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会计应用论文
时间:2022-07-12 06:30:00
导语:商业银行会计应用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银行管理会计的内涵及特点
管理会计产生于20世纪上半叶,是以泰罗的科学管理学说为基础形成、发展起来的标准成本系统,是管理会计的最初形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企业经营中对决策、控制和考核的需要,加之计算技术的发展,管理会计的理论与方法逐步完善,管理会计在经营管理中的应用日益受到重视。其大致发展过程可分为以下5个阶段:成本会计制度的诞生阶段(19世纪早期);相关成本的确认、预算和控制阶段(20世纪早期);决策分析阶段(20世纪30年代初到70年代末);新成本制度的诞生,管理会计在银行业普遍应用阶段(20世纪80年代);考核评价阶段(20世纪90年代)。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不同,财务会计主要服务于股东、债权人、监管机构等外部决策者,而管理会计是为进行决策的内部管理者提供信息。商业银行管理会计涵盖了财务预算、成本核算、盈利分析、业绩评价、资产负债管理等内部管理的核心内容。国外先进银行的经验表明,管理会计是建立业绩一流银行的基本前提,实施管理会计有利于银行管理水平和竞争力的提高。
银行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相比较,具有以下五个特征:一是管理会计的工作重点是立足本单位的经营管理,面向未来算“活账”,通过灵活多样的方法和技术,按照管理人员的需要编制各种管理报告,为银行内部各级管理人员提供有效经营和最优管理决策信息,控制和评价银行的一切经济活动,属于“经营性”会计。二是管理会计的主体主要是银行内部各个责任单位,对它们日常工作的实绩和成果进行控制、评价与考核,同时也从银行全局出发,认真考虑各项决策与计划之间的协调配合和综合平衡。三是管理会计不受公认原则或统一会计制度的约束和限制,但要服从管理人员或上级行的需要,以及经济决策理论的指导和成本效益关系的约束。四是管理会计提供的信息,一般是有目的、有选择的或特定的管理信息,业务报告不对外公开发表,不承担法律责任。五是管理会计的核算程序一般不固定,可自由选择,通常不涉及填制凭证和账户处理,报表不需要定期编制,也无一定的格式,可按管理人员的临时需要自行设计。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开始重视管理会计的应用问题,比如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从2003年开始实施管理会计项目,建设基于责任会计、以内部资金转移价格、全面成本分摊和风险资本分摊为主要内容的绩效分析和评价体系;光大银行从2003年底开始实施管理会计项目,在财务会计、成本核算、分产品分客户盈利分析、资产负债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工商银行的成本管理会计项目——业绩价值管理系统(PVMS)于2004年11月正式在全行投入使用;交通银行管理会计项目一期也已在全行全面上线,为经营管理提供了公司业务产品、公司客户成本核算和盈利分析模式。
二、我国商业银行大力推行管理会计的原因
(一)宏观经济方面的因素
目前,我国金融市场不断发展完善,随着利率市场化和混业经营的全面推行,未来商业银行必须要有一套完善的管理会计系统。
商业银行通过实施管理会计系统,构建以资金转移价格为核心的资金成本管理体系,是商业银行成本管理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应对利率市场化挑战必需的准备。可以通过探索构建基于市场收益率曲线的内部资金转移体系,配合资金转移定价机制,将利率风险从日常经营业务中分离出去,交由专门的利率风险管理部门进行专业化的监控和管理,从而使日常经营管理部门可以集中精力关注于客户营销和信用风险。同时,通过实施管理会计系统,建立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基本框架,通过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的量化,将利率敏感型资产与利率敏感型负债保持相对平衡,争取在利率变化的环境下获得最大的净利息收益率和利差,以确保理想的流动性水平和提供足够的现金流量,保持足够的资本充足性,以应对利率市场化和银行竞争加剧的形势。
与利率市场化相对应的是,混业经营趋势这个大方向也是无法逆转的。在美国,商业银行几乎可以从事任何金融性的服务,但凡是竞争力强、利润高的银行都有自己的核心业务和领域。在我国同样如此,混业经营后,银行管理层急需知道到底什么部门、什么产品、什么客户在为银行赚钱,或给银行带来了亏损。这对银行管理层进行决策至关重要。所以,商业银行需要通过实施管理会计系统,实现对各个层面的客户、产品、业务部门的收入、成本和效益分析计算,使管理层能及时掌握哪些产品、哪些部门以及哪些客户是能够为银行带来收益的,收益的大小是多少;哪些产品、部门是亏损的,亏损的程度有多高。据此,管理层可以科学地作出有关核心产品或业务的扩张、维持、收缩或退出的决策。
(二)商业银行自身管理和发展方面的因素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有6年多的时间,对本国商业银行的保护期已经结束,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着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的竞争挑战。国有商业银行为了抵挡外资金融机构强烈的冲击浪潮,仅仅外抓重点行业、重点客户、重点产品和重点地域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加强内部管理。内部管理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加强对财务资源的管理。对财务资源的管理可以简化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商品价格,另一个是商品成本。只有进行合理定价,控制成本,才能达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产品定价的目的是为商业银行创造价值,而价值创造首先要弥补过程中的成本耗费,这必然要求以成熟的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为前提,对某一产品是否提供、提供数量等进行判断。因此,要做到合理定价,就需要正确确定商业银行产品的成本,需要应用成本性态分析、作业成本制、本量利分析、责任会计制度等管理会计手段和方法,建立一种以价值创造为目的的管理会计体系。
三、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管理会计的典型做法
(一)美国商业银行管理会计的职能是帮助商业银行管理层做出发展核心业务的决策
美国商业银行经营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凡是竞争力强、利润高的银行都有自己的核心业务和领域。按照美国国会1999年通过的《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美国的商业银行几乎可以从事任何金融性服务。但实践证明,发展最快的商业银行并不是在所有的领域全面出击的所谓“全能型”银行,而是那些根据自身的特点,不断强化自己的核心业务和核心产品的银行。这就需要有一套强有力的、能够客观公正地进行业绩评价、为经营管理决策提供信息支持并提高银行成本控制能力的管理会计体系。
在美国的商业银行中,管理会计体系的主要职能是协助银行实现对各个层面的客户、产品、业务部门的收入、成本、效益分析和计算,以帮助管理层科学地做出有关核心产品或业务的扩张、维持、收缩或退出的决策。以美国历史最悠久的纽约银行为例,在其财务会计部中,专门有一个管理会计部门,其主要任务就是定期考核各产品和各部门的收益和成本支出情况,该部门提供的管理会计信息是纽约银行确定自己的核心业务与产品的重要依据。除了对核心业务与产品进行深入细致的成本收益核算外,美国商业银行中的管理会计部门还要参与经营目标的制定、经营方案的决策、计划预算的编制、预算招待情况分析等经营活动,从而把成本控制纳入日常管理过程,并使业绩评价更加客观公正,以更好地处理内部利益关系。
(二)西方商业银行管理会计应用的主要特点
1.建立了较为成熟的全成本核算体系。西方商业银行以矩阵式管理架构为基础,将全行分为利润中心和成本中心,开展以业务流程计量为内容的全成本核算。简单地说,分为以下几个步骤:计算不同产品、部门的直接成本→计算不同产品、部门的间接成本→按照补偿协议对利润中心之间发生的成本进行调整→计算客户成本。[3]在这个体系下,上层管理部门可以制定内部转移价格,合理评价交叉销售行为,对每个经营机构、每个产品种类、每个管理线条以及每个客户进行成本核算、成本预算和成本控制。
2.计算机技术与管理会计体系融为一体。在业务电子化集中处理的基础上,西方商业银行充分应用计算机技术开展成本核算、控制和管理,使上级管理者对机构、部门、产品的成本和收益情况能够做到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反馈,提高决策的实效性。
3.对银行经营效益进行全面平衡地考察、反映。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全面提升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多角度的非财务指导开始应用于绩效评价体系,平衡计分卡与经济利润考核评价体系的结合,成为了西方商业银行管理会计实务应用的主题。管理会计的触角不再仅仅局限于财务范围,而是延伸到了商业银行的外部环境因素,更加注重为商业银行的长远目标和全局利益服务,提供更多的与战略有关的非财务信息,成为了一种全面性、综合性的风险管理,以保证银行长期战略目标和短期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
四、我国商业银行推行管理会计的对策建议
国外银行的组织体系、业务发展与国内银行存在很大的差别,我们不能照搬国外银行的具体实施标准,而应注重吸收引进其管理理念和管理原则的精髓,因地制宜地推行管理会计新项目。
(一)从理念和企业文化上为实施管理会计打好基础
我国商业银行在推行管理会计的过程中,过多地带有传统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的痕迹。我们应认识到,管理会计是对传统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的超越,管理会计能预测企业前景、参与企业决策、规划企业目标、控制经济过程、科学考核和评价企业内部有关部门的经营业绩。在商业银行推行管理会计,能提高其预测、决策水平,改善其经营管理。只有领导员工从思想观念上充分认识到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的重要作用,才会促使大家自觉学习和运用管理会计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责任考评等方法,才能使单独设置管理会计部门、加快管理会计人才队伍培养等问题得以实现。因此,树立正确的管理会计理念是基础所在。
另外,从企业文化上说,企业文化包括三种类型:正式文化、非正式文化和技术文化。管理会计可以通过其技术和方法影响人们的理性分析从而发挥导向作用,进一步通过这种技术文化的作用,逐步引导非正式文化,最终形成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正式文化。一方面,良好的企业文化是推行管理会计的基础;另一方面,管理会计的严格实施,必然会促进企业文化的建设。我国商业银行的当务之急是要建立现代企业运行机制,建立先进的企业文化,包括先进的管理思想、员工公认的价值观、严格的管理制度,以及能最大限度发挥每个人作用的用人机制,为管理会计的良性运行营造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4]
(二)结合我国实际,在组织结构上为实施管理会计提供保障
西方商业银行大都实行扁平化管理的事业部制,将全行分为利润中心和成本中心,能够为银行分析评价各责任中心的利润贡献提供详细的数据报告。而我国商业银行主要是总、分、支三级管理机构,只能够提供机构核算的数据信息,很难按照各业务、各产品实施精细考核和业绩评价。各商业银行已经意识到这一点,正在进行有益的尝试:比如按业务和产品设立职能部门,对银行业务和产品分条线垂直进行管理,弱化各分支行的业绩评价等,使银行的经营管理向更专业和精细化的方向发展,这些都为更好地发挥管理会计的作用提供了组织保障。但是,我们也应看到,按照国内的实际情况,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商业银行“一级法人、分级管理”的体制依然是管理体系的主流,我们不能推翻这种分级管理体制,只能顺应潮流,完善管理会计所需信息的搜集、报告和检查制度,将管理会计信息与分级管理体制和利益协调机制结合起来,建立以管理会计信息为基础的激励约束机制,以更好地发挥管理会计在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职能。[5]
(三)提高数据质量,是实施管理会计的基本前提
从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来看,提供的会计信息涉及财务方面的多,涉及管理方面的少;从管理方式上看,还没有建立起科学的成本管理体系,不能提供科学的成本信息;从管理过程上看,没有进行很好的事前成本规划,只重视某一环节或某一特定区域的成本控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借鉴业务流程再造的思想,将管理会计功能作为系统需求融入商业银行正在进行的业务流程再造工作中,以突破现有的信息系统基础薄弱、原始信息极度欠缺的困境。目前,各大商业银行已经实现了数据大集中,我们可以以此为基础,一方面抽取现有核心账务系统、风险管理系统等系统的交易数据,另一方面将现有各系统不符合要求的数据进行转换加工,将管理会计数据与财务会计数据加以区别,为更好地推行管理会计提供高质量的数据信息。
(四)有计划地推行责任会计制度,为实现全面的管理会计制度铺垫引路
责任会计制度是现代管理会计的重要方面。我们可以按照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将全行各级经营管理机构划分为不同的责任中心,进一步划分为成本中心、利润中心等不同类型,根据利润中心和成本中心的基本原则对银行组织结构进行合理安排,建立科学的组织管理体系。在责任中心内部,由于核算范围相对较小,便于成本资料的归集,也便于经济责任的区分和经营成果的考核,同时,这些相对独立又内部统一的责任中心,也利于内部转移价格的确定,从而有利于整个银行系统内部转移价格定价机制的形成和完善。责任会计制度的推行可以采取先试点后推广的做法,先在一家分支机构运行后,再逐步在全行推行,最终在成本分析和管理制度等配套制度日益完善的基础上,实现全面的管理会计制度。
(五)实施全面成本管理,为实施管理会计迈好第一步
成本核算是实施管理会计的第一步,也是实施管理会计的核心内容。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还没有完全建立起分部门、分产品、分行业、分客户的成本核算体系,管理会计的实施平台无法搭建起来,更谈不上建立科学的控制与业绩评价体系。商业银行应在正确定义责任中心的基础上,按照费用核算按责任中心入账的原则实施全面成本管理。不仅包括直接费用,还应计算分摊后的间接费用;不仅应覆盖营业费用等财务成本,还应包括资金成本和风险成本。在建立成本核算体系的过程中,不应该将一种成本管理方法应用于所有的产品和业务,而是应该根据不同金融产品的经营特点和不同管理要求的差别,选择不同的成本管理方法,比如作业成本法,将成本费用管理与预算、考核紧密结合。
总之,要加强银行成本核算制度的建设,凭借信息科学技术,建立多位体的成本核算平台,进一步依托成本核算体系,建立以经济利润为核心的绩效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以逐步实现我国银行的全面成本核算和管理。
- 上一篇:会计有利因素分析论文
- 下一篇:环境会计经济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