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劳动力素质管理论文

时间:2022-07-12 02:45:00

导语:农民劳动力素质管理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民劳动力素质管理论文

全区农村劳动力素质现状青海省海东地区现有总人口154万.其中农村人口132万,占全区总人口的85%:有农村劳动力67.7万.占农村总人口的51.2%。从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状况看。突出表现为数量众多。但综合素质特别是文化技能素质十分低下:

(一)文化水平低,劳动技能差。

目前,全区农村劳动力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有64.1万人.占劳动力总数的94.6%.而且其中半数以上为小学以下文化程度。文盲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广大农村劳动力除了种地务农之外。普遍缺乏一技之长。外出务工。多数只能从事苦脏累重险的简单劳动。到2003年底,全区获得职业技术等级资格的只有726人.仅占劳动力总数的0.1%。

(二)乡土观念根深蒂固,市场竞争意识不强。近年来海东地区虽然每年输出农村劳动力都在35万人次以上.但仍以零散、季节性转移居多数.能够安心常年在外务工的只有5万人左右一些偏远山区的农民宁可受穷也不愿出去挣钱.怕吃苦受累

(三)法律和维权意识淡薄。不少农民对法律法规等知之不多.因“法盲”而造成的违法事件时有发生。也不懂得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以致在外出务工时。因上当受骗或被恶意拖欠工资现象时有发生。全区至2003年底.有近3万农民工历年被拖欠工资达2700多万元.后在政府的关注和各级司法部门的参与下.才依法进行了清欠。

(四)教育培训资源分散,形不成合力。多年来,全区职校、劳动就业部门的培训中心、社会力量办学机构。虽都按各自的分工。分口对农民工进行了各类培训。但由于受资金、师资力量、生源等的限制,既没有很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又造成培训设备、人员、资金等的浪费。此外。由于培训内容单一雷同。多数为餐饮、服装加工、美容美发、计算机等,也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需要。

(五)政府对培训的投入不足。近年来.各级政府对农民工培训基本上没有投入.全区只有2004年由省上投入专项培训资金272万元.对职校、各类培训中心的资金投入也十分有限。各类培训机构虽对农村培训资源的潜在市场有明确认识。但由于缺乏经费。只能进行服务性和有偿性的培训。目前。全区仅在江浙、福建从事餐饮的就有近1万户.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通过培训已具有了初中级甚至高级中式面点技能,但由于技能鉴定的费用问题无法解决。很多人至今没有拿到职业资格证书.影响了正常务工。

充分认识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的重要性

(一)提高劳动力素质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从海东地区的实际情况来看。当前增加农民收人的途径主要是发展特色种植业、农区畜牧业和劳务经济。而无论是种植业、养殖业。还是劳务经济,都需要一定的技术来支撑。据抽样调查,2003年有一技之长的电焊工、瓦工、驾驶员、钢筋工等劳动力人均收入在8000元以上。而没有文化和技能的农民工.收入只有800至2500元。

(二)提高劳动力素质是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然选择。要加快农村发展.就必须加快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步伐。而经济结构调整的主体必然是广大劳动力。即需要更多的农村劳动力从传统种植向特色种植转移.从种植业向畜牧业转移。从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从本地向外地转移,从农村向城镇转移。而所有这些变化和转移,都要通过知识、技能等素质的提高才能实现和适应。

(三)提高劳动力素质是推进城镇化的需要。目前.制约海东地区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农村人口过多.城镇化水平低下。现在全国生活在城镇的人口有32%。全省有近40%。而海东地区只有24%。从近年来的实践看.文化程度越高,劳动技能越强。进入城镇的机会和定居生活的可能性也就越大。从目前全区在北京长期务工的8471人和上海务工的5302人及广东务工的11689人看.也多是有一技之长、

文化素质较高的青年农民。可见。要提高城镇化水平.就必须通过培训使大量具有较高素质的农村人口到城镇创业、就业和定居.这也是今后发展的大趋势。

(四)提高劳动力素质是加快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我们在加快发展上面临着许多难得的机遇.如西部大开发机遇、国家支持农村发展实施“六小工程”的机遇等要抓住这些机遇求发展.需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当然也包括农村劳动力。现在往往有这样一种情况.就是素质比较高的地区的群众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比较高。如在退耕还林还草上.比较有文化头脑的群众就接受得快.畜牧业等后续产业的发展也很快,在短时间内就尝到了甜头.而偏远山区群众的各种担心和顾虑就比较多.推广起来难度也较大。可见,只有通过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使他们掌握一定的知识、技术、信息等.才能更好地适应加快发展的需要。目前.地区间发展上存在的不平衡,很大程度上就是人的素质特别是农民素质上的差异。认识到了这一点.我们也就把握住了加快发展、促进发展的关键因素。

积极探索和实践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新途径新办法

(一)高度重视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目前我们正在全区范围内强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大力扫除青壮年文盲.这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治本之策.一定要抓紧抓实抓好.从源头上保证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提高。

(二)认真抓好农村职业技术教育。近年来.海东地区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有了很大发展.各县都办起了具有一定规模的职业技术学校.县乡各级各类学校也开办了职业技术教育班次.但由于认识和投人等方面的原因.职业技术教育的规模还较小。师资力量也较弱.作用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全区每年有应届初中毕业生2.3万人左右.其中只有1.27万人能进人高中阶段学习.有1万多人要成为新生的农村劳动力.这些初中毕业生急需进行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使他们能够掌握一定的技术.以尽快适应就业需要.而我们现有的职校规模还难以担当起这个任务。因此,一定要从整合教育资源、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的高度.充分认识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大对职业技术教育的投人.使农村职业技术学校成为培训农民、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的基地。

(三)大力开展对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一是全面启动“阳光工程”,积极实施万人培训计划。今年以来.全区按照国家启动农民工培训“阳光工程”的要求.制定了详细的培训规划.切实加大了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力度.开展了扎实有效的培训工作。至目前.全区已完成农村劳动力培训2.43万人、270多个班次.其中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人数达到1.92万人、107个班次。根据在全区开展万人培训的计划.从今年起.每年要培$J115万人.其中完成技能培训2万人次.取得职业资格证书7500人.力争几年内使全区农村每户有1名掌握专门技能的劳动力。二是根据市场需求开展培训。要继续坚持灵活实用的原则.使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相结合、专业培训与综合培训相结合、分散培训与集中培训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内容和范围的培训.提高培训实效。三是积极开展技能鉴定.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在组织开展各类培训的同时.要及时进行职业技能考核鉴定,使农村劳动力通过拥有全国通用、终身受益的职业技能资格证书.提高自己的“身价”。四是继续扩大劳务输出.努力实现“双赢”。实践证明.农村劳动力输出转移不仅可以增加农民收入.而且也是一种培训农民和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的过程。特别是通过到外地务工和从业.可以开阔视野.提高见识,学会技能.增长才干。五是积极探索,努力创新工作机制。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工作量很大.单靠某个地区或某个部门很难保质保量地完成。要积极探索和实践一些新的培训路子:与企业建立长期的用工培训联系.签订用工协议.进行订单、定向培训:建立劳务信息平台.及时了解市场需要.进行应市培训: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已确定的项目.进行重点培训:围绕特色经济发展和劳务输出的传统优势.进行特色培训等。

(四)切实加大对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的投入。各级政府既要加大对农村培训基地的建设投人和农村劳动力培训期间费用的投人.又要通过引导.逐步建立起政府、用人单位、农民工个人共同分担的农村劳动力培训投人机制。一是突出重点,统筹规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增强农民工的市场竞争力。二是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人.尽快使职校成为培养农村青年的重要基地.使每年初中毕业后升不了高中的农村青年经过一两年的专业技能培训.成为市场急需的有用人才。三是整合资源,充分利用县乡党校、农广校、职业学校、各行业的培训中心等教育培训资源.使其成为农村劳动力培训的重要阵地.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民工技能培训.充分调动行业、企业、用人单位和各类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的积极性.低成本高效益地开展培训.以弥补经费投入的不足。积极与沿海内地发达地区开展联合办班、定向培训。四是积极争取.将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培训单列为扶贫项目.争取一定数量的扶贫资金用于培训.使农村劳动力培训有稳定的资金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