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英语专业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探索
时间:2022-07-15 11:14:19
导语:商务英语专业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探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2019年2月,中共中央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升为国家战略,旨在打造世界一流湾区,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建设创新型发展高地。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关键在于人才的培养,尤其是跨文化交际能力强的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人才。本文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特点出发,分析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短板,探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具体对策,以期更好地发挥人才优势,彰显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功能和价值。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高职商务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既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尝试,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可见,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对于提高区域竞争力、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打造世界一流湾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然而,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需要与湾区内部、外部等开展深度合作,携手扩大对外开放水平,亟须一大批熟悉世界各地商务环境、人文地理、风土人情并顺畅开展跨文化交流的精英语、懂商务、擅交际、通文化的高素质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冯佳惠,2019)。因此,高职院校作为高素质、应用型、职业化人才培养的摇篮,在商务英语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要紧密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所需的人才资源,做好跨文化交际人才培养工作。然而,从现有的情况来看,高职院校在商务英语跨文化人才培养方面存在单一化弊端、缺乏产业化人才、人才能力与市场需求存在较大差异等问题。那么,如何改革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提高跨文化人才培养质量,成为新时代高职院校商业英语专业发展亟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1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现状透视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作为培养“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战略跨文化交际人才的重要支撑,在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输送了大量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有效地推动了“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的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目标在于建设世界一流湾区,这就需要湾区内部与外部的有效互动,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该建设目标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跨文化交际方面的能力,但是,笔者在审视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跨文化交际人才培养时发现,许多学生的学习能力仍然存在短板。1.1语种教学过于单一。广东省内高职院校是输送“粤港澳大湾区”跨文化交际人才的“主力军”。但是,从广东省内高职院校外语语种的设置来看,除了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等少数几家“双一流”高职高专开设了英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日语、韩语和俄语等语种外,大部分高职院校均不具备开设英语以外语种的条件。据初步统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涉及合作国家及地区约2500种,占人类语言总数的1/3以上(王春香,2019)。然而,从当前高职院校语种设置来看,仍与市场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存量和增量上都不够理想。1.2“粤港澳大湾区”相关国情文化教育不足。“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既注重内部联动又强调外部耦合,与外部耦合国际及地区文化多元化、风俗文化变体的差异等是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培育跨文化交际人才的重要推手。自“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实施以来,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积极对接相关行业、企业跨文化交际人才的需求,在课程设置上及时进行调整,然而,在专业教学中,仅注重语言的培育,而对相关国家、地区国情文化教育存在偏少、偏弱的问题,不利于大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能力的培养。1.3商务英语专业文化内涵建设不够。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作为培养专业化、国际化、高素质语言类人才的基地,强调以实用型、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在专业文化内涵建设上,高职院校要与普通本科院校存在一定的区分,并把实用性、应用性等作为专业文化建设的核心。然而,笔者在对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进行调研时发现,该专业建设创新性不足,缺乏市场导向、就业导向、职业能力导向,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教研深度融合等方面不够。在专业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性,学生实践锻炼较少,导致跨文化交际能力不足。
2“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策略
自“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实施以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始终与企业岗位需求相对接,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输送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然而,在“粤港澳大湾区”纵深发展过程中,跨文化交际人才的问题仍然突出,对此,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必须要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人才需求,积极做好、做细、做实人才培养工作。2.1坚持需求导向,优化人才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输送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高职院校的基本职能。在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必须要坚持市场的人才需求导向,把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培养作为商务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引导学生识别不同国家、地区的风土人情和文化属性。首先,注重导入文化背景。“粤港澳大湾区”致力于建设世界一流湾区,势必与世界各国、各地区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交流、互动,这就要求商务英语教学要及时导入与“粤港澳大湾区”具有密切经济活动交流的国家、地区的国情、文化、历史及风俗等知识,引导学生了解、熟悉这些国家、地区的历史文化,培育跨文化意识(王春香,2019)。比如,教师在介绍阿拉伯国家时,不仅要教学阿拉伯语,还要融入阿拉伯国家的文学知识、历史事件和风俗习惯等,以增加学生的文化知识含量。其次,强化第二课堂文化注入。第二课堂是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大学生培育外语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平台,涉及到第一课堂外的所有外语活动,比如外语配音、外语角、诗歌朗诵、话剧、影视欣赏和美文欣赏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教师要注重进行引导,强化“粤港澳大湾区”相关国家、地区的文化元素输入,让学生在第二课堂活动中树立跨文化意识,明确各国、各地区的文化差异。最后,增加外语语种教学。针对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存在的语种开设不足问题,高职院校必须要坚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方针,积极与知识跨界贸易企业合作,开设相关语种,采用“订单式”人才培养方式,以拓宽教学语种,培养不同语种的跨文化交际人才。2.2坚持创新导向,推动教学改革。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要培养跨文化交际人才,教育教学改革首当其冲,针对部分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学中存在的“填鸭式”“灌输式”教学的弊端,必须要创新教学模式。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高职院校与普通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任务不同,教学方法也要有所区别,这就需要高职院校从办学规律、高职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特点出发,积极探索与高职大学生认知特点相符合的教学方法。具体而言,高职院校要坚持“一技之长+综合素质”的人才培养取向,探索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情景式教学、任务式教学、仿真式教学、案例式教学及工作场景教学等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外语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强化学生主体、能力本位、职业导向,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促进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跃升”。同时,高职院校要坚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专业发展趋向,采用“顶岗实习”“现代学徒制”等教学形式,让学生通过实实在在的岗位工作来锻炼跨文化交际能力,增强人才培养的实务性和实用性,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培育储备一大批跨文化交际能力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文保雅、郑梅花,2019)。2.3坚持服务取向,完善师资结构。俗话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高职院校应大力培育跨文化交际人才,尤其是拥有具备厚实文化底蕴、语言技能、学术涵养的“双师型”人才。调查显示,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语种开设较少、教学方法滞后等问题的存在,与“双师型”人才的短缺息息相关。对此,高职院校当务之急要完善优化师资结构,使教师在数量和质量上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相嵌合。第一,注重引进外教人才。通过建立“粤港澳大湾区”高职院校合作联盟,形成“粤港澳大湾区”各国、各地区外语教师合作交流机制,既让高职院校外语教师走出去,也让外教走入高职院校,到课堂讲学、教学,传播本国、本地的风土人情和文化风俗等,以提升学生的跨文化意识。第二,开展“粤港澳大湾区”课题研究。高职院校应鼓励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申报与“粤港澳大湾区”跨境贸易、文化交流相关的课题,举办课题研讨会,把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作为课题研究的重要内容,并积极开展课题成果交流,实现研究成果向教学成果转化。第三,支持教师到企业挂职,到境外访学。高职院校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方式,把教师输送到企业一线,让教师深度了解企业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需求,并积极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同时,高职院校应选派骨干教师到境外访学,开展体验式学习,使其真正感受属地国的文化魅力,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
3结语
总之,高职院校承担着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输送高素质、应用型、职业化人才的重任。针对粤港澳大湾区亟须大量精英语、懂商务、擅交际、通文化的高素质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办学要主动承担培养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重任,积极调整专业结构、优化教学内容、强化校企合作、推动产教研深度融合,以培养更多符合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跨文化交际人才,为建设世界一流湾区提供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冯佳惠.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的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9,6(75):4-6.
[2]王春香.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基于产教融合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探析[J].黑河学院学报,2019,10(6):97-98+133.
[3]文保雅,郑梅花.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下外语外贸人才职业能力提升路径[J].经营与管理,2019(1):72-74.
作者:鲁燕 单位:湖南都市职业学院
- 上一篇:高校英语专业教学分析
- 下一篇:语言学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