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产业发展趋势分析论文

时间:2022-07-12 11:07:00

导语:体育产业发展趋势分析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体育产业发展趋势分析论文

摘要:2008年我国北京将举办第29界奥林匹克运动会,这一全球性的体育盛会将会推动国内经济的全面发展。首先受到关注的自然是体育产业的发展,然而我国的体育产业正处于成长阶段,如何做好准备来迎接这一机遇的挑战,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我国体育产业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几点关键问题,并对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体育产业发展问题分析

前言

我国体育产业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起步,经过近二十年的快速发展,产业框架基本形成,作为国民经济新增长点的形象初步树立。中国的体育产业起步较晚,规模偏小,1997年中国体育产业的年产值为156.37亿元,1998年为183.5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17.39%,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按照这一增长速度,预计到2010年体育产业的产值至少可以达到281.2亿元,占GDP的比重可望从1998年的0.2%增至0.3%。而在发达国家,这一比例已达到1%到3%之间,比我国高出约1-3个百分点。1面对我国体育产业的现状,全面探讨新世纪我国体育产业进一步发展的思路及对策,具有较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过程及现状

(一)竞技体育整体实力提高,国际赛场捷报频传。

在1994—2004年两期《奥运争光计划纲要》持续实施的10年时间里,我国竞技体育总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北京赢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以后,国家体育总局制定了《2001—2010新奥运争光行动计划》和《2008年奥运争光行动计划》,成立了专门的领导机构,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特别是在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表现出了超越自我、挑战强手的良好精神风貌,共获得了32枚金牌、17枚银牌、14枚铜牌,奖牌总数63枚,取得了在金牌榜上排名第二的新的历史性突破。截止2004年底,在奥运会、世界锦标赛、世界杯赛中,我国运动员共获得世界冠军1798个,创超世界纪录1119次。2中国竞技体育已经成为世界体育舞台上一支非常强劲、耀眼夺目的重要力量。

(二)群众体育投入不断增多,.群众体育活动日趋丰富。

1998年以来,国家体育总局把本级体育彩票公益金的60%用于群众体育,群众体育的基础设施建设大幅增加。到2004年底,利用体育彩票公益金共在城市和农村乡镇新建全民健身工程5627个、匹配全民健身路径23319条、乒乓球台5920个、篮球架13790付、体质测试器材2820套。“雪炭工程”已经实施四期,在“老少边穷”地区和革命老区的141个县建起了小型、适用的体育场馆。建设了59个示范性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实施“青少年俱乐部工程”,建成1899个青少年俱乐部。3还积极探索依托公园、山地、江河湖海等自然资源兴建体育设施的新模式,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健身休闲的需要。

全国各地群众体育组织、单项体育协会、各种体育俱乐部、健身中心、健身指导站、晨晚练站点建设发展迅速。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和管理力度加大,逐步推行了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全国已有32万多名社会体育指导员。每5年一次的国民体质监测已形成制度,近两年先后颁布实施的《国民体质测定标准》、《青少年体质健康标准》、《普通人群体育锻炼标准》为不同年龄人群的体质检测和体育锻炼提供了科学依据。为了推动《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在农村的深入实施,国家体育总局决定2004年为“农村体育年”,提出了“全面奔小康,身体要健康”的口号,在全国开展“体育三下乡”活动,农村的体育场地设施、体育健身指导和体育科普知识得到加强。

(三)体育相关产业发展较晚,但发展迅速。

我国体育用品业发展较晚,但近年来在改革开放及市场经济浪潮的推动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近几年我国体育用品业工业总产值以每年493亿元的速度增长,体育用品出口额以20%的高比率递增。我国共有3372家体育用品企业(属于中国文教卫体育用品协会会员的企业数),以李宁、格威特、康威、双星等为代表的一批体育用品明星企业迅速成长。

1984年在我国北京举办国际马拉松赛时,才首次发行体育彩票——北京国际马拉松赛彩票。随后,全国许多省市先后发行了体育彩票。1994年4月5日,原国家体委正式成立了体育彩票中心。2001年10月22日,国内部分省市推出足球彩票。近两年推出的电脑体育彩票的购买较为火热。我国体育彩票按国家规定奖金返还比例为50%,其它50%将固定做公益金和发行费,故具有较大的吸引力。自1994年在全国统一发行体育彩票以来,到2004年底累计销售917亿多元,筹集公益金303亿多元,有力地支持了体育事业和国家其他公益事业,成为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

体育经济不止于明面上的收益,更多的还有无形资产,包括专利权、技术知识产权、商标、徽记使用经营权、特许名誉、名称经营权、运动队冠名权、体育广告、广播电视转播权的销售等。许多企业看好体育无形资产的宣传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纷纷投资体育,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2000年,第27届奥运会体育代表团,通过对体育无形资产的开发,有28家企业竞标获准使用中国奥委会和中国奥运会体育代表团的标志,获得经费7000万元。1999年初,中国足协以每轮13万元(26轮)共计338万元的价格将转播权转让给中央电视台。4

二.与国外体育产业的比较及存在的问题.

(一)从中国体育产业与国际比较来看,是体育产业的后发国家,而且尚未建立专门的体育产业统计制度。

依据世界各国体育产业发展水平,大体可分为三档:第一档是美国,一枝独秀。1999年美国体育产业总产值占全球体育产业产值的一半以上,达到2125.3亿美元,占该国当年GDP的2.4%;第二档是德国、英国、意大利、法国、瑞士、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发达国家,它们的体育产业产值一般都在500亿美元-1000亿美元之间,整体实力与美国差距较大,但也有自己的特色或优势行业,如德国的体育用品业、英国的体育保险业、意大利的体育彩票业(以足球为特色)、瑞士的体育旅游业;第三档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和部分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它们都是体育产业的后发国家,产业基础薄弱、企业素质较低、市场规模和消费水平有限。

根据发达国家体育产业统计,目前全球体育产业产值已超过5000亿美元,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体育产业产值一般都占本国GDP的1%—3%,最高的瑞士占3.37%。5而中国目前尚未建立专门的体育产业统计制度,只有少部分发达省市做过体育产业的专项统计。

(二)体育产业法制存在较大空缺。

第十界全国运动会今年在江苏闭幕,这是国内最大型的综合性体育比赛。然而,裁判不公、地方保护主义、兴奋剂事件、虚假比赛、赛场斗欧在这次比赛中相继暴露出来。这是市场走向体育、体育走向市场所带来的一定负面影响。所以,在市场化过程中要让竞争的手段、途径合法正当,考察是否符合道德规范,是否符合法律规范。虽然1995年颁布的体育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体育法的配套立法没有,体育法的可操作性差。体育法不解决问题,它仅仅起到间接调整体育纠纷的作用,目前还没有一起案件是直接依照体育法进行裁判的。较高层次的体育法规滞后,国务院制定的体育行政法规中,只有《反兴奋剂条例》、《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奥林匹克标志保护条例》、《学校体育工作条例》4个条例具有可实施性。而解决体育纠纷中的最重要的仲裁条例却迟迟没有出台,最体现竞赛本质的法规处于空白。体育主体性质不明司法难介入。如长春亚泰诉中国足协案,最后法院裁定不予受理,因而找不到解决体育纠纷的终极手段。目前,在体育规则的制订、实施和体育纠纷的裁决上主体没有分开,很难保证公正性。

(三)体育专业人才缺乏。

长期以来,由于我们国家忽视了体育的经济问题,对培养体育产业方面的人才重视不够,在高等院校几乎没有体育经济、体育产业、体育市场的专门学科、专业。因此,我们十分缺乏体育产业的专门人才,既缺一般的管理人才,更缺特殊的专门人才。据了解,目前中国体育产业最缺乏三类人才:一是负责体育产业、体育市场规划、监管职能的行政干部;二是高素质的体育企业家和体育经纪人;三是体育营销人才和体育产品研发人才。体育产业是块“超级蛋糕”,现在这块“蛋糕”在全球的产值高达4000多亿美元,并且保持着20%以上的年增长速度。按这一趋势,到2010年中国体育产值占GDP的比重可望从1998年的0.2%增至0.3%。在这个大的背景之下,北京奥组委不久前在奥运人才招聘新闻会上消息称,预计到2008年,奥组委共需要4000多名奥运人才,而目前奥组委共有256名核心工作人员,人才缺口达3000多人,预计2007年将达到人才需求高峰。6

(四)竞技体育发展形式有待完善。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的竞技体育由国家一手包办,表现为国家投资,政府管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竞技体育也开始职业化、市场化。90年代初,原国家体委作出了以足球为突破口,推动我国竞技体育改革的重大决策,提出了部分项目实行职业化的设想。1993年10月,中国足协决定对全国足球队进行改革,建立了职业俱乐部,于是各种形式的足球俱乐部纷纷建立,成为我国竞技体育职业化的开端。篮球、乒乓球、排球、田径等项目也开始积极探索俱乐部形式和走职业化道路。俱乐部形式的开始,带动了体育产业一系列的发展,提高了市场对体育产业的重视。但是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随着改革的深入,体育俱乐部由于法律意识淡漠和缺乏法律机制,体育俱乐部中普遍存在责权不明、关系不顺、管理混乱、纠纷不断等问题,导致越来越多的出现,假球、球霸、黑哨、兴奋剂、金钱至上等现象。这将不利于俱乐部制的健康发展。因此,吸收国外经验,对俱乐部规范化的形式迫在眉睫。另外,竞技体育与高校相结合的形式也逐渐出现。在今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清华大学的胡凯一举夺得了中国人在世界上的第一个百米冠军。这引起了市场对竞技体育与高校结合这一新形式的重视。这一形式的产生,摆脱了人们对运动员“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印象。但是,由于各个高校的条件不一,这一形式目前只能在国内著名的高校内开展,且体育项目有限。

(五)体育运动产品缺乏竞争力。

国内从事体育用品的企业大部分从“两头在外”的来料加工起家,一向只关心生产,不关心销售。尽管这些年来不少企业已开始生产自己品牌的产品,但如何开拓国内市场仍是他们的软肋。不少企业的产品结构、营销模式趋同,市场细分化程度低,产品的品种、规格、花色、档次区分度不够,不能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差异化、个性化、个体化的需求,制作上仍有很大程度的照搬和仿制。虽然我国目前的体育用品企业总数超过了惊人的300万家,就数量而言已是世界之最,但普遍存在规模小、质量差的问题,其中年销售额超过亿元的企业不过十几家,市场集中度明显偏低,即使是近年来涌现出的一些国内知名企业,在规模和质量上与国际顶级体育用品公司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如此一来,我国体育用品业在全国行业分工中的地位就难以提高,整体的国际竞争力也难有快速提升。

三.对体育产业发展的看法

(一)做好产业统计等基础性工作

严格意义上讲,一个不能测量和统计的产业还算不上一个产业。目前我国尚未建立专门的体育产业统计制度。产业统计是促进产业发展的,是政府部门制定产业政策的重要依据,没有产业统计,政府就不能准确的了解市场的情况,不利于投资环境的营造,不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因此,应填补这类基础性工作的空缺。

(二)加强体育产业法制化建设

体育产业离不开法制。法制化是体育产业内在的本质要求。进一步加强体育产业发展的法制化建设,建立健全的体育市场管理的相关法规。体育市场发展的现状,当务之急是要加快高层次的立法,及早出台全国性的体育市场管理条例,明确管理部门及职能、管理范围、管理权限、界定进入市场的专业技术条件、资格及审批程序。规定各类市场主体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规范体育市场的主体、维护市场秩序,加强对体育市场的管理、监督和调控。,健全相关的配套法规,形成体育市场运行的游戏规则,使体育产业和体育市场的发展真正有法可依。

(三)培养人才,造就一支优秀的产业生力军。

人才问题是体育产业发展中一个最重要、最紧迫的问题。目前在我国,体育产业人才的培养,问题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更没有建立起一条科学、有效的人才培养渠道。体育产业日益增长的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与落后的体育产业人才培养机制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矛盾,这一矛盾将成为影响体育产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针对这种现状,我国应将体育产业教育纳入国家国民教育序列,在相关的大专院校,设置体育产业专业,开设体育产业课程。强化对现有体育产业从业人员的职业训练,使他们在实践中丰富体育产业知识,提高整体素质。积极扩大和增进体育产业人才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四)竞技体育形式应百花齐放,国家政策扶持为主。

竞技体育项目众多,有部分大项目在目前的国情来说不适合进行市场化,如射击、柔道、举重等等。原因是其运动花费大、观赏性不强等造成的。为了能在世界上保持领先的成绩,这些项目仍需要国家的政策支持其发展。因此,竞技体育形式还应以国家的“举国体制”为主体。在此主体下,可不断改革创新,有条件的项目走向市场。并吸收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将俱乐部形式不断完善壮大。另外,竞技体育与企业、高校相结合,既可在保证成绩的情况下,还能追求经济上的收益,为国家减轻负担。

(五)体育用品要提高产品“含金量”,发展高端市场。

我国体育用品应不断学习、借鉴国际先进技术水平和管理经验,积极引进境外资金设备,缩小差距,增加体育用品的科技含量,加速产品更新换代。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大力拓展国内外两个市场,优化体育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推动体育用品业间的联合、兼并、重组和改造,形成合理的产业规模,促进体育用品专业集团股份制公司的建立,营造体育用品业的大集团军,形成规模优势和规模效益。使国产体育用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

总的来说,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潜力大、任务重。必须紧紧抓住2008年奥运会的历史机遇,深化改革,努力创新,积极培育和拓展体育消费市场,提高体育产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在管理、经营和服务等方面上一个新台阶。借鉴市场经济成熟国家发展体育产业的经验,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产业发展道路。

注释:①陈峥嵘潘春晖《体育产业:尚待发掘的“金矿”》《中华工商时报》2001年7月24日

②③《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在2005年全国体育局长会议上的讲话》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信息中心2005-02-07

④李敦厚《我国体育产业现状与前景》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信息中心2004-04-06

⑤李玉海《不设防的体育产业》《新远见》2004-12-01

⑥《今天的中国》2005-01-10

【参考文献】

[1]《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在2005年全国体育局长会议上的讲话》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信息中心2005-02-07

[2]李敦厚《我国体育产业现状与前景》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信息中心2004-04-06

[3]《袁伟民局长在第二期“省区市体育局长体育发展战略研修班”开班典礼上的讲话提纲》北京体育大学网站2004-07-05

[4]林源《关于体育产业若干问题的探讨与研究》北京体育大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