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职称的实际性促进生产力发展论文
时间:2022-10-13 10:29:00
导语:技术职称的实际性促进生产力发展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本文针对我国技术职称制度实施中的现实情况提出了技术职称的真实体现问题,论述了技术职称的概念及技术职称的真实体现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分析了在职称评定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的原因。指出这些问题的存在会造成技术职称的不真实。对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指出改革现行的职称评定制度的关键是应建立一种有效的运行机制来实现技术职称的真实体现,形成一种能上能下的竞争机制,人才激励机制,并提出了建立这种机制的途径。
【关键词】技术职称;职称评定;科学技术;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其实现离不开科技人员的创造性劳动。技术职称作为对科技人员的创造性劳动和工作能力的标识,以及对科技人员工作报酬的衡量尺度,自然对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有着重要影响。回顾这十几年来我国技术职称制度实施的具体过程。认真思考每一个人所获得的技术职称与其具有的能力和所从事的工作是否具有一致性,亦即技术职称是否得到了真实的体现,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应当指出,我国大批的优秀科技人员获得了高级技术职称,对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有相当多的人获得了高级技术职称却不具有履行高级技术职称职责的能力,不从事与高级技术职称相适应的工作。只不过是图有虚名雨已。不能否认这种现象在相当大的范围内存在。这种现象的存在,对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产生了不利影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在新的世纪,我们正面对世界经济和科技前所未有的大发展,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因此,深入研究如何使技术职称得到真实的体现,以推动我国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使我国经济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一、技术职称与生产力的发展
技术职称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从而也会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我们首先应该对技术职称的概念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面明确技术职称的真实体现是如何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促进作用的。
什么是技术职称?技术职称是科技人员所从事的专业技术工作的一种职务名称,应具有如下特点:
1)技术职称反映专业技术工作的复杂程度。不同级别的技术职称代表不同复杂程度的专业技术工作。
2)技术职称是科技人员的能力标志。科技人员所获得的技术职称,同时反映其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所具有的能力。
3)技术职称具有一定的工作时效性。具有这种职称。应从事相应的工作,若不从事此项工作,即使具有相应的能力。也不能拥有相应的技术职称。
技术职称不同于学位。学位是曾经受过的教育训练和科学研究的经历所达到的学术水平的一种证明、一种标志。是过去时;技术职称是与目前所从事工作紧密相联系的,是现在时。比如说某人获得了博士学位,是教授,退休之后不搞科学研究,不培养研究生就不是教授了,只能说此人曾经是教授,但其仍然具有博士学位。对于具有同样学历的人来说,只要其学业成绩合格,就可以取得相应的学位,但并不是取得同样学位的人将来都要具有同样的职称。一般来说,获取学位是为今后获取专业技术职称。从事相应的专业技术工作奠定知识基础。获取的学位愈高,今后取得高级技术职称的机会愈大。但由于从事高级技术职称工作的复杂性,并不是所有获得高学位者都能够胜任高级技术职称,但也不是说,高级技术职称者必须具有高学位。因此,高学位既不是高级职称的必要条件,也不是高级职称的充分条件。在发达国家的高等院校,虽然大多数的教授都具有博士学位,但也不乏具有硕士学位的教授,而具有博士学位者没有教授职称却在教授手下做科学研究也是很正常的事。
正确认识学位与职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是处理好职称问题。使专业技术职称能够得到真实体现的前提条件。所谓技术职称的真实体现,就是要将技术职称的上述三个特点体现出来。
其核心是获得什么技术职称就必须从事相应复杂程度的专业技术工作,履行相应的职责。只有保证职称的名符其实性,才能大力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与进步。技术职称特别是高级职称的真实体现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两方面:
1)对培养高素质科技人才有促进作用。技术职称的真实体现就是要求人们有真才实学。这就会促使人们真正把接受教育的过程作为一种获取知识和提高能力的过程,而不仅仅是为获取文凭或学位。文凭或学位是受教育者达到一定的知识和学术水平就可获得的。因此,受教育者在获得文凭的要求之上,仍有很大的素质与能力的提高空间。受教育的目的仅仅是为得到文凭,还是为了获取知识,对受教育者自身的能力与素质的提高会有不同的效果。仅仅为得到文凭而受教育者,会想方设法使自己“成绩合格”,不会为学习知识而付出实实在在的努力。技术职称的真实体现,不会使混文凭者在工作中得到实惠反而会由于其能力低而被淘汰,这就会促使每一个人为获取知识而接受教育,十分珍惜学习时间,刻苦努力,使自己的能力与素质得到尽可能大的提高。因此,技术职称的真实体现对科技后备人才素质的整体提高有促进作用。从而为我国科技发展奠定良好的人才基础。
2)对在职科技人员有激励作用。技术职称的真实体现就是要使每个人从事与自己的能力和水平相一致的技术工作,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工作中每个人必须尽职尽力,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取得相应的成果。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与水平。自己的能力提高了,有能力胜任高级职称的工作,就可以去竞争高级职称;而获得高级职称者,若不能很好地履行其职责,就应该让位,让能够更好地履行职责的人上来工作。这种能上能下的竞争机制的形成,会激励每一个人在工作中开拓刨新,积极进取,多出成果,使科学技术得到快速发展。
二、技术职称的不真实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如前所述,若获得了技术职称,却不履行相应的职责,不干相应复杂程度的专业技术工作,就是技术职称的不真实。我国这十几年来技术职称的施行,其重心主要体现在职称的评定上,而基本上没有放在如何保证履行职称的职责上,从而产生了比较普遍的技术职称(特别是高级职称)不真实的现象,出现了如下一些问题:
1)职称的评定权在上级部门组织的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专家对被评人员了解甚少。有的专家甚至对被评人员所从事的专业并不熟悉,只是看其报送的材料是否满足文件所规定的条件。这就使得职称评定成为一种根据已经成文的条条框框进行的机械评审。如高校职称评定委员会中的评委由某些专业的知名教授组成,因而与被评者同一专业的只是个别评委或者没有该专业的评委,但每一位评委都有权提出是否同意其晋升职称的意见。
2)由于职称重在评审,因而人们就把精力放在如何获取技术职称(俗称上职称)上,至于履行相应的职责就成了弹性很大的软要求,甚至根本就没有什么要求,上职称之后与之前干的工作没什么区别。这就使得技术职称不能代表所从事工作的复杂程度,高级职称成为一种荣誉、一顶桂冠。只要具有一定的学历。每一个人都要晋升高级职称,否则面子上不光彩,经济上受损失。搞专业的人员要评职称,不搞专业的人员也要评职称。
专职行政人员具有高级职称已是很普遍的现象,甚至非专业人员比专业人员上职称更容易。这种现象使职称变味、庸俗化,完全失去了职称原来的意义,也严重挫伤了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3)上高级职称的关键是要满足评定职称的文件所规定的条件。这些条件重在考察被评者的学历、工作及科研等方面取得的成绩。而这些条件规定的是否科学合理,就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因此,文件所规定的条件几乎是年年在变。总趋势是条件愈来愈严,要求愈来愈高。但是,人们总能找到相应的应付办法,只不过是难度变大而已。现试就下述几方面作一扫描:
学历条件。晋升高级职称,一般要求具有不低于大学本科或相当于大学本科的文凭。由于要的是文凭。因而就出现了混文凭甚至从造假者手中购买假文凭的现象。可以说假文凭的巨大市场与此有很大关系。函授虽然是一条使在职低学历者提高自身素质与能力的重要途径,但也不能否认,确有许多人参加函授的目的就是为了评职称而弄文凭。函授对学员的学习要求把关不严,使混文凭变得容易。现在甚至出现了部门与某某大学联合办研究生培训班的现象,成为一种专为获取高学历文凭的商业行为。虽然国家有关部门明确表明这种培训班不能作为一种学历教育,使这种文凭不能成为国家承认的“全国通用粮票”,但却是本部门承认的实用“地方粮票”。‘科研方面。高等学校晋升高级职称,要求要有通过省级以上鉴定或获奖的科研成果,在一定级别的刊物上发表的足够数量的文章。国家级出版社出版的著作或教材等等项目中的几项。
可以说这些都是上职称时的硬要求。但这并非没有空子可钻。
由于科研成果往往是由多人合作取得,因而同一科研成果对多人评职称有效应该说是合理的。可是这同时也使混科研成果的人有空子可钻。有的人根本没有参加此项科研,却可成为此项科研成果的获得者,关键是要找到关系,署上自己的名字就可以了。至于发表文章,由于是看文章的数量,因而就出现了找关系发表文章的现象,有的甚至连文章都不是自己所写的。可以说有相当数量的已发表的文章,仅仅是在评职称时凑数而已,除此之外无任何意义。
工作表现。这一项是评职称时公认的软指标。有时要加上晋升职称必须达到几个年度优秀或先进工作者等“硬指标”。但这些指标也可以得到有效的“软化”:评选时首先考虑今年谁上职称,就优先将谁评为先进或优秀,以使其能顺利过关,使评优工作失去了原有的真正意义。
4)由于上述原因,高职称人数就不可能用所谓的“评审条件”得到有效的限制,因而只能采用给各单位分配指标的办法来予以控制。此外,高级职称的要求也不平衡。如象高校这样的高学历集中的地方,评审条件相对要高得多,例如要求有科研成果和已发表的一定数量的论文等。而在有的单位,要上职称者若没有已发表的文章,可以临时写文章送交有关专家评阅,只要专家签署“该论文已达到高级职称的要求或水平”的意见就可以评上职称。高校特别是在师资力量相对较强的高校,高级职称指标表面上较多,实际上由于教师中够条件者众多。指标相对较少;而在文化水平较低的单位,指标表面上较少而实际却相对较多。这就使得在高学历者集中的单位上职称困难,而在文化相对落后的单位或地区上职称反倒容易。高校教师由于都具有相对较高的学历,但受指标控制,不可能人人具有高级职称,从而使职称评定竞争激烈,矛盾愈来愈突出。
5)由于受指标限制,特别在高校,并不能使所有够条件者都能上高级职称。为解决这个“僧多粥少”的问题,打分排队成为一个似乎合理的办法。但打分的方法则成为一个值得商榷的大问题。如以前发表文章,按作者的排序计算分值。但不论署名多少,都不影响第一作者的分值,于是就出现了我写的文章把你的名字也署上,你写的文章把我的名字也署上的现象。为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采用了一篇文章只对第一作者有效,且共同作者愈多。第一作者的得分愈少的打分办法。这种打分方法不鼓励科研工作中的团结协作,不承认排在第一作者之后的共同作者的劳动,面对拼凑而成的找关系发表的文章的独立作者得分有利。这种只考虑文章数量的评定职称的量化方法,显然不能客观地评价科技人员的创造性劳动,也不能有效制止投机者的钻空子行为。由于职称的评定权在评审委员会,于是找关系疏通评委等不正之风随之产生,成为被评者上职称激烈竞争的最后冲刺。
上述种种问题的产生,源于有关部门对技术职称的概念没有得到如前所述的明确认识,使职称的获取成为类似于学位的授予。没有把职称工作的重心放在如何履行相应的职责上,而这却是使技术职称得到真实体现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常有人感慨为评职称而精疲力尽,上职称后便可高枕无忧坐享其成了。
上述种种问题的存在,导致技术职称的不真实,使职称评定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一种荣誉的获取,利益的争夺,助长了人们的投机心理和弄虚作假等不正之风。上了职称者工作甚至可以更轻松,评不上高级职称者也不服气,工作积极性会受到严重影响,从而对科技工作产生了不利影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三、技术职称的真实体现需要一种有效的机制来保证
为使技术职称得到真实的体现,改革现行的职称评定制度,已成为大多数人的强烈愿望。笔者认为,要使这种改革真正取得成效,最重要的是应尽快建立一种使技术职称得到真实体现的运行机制。这种机制建立起来了,前述的职称评定中的种种问题就可以彻底避免,使职称的获取与履行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使技术职称制度真正发挥其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作用。这是一个非常必要和紧迫的任务,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世界范围的激烈的科技竞争,知识经济时代生产力的迅猛发展不允许我们有丝毫的松懈。技术职称聘任制的提出,职称评聘分离的提出,都可以认为是改革现行的职称评定制度的愿望的具体体现。
但是,目前很多部门或单位对技术职称的认识依然是模糊的或是不正确的,改革的重心没有放在如何建立使技术职称得到真实体现的运行机制上,从而使改革流于形式,仅仅是做做表面文章。比如职称聘任制,很多部门或单位仅仅是对已评上职称的人员发一个聘书而已。职称的评聘分离,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解决高级职称“僧多粥少”的问题。这里职称的“评”是解决资格问题亦即名誉问题,只要够条件就可以上高级职称,不受指标限制;“聘”是解决任职及享受相应待遇的问题,受上级给予的高级职称的指标限制。如笔者所在单位目前实行的教师职务聘任制就属于此种类型。这种聘任制是对已经被评上职称的教师进行聘任,采用按照科研经费、成果、论文、编著等进行打分量化的办法。每一任职教师每年都必须完成一定的分值,否则就要被解聘。打分量化明显加大了科研经费与科研成果的比重,减小了论文的分值。这种方法鼓励你去全力争取科研经费,搞科研出成果,因而较之以前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但是,这种聘任是一种简单的打分量化的聘任,任职仅仅是一种满足所需分值的行为,并不能杜绝为凑分值而采取的类似评职称时出现的弄虚作假的现象的发生,仅仅是使作假的难度增大而已。
因此,笔者认为。至关重要的是应建立一种使技术职称得到真实体现的有效的运行机制。如何建立起这种机制,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技术职称的真实体现,主要是如何使高级技术职称得到真实的体现。依笔者之愚见,使高级职称得到真实体现的机制的建立应着重考虑两个方面:
1)科学地确定高职岗位;
2)科学地确定高级职称必须履行的职责。
设立高职岗位。就是要实现竞争上岗,让最优秀的人才上岗工作;履行职责,要求优秀人才卓有成效地努力工作。这里体现了两点:上岗工作的人一定要具有相应的知识和能力;在岗工作不能很好地履行职责者也必须下岗。这样,就可以形成一种能上能下的竞争机制,人才激励机制,始终保证在岗工作的是最优秀的人才。公务员之家
如前所述,保证技术职称的真实体现,履行职责是一个关键问题;而只有实现了技术职称的真实体现,才能真正发挥出职称制度应有的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作用。设立高职岗位。是履行职责的一个前提。因为只有设立了高职岗位,才表明有这样的高级技术工作需要人去干,才能谈得上履行职责的问题。而到底什么样的工作才算是高级技术工作,这实质上表示的是高级职称必须履行的职责的具体内容问题。因此,岗位和职责是相互联系的,构成了使高级职称得到真实体现的一个有机整体。如何设立岗位和确定必须履行的职责,需要根据各种具体情况进行深入的研究,在实践中去探索。笔者认为,对高职称人员应履行的职责,必须根据具体的工作性质提出实实在在的硬要求,使得~般科技人员通过艰苦努力也容易达到。如在高等学校,可考虑对教授在科研方面提出这样的总要求:必须有能力组织起一个由讲师、助教、研究生和技术工人组成的科研集体,领导这个集体将科研活动有效地开展起来。这就要求教授必须有很高的学术水平,具有在学术上和对国民经济都有重大意义的研究课题,能够争取到足够的科研经费。教授就是这个集体的领导者和学术带头人,必须有能力带领这个集体参与国内甚至国际的科技竞争。如果达不到这样的要求,即使发表了很多论文或者编写了教材或著作,也不能当教授。这样就使人们觉得竞争这样的高职岗位难。而履行其职责更难,对上岗工作的高职人员心服口服,彻底避免了想尽各种办法争高级职称的现象。
笔者相信,随着这种使技术职称得到真实体现的机制的建立,会使我国的职称评定转到真正的职称聘任上来,由当前重在评职称转到重在于工作上,形成一种公平竞争的环境,使科技人员心情舒畅地在各自的岗位上勇于创新,开拓进取,踏实工作,从而带来我国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路甬祥。工业创新与高等教育改革、挑战、探索、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张斌贤。中外近代高等教育发展动力的比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6.
- 上一篇:高职称专业教师班主任工作措施论文
- 下一篇:国外房地产税制特点及启示探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