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管理论文
时间:2022-07-12 11:28:00
导语: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管理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在发达国家,教育质量保障(qualityassurance)的起源可以追溯至100多年以前。l9世纪后期,美国建立了6个地区性的学校鉴定协会,它们是自愿组成的,非政府非营利性的团体,覆盖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整个教育,毕业论文致力于保证和改善教育质量。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作为一种制度或一个完整的体系,则是在十几年以前,受经济全球化和各国社会不断变化的影响,开始广泛兴起的。从总体上来看,发达国家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发展有以下几个趋势。
一、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不再仅仅是政府的职责和大学的内部事务,而成为全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前,一些发达国家的政府认为自己是大学最主要的“雇客”,把建立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当作管理大学的一种手段。同时,大学也以学术自治为借口,只在自己内部开展质量评估。从90年代开始,在发达国家,社会公众对公共开支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更加关注,要求大学承担更多的责任。工商界作为大学毕业生的雇主和许多研究项目的资助者,想要了解大学的运作情况。学生负担的学费比以往有较大增加,加上要应对复杂多变的就业环境,他们有理由提出更多的要求。由于经济发展减缓,劳动力市场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主要不在于数量,而是质量、结构等方面。各发达国家先后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本国居民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满足,大学必须想方设法吸引国外的生源。此外,经济全球化也要求高等教育国际化。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社会各界纷纷参与到高等教育质量评估当中。德国在1994~l995年,建立了3个地区性评估机构和一个由非营利公司管理的大学教育质量保障网络。日本工程界的学术团体1999年共同组建了日本工程教育鉴定委员会(JapanAccreditationBoardofEngineeringEducation),对大学毕业生进行工程师职业资格认证。日本的一些商业性公司和杂志也开始发表各自的大学排行榜。在跨入新千年之际,澳大利亚政府宣布了新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其突出特点是使质量保障体系从作为管理的手段变为争取市场的手段,从内部导向变为外部导向。澳大利亚政府和大学都认识到,质量保障对于澳大利亚高等教育的海外市场有着潜在影响。
二、政府一方面加强了对大学的控制,另一方面也尽可能给学校创造自由发展的空间
曾经有学者提出“保持一段距离的引导”(steer-ingatadistance)的概念,它的含义并不是要政府放弃对大学的控制,而是应当换一种更加隐蔽的方式。各发达国家在建立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时都试图体现出这种思想。奥地利在1993年修改关于大学组织的立法,规定学校要对教学和研究工作进行评估,同时也允许学校有更多的自治权。澳大利亚政府要求加大对各类教育机构的控制,使之服务于国家的利益。但在其推行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中,又充分考虑了学校的自主性。
三、评价大学办学质量的标准趋于多元化,使每一所学校都能够发挥自身优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过去日本社会对大学评价的指标只有一个,即学生的选择性。一所大学可挑选的学生越多,或者说入学竞争越激烈,表明所录取的学生越优秀,学校的声望也就越高。但在近l0年内,这种状况发生了很大改变,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受经济衰退的影响。一则学生选择大学不再只看其声望,还要考虑经济承受能力;再则企业对录用员工的态度也发生变化,名牌大学毕业不是唯一的标准,人才流动的机会也有增加。开展大学排名的各家公司和杂志都不是把多项指标综合为一个总分后排队,而是充分利用不同的指标,努力去发现在某一特定领域内具有优势的大学。
四、质量保障正在成为高等教育的一种制度
为了使对高等教育质量的监控和评估能够稳定地开展下去,发达国家的政府和大学已经开始着手建立各种相关的机制。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政府尝试将公立大学的投资与评估结果挂钩,促使大学建立内部评估制度和接受外界的评估。日本国家学位研究所(NationalInstituteforAcademicDegrees)把评估中形成的大量信息向社会提供,学生、家长、政府官员,甚至学者,都能利用这些信息进行各种研究和决策。美国大学在开展战略计划管理方面有比较长的历史,而且也非常普遍。在不同时期,大学发展战略关注的焦点有所不同。现在教育质量保障已经成为许多大学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并且对学校的战略计划和管理产生深远的影响。美国还有一些大学把教育质量保障作为一项专门的工作,近年来,从事这项工作的专职人员的增长速度比教师的增长快许多。有人说,在美国大学是由非学术人员评估学术工作,如果没有完整的制度和方法,这一点是做不到的。
笔者认为,根据我国高等教育目前的实际情况,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发展的趋势中,可以得到这样一些启示。第一,大学应当以积极、开放的心态正视社会对高等教育质量的关注。比如,对社会上出现的大学排行榜,不应以本校排名的先后来表示欢迎或排斥。那毕竟是一家之言,既有合理的成份,也会有缺陷。这样的排行榜多几个未必不是好事,我们可以从中获得许多来自社会的意见。第二,评价高等学校教育质量的最重要的标准是它实现自己的目标和完成相关任务的程度。由于不同大学的目标和任务有所差别,所以衡量教育质量的具体指标应当是多样化的和相对的。第三,政府应当用更加“艺术”的手段监控高等学校的教育质量。所谓“艺术”的手段,体现在多一些政策引导,少一些行政命令;多一些间接调控,少一些直接评价;多提倡差异,少要求统一。总之,政府与大学需要保持一段距离。
- 上一篇: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经验交流
- 下一篇:独家原创:公司科学发展观分析检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