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探究论文

时间:2022-02-21 02:52:00

导语:研究性学习探究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研究性学习探究论文

1关于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方式。是指由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现问题,选择课题,设计方案,通过主体性的探索,研究求得问题的解决,从而体验和了解科学探索的过程,并养成自主研究、创新的意识和习惯,形成和提高创造能力,增长知识,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的活动过程。

构成研究性学习的三个基本要素为:某种实际情境、学生的主体研究活动和问题的解决过程。

2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在传统的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按照自己长期积累的经验,“授之以鱼”而非“授之以渔”,很少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去适应学生的学法。很多学生反映,学习化学“一听就懂,一放就忘,一做就错”。化学知识比较零散,难记易忘,大量的文字叙述显得枯燥乏味,学习时顾此失彼。长此以往,基础难以牢固,兴趣索然。可想而知,学习成绩也就不会理想。因此,为了改革课堂教学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研究性学习理所当然地就成为中学化学教学中必须开展的一项课题。研究性学习是利用让学生模拟科学研究的过程,从选择方案和研究方式,到开发利用资源,得到研究结论,都由学生自主操作。研究性学了能使学生获取大量的基本知识外,还注重用已有的知识去挖掘和强化新的知识和能力,使不同的学生发挥出个性特长和想象,并从不同角度进行探究,形成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学、用、思的互动氛围。

3研究性学习在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首先研究性学习要走出只适合专门的研究型课题的误区。研究性学习与课堂教学应该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互配合的关系,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应该挖掘研究性题材,进行研究性学习。

其次在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的途径很多,教材中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也很丰富。例如在实验教学中可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开放性实验,在理论知识教学中可让学生探索其形成过程,在习题课教学中进行一题多解、错解原因的探究,还可以探究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生产的联系等。

但无论在哪一方面进行研究性学习,其教学方式的设计均应符合研究性学习的一般过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展示成果。仅以《铝的性质》的教学为例,浅谈研究性学习在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3.1提供学习材料,创设问题情境

奥苏伯尔认为:要产生有意义的学习,学习材料本身必须有意义,即能够与人们头脑中已有的概念、命题等建立非人为的联系。教师应对学习材料进行组织,在新的学习任务和学生原有知识基础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因此在本节教学中采用展示如下材料以创设问题情境。

材料一:在19世纪末以前,铝既少又昂贵,那时铝只是皇宫里的装饰品和奢侈品。现在,从飞机制造到包装香烟的铝箔,到处都有铝的身影,铝得到广泛的应用。

材料二:铁制品易生锈,而铝制品经久耐用,不易被腐蚀。

材料三:指导学生做“毛刷”实验。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通过这些既有联系又存在矛盾的材料,充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进入“愤”、“悱”的境地,自然引出问题:曾价格昂贵的铝为何能广泛的应用?铝制品耐用的原因是什么?“毛刷”现象是怎样产生的?“毛刷”的成分是什么?……

3.2确立研究方向,组织学生进行研究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任务应具有真实性、富有挑战性,任务的难度足以引起兴趣又不令人生畏。鉴于此,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加以归纳引导,确立研究目标为“铝的性质”。并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本、查阅资料、利用媒体、以他人为师等多种途径获取相关知识,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分析,利用原有的知识经验,加以推测,最后确立可行的探究方案。教师在此过程中,起到组织、指导的作用,故不能急于下结论,不宜将答案塞给学生,应该尊重学生的不同观点(哪怕是奇怪的思维和错误的推论),鼓励学生标新立异,自圆其说,允许学生自由讨论,有意识地表扬那些有独到见解的学生,形成有利于发展学生求异思维、多向思维的气氛。

3.3检验假设,展示结果

鼓励学生利用自己设计的方案,对假设进行验证,并给予支持和帮助,针对实验现象再发现问题,再进行讨论,并陈述研究过程,展示研究成果。现将本课的主要成果摘录如下。

3.3.1已得出明确结论

(1)根据铝在金属活动顺序表的位置,推知铝为活泼金属且活泼性比铁强。验证方法:a.铝与水反应;b.铝与酸反应;c.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d.铝热反应等。

(2)铝比较活泼,但比铁耐腐蚀的原因是由于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膜,而不是因为常温时不易与氧气反应。验证方案:①去掉氧化膜和未去掉氧化膜的铝分别与水、盐酸、硫酸铜溶液反应,并比较现象;②铁、铝分别与浓硝酸、浓硫酸反应。

(3)铝很活泼,自然界中没有游离态的铝存在。19世纪末以前,人们只能从实验室里制得铝,故而既少又昂贵。随着廉价的从氧化铝生产铝的方法的发现和推广,铝才能大规模地生产,得以广泛应用。

(4)“毛刷”的成分为三氧化二铝。形成毛刷的原因是铝比汞活泼,将铝片用硝酸汞处理后,由于发生置换反应使铝片表面附有汞而阻止致密氧化膜的生成,使铝不断被氧化而产生“毛刷”现象。因此使用铝制品应注意避免与呈酸性或呈碱性的物质接触,防止氧化膜被破坏。

3.3.2尚存疑惑的问题

(1)镁比铝活泼,但将镁条插入氯化铝中,没有铝生成,却有气泡冒出。

(2)镁与水反应比铝容易得多,为什么铝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而镁却不能?在反应中氢氧化钠的作用是什么?对存在疑惑的问题再次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展开讨论,大胆提出假设。对于问题(1)有人根据有气泡产生,推测出溶液呈酸性。进而认为正是溶液的酸性导致铝没有被置换出来。对此,教师加以肯定,引导学生阅读高三课本有关“盐类水解”的知识。对于问题(2)通过以下方案引导学生提出假设,并加以验证:先让去掉氧化膜的镁、铝分别与沸水反应,然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发现只有铝与水的反应速率明显加快,提出假设一:铝为催化剂?引导学生分析镁、铝与水反应生成物的性质,得到另一假设:氢氧化钠溶液与两性的氢氧化铝反应是加快反应速率的原因。引导学生阅读高三课本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知识,复习有关催化剂的特点,最后达成共识:氢氧化钠溶液能与铝反应放出氢气,是由于氢氧化钠消除了难溶于水的氢氧化铝,促进了铝和水的反应的缘故。因此氢氧化钠在反应中既非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也没有做催化剂。

3.4教师评价

研究性学习重视的是研究过程而非结果,因此教师的评价应坚持指导性和鼓励性的原则,应充分肯定学生的研究过程,即使学生的结论不一定完全正确,研究方案不一定合理,也要尽量采用鼓励性的语言,避免刺伤学生的自尊心,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4结束语

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在探究的过程中自觉地加深和拓宽与课程相关的知识学习,使学生形成对知识的渴求及不断创新的欲望,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和能力,从而加深对化学的热爱,更好地体现化学教学与社会发展的相关性。

参考文献:

[1]唐晓杰.课堂教学与学习成效评价[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

[2]刘知新.化学学习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3]刘知新.化学教学系统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摘要】本文探讨在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并通过研究性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和习惯,主动地参与学习。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创新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