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期权制度论文

时间:2022-04-02 10:09:00

导语:股票期权制度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股票期权制度论文

内容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社会中长期激励制度的潮流日益强劲,股票期权激励机制逐渐成为全世界经济迅猛发展不可缺少因素之一。本文就股票期权制度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从其优势、局限性、障碍三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股票期权制度优势分析局限性分析障碍分析

股票期权制度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优势分析

股票期权制度是协调股东和经理人员根本利益的办法。股东的目标和经理人员的目标不完全一致。股东的目标是使企业财富最大化,千方百计要求经营者以最大的努力去完成这个目标。为了保持高级经理人员的稳定,驱动他们除了保持一个良好的声誉和业绩之外,愿意承担一定的风险,不断地为股东博取更大的财富,只能利用股票期权激励给他们带来可能的高收益,分享股东一部分剩余索取权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实践证明,股权激励是协调股东和经营者根本利益的方法。

有利于不断吸引和稳定优秀管理人才。股票期权制度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远比现金大。股票期权是一种长期的激励方式,有助于在优秀人才与企业之间建立一种资本纽带,构建休戚与共的战略协作关系。一方面,股票期权制度可以比较客观地体现人才的人力资本的价值,它创造性地以股票升值所产生的差价作为企业对人力资本的补偿,使优秀人才的利益与企业利益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保持密切的联系,不仅能避免人才流失,而且能吸引更多的人才流入。另一方面它能够把自己的所得与贡献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使人才有一种事业上的成就感。此外,股票期权制度还通过设定有关的限制性条款而稳定人才队伍。另外,股票期权制度已经成为许多高科技公司招聘人才的一个“秘密武器”。

以股票期权做激励减少了企业的现金支出,节约大量营运资金,改善财务状况,使激励成本在激励强度相同的情况下降低到最低。股票期权是一种非现金的激励方式,是建立在公司收益实现基础上的未来的市场化收入预期。这种收入由证券市场提供,是“公司证券,市场签单,自己买单”。在实施过程中,公司始终没有大规模的现金流出。期权持有者通过行使权利可以获得相当可观的报酬。行权以后,企业的资金会增加,这有利于降低资产负债率,改善企业的财务状况。

股票期权制度有利于提高效率,减少非对称信息,降低委托——成本。企业的所有者与经营者分离,使现代企业形成一种委托——关系。由于委托人与人目标函数的不一致和信息的不对称,人会产生两种行为倾向——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这两种行为倾向和隐性成本很可能是由于激励缺失、激励不足造成的。采用股票期权制,可以使经营者转化为“准所有者”,作为“准所有者”,他会努力使自己的目标与委托人的目标一致避免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

股票期权是一种长期激励机制,有利于克服经营者的短期行为。经营者的短期行为是指在有限的任期内和传统薪酬不足以反映其贡献的情况下,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而损害企业的长期发展的行为。股票期权制能把经营者个人的利益与企业的效益紧密地联系起来。经营者以固定的价格购买本公司一定的股票,在一定的时间内,比如6年,你不能卖掉它,6年之后才可以出售。在经营人员共同努力下企业利润增长了,股价上升了,股东和经营者都会受益。如果企业前景不好,出现了亏损,股价就会下跌,这里有很多原因,其中有经营者的责任,经营者也不能从股票期权行权的股票差价中获利。所以,经理人员在股票期权制下,在涉及企业并购、重组、长期投资、技术开发等重大战略问题的决策时,不能采取短期化的决策行为,只能着眼于企业的未来,关注企业的长远利益。短期的经济增长对经营者的股票期权不会带来实质性利益。而且在股票期权制度下,经营者在离退休后仍会继续拥有公司的股票期权,会继续关心企业的长远发展,会继续享受公司股价上升带来的收益。不管从哪方面看,经营者只有致力于公司的长期发展,才能享受到股票期权真正的利益。

股票期权制度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局限性分析

由于股票期权本身的局限性和我国经济的特殊环境,其有效实施和作用的发挥受到一定的限制。

股票期权造成了企业利润的虚增。股票期权不涉及企业的现金流出,会计上不作为费用冲减利润。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允许企业采用内在价值法或者公允价值法确认和计量股票期权。采用公允价值法,企业要确认期权费用;采用内在价值法,只要期权认购价高于或等于授予日的股票市价,期权费用为零。大多数美国企业都采用内在价值法,这样企业的利润普遍被高估,股票价值存在泡沫。利润高估从短期看造成股价上杨,经营者由此获得“价差”好处,这种好处不利于投资者真正地了解企业的真实价值。从长期看,由这种高估造成的经济泡沫一旦破灭,必将给投资者造成极大的损失。

股票期权造成了股价与经营者行为的背离。股票期权制度激励经营者创造性的努力工作,使企业业绩提高,股价上扬,经营者通过“行权”获得收益。但是,股价不直接反映经营者的行为。经营者创造性努力工作的行为受一些不被他控制的随机事项影响。如果股价是由于经营者不可控因素造成上下波动,就会发生股票期权的激励不当,激励约束作用不能有效地发挥。

股票期权强化了经营者的风险回避程度。经营者管理企业的财务目标是追求企业价值或股东财富最大化。股票价格代表了企业价值(股东财富)。企业股价受外部环境和管理决策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从经营者可控制的内部因素看,股价的高低取决于企业的报酬率和风险。企业的价值,与预期的报酬成正比,与预期的风险成反比,报酬的增加是以风险的增加为代价的,而风险的增加将会直接威胁企业的生存。在经营者的薪金总额中,期权所占比重较大。如果企业的盈利水平下降,股价下跌,经营者股票期权的溢价收入将减少,经营者的物质财富也大幅减少。所以经营者总是“风险厌恶”的,避免风险投资和风险决策,结果使一些具有较高预期回报率的投资项目有可能被拒绝。所以说实施股票期权,强化了经营者的风险回避行为。

股票期权造成不同类型企业激励效果不同。在资本市场上,不同类型企业的股价表现不同。企业所处的行业不同及所处的经济周期的不同发展阶段都会对股价产生不同的影响。处于高新技术产业或成长期的企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其营业收入和利润的增长幅度都明显高于市场的平均水平,其股票具有成长性,有很高的投资价值,容易受到投资者的追捧,股价会有大幅上升;而处在夕阳产业或衰退期的企业,其营业收入和利润都明显低于市场的平均水平,会受到理性投资者的冷淡,股价上升的可能性很小,股票投资价值不被看好。股票期权对前类企业激励效果较大,而对后类企业激励效果较小。因为前类企业的经营者的努力能够推动股价的上升,股价也能够很容易反映经营者的经营水平和努力程度;而后类企业的股票不容易反映经营者的经营水平和努力程度,经营者再努力,股价难以提高。

股票期权制度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障碍分析

观念意识障碍分析

我国绝大多数企业员工薪酬都是由固定工资和奖金组成,实行的是传统工资制。长期以来,国有企业的经理是有行政级别的国家干部,没有形成独立的经理阶层,更没有经理人市场,没有把经营者作为特殊的人力资本看待,没有享受因经营发展带来的部份净利,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支配权全归股东,建立以人力资本产权理论为基础的股票期权制度无疑会受到传统观念的抵制。

股票来源的障碍分析

一个企业要实施期权计划首先要储备一定数量的股票,以备期权持有者行权时使用。在国外,股票期权所需股票的来源主要有三种途径:一是公司的留存股票(即库存股);二是定向增发;三是二级市场回购。但在我国目前的证券法律体制下,不准许上市公司从公开发行中预留股份,同时定向增发也没有相应的政策,从二级市场回购同样被禁止,比如《公司法》第149条的规定:“公司不得收购本公司的股票,但为减少公司资本而注销股份或者与持有本公司股票的其他公司合并时除外。公司依照前款规定收购本公司的股票后,必须在十日内注销该部分股份,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办理变更登记,并公告。”鉴于我国现行证券法律的规定,试图实行股票期权计划的企业就“无股可期”。

资金来源的障碍分析

股票持有者是否有足够的资金购买期权,是实施期权计划的一个关键问题。在西方国家中,股票期权的行使一般有三种方法:现金行使、无现金行使和无现金行使并出售。后两种方式为无现金行使方式。对于现金行使,美国公司一般可以为期权获受者在其行权时提供包括贷款支付、延期支付等财务支持。目前我国企业期权获受者一般缺乏大额期权的行权支付能力。

企业内部监管不规范障碍分析

股票期权制度内部监管不规范是能否有效而公正实施股票期权制度的重要因素。在国外,一般通过三个途径来建立内部监管制度:独立董事制度、独立监事制度、独立薪酬委员会制度。目前我国现行的公司内部监管混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没有明晰的产权边界,“三会”不能进行相互制衡,使期权计划在实施过程中产生非公现象,导致反向激励,为此必须加强和健全期权内部监管制度。

资本市场的障碍分析

运作良好的资本市场不仅使股票期权流通方便,也为检验公司业绩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客观手段,更能通过市场的监督机制迫使企业经理改善公司经营状态。在一个有效的资本市场中,由于个股价格能够反映该公司未来盈利能力,由此形成了对高层经理人员业绩的度量评价功能。英美公司普遍运用了资本市场的这种度量评价功能,通过股票期权计划对经理人员进行长期激励。但国内资本市场问题重重,股价虚升,经常出现大幅波动,与上市公司的预期盈利脱离了关系,使得股票市场丧失了对经理人员的评价功能。这种资本市场的无效性会使期权计划在实施过程中产生非公现象,使长期激励作用丧失。

总之,我国目前尚不完全具备实施股票期权的条件,但这并不代表我们不能进行这方面的理论探讨和实践尝试,我们应在完善应用环境的同时,用规范试点的方式,有步骤地推广股票期权制度。

参考资料

⒈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课题组,人力资本,《优先购股权的理论基础》经济研究参考,2001年13G—2

⒉长春税务学院会计系,曹晓雪,《经营者激励性股票期权——我国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约束问题探索》

⒊张剑文著,《公司与股权激励》,广东经济出版社,2001年9月第1次

⒋华东政法大学,王银凤、刘和平,《一种有效的长期激励机制———谈谈股票期权在企业中的应用方式》

⒌余伟贵(湖南大学经济研究所),《实施股票期权制的制度障碍与对策研究》,中国财经信息资料,2002年7月24日

⒍陈佳贵等,《国有经营者的激励与约束——理论、实证与政策》[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年

⒎孙永胜、牛成喆著,《经营者股票期权激励制度——基本理论和会计操作》,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8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