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文学节目管理论文

时间:2022-07-10 02:24:00

导语:广播文学节目管理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广播文学节目管理论文

随着电视和计算机的普及,大量的视听同步化媒介冲击着广播的生存与发展。广播文学节目无法获得更丰富的经济收益和刺激受众的视觉,已经退守为广播媒体的一种似乎有些勉为其难的责任和自觉行为,退守为少数主持人坚守的一块精神净土。如何提升广播文学节目的质量,重新回归广播收听的主流市场成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广播文学节目以线性形式编排和传播,是一种时间艺术形式,具有传播迅速、稍纵即逝的特点。这是广播的一个缺陷,它只能借助声音来表意,在形象方面具有不确定性和模糊性。但这种不确定性和模糊性也可以激发受众的想象,让受众通过联想补足艺术形象。这种欣赏中的“联想”活动可以让受众在想象中建立一个空间,并自主还原艺术形象。

也就是说,通过声音来激发的这种联想活动越活跃,节目所获得的关注率就越高。而广播文学节目的声音要素主要包括语言、音乐、音响。这三个要素共同作用来实现文学作品的立体化呈现。其中,有声语言是广播的主要手段,也是主要的信息符号,它是广播传播中的最能体现真实性最主要的形式。广播中的有声语言主要包括主持人语言和录音。

主持人语言

1.主持人语言要有文学性。

文学是想象的艺术,情感的载体。喜、怒、哀、乐的情感表达使得文学作品或欢快热烈、或凄苦悲凉、或活泼轻松、或深沉凝重。把这种想象的艺术有效地表达出来,引导受众走入预定的想象世界和氛围是主持人语言表达的最终目标。

主持人语言必须符合话题的特质。文学节目的话题如文学作品解读、文学人物介绍、文学现象评论等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文学性,这决定了主持人语言要有一定的文学性,以充分展现话题风格。深厚而丰富的文化内涵,高层次的文化品位,是高水平文学节目主持人语言的基本特征。

2.主持人语言要有思想性。

主持人是广播文学节目的灵魂,他对于文学的演绎理解和解读决定着节目的质量层次。正是由于文学节目所蕴涵的情感信息同欣赏者审美心理结构贮存的情感信息相适应相契合,主客体才会自然而然地结合成审美关系,进而神形交会,物我合一。

部分文学节目主持人只是复制了文学作品的信息,这样的播音语言苍白无力,很难得到受众青睐。广播文学节目主持人的工作不是简单的播送稿件,他需要亲身去体验去感知文学的魅力,用自己的心去体会作者的心情,从而在丰富多彩、情真意切的感知中领悟到作者的创作意图,进而按照自己的审美体验对主持语言进行补充和加工,最终实现作品的审美价值。

这种补充和加工可以使主持人语言包含深意,提供足够的有价值的信息给受众,从而引发受众思考。

3.充分考虑受众心理、遵循大众审美规律。

现代意义上的广播文学节目已不仅仅是文学作品简单的有声传播,也不是对作家与作品单纯的价值判断和审美解读,而是以最大程度地满足受众的审美趣味和欣赏需求为终极目标。广播节目的内容,需要受众用听觉来感知,根据感知过程的“平行规律”,广播和收听是平行的、同步进行的,所以语言表达的程度和信息量要与听众的言语感知能力和接受程度相适应,也只有如此,收听过程和理解过程才可以同步完成。因此,必须考虑大脑对语言理解过程需要尽可能缩短。由于这个限定,广播语言必须通俗化、平民化。

另外,文学作品作为一种经过深层次加工的精神产品,它本身与受众的生活有一定距离。而广播媒介的传播稍纵即逝性,也使得受众不可能像阅读纸媒一样可以重复阅读与理解。所以,广播文学节目语言应该为受众提供确保阅读流畅的语境,文学节目主持人需要将纯书面化的文学语言转化成通俗的口语,以引导受众的理解。通俗并不意味着滥俗和庸俗,主持人语言通俗化的原则是有深度、有美感,需要精于修辞,锤炼字句,做到高雅不粗俗,韵味无穷而不是味同嚼蜡,给人以美感和享受。

4.语言要留有“想象”的空间。

文学节目语言不能过于抽象,要给出一些具体的形象,以便能够唤起听众的联想,同时又要坚持“填空”原则。

文学节目氛围营造的完成要依靠受众去体验、去“填空”。广播文学节目语言也体现着文学文本的“召唤结构”,召唤受众在其可能的范围内充分发挥再创造的才能。这样就要求主持人语言要充分估计到听众的想象力,以启发、诱导、填补等方式,唤起听众的想象力,达成所要的艺术效果。

5.语言编排上要有艺术感染力,但要避免歧义。

广播节目是靠声音取胜的。所以,除去主持人的声音特质外,还要注意语言的艺术感染力。文学作品中所营造的氛围或意境很难用准确的语言来描绘,它需要一些语言的组合来构成一种语境,使听众身临其中,感染其情绪,从而使其理解文学作品的氛围。这样在语言编排上要有艺术感染力,不能死板和过于抽象,而应选择易引起听众共鸣的语句。如“我看见她如花的笑靥,心里一阵温暖”,可以换成“看见她笑得那么灿烂,心里如同被残冬后的春风温暖地抚摸过一样”,后者用“灿烂、抚摸”这些词语有更具体的感受提示,让听众感同身受。

但语言的意义经常是多重的,如果不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很容易引起歧义,从而影响形象。在彰显艺术感染力的同时,语言也不能为了单纯追求艺术而艰涩难懂和含糊不清。

6.语言风格要符合节目的定位和主持人的个性。

不同的节目总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而这些独特之处恰恰是节目的最大卖点。相应地,作为广播传播的有效形式,主持人的语言就要凸显这些独特之处,这也是节目个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吴郁曾说:“人格是智慧、道德、情感、意志的整合,是一个人文化和精神修养的积淀,具有健康的人格才有创造力,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因此,我认为人格魅力是主持人的核心素质。”主持人的人格魅力可以通过声音,通过语言传递出来,形成独一无二并且无法复制的优势,从而彰显节目的个性,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获得听众的关注。主持人的语言风格如果与其个性不符,则很难发挥出主持人的个性优势。

录音

恰当运用典型人物的录音,可以增强节目的真切感和说服力,同时也对消除单一主持人语言的贫乏有着一定的功效。

1.录音的运用要特别注意播放的次数和时机。

过多的录音易唤起受众的审美疲劳,在不恰当的时机运用很可能带来副作用。如有一个介绍贺敬之诗作的节目,除开始语和结束语外,通篇是贺老自己朗读自己的作品,他的朗读如何暂且不作评论,声音的音色、声调、节奏几乎一成不变,一读到底,显得单调、乏味,可听性差。

2.录音的内容需要与节目有极强的对应性和配合性。录音是节目信息的有效补充,也可以作为节目的一条线索,但要注意它的录音质量和其他声音的衔接配合。

综上所述,广播文学节目中的语言要素是其最重要的声音要素,优化这个语言要素需要有优化语言的多个艺术层面,使其融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于一身,雅俗共赏。这也是重振文学节目风采的重要措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