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课堂实践活动思维发展研究
时间:2022-08-20 09:09:13
导语:小学英语课堂实践活动思维发展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思维品质的培养已成为小学英语课堂的一项重要任务,其发展有助于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英语课堂教学实践的各种活动方式,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如发散性词汇教学、合作性句型教学、感受式歌谣教学、共情式故事教学和开放式写作教学等各种不同课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转变观念,在不同课型中找到适合的教学方法,通过不同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思维品质;课堂实践
英语不仅是一种简单的语用工具,还是一种思维模式。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十分密切,学习语言要借助思维,思维的发展会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语言、使用语言[1]。英语学科素养的提出,进一步明确了英语课程的育人价值,强调英语课程要从语法和词汇的低效教学中解放出来,把课程的核心任务聚焦在指导学生学会用英语做事情,用恰当得体的语言表达观点,使语言学习和知识增长、思辨和表达能力发展融为一体[2]。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也应重视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
一、英语学科中的思维品质
“任何一门学科的能力都要在学生的思维活动中获得发展,离开思维活动,无所谓学科能力而言”。思维品质是人的思维个性特征,是其在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造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学生只有具备了逻辑性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才能真正在语言运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创新[3]。思维品质体现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心智发展,其发展有助于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从跨文化的视角观察和认识世界,并对事物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促进学生深度学习[2]。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思维品质的发展与英语学习紧密相关。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把认知水平由低到高分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六个层级,为思维能力的培养目标与内容外化提供了依据。小学生词汇量有限,句子结构掌握的比较简单,怎样在有效的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根据布鲁姆的认知分类,我们不能只关注到学生的低阶发展,而应更加关注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培养。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活动中设置有利于学生高阶思维发展的活动。
二、课堂活动助力学生思维发展
1.发散性词汇教学
在以往教学活动中,词汇教学往往是机械性操练,我们只有将词汇教学以多种趣味化的方式呈现,才能使课堂教学既有趣又高效。小学英语教材话题丰富,而且话题之间相关联,在词汇复习拓展活动中,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展开想象,给予他们自主发挥的空间。小学生年龄小,对未知事物充满好奇心。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在词汇新授过程中有效地利用视频、音频、交互式白板等多媒体工具。在学习任务前,设置有效的情境,如不完整的图画、有关词汇的声音或通过短片来导入新的词汇等。激起学生的想象力,激活学生的词汇储备,培养学生探究事物的思维能力。在词汇复习阶段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呢,思维导图是一种培养思维发展的有效途径。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工具,它简单却极其有效,能够将学生现有的知识点建构成有效的知识链接。在词汇拓展过程中,教师启发学生,激起学生质疑,引发学生思考。思维导图的制作过程也是学生提取知识进行重组的过程,这有利于帮助学生建构自我学习体系,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思维创造性。
2.合作性句型教学
小学生年龄小,学习动机浅近、单一,注意力时间短。句型教学一定要摒弃掉重复性的机械训练,设置在合理有趣的情境中,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设计多彩的教学活动,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运用句型,同时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句型的教授一定要放在合情合理的情境中,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模式进行。其中小组合作模式是有效提高学生整体学习效率的一种方式,学生之间可以通过分组、推举组长、分工完成任务,小组各成员汇报任务,小组之间互评,最后教师总结。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小组各成员可以做到人人参与、人人发言,这种全员参与的方式能够促进学生理解语言并且恰当地运用语言,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在相互合作中学习,主动参与,积极动脑,培养学生有效迁移和利用知识的能力。在课堂中一个人的想法往往很单一,但经过小组交流之后,所呈现出的表达就会更完整全面一些,在小组活动中,成员的协作能力越强,进步就越快,大家都得到了锻炼与成长。小组任务结束后的评价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多元化评价能够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教师在小组活动评价中要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只有开放式的课堂才能迸发出思想交流的火花,在评价中点亮学习的方向。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小组活动是由“展学+评学”联动的过程构成的,通过展学和评学来完成,变单边的展为双边的“展和评”。从广度上给予学生更多机会参与对话和交流,激活课堂;从深度上看,通过台上的展学引发和调动学生参与,形成台上台下思维的共振、情感共鸣,使课堂走向最优化。
3.感受式歌谣教学
歌谣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中最受学生喜爱的教学形式。根据单元主题内容,歌谣设置要围绕本单元主题展开。在歌谣学习中,感受歌谣所表达的内容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学生们通过听音频、看视频、填词、模唱再到自己演唱的过程,充分感受音乐与语言结合的美育效果。在英语歌谣中,节奏与韵律是根据英语的句式设计的,怎样才能美妙地唱诵歌谣,这需要教师在细节处讲解与示范,什么地方弱读,什么地方连读,什么地方停顿等,这些细节处理得好,歌谣的唱诵才能美妙动听。在歌谣唱诵的基础上,创编歌谣就是培养学生思维创新性的有效途径,创新性思维是思维能力中层次较高的一种能力。小学英语歌谣简单、节奏感强,孩子们在原歌谣基础上的编唱就显得格外重要,通过编唱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师在编唱过程中首先要引导学生,给予学生帮助,为他们搭设语言表达的框架,让学生有创造的动力,编唱的歌谣可以表达学生自己的想法与认知,大家相互唱诵,在一起分享歌谣,同时还可以分享学生之间的创作,有利于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
4.共情式故事教学
故事教学是小学英语故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故事帮助学生建构精神,培养多元智能。在各种版本的英语教材中,有许多英文小故事,这些故事图文并茂、趣味性强,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基于这些特点,英语故事教学能够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其中,怎样使学生理解“共情式”故事,教师可以设计具有共情特色的任务链,引导学生随着问题思考,步步深入,揭示文本的主题意义和价值[4]。学生也可将所学知识带入自己的生活体验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脱离思维定式,不断地拓宽他们的英语思路,启发学生从多角度看问题,用不同的方式表达故事。通过故事教学,教师可以创设不同的语境,教师在课堂活动中要成为文本与学生之间的桥梁,让文本与学生有思维碰撞的交流。在阅读之后的活动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通过思维导图去梳理故事脉络,通过读后议、读后写、读后演、读后画等活动,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表达,批判性地分析问题,促进语言能力的协同发展。在课堂学习中教师要善于懂得“留白”,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促进他们思维发展的深刻性。在故事教学后,我们不应该局限于文本,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和表达故事中产生的问题,学生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从而形成多角度、批判性思维看待问题。故事教学应该是多元化的,是可以“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英语故事教学应该以思想为基础,推动思维,体察韵味,分析问题,感悟情思,捕捉故事背后的形象、情感、寓意,继而感受生活。
5.开放式写作教学
写作是语言运用能力的综合体现。小学英语写作由于学生词汇量有限,句式比较单一,往往停留在仿写摹写层面,缺少个性化及真实化的写作。写作教学也是一种开放式的学习任务,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写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这就需要教师激发学生的知识储备与生活积累。在小学高段学生写作课上,要充分表达学生的思想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设计有层次、有效果的教学活动。写作前教师应该立足于主题,让学生充分讨论与主题有关的单词、词组等,这一过程就是写作素材积累的过程,当学生有了充分的素材去准备写作时,教师可以借助范文引导学生找到对自己写作有帮助的内容,可以是某个语言结构,也可以是某个表达方式等。接着,教师可以通过范文引导学生总结范文的框架,学生在寻找故事发展、时间推移、前因后果等过程中搭建好自己写作的框架。在写作前,教师还要强调写作的逻辑性及重点要突出。在写作初步完成时,教师可以根据写作的正确性、逻辑性、连贯性和生动性等方面给一些修改建议。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启发学生将自己的写作素材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逻辑结构,在表达上既生动又有趣,切勿流水账。在学生完成写作后还可以进行评价。新课标的评价理念主张评价形式和内容的多样化、评价目标的多维化。教师可以开展学生之间互评,使学生多交流、多反馈,相互之间借鉴学习;教师也可以单独点评,对于某一篇或某一段写作内容的评价,一定要尊重个体的发展,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评价要多元化。英语课堂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已经成为英语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想要发展学生的思维首先要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它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找到适合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导的课堂才可能是开放的、思维发展的课堂,只有在轻松有趣的活动中学生才能够发散思维,让他们感受到英语学习的魅力,激发他们思考问题的欲望。课堂教学中活动的设置应该是有梯度的、有层次的、有探究性的,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发展学生思维。教师应该在不同的课型中,通过不同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日常课堂活动中践行核心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程晓棠.在英语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8(3):1-7.
[2]陈则航,王蔷,钱小芳.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思维品质及其发展途径[J].课程·教材·教法,2019(1):91-97.
[3]梅得明,王蔷.改什么?如何教?怎样考?高中英语新课程解析[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8:20-25.
[4]张琦,钟灵滋.基于学科素养的小学英语文本解读策略[J].英语学习,2019(5)65-68.
作者:李洁 单位:兰州实验小学
- 上一篇:英语课堂文化特点与方法
- 下一篇: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