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慕课内容构建研究
时间:2022-06-16 09:59:48
导语:大学英语慕课内容构建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慕课是大学生获取教育资源的重要手段,但是现有的“大学英语”慕课建设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其中忽视学习者需求、轻视教学设计的问题比较突出。因此,对大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进行调研是完善“大学英语”慕课建设的重要前提。通过分析调研数据,结果显示:大学生对英语慕课抱有较高的期望,在基础技能和文化意识培养上表现出较强烈的学习需求,但是对于职场所需要的英语技能认知不足。因此将学生需求与社会需求相结合,优化“大学英语”慕课内容设计,才能真正提升“大学英语”慕课的质量和学习效果。
关键词:学习需求;社会需求;“大学英语”慕课
一、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大学教育呈现出明显的数字化趋势,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1],慕课、微课、在线精品课等线上学习模式对传统的课堂学习模式造成巨大冲击,如在线学习打破了时空对学习者的限制,降低了获取知识的门槛;在线学习借助短视频呈现知识点,迎合了学习者碎片化的学习时间;在线学习平台提供涵盖各类学科的学习内容,学习者能够按需选择,降低时间成本。诸多现象都表明数字化教育时代已经来临。就英语学习而言,一方面,全球化进程不断刺激着中国国民对国际语言的需求;另一方面,近年来大学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却陷入困境。随着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措施的落实,四、六级考试通过率对学生和高校的影响力下降,一定程度上导致非英语专业本科生懈怠英语,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机不断减弱,相当数量毕业生的英语水平达不到招聘方的需求,必须在入职后接受相关培训才能胜任岗位工作,“大学英语”课程也因此受到指责,其存续的合理性与正当性不断被质疑。迫于巨大的社会压力,部分高校以开展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名义压缩英语课程学期数、大幅削减“大学英语”必修课的学分,但是此类改革“都是盲目的,缺少对需求的准确分析,甚至根本不做分析”[2],其直接后果是“大学英语”作为一门课程的重要性不断被弱化,无论是教学过程还是教学结果都无法令教师、学生和用人单位满意。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和在线学习崛起的大背景下,部分高校积极制作“大学英语”慕课并投入使用,以缓解“大学英语”课程面临的压力。尽管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重视频制作,轻教学设计”“重制作团队,轻教学团队”“重课程建设,轻平台设计”和“重前期建设,轻后续教学”等问题依然很突出[3],而且许多教师的观念陈旧,对于慕课的认知不准确,把授课实况录制改为学生不出镜的微课等同于慕课,导致“大学英语”慕课与课堂教学没有本质区别,没有体现出慕课的核心特征———强交互性。此外,有研究结果显示,慕课学习者更偏重于职业能力的教学内容与设计,但现有的慕课主要提供的是学术性的教学资源,这说明作为学习者的知识需求并未得到满足。如果慕课开发者忽视学习者需求,轻慢慕课教学设计,最终会导致用户学习体验不佳,任务完成率较低,课程退出率较高。目前,国内外对于慕课的讨论主要从技术和教育系统层面展开,以学生对“大学英语”慕课的具体学习需求和教学设计为主题的研究数量很少,因此难以为“大学英语”慕课制作提供丰富的理论和数据支持。此次研究课题组采用量化研究方法,选取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10个专业学院的2018级本科生作为调查样本,以大学生对“大学英语”慕课的学习内容需求为核心开展调研,以期为同类型高校的“大学英语”慕课建设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持。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被试者为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2018级本科生,来自于信息学院、计算机学院、工业自动化学院、材料与环境学院、航空学院、数理与土木工程学院等10个开设了“大学英语”课程的专业学院。被试总人数为1358人,其中男性893人(占比65.8%),女性465人(占比34.2%)。2.研究工具: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所用问卷是在查阅大量文献、参考其他问卷和咨询专家后自行编制而成。问卷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被试者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所在学院、高考英语分数和高中学校类型等;第二部分是个人学习内容需求问卷,涉及被试者接触慕课的情况、对开设“大学英语”慕课的态度、对“大学英语”慕课的重要性的评价以及具体学习内容需求等维度。在调查被试者的学习内容需求时,研究者设置了复选题,共有20个选项,每个选项都是二分变量。在正式调研前,研究人员随机选取了一个50人的教学班进行预调研。研究人员首先向被试者仔细说明此次调研的目的、时长、注意事项,之后根据预调研的结果和学生反馈对问卷措辞进行修改,确定正式问卷的内容。在正式调研时,研究人员利用问卷星平台发放电子问卷,使用SPSS21版本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
三、调研结果与讨论
(一)受访者接触慕课的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60.2%的受访者(818人)表示没有听说过慕课,35.5%的受访者(482人)听说过慕课但没有相关学习经历,仅有4.3%的受访者(58人)有慕课学习的经历。为了探究不同性别的受访者在慕课接触情况上是否存在差别,研究人员进行了交叉表卡方检验,结果显示x2=2.008,p=0.366,说明受访男性和女性在慕课接触情况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二)受访者对“大学英语”慕课有用性的感知
学习者使用慕课的终极目标是提升学习效果,因此,用户对慕课功能的感知反映了用户对于慕课有用性的判断,此判断将影响用户的态度和行为意愿,并最终影响实际行为。调查结果显示,79.9%的受访者对“大学英语”慕课有较高的期待,认为慕课学习能够有效提升自身的英语水平,18.4%的受访者无明显偏好,仅有1.7%的受访者认为“大学英语”慕课对于提升英语水平没有实际作用。在探究性别与有用性感知的关系时,卡方检验结果显示:x2=5.875,p=0.209,说明受访男性和女性在对慕课有用性的感知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三)受访者对于学习内容的需求
慕课的教学设计必须构成有效教学活动的完整闭环,因此研究者在设计学习内容需求问卷时,将其分为导入、基本技能、主题拓展、课后产出、测试评估五个部分。为了测试受访者对慕课提供的学习内容是否存在特殊偏好,卡方检验结果表明,受访者仅在导入、构词策略、同主题中国文化、同主题西方文化、中西文化对比5项学习内容的选择上未表现出特殊偏好(p>0.05),其余15项均显示出特殊偏好(p<0.05)。从各项学习内容的需求比例来看:在基本技能方面,受访者对难句解析(71%)、主题词汇(66%)和语篇分析(61%)有较高的学习需求;在主题拓展方面,受访者对文化意识培养(55%)和同主题听力速记技巧(56%)有较高的学习需求;对于课后产出和测试评估,受访者普遍表现出较低的学习需求(26%~47%)。参照高考英语分数,受访者的英语水平被划分为“弱于基础(0~89分)”“基础(90~104分)”“提高(105~119分)”和“熟练(120~150分)”四个等级,70%以上的受访者的英语水平属于“弱于基础”和“基础”等级。基于此,研究人员推测受访者对某些技能的高需求源于提高英语水平的需要。在调查技能需求与英语水平之间的关系时,卡方检验结果显示:不同英语水平的受访者在语篇分析的需求上存在显著差异(x2=9.484,p=0.024<0.05),但是在词汇需求(x2=5.170,p=0.160)和难句理解的需求(x2=4.402,p=0.221)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在对语篇分析的学习需求上,处于“弱于基础”等级的学习者与处于“熟练”等级的学习者存在显著差异,前者对于语篇知识的渴求远超后者。对此较为合理的解释是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和各类英语水平测试更加注重语篇理解,而不仅局限于对词、句的考查。基础薄弱的英语学习者很难理解语言复杂、话题丰富的材料的主题思想以及领会文化内涵,很难读懂语言较为复杂的论述性材料,但“熟练”的英语学习者在这方面的困扰较少,因此,基础薄弱的学习者为了获得理想的学习和考试效果,对语篇理解的训练需求更高。在调查文化意识培养和听力速记技巧方面的学习需求与学生英语水平之间的关系时,卡方检验结果显示:不同英语水平的受访者在文化意识培养需求(x2=2.495,p=0.476)和听力速记技巧需求(x2=3.603,p=0.308)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对此,较为合理的解释是:对受访者而言,高中时代的英语教学以提高考试分数为最终目标,欠缺对文化意识的培养,而受访者在现实活动中(观看外国影视作品、观光旅行等)感受到文化意识有助于对英语的准确理解和得体应用,因此表达出较强烈的学习需求;此外,初高中英语教学对听力训练的强度偏低,导致听力成为众多学习者的短板,因此掌握听力速记技巧是所有受访者的刚性需求。课后产出环节以口头表达和写作训练为主,受访者的学习兴趣较低,但与口头表达相比,受访者对写作训练的需求更低,而且不同水平的英语学习者之间未表现出显著的需求差异。对此,较为合理的解释是配音和故事讲述的难度相对较低,并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因此部分受访者表现出一定的兴趣,但是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对于通过英语考试而言作用并不明显,因此学习需求较低;写作训练难度大、见效慢,对学习者的综合能力有较高要求,而且受访者对自身的综合能力并不自信,他们对语篇分析、难句理解和主题词汇的强烈学习需求也证明了这一点,写作本身的难度和畏难情绪影响了受访者的选择。受访者对测试评估的抗拒说明受访者处于较高的焦虑水平,担心测试会对自尊心和自身利益构成潜在威胁。对此,比较合理的解释是受访者在以往的英语学习过程中较少得到外界的认可,导致缺乏内在的价值感,当他们感受到失败和挫折的威胁时,容易产生较高程度的焦虑。
(四)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与社会对人才能力需求的对比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能够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经济要素的自由流动、高效配置资源,并推动市场融合,因此粤港澳大湾区对跨境电商的人才需求非常突出。有关跨境电商人才能力的研究表明:企业对人才能力需求体现为“专业技能”“跨文化交际”“职业素养”和“创新开拓”四个维度,经济水平越高的城市对“创新开拓”能力的要求越高;以亚洲业务为主的企业,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要求越高,即要求员工在“英语水平”“商务谈判”“纠纷处理”“文化理解”和“咨询服务”等方面有良好表现[4]。有关工程师英语需求分析的研究表明:工程师需要使用英语完成大量的口头沟通、工作记录和报告撰写等日常工作,而且工程师对于自身产出性技能的满意度最低,也最希望接受专门的商务口语和写作培训[5]。问卷结果显示:受访者在基础技能、文化意识培养上表现出了较高的学习需求,但是在辩论、主题概括和写作等方面的学习意愿较低,这说明受访者在一定程度上意识到跨文化交际能力对于就业的重要性,并愿意付出时间、精力以获得能力提升。但是受访者严重低估了口头表达和写作对于职场人士的重要性。对此,较为合理的解释是受访者意识到自身英语基础较弱,加上良好的英语水平有助于受访者在求职时获得较好的工作机会,因此受访者提升基础技能的意愿较为强烈。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对外交流与贸易非常频繁,因此对从业者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有较高要求。受访者在广东学习和生活,对此有较为切身的体会,因此表现出较强的学习欲望;但是受访者长期以来在辩论、主题概括和写作等方面所受的训练并不充分,而且掌握此类技能需要较强的综合能力,因此受访者表现出较强的畏难情绪,加上对于职场严重缺乏了解,对口头表达和写作并未表现出强烈的学习需求。
四、研究结论与建议
通过调查和分析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慕课学习需求,得到以下结论:第一,受访者对于语篇分析有较高的学习需求;第二,受访者希望得到文化意识和跨文化能力培养;第三,受访者没有意识到口语和写作等产出性技能在职场上的重要性。因此,英语慕课建设必须将学生需求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在设计慕课内容时应着重注意以下几点。
(一)突出篇章理解
传统的英语教学侧重对词汇、语法和单句的讲解,停留在语言的语法功能层面,很少去构建全文的语义图像,未能在语言形式、思维和行为之间形成有效联结。其结果是大量学生在理解材料时始终停留在译音阶段和逐词辨认及对译阶段,没能最大限度地获取和掌握文章传递的信息。因此,“大学英语”慕课的教学设计应该以篇章为基本单位,引导学生分析理解篇章结构,深刻理解作者的意图、情感和文章主题,而后探讨文字的衔接及逻辑思维的连贯、词汇和短语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从而使学生具有通览全篇的能力,在掌握文本主题的同时掌握词汇、句子在表达篇章整体意义上所起的作用。
(二)强调文化联结
对中国学习者而言,英语在文字符号、语音规则、语法规则、语用原则等方面都与母语迥异,加上背景知识的缺乏,跨文化差异形成的学习障碍严重制约了中国学习者的理解速度和准确性。因此,“大学英语”慕课要在播撒知识的同时加大对交际文化导入的力度,缩小学习者与目的语国家的社会距离和心理距离,降低陌生感,增强学习者的感悟和辨别异同的能力,最终实现对目的语文化的深刻理解。
(三)侧重技能输出
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一带一路战略的核心节点,民间和官方涉外交流的频次远超其他省份,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国际化,涉外的工作机会也在进一步增长。然而,在实际涉外工作中,听说和读写的使用同样频繁,因此大学英语教学要保证对听说和读写的均衡培养。调查发现,学习者不愿意开口说和动笔写,因此,“大学英语”慕课的设计不能一味迎合学生的需求,而是立足于社会需求,强化说和写的能力训练。有研究表明,在实际涉外工作中,口语最需要实现的是“基本不停顿”和“选择恰当用词”,而且口语中的口音和写作中的中式表达并未对交流造成重大障碍,因此,在训练时,要适当调整评价标准,确保口语和写作的流利及用词准确,同时相对降低对语法正确、句式丰富等方面的要求,不要过度纠错。
参考文献:
[1]闫洪勇,曲秀艳.“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10):67-68.
[2]蔡基刚.基于需求分析的大学ESP课程模式研究[J].外语教学,2012(3):51-54.
[3]蒋艳,马武林.论大学英语慕课建设应该避免的误区[J].外国语文,2018(1):155-160.
[4]李政,胡中锋.“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跨境电商人才能力需求研究———基于粤港澳大湾区中小企业的调查分析[J].高教探索,2018(8):94-98.
[5]王光华.工程类涉外工作者英语需求分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163-166.
作者:吴陈亮 单位: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 上一篇:法务会计介入公司内部治理及治理机制
- 下一篇:大学英语视听说课堂多模态教学方法