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主义文学产生因素研究论文
时间:2022-10-20 03:47:00
导语:现实主义文学产生因素研究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魔幻现实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盛行于拉丁美洲的一个文学流派。魔幻现实主义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崭新的艺术形式震动了世界文坛。魔幻现实主义在反映现实的深刻性上超越了现实主义,在运用神话、梦幻等手法上又迥异于超现实主义。这样一个文学流派怎样在拉美文坛上找到适宜其生成发展的土壤,它的产生与当时的拉丁美洲现实、其他文学流派究竟有什么必然的联系,本文试作以下探讨。
作家“拉丁美洲民族意识”的形成,为魔幻现实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任何文学现象的出现都与一定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有关,魔幻现实主义也不例外。20世纪以来,相继发生了墨西哥大革命、两次世界大战、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等重大事件。这一系列事件无疑在整个西方以及拉丁美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长期以来,生活在贫困和政治压迫之中的拉丁美洲人民进一步觉醒了,民主、民族解放运动迅速高涨。在此形势下,拉美社会各阶层人民中间逐步形成了一种“拉丁美洲意识”。这实质上是一种深化了的民族主义思潮,因为,拉丁美洲各国虽然在各自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但在遭受殖民统治以及外国资本的渗透和掠夺方面却有着几乎共同的经历。因此,在反对外来压迫和剥削,维护民族权益的斗争中,拉美各国人民的的利益是一致的。利益上的一致必然产生思想观点上的一致,从而导致了“拉美意识”的形成。这种思潮在文学领域里大大激发了拉美作家的创作热情,他们中大多数人意识到了所肩负的历史使命,纷纷拿起笔,力图运用文学手段把拉丁美洲的真实面目公之于世。
拉丁美洲意识”的形成,使作家们发现,美洲大陆仿佛一片金星闪耀的星空,既璀璨又神秘;时代的更替,历史的变迁,像波涛潮水冲击着她。拉丁美洲本土以及她那古朴敦厚然而带有神秘色彩的民族文化才具有巨大的迷人魅力,才是创作的唯一源泉。许多留欧作家纷纷回国,立足于本土。勇于对社会承担高度的政治责任,忠实地反映拉美人民的精神面貌和社会本质是作家们文学创作的根本宗旨。无论是阿斯图里亚斯的《总统先生》、《危地马拉的周末》,卡彭铁尔的《人间王国》,加西亚阿.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还是巴尔加斯.略萨的《城市与狗》和《世界末日之战》,无不带有强烈而鲜明的反殖民、反帝、反封建、反独裁的政治色彩。它们或着意刻画庄园主的凶狠残暴,或揭露殖民者的巧取豪夺和阴险毒辣,或嘲讽暴君的昏聩无能和穷奢极欲,或揶揄统治阶级的腐朽没落,或讴歌拉丁美洲瑰丽巍峨的崇山峻岭、草原林莽和巨川大河,或赞颂如火如荼的民主革命和解放斗争……这些作品较之于二十世纪初的“地域文学,”在反映社会现实上有了更进一步的广度和深度,艺术手法也日趋成熟。总之,“拉丁美洲意识”的形成,使植根于拉丁美洲现实的作家们在创作中能进一步表现民族意识、反映时代精神,揭露社会现实,为魔幻现实主义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拉丁美洲奇特而神秘的现实,是魔幻现实主义创作的源泉;魔幻现实主义出现在拉丁美洲绝非偶然,它是由拉丁美洲“神奇的现实”决定的。“神奇的现实”为卡彭铁尔所提出。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卡彭铁尔曾到过委内瑞拉弥漫传奇情调的茫茫草原以及富有魔幻色彩的加勒比海岛国----海地。他惊奇地发现,“那个世界处在富有生气的原始状态,一切都如天造地设,象超现实主义者们精心虚构的一般……于是就在我心中产生一种概念,并且在我的心里扎了根,这就是我所说的‘神奇的现实’”。①此外,卡彭铁尔还在《人间王国》的序言中强调拉美有不同于欧洲的神奇的现实。他说:在海地逗留期间,“我随时都能发现神奇的现实,可我又想到,这种活生生的存在着的神奇的现实并非海地一国独有,而是整个美洲的财富”。他认为“整个美洲的历史”就是一部“神奇现实的编年史”。对此,加西亚.马尔克斯在《番石榴飘香》中有一段话可以看成是对“神奇的现实”的极好的注释。他说“拉丁美洲的日常生活告诉我们,现实中充满了奇特的事物。为此,我总是愿意举美国探险家F.W.UP德格拉夫的例子。上世纪初,他在亚马逊河流域作了一次令人难以置信的旅行,使他大开眼界。他见过一条沸水滚滚的河流;有一个地方,人一说话就会降下一场倾盆大雨;在阿根廷南端的里瓦达维亚海军准将城,极风把一个马戏团全部刮上天空,第二天渔民们用网打捞上来许多死尸和长颈鹿;在《格兰德妈妈的葬礼》里,我写了一个难以想象的、不可成为现实的旅行,即教皇亲访哥伦比亚的一个无名小村。我记得故事中描绘的迎接教皇的总统不但脑袋光秃而且身子矮胖,以此区别于当时执政的高个瘦削的总统。故事发表十一年后,教皇到哥伦比亚访问,迎接他的总统和故事中描绘的一模一样;秃顶,矮胖。”②这段话中有的细节必然会引起人们的怀疑,但马尔克斯的的意思无非是强调拉美现实的独特性、神秘性。这种独特性神秘性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拉丁美洲这片广袤的土地还远远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许多事物还远没有为人们所认识。除此外,马尔克斯在«也谈文学与现实»中也写道“仅墨西哥这一个国家也许浩繁卷才能说明他那令人难以置信的现实。尽管我已经在那里生活了近20年,我还常常会几小时几小时地望着盛放跳蹦豆子的坛子出神……。关于拉丁美洲现实,包括他的大自然、社会和历史的“神秘”之处,卡彭铁尔曾总结过“拉丁美洲的一切都异乎寻常:
崇山峻岭和巨大的瀑布,广阔无垠的平原和难以逾越的的密林。混乱的城市建设伸入到风暴濒临的内陆。古代的和现代的,过去的和未来的,现代技术和封建残余,史前状态和乌托邦理想,这一切全都交织在一起。”③正是这块土地上魔幻般的现实,为作家作品的绚烂多姿提供了神奇的背景。
拉丁美洲大陆上的种族结构也给这片土地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拉丁美洲是个种族混杂的地区,除去土著印第安人之外,还有殖民时期被贩运到这里来的非洲黑人。同时还接纳来自欧洲各国的移民。这种种族结构使得拉丁美洲不排斥任何外来文化的影响,造成了欧洲文化与印第安文化和非洲文化同时并存,相互渗透,彼此融合的独特的文化结构。因此,人们既可以在这里看到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也可以看到土著人原始的耕作方式;既可以看到现代文明高度发展的大都市,也可以看到山野林莽之中在蒙昧状态下的原始部落;既可以看到天主教的广泛传播,也可以看到印第安人和黑人古老的宗教习俗。这种特殊的种族结构,无疑使本来就以大自然的神奇而著称于世的拉丁美洲显得更加神秘。
置身于拉丁美洲这块土地上的作家们感受到自己现实生活中充满奇特的魔幻事物,自然而然,那种天然的神秘色彩和魔幻氛围必然渗透到小说家们的想象和创作实践之中。加西亚.马尔克斯一再强调自己作品中魔幻事物的描写都有事实根据,他们来自拉美“魔幻现实”,这是一种蕴育神奇的现实。在他的作品《百年孤独》中,首批来开发马孔多的人,他们的观念是落后、充满神秘主义气息的,他们的心灵被比“原罪更古老”的观念主宰着:与吉普赛人打交道后相信人可以乘飞毯遨游;从海外归来后传说着大海龙的故事,说在它肚子里还发现了一幅十字军的盔甲;阿尔卡迪奥说地球是圆的,众人便以为他疯了;吉普赛人不见了,便以所谓因智力超人而不复存在的猜测来解释;女孩不听父母的话会变成蜘蛛…….当马尔克斯这样“以外祖母讲神话故事”的方式再现这些神秘观念时,我们有理由相信,他的叙述是有根据的。
“神奇的现实”不只是表现于那些不可思议的自然的奥秘,还反映在他的政治现实上。拉丁美洲长期受到西班牙、葡萄牙殖民主义的统治,以后又是帝国主义的疯狂掠夺。十九世纪以来,民族解放运动不断,一些国家虽然取得了独立,但其政府首脑往往是帝国主义、大庄园主、大资产阶级的人。他们搞军事独裁,专制统治,其官僚机构残酷地压迫人民。大独裁者的昏庸、残暴在现代人看来,几乎难以置信。马尔克斯在接受诺贝尔奖时发表的题为《拉丁美洲的孤独》的演说中,举了大量例子:曾三次连任墨西哥独裁者的桑塔纳将军(1797--1876)竟用豪华的葬礼掩埋他在战争中被打断的右腿。统治厄瓜多尔十六年的加西亚.莫雷诺将军(?--1875),死后的尸体竟然被穿上大礼服和挂满勋章的铠甲,安放在总统的空座上让人守灵。1935-1945年间任萨尔瓦多总统的杀人如麻的独裁者马丁内斯将军,一次屠杀了三万农民,他“发明”了一种用来测试食物中毒的摆锤,还荒谬地下令用红纸遮盖街灯,以控制猩红热的传染。在洪都拉斯首都中心广场的一个纪念莫拉桑的纪念碑,竟用的是从巴黎一家旧雕塑制品仓库买来的法国米歇尔.奈元帅的塑像……马尔克斯举到的这些现象,远远不是拉丁美洲社会政治生活中最令人震惊的事件,但已经足以表明,拉丁美洲的现实和别的“文明国家”、“文明地区”何等不同。
既然政治现实是历史的存在,就为作家们提供了对现实、权力进行探讨和思考的素材。阿斯图里亚斯的代表作《总统先生》淋漓尽致地塑造了近代拉美凶神恶煞的独裁者的生动形象。为了刻画这个暴君令人战栗的恐怖阴影,作家以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人们的幻觉:只要一提起总统的名字,“连街上的石子都会恐惧得发抖”。他手下的鹰犬耳目不计其数,犹如一座阴森可怖的森林。“这座森林中的每一棵树木都长着耳朵,稍有风吹草动,这些耳朵就会像暴风雨即将来临时的警觉起来”…..上至高级将领,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乞丐娼妓,每个人的荣辱生死都在总统一人的掌握之中。全国上下形成一种盲目的敬畏和迷信,总统是一种神人,超人。他代替了原始社会中部落酋长的职能,具有像神一样肉眼凡胎看不见的神力”。作品没有停留在一般的谴责独裁者个人的罪行,而是以高度概括和集中凝炼的手法,揭露出独裁专制统治的社会根源和历史根源。
基于拉丁美洲这块神奇的土地上令人惊讶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实,人们熟知的、传统的文学表现方法显得无能为力,必须寻求与之适应的艺术原则和艺术方法。因此,就文学与现实的关系来说,魔幻现实主义的源泉正是拉丁美洲神话般的自然与政治现实。
- 上一篇:市长在全市森林覆盖率会议上的讲话
- 下一篇:中国文学研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