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教学效果评价研究

时间:2022-05-13 11:21:07

导语:初中英语教学效果评价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初中英语教学效果评价研究

[摘要]教学效果评价是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在检验教学成效、保障教学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针对S中学英语课程在教改后教学效果仍不乐观的问题,采用两种影响因素评价方法,基于三种不同角度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差异分析,提出改善教学效果的建议。建立了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基于英语学科专家、英语任课教师角度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权重计算,基于课堂学生角度采用百分权重法进行权重计算,并对比分析获得三者最终权重排序的差异根源,研究结果为后续的教学决策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和指导。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效果;层次分析法;百分权重法;评价方法

教学评价已成为一个备受学界内外广泛关注的学术问题,教学效果评价是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在检验教学成效、保障教学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各类智能终端的广泛应用,以及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创客教育等多种教学模式的开展,教学效果评价的重要性更为突出。教学效果评价直接与师生的工作学习相关,通过教学效果评价来发现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把握教学动态,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对症下药”,可以有效改进教学,保证教学系统健康高效运行[1]。殷安生[2]针对潜在的关系异化及教学效果评价方法主观性强、误差大、适应性差的问题,构造了一种包括第三方评价、过程性考核及终结性考核的综合评估模型,基本保证了教学效果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但是,第三方评价与试验阶段的评价主体存在较大差异,试验结果不能完全代表原先设定方案所产生的结果,且评价中各要素的不可测量性也使客观评价面临巨大挑战。张慎霞[3]认为目前的教学质量评价多是从输入的角度对教学条件和过程进行评价,提倡针对不同评估主体(督导专家、同行教师、领导、学生)、不同性质课程、不同教师(处在不同的职业发展阶段)设计不同的评估指标。这一提法考虑很周全,但不同评估指标评价结果的统一衡量会面临很大困难。王利东[4]结合熵权理论与专家经验建立各个指标的综合排序,帮助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选取更优的教学效果评价方案。此方法所设置的一级指标主要偏向于教师,没有综合考虑学生及其他因素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因此,教学效果评价所涉及的评估指标的完善、评估结果的分析处理是我们需要重点研究的方向[3]。笔者近期采访了西北地区S中学,S中学在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浪潮中不断摸索课程改革的路径,积累了一些教学方面的经验并取得了一点点成效,但是近期发现:在英语教学中,教师没有教学的激情和热情,学生没有上课的兴趣,课堂上“走神发呆族”“睡觉族”屡见不鲜,教学效果差强人意。为了深入剖析问题的根源,本文首先建立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层次分析法和百分权重法,基于英语学科专家、英语任课教师、课堂学生三个角度得到影响教学效果各个因素重要程度的综合排序,全面对比评价结果,得到三者对教学效果影响因素的认知差异,从认知差异中提取关键信息,找出改善教学效果的着力点,为教育教学改革决策提供理论支撑。

一、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是为反映评价目标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及其重要程度而建立的量化系统,其建立是进行教学设计综合评价的前提,合理、可靠、完善且具有较强操作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准确评价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牛惠芳[5]等人认为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应该包括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目标、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及教学心理环境等。何克抗[6]指出应该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和态度三个维度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前者所指的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中,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不够具体,也没有考虑到客观环境的作用;后者只是从很广泛的维度进行了说明,没有具体到教师和学生方面的因素。为了使所建指标体系在保证完整性的同时具有可操作性,本文通过分析教学效果的各个影响因素,考虑从教师、学生和客观因素三个维度建立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其中,教学效果为一级指标;一级指标在第二层次被划分为3个二级指标,包括教师、学生、客观因素;3个二级指标在第三层被最终划分为9个三级指标,得到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如图1)。1.教学态度。时下流行“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肯定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把教师比作教学这辆列车的“机长”,其把控着教学的目标、方向、内容及方法;学生作为易被影响的群体,其学习态度、思想认识等很大程度上被教师影响,教师教学态度端正,教学效果就会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因此,教育工作者持有良好的教学态度,有助于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2.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课程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设计是教学设计的核心环节,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只有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立足点,并认真地分析学生、教学目标以及教材等多个教学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7]。教学内容的全面性、实用性和灵活性等方面都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8],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3.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课程学习的核心[9],教学方法得当,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达成教育目标,展现教师风采。教学方法是影响教学质量的根本因素之一,先进的教学方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而陈旧落后的教学方法不仅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也会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学质量的提高需以教学方法的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为条件。4.学习态度。学习态度受学习动机的制约[10],“态度”是一个人做好一件事情的前提,其决定了一个人对一件事情所分配的时间和精力,对最终的结果有直接影响。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因此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对于学习者来说至关重要。5.学习基础。学习基础是学习者在经历了长期的学习过程之后保留的知识和经验积累,对学习者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有重要影响。研究表明,学习基础薄弱是困扰学生的主要问题,对学习新语言的学习者尤其如此[11]。同一个知识点对于学习基础比较好的学生来说如“小菜一碟”,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却“难如登天”。学习基础存在差异的班级给任课教师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和困难[12],由于教师在课堂上的精力和时间有限,教师要照顾到每个层次的学生必定会使教学效果受到影响。6.学习能力。学习能力的六种成分(知识力、解析力、生成力、迁移力、执行力和强化力)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使学习能力成为一个具有内在逻辑的整体[13]。在学习环境相同的情况下,相同的时间内,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比学习能力弱的学生掌握更多的东西,而且落实更加准确快捷,面对学习能力强的客体,教学效果当然略胜一筹。7.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带有强烈的个人感情色彩,是动机产生的重要主观原因,也是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个重要表征[14]。兴趣是好奇心的来源,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浓厚的学习兴趣有助于人们增强对学习活动的自觉性并提高学习效率[15]。大量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其学习态度成正向关系,浓厚的学习兴趣对教学效果自然产生正面影响。8.教学环境。教学环境对师生的身心和行为有直接影响,良好的教学环境为师生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教与学、师生交互的需求,为良好教学效果的形成奠定基础[16]。9.课程性质。课程性质即课程的本质属性,明确课程的性质,有助于教师从整体上把握课程及其在课程体系中的位置,并据此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17]。因此,课程性质通过教学方法及策略间接对最终的教学效果产生作用。

二、指标权重分析

层次分析法适用性较强,本文中,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教学效果的权重系数是根据行业专家的意见按照1—9定量化标度进行打分确定。基于英语学科专家、初中英语任课教师角度的教学效果评价先选择层次分析法进行权重计算,原因在于专家具有丰富的经验和行业理论知识,其打分比较趋于实际情况,同样课程教师(在不明确其教学经验和行业基础的情况下)在教学层面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鉴于百分权重法的简单易操作性,调查问卷的普遍适用性,为了明晰学生对教学效果影响因素的认识,并与专家及任课教师角度的层次分析法进行对比,决定采用百分权重法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获得权重结果。1.层次分析法计算权重。(1)计算步骤。一是构造树状层次结构。树状层次结构是分析影响教学效果各因素相互关系、逻辑归属及重要性进行分层排列构成的一个自上而下的阶梯层次结构。本文构建层次结构如图1所示。二是确定思维判断定量化标度。层次结构模型确定以后,需要比较教学效果各个因素对其的影响程度,从而确定所有因素的比重。现采用1—9标度法来表示不同指标间的重要程度[18],能够满足将思维判断量化的要求。三是构造判断矩阵。通过互相比较,确定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下一层各因素对上一层影响的权重,将定性的判断定量化,即构造因素判断矩阵。四是计算对目标的权向量。计算各因素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及特征向量,可得出每个层次内部的排序数值,以此类推获得指标层对于目标层的重要性数据序列,从而获得最终权重计算结果。五是一致性分析。当目标影响因素较多时,不同因素重要程度的确定常会因考虑的不周全使决策者得出与实际情况相差较大的数据,有的数据甚至会出现矛盾,因此,为了保证分析结果可靠,必须对最大特征值进行一致性分析。为刻画因素判断矩阵一致性接近的程度,定义一致性指标CI,CI=(λ1-n)/(n-1),并引入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CR,CR=CI/RI,其中表1表示不同阶数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当CR<0.1时,认为因素判断矩阵有满意的一致性。(2)指标权重计算。针对教学效果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按照1—9标度原则,邀请到G省七位英语学科专家及S中学的九位任课教师分别进行打分评价,在获得每层指标打分基础上求得权重平均值,即为最终权重排序,现以某位专家打分为例进行计算说明。一是构造判断矩阵。一级指标层因素判断矩阵。该层有影响教学效果的教师、学生和客观因素3个指标,依据某专家对不同指标的分值构造判断矩阵如下:1291/2181/91/81二级指标层因素判断矩阵。教师指标集中包含3个二级指标:教学态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依据某专家打分情况构造3阶判断矩阵如下:11/41/341231/21同理,学生指标集中包含4个二级指标:学习态度、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依据专家打分情况构造4阶判断矩阵如下:131/221/311/51/225131/221/31同样,其他因素指标集包含2个二级指标:教学环境和课程性质,依据专家打分情况构造2阶判断矩阵如下:131/31二是解出因素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及所对应特征向量,进行归一化得到相对于上层的排序权重值。由目标层开始将下层指标相对排序权重值与上层权重值相乘,得到每层每个指标相对于权重目标层的排序权重值,即权重总排序,具体如表2。三是一致性检验。计算一级因素判断矩阵的CR值为0.031810(<0.1),具有完全一致性;二级指标教师、学生、其他因素的CR值分别为0.015776和0.005370,均小于0.1,故都具有满意的一致性。2.课堂学生问卷调查。百分权重法是将需要评价的指标体系修改成问卷形式(以初中学生能够理解的语言阐述评价指标的每一项内容,确保问卷的有效性),通过评判获得基本数据统计,计算不同学生对各评价指标的排序,最终确定各个指标因素的重要程度[19]。本文选取S中学初三某个班级的52名学生,对L老师在英语课堂教学的各项指标进行打分评价,除去5名无效打分,各项指标总得分如表3所示。其中等权距的权距值取1,并且最高评分值应与评价指标体系的个数相等。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个数有9个,按其重要性排序,排在第一位时分值取9;排在第二位时分值取8,排在第三位时分值取7,以此类推,排在第九位时分值取1。3.权重计算结果。根据英语学科七位专家及九位英语任课教师的打分情况,采用层次分析法平均计算得出权重结果,结合学生的百分权重法结果,采用自顶部至底部的分析顺序对各级指标最终权重进行排序,如图2所示。专家:236147589教师:542317689学生:765423189图2指标权重排序(1)二级指标排序为:教师、学生、客观因素。(2)三级指标排序为:课程教师角度:指标5、指标4、指标2、指标3、指标1、指标7、指标6、指标8、指标9。学科专家角度:指标2、指标3、指标6、指标1、指标4、指标7、指标5、指标8、指标9。课堂学生角度:指标7、指标6、指标5、指标4、指标2、指标3、指标1、指标8、指标9。

三、教学效果评价分析

1.计算结果差异分析。从以上计算结果来看,基于三种角度的权重计算结果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具有最大贡献程度的影响因素排序呈现完全不同的现象,但是介于最大与最小贡献程度的因素排序以及最小贡献程度的因素排序比较相似,这间接表明了教学过程中的各种不确定性以及教学效果评价问题的复杂性。(1)差异原因分析。一是任课教师角度。从排序结果来看,教师认为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学生的学习基础,即特别重视外因的影响。从建构主义角度分析,学习效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有没有与当前学习内容相似的观念,及内容相似的角度、程度。因此,教师认为学生的学习基础是决定其学习效果好坏的首要因素。排在第二位的是学习态度,相对于教师来说仍然属于外界的影响因素,因为“态度决定一切”,教师认为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学习态度直接决定了学习成绩的高低。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学习态度主要由认知、情感和行为等因素构成,三者相辅相成,决定了学习态度成为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对学习对象刺激与反应之间的桥梁和媒介[20]。在学习能力相同或相似的条件下,学习成绩与学习态度之间存在正向比例关系,学习成绩的好坏取决于学习态度是否科学[20]。排在第三位的是教学内容,属于主观原因,教学内容是课程的载体,师生围绕这个载体共同参与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的设计理念可以充分体现教师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追求,比如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内容设计就能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思维特点,结合有效的内容选择与组织进一步促进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7]。二是课堂学生角度。从排序结果来看,人总是喜欢从最熟悉的点开始剖析问题,容易下意识地“以自我为中心”考虑问题,尤其正处在学习观形成过程中的初中学生。自身因素的重点考虑说明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主要是以内因为主、外因为辅,基本反映了其实际学习情况,但由于学生的知识储备还不够高,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受到学习兴趣的主导。然而,学习兴趣作为一种主观感性认识,其本身具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可能导致学生认为学习兴趣是影响教学效果最大因素的“假象”。不过,从另一方面来说,教学不是教师给学生灌输知识和技能,而是学生自己通过学习动力的驱动机制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杜威也认为教育哲学的精髓在于说明“经验的中心应是主体在有目的选择对象基础上的主观改造”[21]。所以,学习兴趣对于学习者来说至关重要,学生感兴趣的东西总有一种内在的动力驱使他去学习。排在第二位和第三位的是学习能力与学习基础,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总认为自己“高人一等,无所不能”;学习基础好的同学,天生就有一种优越感。学习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个体学习的效果与效率,进而影响个体发展[22]。另外,学习能力还蕴涵着个体运用潜力和可能性来进行新的学习活动之意[23],多元智力理论强调每一个个体的智力组合都是唯一的,学生都有各自的智力强项和弱项,我们应尊重学生的世界,尊重学生智力组合间的差异[24];后现代主义也认为不能以绝对统一的尺度去度量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发展程度,要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25]。三是学科专家角度。专家基于教学行为产生的条件来考虑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认为只要教学内容难度和深度适宜,教学方法恰当,学生具有基本的学习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就会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教学内容具有吸引力,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学内容具有灵活性,能真正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教学内容具有实用性,能真正有助于学生的成长;教学内容具有时效性,能真正跟上时代的步伐[8]。教学内容是课程的载体,教学方法是课程学习的核心,也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中介[26]、教师与学生联系的中介[27],是引导、调节教学过程最重要的教学手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能有效地完成教育目标、促进师生互动、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28]。由以上讨论可知,作为任课教师,其对课程教学效果演化过程的认识并不深刻,对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表现的不足也欠考虑。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对本阶段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风格、认知特点及认知结构分析不够透彻,对课程的教学重点及需求认识不清,导致教学重难点不突出,教学效果不理想。另外,本门课程教学过程中学习任务的重叠,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荷,促使学习兴趣降低。最后,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认识具有较大的主观随意性,还不能理性地看待学习兴趣所起的作用。(2)中等贡献程度、最小贡献程度排序的差异分析。根据计算结果得知,任课教师及学生对于居中贡献程度、最小贡献程度的影响因素的认知与学科专家的认识差异不大。这说明,专家、教师及学生对教学效果影响程度不大的因素分析和认识达成了一致。2.建议措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使得教师的角色越来越倾向于教学引导者、辅助者,师生关系也越来越平易化。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在于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育教学活动。为了更有效地引导,教师在教学之前应做好相关准备,不仅要对授课对象进行客观科学的分析,而且要对授课内容进行宏观把握,与时俱进,了解学科前沿。(1)对于授课对象,教师需要分析了解学生的认知能力、认知结构、学习动机、学习风格、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基础等。首先弄清楚受课群体所处的层次和阶段,即“摸清学生的底细”,把不同层次及水平的受课群体与应该采用的教学方法相匹配,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其次,在满足教学大纲要求的前提下,“投其所好”。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要去挖掘学生对课程内容感兴趣的地方,适当拓展,积极引导对课程不感兴趣的学生,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班级氛围“活”起来,让师生关系融洽一些,努力成为学生的知己,做好学生学习的好帮手,这就是积极引导学生学习兴趣的深刻内涵。(2)对于授课内容,首先教师要在研读教学大纲之后,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并结合经验丰富的教师的建议,选取既符合大纲要求又能够拓展学生知识面、增强创新能力的部分作为教学内容。在课前教师要做到:明确每次课程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心里清楚学什么、怎么学。其次,选取教学内容要有足够的学习价值,并让学生意识到价值所在,调动其学习兴趣,促进良好学习态度的养成。最后,教学内容的难度和容量应把握恰当,知识难度要在“学生跳一跳能够得着”的范围之内,内容容量应保证学生能够当堂消化,少留额外学习任务,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3)对于教学方法,无论是“以教为主”“以学为主”还是“学教并重”的教学模式,教师都需具备教授不同教学内容进行多种教学方法自由切换的能力。因此,教师要通过不断充电来获得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相匹配的多种教学策略,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不断反思并总结,将成果运用到课堂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四、结语

教学效果评价的目的在于对教师的劳动成果给予科学的、客观公正的反馈,使教师正确认识自己的教学情况,总结经验,发现不足,全面认识自己,明确改进与努力的方向,在不断反思和改进中完善自我。由计算结果的差异性分析可知,任课教师、课堂学生及学科专家对影响教学效果各因素的认知是不同的,这对调整教学设计的具体方案、促进教师和学生达成共赢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认知不同,人们的潜意识所散发出的力量导向就会不同,作为教师应多站在学生角度思考问题,经常换位思考,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自然会相对顺利,师生关系也会更加和谐,所营造的积极氛围最终为教学效果的提升创造条件。本文从教师、学生及客观因素三个维度综合考虑了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通过层次分析法和百分权重法计算得出影响因素的权重排序,分析不同评价主体之间的认知差异,深入挖掘差异根源,从根本上找到了任课教师需要努力的方向,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但层次分析法及百分权重法含有大量主观成分,因此,对教学效果客观、定量的综合评价是进一步探索的方向。

作者:张立勇 单位: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