股抵债、以资抵债。又例如2007年6月的利用提升股票交易印花税的手段使得股市过热得到有效控制。体现了中国政府顺应市场需求,有效利用经济杠杆,节约社会成本和国家执政成本的成果。

因此,中国政府在证券市场从自身成本收益出发做到真正的公平公正是极为关键的。必须做好制度性建设,解决建立过程中存在的制度性矛盾,做好规范的稳定性管理,保证信息公开透明,制定好各项游戏规则。只有这样,才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中国证券市场长期存在的问题和不断出现的新问题,达到健全证券市场,促进市场资本良性循环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卢现祥.西方新制度经济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6.

[2]奥利弗·E·威廉姆斯著,张群群,黄涛译.反托拉斯经济学——兼并、协约和策略行为[M].北就: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3]诺斯.中译本.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4.

[4]科斯,诺斯.财产、产权与制度变迁[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1.

[5]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4.

[6]张维迎.产权、政府与信誉[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