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风险诱因和防范
时间:2022-07-12 09:46:25
导语:金融风险诱因和防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早在2012年时,我国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便强调,坚决避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并在日后的经济会议中频繁指出,要控制地方性财务风险出现的概率,高度重视我国金融与债务风险问题。故此,深入研究其发生诱因,并提出解决对策,提升我国金融风险防范能力。
一、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诱因
(一)系统性金融风险综述。早在20世纪70年代时,系统性金融风险一词便已经登上历史舞台,其基本特点包括:传播性广与破坏性大。所谓传播性广,即该种风险一旦发生,将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至各类机构,甚至波及到与之看起来毫不相关的第三方经济。而破坏性大,即指该类风险一旦发生,将造成一家甚至多加大型机构发生破产,倒闭风险。由于传播范围广,一旦发生将造成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发生。除此以外,系统性风险涵盖众多领域,且引发该危机的实体机构可能恰恰就是金融机构本身。由于传播的特殊方式,使得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均受到牵连,最终引发大规模的整体环境危机现状。(二)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诱因。金融风险在客观角度而言,具有较高的可控性。但仍旧需要分析其较为突出的风险点,针对诱因,进而提出综合防范路径。其一,在宏观角度来看,经济呈现上升趋势,但在增长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反复的现状。我国经济在总体条件来看,仍旧处于转型阶段,且经济调整的阵痛仍旧在持续中。众多改革成本对经济总体增长造成一定影响,需要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来促进经济进一步增长。但在全球金融化程度来看,世界主要经济政策外溢现象越加突出,进一步增强了金融市场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可能[1]。其二,由于监管力度的不断增强,混业经营矛盾进一步增加。当前,众多金融机构实现了集团经营模式,造成较为复杂的金融体。在微观角度来看,风险传递的可能性进一步增强。若微观风险无法及时处理,将瞬时传导至其他环节,造成联动效应,甚至引发大型的系统性金融危机。其三,股市等风险仍在积累,虽然经过一定的努力,我国资本市场的实体经济服务具有较大改善,但众多弊病仍旧无法彻底摆脱,克服。而经济结构的调整与变化,导致股市风险也呈现上升趋势,在高风险运行的轨道上,资本市场爆发金融风险的可能性无法被排除。
二、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范路径
(一)以预警系统技术防范金融风险。该技术主要基于资产负债表中的有关数据,股票、债券市场数据,以及多市场数据来建立的有关模型。在资产负债表的模型中,利用综合指标法,通过银行研究资产负债表,进而分析风险。银行的双边资产负债敞口,以及银行网络结构中,可对破产量、预期损失等有关信息进行衡量。而利用股市与债市数据对系统金融风险进行测量的过程中,多采用时间序列进行。对传统VaR度量等有关模型的修正,进而实现对风险的测量。在多市场数据模型中,常利用函数的灵活性捕捉变量之前的线性与非线性关系,实现对金融风险的防控目的。(二)坚定实现供给侧改革。当前金融结构体系较为复杂,产品体系变幻莫测,交易方式呈现信息化,开放化。因此,必须时刻坚持对金融界的监管,完善各监管机制,强化监管综合体系。改变混业经营、分业监管的状态。与此同时,有必要加强综合性金融监管力度,并加快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实现金融信息系统全面监管之目的。深化金融体制的变革,强化供给侧金融体制的改革[2]。(三)优化经济渠道。鉴于我国多层次的资本市场现状,应扩大直接融资渠道,时刻坚持法制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实体经济渠道,努力实现资源配置,以资本要素有序流动,强化供给侧改革为基本目标,促使大众共同创新出新的贡献。确保所有金融与证券回归实体经济,并对市场进行监管,严格管制操控股票的行为。积极引导外部资金进入市场,但需要加强管理与监督,保证资本市场的顺利实施与改革。(四)加强财政的正确引导。主要利用税收与财政投资、补贴、信用等方式对经济发展与运行进行调节。财政的主要目的便是确保经济的稳定增长,但无法承担经济增长中出现的各种风险。由于金融危机中的最后承担者基本为政府,因此政府应对金融运行状况、经济增长态势时刻观察与监测,并努力发挥其监督管理职能。在宏观防范金融危机角度来看,最主要的财政手段主要表现为扩大财政投资,增强投资者信心,并稳定市场。在以往金融危机中,主要的财政手段便是对特性对象给予一定补助,进而促使经济正常运行。以该种方式防范金融风险的过程中,强调财政支出、补贴的方式对经济、消费结构、分配结构等方面进行直接调整。财政支出的主要优势表现为提升资金的流动性,对流动性风险加以防范。且迫于财政主要的目的,即实现经济增长,必然要增加财政支出,刺激经济正常运行。若处在财政赤字状态下,将导致投资无回本,财政风险金融化现状出现,引发新一轮的财政风险。(五)以金融方式对风险进行防控。中央银行利用货币政策,调节货币的供给量对经济进行控制,如信贷政策、利率政策等。但并不能直接作用于对象,需要以货币政策方式,中介目标等各种方式间接的作用于对象。中央银行需要对金融风险有着宏观的了解与分析,再进行防范与处置。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范工作更加重要。宏观审慎管理方式被众多国家使用,成为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手段。即在宏观角度、逆周期角度等方面,对金融危机可能引发的传染性风险加以防范,维护金融体系的相对稳定性。宏观审慎管理手段中,主要表现在增加金融体系的稳定性方面。对金融信息进行动态监测,评估与预警,继而实现对金融风险的全方位防范。
综上所述,在新经济不断出现的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中,需要克服重重困难,避免走老路。对新型产业特别关注,根据地方是情况对经济加以监管。在金融机构中,坚持风险管理与评价标准双向实现,避免出现“坏账”,确保及时防范金融风险。
参考文献:
[1]沈悦,李博阳,张嘉望.系统性金融风险:测度与时空格局演化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7,32(12):42-51.
[2]沈悦,逯仙茹.系统性金融风险:来源、最新研究进展及方向[J].金融发展研究,2013(08):35-39.
作者:郭晓燕 单位:中国人民银行涟源市支行
- 上一篇:金融衍生工具在财务管理的应用
- 下一篇:普惠金融指标与监管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