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发展对策分析

时间:2022-07-21 11:24:32

导语: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发展对策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发展对策分析

摘要:在简要分析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问卷调查结果,文章指出: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应因校制宜,考虑办学层次、生源等多种因素,以学生为中心,基于需求分析,以产出和应用为导向,在进一步提升学生听说读写译等基本功的同时,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学术能力;倡议构建后续课程教学共同体,加强教学团队及教学资源建设,确保后续课程的可持续性发展,更好满足学生专业学习、国际交流、继续深造、工作就业等方面的需要。

关键词:大学英语;后续课程;需求分析;教学共同体;可持续性发展

一、引言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17)(下文简称《指南》)指出:“高校开设大学英语课程,一方面是满足国家战略需求,为国家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另一方面,是满足学生专业学习、国际交流、继续深造、工作就业等方面的需要。”近年来,在《指南》的指导下,不少高校更新教学理念,积极改革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在校本特色个性化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构建[1]、具有校本特色的大学英语教学方案制定[2]、大学英语后续课程设置[3]、大学英语后续课程混合教学模式应用[4]、大学英语后续课程“三位一体化”建设[5]等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可喜成绩,摸索出了较为有效的大学英语改革新路径,对其他高校进一步完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及后续课程设置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然而,由于高校目标定位、生源、办学条件等不同,一个高校不能照抄照搬其他高校的改革经验。高校必须探索适合自己的英语后续课程可持续发展对策。这里的“后续课程”既包括为低年级阶段已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四级或六级考试的学生开设的英语类课程,也包含为满足高年级阶段学生个性化需求而开设的其他英语类相关课程。在个人层面,后续课程在满足学生专业学习、国际交流、继续深造、工作就业等需要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国家层面,“外语教育是提升国家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6]。本文在简要分析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后续课程发展对策,以期对高校的后续大学英语教学有所启示。

二、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目前,普通高校大学英语后续课程教学改革还不尽如人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部分高校的后续课程建设仍处在起步和探索阶段,存在课程种类不丰富、课时不足、教学评价和教学管理不完善等问题。“目前,国内高校开设大学英语后续课程起步较晚,是一个比较崭新的领域,无论是从其目标、内容、管理、课程设置,还是从教材的选用以及课程评估等诸多方面较传统的大学英语基础课程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合理性’。”[3]二是后续课程特色不鲜明。一些普通高校只是开设了常规的后续课程(如高级英语写作、跨文化交际等),却没有或很少开设具有校本特色的英语后续课程(如学术英语)。三是学生基本技能的后续培养没有得到足够重视。低年级阶段,一些学生没有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四级或六级考试,他们的听说读写译等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即便是通过了相关考试,部分学生的英语口语、写作等产出性技能并不理想。而这些学生基本技能的“精细化”和“应用性”培养在部分高校的后续课程建设中却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四是外语教师教学发展及个人发展不理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续课程的拓展与可持续性发展。“我国高校外语教师人数众多,但其专业发展、教学发展、个人发展和组织发展不尽如人意。”[7]

三、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发展对策

根据《指南》,“大学英语课程对大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影响,学习英语有助于学生树立世界眼光,培养国际意识,提高人文素养,同时为知识创新、潜能发挥和全面发展提供一个基本工具,为迎接全球化时代的挑战和机遇做好准备。”不同高校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形式及轻重不同,解决路径也各异,但都应基于社会发展要求、学校目标定位、学生个性化需求等,体现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对普通高校而言,后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持续提升大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应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及学术英语或职业英语能力,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笔者认为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适时了解学生对后续课程的需求。“我国外语教育长期以来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缺少以需求分析为导向的外语教育战略科学规划,其表象就是全民学英语以及‘一刀切’的教学要求引发的诸多不正常现象。”[8]大学英语后续课程涉及面广,学生来自不同专业,且数量较大。他们对后续英语学习究竟有什么需求和建议?如何调整课程设置以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基于这些考虑,2019年上半年,笔者利用问卷星,针对所在学校2017级非英语专业学生展开问卷调查。设置的一个主要问题是:高年级阶段,你建议开设哪些后续英语类课程?(开放性问题,建议课程可不止一个。)收回有效问卷共1194份(参加问卷调查的学生中有一部分已通过四级考试),统计结果如图1所示:另外,统计结果低于1%的情况还有:商务英语0.67%、选修课0.59%、词汇学习0.42%、趣味英语0.42%、应试0.25%、开阔视野的课程0.25%、科技英语0.17%、简历0.17%、国际礼仪与国际教育0.17%、英语发音0.17%。整个统计结果中,口语学习需求排在首位,紧接着是听力学习需求。显然,学习者急需提高听说能力。考研排在第三位,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排在第4位(以“实用”“应用”“实践”为关键词检索得出的结果),四级考试课程与培训及写作需求并列第五,阅读和雅思培训需求并列第六。对交流及外教授课的需求以及了解西方文化的需求、六级培训、专业英语或与专业相关的学习需求所占比例也较高。另外,还有托福培训及翻译、语法学习需求等。进一步分析发现,多数学生想进一步深化英语学习,并且他们“学以致用”的愿望也通过对“应用”“实用”“实践”等的需求得以反映,但其内在动因和学习需求不一而足。这些需求可归类如下:(1)基础需求:对提升基础听、说、读、写、译等技能的需求,既通用英语学习需求。(2)应试需求:包括四级考试、六级考试、考研及出国英语考试(雅思、托福培训)需求。(3)发展需求:包括专业英语或专门用途英语学习需求(科技英语、商务英语等)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及文化素养提升需求(如国际礼仪、国际教育、影视、文学鉴赏等)。需要说明的是,没有填写或填写了“无”“没有建议”“不清楚”等的学生共计164人,占13.74%;不建议开设后续课程者35人(占2.93%),他们主要认为“没有必要”“自学就可以”“适合自学”“网课效率更高”等。另外,写“都可以”或“都行”“各种类型的”等占1.00%。与此同时,笔者针对已通过四级考试,第四学期正在选修不同后续课程(如中级英语写作、中级英语听说、大学英语六级、考研英语、英语电影欣赏、英语看世界、雅思听力与口语、雅思阅读与写作等)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一个问题是“未来英语学习中您最想进一步增进哪方面的知识或技能?”(多选题)。共有990名学生作答。统计结果显示,排在前6位的是听、说、读、写、译及跨文化交际能力。值得一提的是,选修雅思听力与口语和雅思阅读与写作的学生(分别为23人、70人)认为在打好基本功的基础上,想学习通用学术英语。这些统计数据从另一方面验证了前面的问卷调查结果。上述调查结果及分析表明,我们可根据通用英语学习需求、应试需求、发展需求等有针对性地设置后续课程,实施分层分类教学,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英语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二)夯实英语基本功,提高实际应用能力。在构建个性化后续课程体系过程中,要依照《指南》,借鉴其他高校好的做法,更重要的是要基于校本现实,考虑社会发展需求、学校发展目标定位、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定位、大学生自身学习需求(专业学习、国际交流、继续深造、工作就业)、教师队伍、资源条件等,处理好社会发展需求及学校办学定位等宏观要求与学生个体微观需求之间的关系,解决好固本守正与内涵拓展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构建的课程体系才不会脱离社会现实和办学目标,不会偏离学生的学习需求,也才能真正满足学生的需求,达到后续课程的预期教学目标。设置后续课程时,应做到“固本守正”。这里的“本”指的是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的培养。扎实的英语基本功是学习者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发展专业与学术的根基,没有前者,后者很难得以提升。无论构建什么样的后续课程体系,都应注意夯实学生的基本功。“守正”的意思是:以“内容”为基础,以“应用”为导向,进一步围绕对外“交流”与“沟通”做文章,增进后续大学英语教学的针对性。英语是拿来用的,我们应实施以产出为导向的后续课程教学。“外语是具有人生扩展功能的语言,能够开阔眼界,与世界对话。”[6]在进一步夯实通用语言能力的同时,加强对学术英语或职业英语交流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针对不同领域、不同语境,围绕交流与沟通做文章,培养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专业学习、职业岗位中用英语有效进行交流的能力。(三)确保可持续性发展。早些年开设的英语辅修课程或拓展类课程(既高年级阶段开设的英语语言、文化等课程)旨在深化大学生的英语学习,类似于本文探讨的后续课程。受教学理念、师资、教学资源、教学手段等的影响,这些课程的开设零零散散,断断续续。目前,面临英语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的巨大变化,如何才能确保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健康可持续性发展?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坚持衔接性原则及融合发展原则后续课程建设过程中,应重点考虑课程设置内在的关联及学习者英语综合素质的融合培养等,坚持如下相关原则。第一,衔接性原则。“各高校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自主确定起始层次,自主选择教学目标。”后续课程设置应考虑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要与之前的大学英语相关课程有机衔接,并要确保各个后续课程横向的有机联系及纵向的科学衔接。第二,融合发展原则。不应割裂“工具性”和“人文性”,相反,应融两者为一体,融合培养学生的英语基本技能、文化素养与跨文化交际能力、职业英语素养及学术英语素养等。也就是说凸显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同步与综合培养。“进行语言教育,无论是母语的语文教育还是外语教育,其目的、任务有三:一是逐步培养学生具有全面综合的语言能力;二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并逐步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来鉴赏文学艺术作品;三是让学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与熏陶,培养正确的社会价值观。”[9]对普通高校而言,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应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化综合素养及应用能力为目标,做到课程“基础性”的延伸和“发展性”的有机统一。2.构建后续课程教学共同体《新时代高教40条》第2条中讲道:“坚持学生中心,全面发展。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既注重‘教得好’,更注重‘学得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怎样才能实现“教得好”和“学得好”?其中一个主要路径是构建由大学英语骨干教师及学生代表参加的“教”与“学”的共同体。在这一共同体中,相关教师对后续课程建设进行专题研究,指导学生做好后续课程学习规划,并以学生兴趣为引导,逐步提升后续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学生要积极反馈、建言献策,确保后续课程有效开展。总之,只有教师与学生之间实施良性互动,才能确保后续课程有吸引力,也才能实现“教得好”和“学得好”双赢。3.加强特色教学资源建设,拓展学习空间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等众多在线教学平台为后续大学英语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在线教学资源从英语语音、词汇、写作、翻译到英美概况、跨文化交际、演讲、辩论、学术英语等不一而足,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后续课程学习需要。一方面我们要充分利用现有在线课程资源,有目的、有计划引导或指导学生选择性学习;另一方面,要加强特色后续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做到“引建并重”。例如,构建校本在线课程体系,结合学生英语学习实际和要求设置语言、跨文化交际、应试培训、专业英语、职业英语等模块,拓展大学生英语学习空间,丰富学习内涵,突出针对性和特色。4.推动教师发展,加强后续教学团队建设理念转变,教师先行。后续课程对外语教师来说是一大挑战,“随着大学英语教学内容的调整和明确,广大英语教师知识结构的调整堪比一次再创业”[10]。鉴于此,首先,我们应识变、应变、求变,“对于语言的功用、语言能力、语言教育都需要用世界的眼光来思考”[9]。其次,高度重视教师发展,组建以课程建设为依托的后续课程教学团队,推进团队教学理念转变,加强教学团队教育技术培训、教学研究能力提升、教学技能改进等,打造一支高质量教学团队,为开设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后续课程提供重要支持和保障。5.科学构建后续课程体系“高校要建设新文科,做强大外语,培养‘一精多会’‘一专多能’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11]在这一大背景下,我们应以教育学、语言学、心理学等理论为指导,立足校情,从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新需求出发,基于学生的特点、需求和校本特色,充分考虑后续课程的教学理念、目标、内容、方法和手段、标准等,科学构建后续课程体系。后续课程是大学英语教学的拓展和延伸,应凸显学生英语能力和素质的“精细化”“国际化”与“应用性”培养,体现英语教育“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融合,考虑课程设置的横向有机联系与纵向科学衔接,基于通用英语、专门用途英语、跨文化交际等模块,构建形式不一的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体系。

四、结语

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与改革是个复杂的渐进过程,受办学层次、办学积淀、生源、师资等多种因素影响。为确保后续课程的可持续性发展,既要立足校情,还要对接社会;既要考虑办学目标,还要关照学生个性发展需求;既要关注学生学习兴趣,也要加强后续课程学习的规划与引导;既要固本守正,进一步夯实学生听说读写译基本功,还要加强其跨文化交际能力及学术能力的培养,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结合。另外,还需要加强特色学习资源和平台建设、教学团队建设、后续课程体系构建等,更新教学理念,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创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提高课程学习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帮助学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

参考文献:

[1]王文宇,王海啸,陈桦.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个性化大学英语课程体系[J].中国外语,2018,(4):18-26.

[2]王海啸.具有校本特色的大学英语教学方案探析———以9所高校为例[J].外语界,2018,(6):36-43.

[3]朴敬爱.大学英语后续课程设置研究———基于ESP需求分析[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137-144.

[4]宁强.2018大学英语后续课程混合教学模式应用研究[J].外国语文,2018,(2):145-151.

[5]单文波.大学英语后续课程“三位一体化”建设研究[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2020,(1):92-98.

[6]李宇明.语言在全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J].外语界,2018,(5):2-10.

[7]王守仁.关于高校外语教师发展的若干思考[J].外语界,2018,(4):13-17.

[8]王银泉,王薇,张丽冰.基于需求分析的大学英语多元化教学模式探析[J].外语教学,2016,(5):42-47.

[9]陆俭明.要重视语言能力的不断提升———兼说语言教育之创新[J].语言科学,2016,(4):348-351.

[10]向明友.试论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J].中国外语,2016,(1):4-9.

[11]吴岩.新使命大格局新文科大外语[J].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19,(2):3-7.

作者:陈文凯 王玲玲 单位:郑州轻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