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分析论文

时间:2022-10-25 04:45:00

导语: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分析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分析论文

[摘要]知识经济时代呼吁更多具有才情的人才,中学是人一生重要的发展阶段,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对我们从事中学教育的人来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语文才情,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激发学生才情,提高语文素养

——新课标理念引导下的语文教学

贲成东东台市唐洋镇黄海路98#22423313770291249

[摘要]知识经济时代呼吁更多具有才情的人才,中学是人一生重要的发展阶段,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对我们从事中学教育的人来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语文才情,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情商拓展语言自主学习创造性思维

《现代汉语词典》中“才”解释为才能;“情”解释为激情,李白的才情成就了他的诗歌,凡高的才情成就了他的绘画,康德才情成就了他的哲学。我们的学生不乏有将来的李白、凡高、康德等。如何使他们不被埋没,作为语文学科我们如何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焕发学生的灵气和才情呢?

一、重视人文修养--关注情商发展

语文教学活动是认知活动,同时也受人的情感因素的调节,语文教学过程总是始终伴随着情感活动。语文教育其实就是与人类自身的思想、价值、生存意义等最密切相关的人学教育。中学生正处于情商发展的关键年龄,突出情商优化就是要引导学生竖立崇高理想、养成高尚情操,培养坚强意志,激扬充沛激情,进而净化灵魂,提升道德标准;教学生在健康的心理调控中舒展才志;教学生用积极的人生观对待生活;要学会用爱心去对待身边的人和事,塑造真与美的人格。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情商呢?

首先、挖掘语文教材的情感因素:语文教材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情感。只有挖掘教材,把情感点化出来,展示在课堂之中,才能打动学生的心弦,激起情感的共鸣。读一篇文章就是在和许多人物对话,被许多情绪所感染。其中有热爱、悲伤、兴奋、愤怒、同情等等。如读《散步》让我们看到人间对老人的尊重,看到人间的和谐,看到人间的真善美。因此,教师要仔细研究教材,深挖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对学生进行情商教育。

其次、发挥教师的情感诱导作用:美国一个心理学家曾总结出如下的公式:信息的效果=7%的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学生由于受认知水平和阅读能力的限制,在阅读课文时,往往体会不出作者的感情,或体会得很肤浅。教师的真情实感,对诱发和深化学生的内心体验,起着重要的导向和催化作用。这是由情感的感染特点所决定的。备课时,教师要认真研究课文的感情色彩与表达方式,充分调动自己的情绪记忆,随着人物的遭际、矛盾的起伏、场景的变换去经验一番作者的情感世界。课上,教师要用饱含情感的语言讲课。教师语言的亲和力,能使学生的情感不知不觉地跟随着老师的情感。

再有、让学生换位入情,活跃学生的情商细胞。教师也应该让自己的学生“入戏”,让学生入文章之“戏”。我们的学生涉世不深阅历很浅生活中的很多酸甜苦辣都不曾尝过,这难免会产生情感上的空白,让学生进入文章角色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学生的情感空白。阅读课文时,告诉学生要把自己当作文章中的人物,这样做可以走进文中人物的内心;学生站在文中人物的角度看问题,这样做你可以领悟作者的写作目的,感受作者的内心世界。可见,换个位置思考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想象力,学生情感的翅膀可以任意翱翔。

二、适时拓展,沟通生活——培养语文素养。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同。”对于包罗万象的语文教学,立足课文,同时又跳出课文,把学生带到更广阔的课外世界,引导学生到广阔的天地去探索,才能真正做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教材只是一种教学资源,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应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从"大语文"的角度科学地对教材进行恰当地取舍、剪裁和重新组合,灵活使用教材,适时拓展,沟通生活,从而实现教学内容的优化,有效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1、拓展知识,延伸内涵。语文课教学,教师不能仅停留在对课文的分解和剖析上,还应该拓展空间和视野,以开发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文章应立足课本,从情节角度延伸,从主题角度延伸,从作家角度延伸。如学《我的叔叔于勒》时,让学生想像菲利浦夫妇一家回家后见到登门的于勒会怎样的表现?有的学生说,于勒以穷水手的身份出现,提着挣来不多的纸币到菲利浦家还债,恳求兄嫂原谅,尽享天伦相聚之乐,谁知菲利浦夫妇抓过破钱袋,立即宣布与于勒断绝关系,永不相见,将于勒推出家……。有说于勒西装革履,带着钞票、光彩照人的回到家,菲利浦夫妇惊喜不己,立即满脸堆笑地迎上前去,尽诉思念之情。于勒此时已看穿了兄嫂惟利是图的嘴脸,钱还上后,痛斥兄嫂后,扬长而去。这种“续编”活动,是对课文思想内容的有机延伸,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发展他们的想像力,训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抓文本空白点。课文中,有许多的地方给我们留下了回味的余地,思索的空间。教学《紫藤萝瀑布》一文时,带领学生欣赏描绘紫藤萝的一段文字后,让学生凝神遐想:换的开放、花的香气、花的美景。在空白中人和花一样在舒展,一样在呼吸。花的芳香、作者的情感在学生心中缓缓流动。但教材中的空白点,我们如何去挖掘,开发和利用呢?什么地方该挖掘,什么地方该利用,如何做到即走进文本,又超越文本呢?教师必须好好的钻研,慎重考虑。当然教师引导学生想像时,可以让学生采用不同的形式。

3、移花接木,善用教学资源。现在,语文课本中编者精心设计选编了许多精美插图,它延伸拓展了教学视野,烘托映衬了文字情境,丰富了情感意蕴。如果充分挖掘插图内蕴含的丰富教学资源,就能开出一片语文教学的新天地。讲授《贝多芬》一课时可以利用插图来拓展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前先对课本封页插图贝多芬画像进行速写,然后再将自己的作品与文本中相关内容做比较,从而加深学生对作者写作手法的理解。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育学家斯普朗格说:“教育决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在它是一个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即是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一直到精神生活运动的根。”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1、建立民主师生关系,营造创新学习氛围。陶行知先生说:“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在师生关系上要以学生为主体,在学习方式上“自主、合作、探究”。在课堂教学中找准时机给学生带个路,灵活地引导和巧妙地点拨。学生需要对他们学习过程的尊重,还需要老师细致入微地引导,到位地点拨,教学中教师要适应角色的新变化,由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播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指导者,由课堂的管理者和设计者转化为学生共同交流探究的合作者。要相信学生,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发展的空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在实践中探索收获。

2、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创新因素,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创新精神是要靠激发的。它需要人们的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去激励和推动。激励可以使人发现自身的积极因素,从而产生自信。人有了自信,就会产生巨大的勇气和动力。创新意识强的人,总能从超出常规的独特视角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具有强烈的创新欲望和可贵的创新勇气。《台阶》中父亲为何在九层台阶砌成后又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为何砌的是九级呢?通过思考讨论,让我们看到父亲是一位要强的农民,不甘人后,有着要获得受人尊重的自强的精神,也让我们了解到父亲狭隘封建的精神追求。因为“九”为奇数之最,代表至尊,代表权势。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要精心设计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将这些创造性因素加以提示,使之成为活跃思维的触发点。

3、重视实践,拓宽思维,丰富学生的创新源泉。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在实践中培养。我们要把语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进行尝试实践、迁移运用、探究创新。《皇帝的新装》采用“以演代讲”的形式来学习。首先要求学生自由组合,利用已有的学习方法,共同分析,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排演,然后进行表演,最后加以评论。学生在体会情境、描绘情境、演示情境的活动中,深刻地理解了教材的主要内容,受到具体生动形象的感染。在评论中,能准确抓住文章的重点句,根据演员的表演展开评论,条理清楚,逻辑严谨,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得到提高,情感受到熏陶,创新思维得到了很好发展。

四、腹有诗书气自华——升华语言

一本书就是一扇窗,可以开阔你的视野;就是一盏灯,可以驱除你眼前的黑暗。阅读者的情感世界不断丰富,人生体验逐步加深,思想认识得以提升。“山藏异宝山含秀,沙有黄金沙放光”,读书时候的人才是最美的。有书卷气的人外表大都气质高雅、举止得体。一个有才情的学生是由长期的阅读铸就的。书须用心灵去碰撞、去体味。那些伟大的智慧,这些是成就我们的才情,从而成就我们的语文教育。学生的生活范围只是校园小天地再加家庭鸽子笼,生活内容则局限于课堂内外的无休止训练。这种紧张而单调的生活节奏,使学生全然丧失了一种从容不迫的心态去扩展生活的外延,去品味生活的内涵。每周应设立阅读课,推荐学生看《小小说选刊》、《散文》、《报刊文摘》、《杂文选刊》、《读者》等。同时,指导学生阅读和摘记的方法。假期,布置学生看名著,写读后感,既开拓了阅读领域,又提高了文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